萬千人海裡,幸好遇見你。
點擊右上角「關注」,你的心事有我願意聽。
這兩天手機摔壞了,打算買部新手機。只是不知道買哪款,就上網看看手機測評,瀏覽了很多視頻和文章,一直拿不定主意。
想買這款手機,系統好不卡頓;那款照相功能不錯,可剛才看的外表更好看……
這麼多手機,看得我眼花繚亂,選了一天,也沒有選出一部心儀的手機。
在選擇手機之前,我心中已經有了關於手機的標準,可是挑著挑著就忘了。
現在市場上選擇越來越多,每個人買東西都要貨比三家,想買到性價比最高,最完美的。
結果,買不到心中的完美產品,只會來回的挑,惡性循環。其實,買東西本來是件輕鬆的事,在大量的選擇下,原本因購物帶來的興奮感,被選擇帶來的壓力磨滅。
其實,人生最高級的生活方式:簡單。
01
心理學家施瓦茨,曾提到一個詞,叫「選擇悖論」,大意是:
幸福意味著擁有足夠的選擇自由,但物極必反,更多的選擇,並不能帶來幸福感。恰恰相反,選擇越多,幸福感越差。
根本原因,是人類漫長的進程中,我們的大腦並不適應具有過多選擇性的環境。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我們也從沒像現在這樣,有如此豐富的選擇。
在我們大腦的認知中,已經習慣於在資源稀缺的環境中生存。所以,大腦更適合感知風險,快速思考出應對措施。
你是否發現,自己在買某件東西時,總是在糾結的情緒中難以走出來。
比如,你打開購物軟體,瀏覽自己中意的店鋪。
明明想著,我只買一件上衣,可你看到更好看的上衣,由一件變成兩件,又看到自己中意的褲子。
可是,手裡的預算有限,你不能買太多商品,只能任選其一。這種糾結所帶來的痛苦和壓力,讓你難受。
國外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超市內擺了24種果醬,顧客可以隨意品嘗,並打折購買它們。
第二天,超市只擺出6種果醬。和前一天24種相比,銷量增加了10倍。
面對太多的選擇,人們無法選擇,哪個口味更勝一籌。但如果自己買了其中一種,卻不是最有性價比的,豈不是虧了?
與其在眾多選擇中選最好的,那不如不選,太浪費時間。
《思考,快與慢》中提到,在人們固有的認知中,最厭惡損失;選擇越多,期望越大,同時失望也越大。與其抱著失望的風險,不如選擇捨去。
在加上中意的東西有太多替代品,想在眾多選擇中找到最優質的,意味著要花更多的機會成本,做出選擇的付出也會更多。
02
曾經有人問雕塑大師羅丹:「什麼是藝術?」羅丹回答:「減去多餘的部分。」
藝術影射人生,我們的人生,總是在眾多選擇中煩惱,對於有的事物過於糾結。
朋友小麗總喜歡囤東西,每次去她家,滿滿當當,都是打折網購來的家居用品。
某一天,她腦子一抽,把家中大多數的家居用品給掛上鹹魚,都低價賣了出去。
等我再來她家,第一次發現,原來她家的格局非常不錯。因為之前她家中的東西太多,沒有辦法欣賞。
她心情愉悅地和我說,把東西收拾掉之後,心情不知怎的,也舒暢了不少。之前每天心情都非常差,現在感覺心裡亮堂堂的。
當我們擁有的東西變少,選擇的範圍減小,物慾隨之降低,大腦也有空檔專注於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思考的技術》一書的作者大前研一,他是麥肯錫公司的諮詢顧問,因為工作原因,每天需要大量時間進行工作和思考。
為了增加思考的時間,他刻意減少工作外不必要思考的部分。比如,他會買十幾件同樣的衣服,買很多雙同樣的球鞋。
因為樣式一樣,就不會像其他人,因為衣服樣式不同,去花時間選擇。
所以,我們在面對過多的選擇時,刻意去減小可選擇的範圍,選項減少,你自然而然會有答案。
03
現在太多的人,無法靜下心,總是在不同的事情中穿梭,消耗精力。
寫給心累的你:做人,越簡單越好。
綜藝《嚮往的生活》中的黃磊,曾因「兩幅面孔」上熱搜,被觀眾吐槽。
其中有一期,嘉賓都是選秀的選手,雖然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黃磊老師並不認識。
當選手上來的時候,他只是簡單地和他們打了招呼,就繼續在廚房做飯了。
但當他的好友老狼和孫紅雷來時,他的態度仿佛一百八十度轉變,和他們熱情地聊天打趣兒。
後來,黃磊解釋說:我和他們並不熟,沒有必要和不熟的人聊天瞎扯。
網友們評價他為沒情商。在我看來,黃磊這樣有社會地位的人,沒有必要去刻意維持人脈,消磨精力。
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若都是用在不重要的人身上,真正的好友,該如何維持感情?
其實,我們每天有很多時間,就是不會安排,也不去管理。那就學會把時間給值得的人,值得的事。
適當管理時間,也就是在管理自己。
現在或許很辛苦,多年之後,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
.END.
作者:雪落無塵,作家,情感諮詢師。遇到任何情感困擾,都可以發私信給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