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有人說尼康全畫幅D750拍風景照還不如C畫幅的D7100,這是真的嗎?》,引來網友熱評,有說作者胡說的,有說作者無知的,等等。被噴最多的有兩點:一點是」像素密度越大、成像越細膩、細節表現越豐富,圖像看過去越有質感「這個論點;另一點是"尼康全畫幅D750拍風景照還不如半畫幅(APS-C的D7100「這個說法。那麼本文就這兩點作一個全面的辨析,看看是不是胡說,是不是無知。
」像素密度越大、成像越細膩、細節表現越豐富,圖像看過去越有質感「,這是個常識。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個問題,作者畫了一個示意圖(圖1)。我們用小圓來代表一個像素點,然後用眾多的的小圓來組成一個方形圖案,組成圖1左圖方形圖案的園的密度相對較小,右邊的相對較大,很顯然右圖更細密。
我們拍攝的照片的像素點排列雖然與上面的示意圖不同,但是原理上基本相似。就是說一張畫質細膩、細節豐富的照片一定需要一定的像素密度支撐。用膠片拍攝時,像素點可以理解為氧化銀顆粒,因為膠片曝光時反應生成的氧化銀顆粒非常微小而緻密,所以照片給人一種有質感的厚重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膠片感」。所以即使在現在數碼技術非常發達、數碼照片畫質也非常優秀的年代,還有人鍾情於成本高很多膠片拍攝。
但是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傳感器,由於具有光電效應的特性,就不是像素密度越大越好。一方面同樣需要一定的像素密度來表現拍攝對象豐富的細節;另一方面過大的像素密度造成像素點相互幹擾而導致畫質下降;還有,較小的像素密度,像素點的尺寸更大,能夠獲得更多光線,同樣起到提升畫質的作用。所以對數位相機而言,像素密度多大最好,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
在本文開頭說的那篇文章的評論中,有人斷章取義說:既然像素密度越高越好,那麼小米手機1億像素配備在1/1.7英寸傳感器上,豈不比哈蘇1億像素的中畫幅更好?這樣推論真的讓人無語,因為作者的文章中非常清楚地說了,對數碼傳感器而言,像素密度是把雙刃劍,過高和過低都不能獲得良好的畫質。
再來說說」尼康全畫幅D750拍風景照還不如C畫幅的D7100「這個說法,說實話這說法作者沒有實拍對比的依據,只是從理論上分析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可能,而且即使有可能也必須加一些附加條件。尼康D750是全畫幅(傳感器面積864平方毫米),尼康D7100是C畫幅(傳感器面積329平方毫米),兩者都是2400萬像素左右。計算一下像素密度(總像素/傳感器面積)D7100高得多,但像素密度依然合理的範圍。
如果拋開數位相機傳感器的特性不說,單從物理成像方面來說,肯定D7100的成像更加細膩、細節更加豐富。上面說了數碼傳感器的成像質量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D750雖然像素密度更低,但其它方面有很多優勢:如像素點更大、更容易獲得拍攝對象的光線;像素密度更低、像素點之間的光點幹擾更小,這些都是獲得高畫質的有利條件,所以非常複雜。
還有就是畫質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是鏡頭的解析力。如果D7100用的是解析力很高的牛頭,而D750用的是普通鏡頭(所謂狗頭),那麼在光線條件好的情況下,D7100拍攝照片畫質與D750差不多、甚至有所超越是完全可能的。但假定鏡頭解釋力相同,應該說只有在光線條件較好的情況下(最低ISO拍攝)兩者的畫質才有可能比較接近,而且還與主觀判斷有關,因為D7100雖然像素密度更大,但放大去看,D750拍攝的畫質純淨度和通透性應該會更好。如果提升ISO拍攝,D7100比D750相差不止一點點。
總之,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是:像素密度是一個影響成像質量的重要指標,但成像質量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不是像素密度越大越好。一般的用戶不可能完全弄清楚,包括作者,也沒必要完全弄清楚,了解一些基本常識就行。單就成像質量而言,肯定是D750要優於D7100,之所有人說拍風景時D7100甚至略有優勢,在附件一些條件時有可能,但總體來說D750是要強過D7100的。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