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後,史上最嚴「餐桌管理」規定來了。
曾經一些地區愛吃蛇,現在不能吃了。
再比如說蛙,除了牛蛙和美國青蛙還是食物,其它的能不能端上餐桌還有待「審判」。
在這段煎熬的日子裡,蛙類養殖戶才是「壓力山大」。
黑斑蛙活活「餓死」
在湖南益陽地區有不少黑斑蛙養殖戶,養蛙的時間很多年了。有些在去年還做了擴建,不料在今年遇到了疫情。
因為賣不出去所以不敢餵食,黑斑蛙以1天100斤的規模餓死,養殖戶還背著巨大的成本壓力。
很多養殖基地都支撐不了多久,但目前又正直孵化蛙卵的時節,如果不打理,那連翻本的機會都沒有了。左右為難的不僅是養殖戶,當地村委都很痛心,黑斑蛙養殖一旦被禁,好多人都會失業。
黑斑蛙究竟是什麼?這是一種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的蛙類,成體以昆蟲為食,我們小時候聽過的蟬鳴蛙叫,看過的《小蝌蚪找媽媽》,主人公都是它。
但很可惜,因為環境破壞、農藥化肥的濫用和捕食過量,2004年黑斑蛙被列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2018年一男子非法捕獵野生黑斑蛙被捕
但在洞庭湖區有養殖黑斑蛙的傳統,因為它具有重要的商業意義。僅在益陽地區,大大小小的黑斑蛙養殖戶就有不少。
疫情帶來的意外他們從未預料。
為此養殖戶們跑遍了大小的林業部門,從區一級到省一級,目前仍未得到準確的回覆。那麼黑斑蛙能否被納入養殖最後進入餐桌呢?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夏天我們都是伴著蛙鳴聲睡著,但現在的孩子呢?別說蛙鳴,就連觀察蝌蚪都做不到。保護黑斑蛙刻不容緩,但如何保護是一門科學,科學養殖何嘗不是一種保護?
保護環境,給黑斑蛙一個安全的生存家園,我認為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