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9月7日版。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新京報獨家專訪了文體娛領域的四十位「先鋒」人物,他們分別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開拓性的創新和耀眼的成就。新京報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陸續推出這些改變了時代的「先鋒」人物專題。時評版會對應這些專題,刊載記者與這些人交談過程中的生動細節,展示他們的過人魅力和精彩人生。
性格豪爽 生活中大大咧咧
杭天琪出生在上海,很小便隨父母到北京生活,雖然從小住的不是大雜院,但是當年住宅樓的鄰裡關係也不似現在生疏。杭天琪2歲便會背毛主席詩詞,還會唱歌,經常給鄰居們表演。從小在北京長大的她,也養成了老北京的豪爽性格。「琪姐一直都是大姐大的個性,你只要真心對她,她心裡都明白,你對她一分好,她定還你十分。」一直跟在杭天琪身邊的工作人員如是說。比如,杭天琪有個宣傳人員體態偏胖,大家都親切地叫她「小胖」。杭天琪不但對自己要求嚴格,復出前努力健身,還把幫助小胖減肥當做己任,不管自己買了什麼減肥類保健品都會給「小胖」也來一份,「我覺得她減肥已經成了我的責任。」
其實不光是這些,杭天琪知道工作人員收入都不是很高,所以生活中,經常給大家發福利,只要是她能想到的,她就都會給大家買。杭天琪覺得大家抽菸不利於健康,而且近期通告很多,不管是攝影棚還是電視臺、錄影棚都是禁菸區,杭天琪還特意給工作人員買了電子菸。
生活上過得精緻和講究,但杭天琪卻從不是小女人性格,「她特別大大咧咧,好像什麼都不在乎。」杭天琪的經紀人笑著告訴記者,「琪姐的斷舍離做得特別好。」比如,我們這次採訪得知,杭天琪是亞洲第一個獲得格萊美音樂獎項的亞洲人,但是當我們想要獎狀照片時,她說搬家時弄丟了,據說她的專輯自己也沒留全,工作人員收集資料都是跟歌迷們要的。
有一次,杭天琪到某個電視臺錄製節目,但是節目組並沒有給安排好住宿,在酒店辦理入住等了一個多小時,大家都以為杭天琪會生氣,殊不知她自己在酒店大堂玩得特別開心,當節目組工作人員來跟她道歉時,她毫不在意:「沒事,沒事,就算辦完入住,進屋裡也是等著。」
嚴於律己 堅持做精緻的女人
記者是1985年生人,孩提時光恰逢杭天琪最火的年代,長成少年時,杭天琪卻已經有些淡出歌壇。所以,對於這個名字本來是既熟悉又有點遙遠的。得知如今她要復出歌壇,記者還是有一點彷徨,感覺是隔著年代的人。
雖然生活中大大咧咧,但是杭天琪對自己外在要求一直都沒有放鬆過。早就知道她從小愛美,又善於保養,但也沒有想到,第一次見到本人,她的皮膚狀態會保持得這樣好,原本在概念裡應該是長輩的人,站在一起卻真真的像是同齡人。其實每次採訪,攝影師往往是最發憷拍攝這個年齡段的女藝人,保養得再好,鏡頭都是騙不了人的,而杭天琪的照片拍出來,有點出乎意料得好修片。
「我很少去美容院,我覺得都不怎麼管用。」杭天琪在護膚品上也不是盲目追求大牌,「我覺得適合自己的是最好的。」但是這並不代表她對自己放鬆了要求,她經常告誡身邊的人,想要有一個好的狀態,先要有個好的心態。
除了對皮膚保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杭天琪也從未放鬆對自己時尚度的要求,「改革開放初期,我算是比較早走出國門的那撥人,我們總是到處去演出。每次出國,我都會從國外一大箱一大箱的買衣服,當年掙點錢,都花買衣服上了。」
伴隨年齡的增長,眼界的開闊,杭天琪對服裝品質的要求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標準。「我自認為還是一個活得很精緻的人。」杭天琪有一個閨蜜是做時尚買手的,每年時裝周杭天琪都會託她給自己買秀款,就算在沒有演出的日子,杭天琪也要求自己必須美美的。
一直都是這樣的性子,就連再次復出歌壇,杭天琪也是一拍腦門,覺得想要再為自己喜歡的事情做點什麼,能不能再創輝煌她都不強求。
□張坤玉(新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