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很多央視的老觀眾都會有一個疑問:當年家喻戶曉的李佳明到底去哪裡了?主持好好的《絕對挑戰》好像突然就不見身影了,《開心辭典》王小丫身邊的男主持人也變成了尼格買提。作為當年冉冉升起的主持明星,李佳明被很多人看好,但他的選擇卻很多不理解,甚至不知道他做了什麼樣的選擇。
實際上,李佳明從未離開過,他消失,只是想要重新出發,見證更好的自己。李佳明一直熱愛著央視這個舞臺,他的夢想是要主持到自己69歲的時候再退休。
了解李佳明,也許我們可以從故事的源頭開始。
1975年10月10日,李佳明出生於新疆庫爾勒,家裡有兩個姐姐。李佳明家裡世代都居住在四川農村,以種地為生。父親李進貴是當時村裡唯一的大學生,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在的中國電子科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電子管廠四機部。
30歲的李進貴已經在北京工作八年,最後回四川跟18歲的佳明媽媽相親結婚。1970年,為了老婆的北京城市戶口,父親選擇了去新疆支援三線工作。李佳明三個姐弟都是在新疆出生。在新疆的那幾年,他們生活地非常幸福,當地人都叫李佳明「小巴郎」,李佳明在新疆最大的印象就是那裡的人非常熱情,對李佳明一家很友好。
1983年,李佳明八歲,到了上學的年齡。父親對於家裡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們也能讀好書,上大學,有個像自己一樣的好工作。但是經過打聽發現,周邊最高學歷的學校是一所中專學校。爸爸覺得,不能讓自己的三個孩子將來沒書可讀。於是,李佳明跟著父母搬回了四川。
李佳明小學就讀於綿陽市先鋒路小學,在新疆沒有接受幼兒園教育的他,明顯學習跟不上很多同學,姐姐的幫助和爸爸的鼓勵,讓佳明付出的努力得到回報,最後即便沒有成為尖子生,也逐步地趕上了大部隊。
初中的時候,李佳明在綿陽二中算是出了名的活躍分子,喜歡足球,跑步,精力旺盛,但不懂得分配學習時間。老師看到李佳明身上的那股不知疲倦勁,覺得他很有希望。同時也期待著他能夠把能量發揮到學習上,於是班主任就另闢蹊徑讓李佳明競選當班長。這個辦法比任何被動鼓勵都有效,他準備演講,查找資料,最終他用精彩的演說說服了同學,初一下學期當選班長,他的成績也在一個學期之內衝到了年段前十。
來到綿陽中學高中,李佳明成為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高一的時候就當選學生會主席。參加學生會活動的同時保持著優異的成績,在理科班他同樣是學霸的存在。後來,隨著經常性上舞臺表現自我,李佳明有了自己明確的夢想:當一個演員。
但是李佳明發現了一個問題,自己的理想大學是成都四川廣播學院,理科生不能報考。高三的時候,他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放棄高考。為了實現演員夢,李佳明隻身來到成都,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他一邊在成都市廣播電臺主持一檔諮詢節目;一邊在四川電視臺掃地、倒水、打 雜;一邊在高檔酒店的夜總會裡做主持人;同時在某大學面向社會招生的表演班裡進修,這是個沒有文憑的專業。
1995年,李佳明表演進修班畢業,胸懷大志的他卻發現,根本不知道從哪裡開啟自己的演員夢。為了生存,他繼續留在四川電視臺做臨時工,以及播送天氣預報,同時內心依舊懷著自己的演員夢想,等待機會。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李佳明期待的轉機沒有出現,而自己卻一直在臺裡混日子。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總是一個人偷偷地落淚,感覺特別對不起自己的父母。但既然選擇了違背父母意願放棄高考,就不能讓他們一直擔心,不闖出名堂,那才是真的不孝。
他終於放棄了自己演員夢,去重慶電視臺應聘記者。第一次,他落選了;可此時的李佳明對自己下了狠心,開始偷師四川臺的記者,並且下苦功夫鑽研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次報名申請的時候在眾多面試者中脫穎而出。
在重慶的五年時間裡,李佳明廢寢忘食地工作。從一個小記者,到龍套主持人,再到《家人有約》《緣分天空》中當地家喻戶曉的明星主持,連續兩年獲得電視臺最佳主持人稱號,一年獲得最受觀眾歡迎主持人榮譽。
李佳明用自己賺來的錢買了房子買了車子,終於可以安心地站在父母面前。在工作期間,他還利用業餘時間,攻讀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製作專業的所有函授課程。為後來進入央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0年3月,央視歌手大賽劇組到重慶採風,製片人來到重慶電視臺之後看見李佳明現場主持。發現這個年輕人普通話標準,氣場親切,對於主持節奏的把握非常有條理,李佳明並不知道,他進入了央視的視野。
5月份,製片人發邀請到重慶電視臺,想借調李佳明到北京主持「第九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就此,李佳明從地方臺的打雜人物,逐步走向了全國最大的舞臺。在三個月的青年歌手主持結束後,央視通過層層關係向重慶電視臺要走了這位當家主持人。
不過,對於李佳明來說,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勝利,同時也是真正挑戰的開始。青歌賽主持確實不錯,李佳明也確實是個人才,但在高手如雲的央視,如何給李佳明定位,卻成為了一個難題。他嘗試過《音畫時尚》,也接手過《挑戰主持人》,但都沒有設想中那樣光芒萬丈,反而收視率還不如往日。
直到2000年下半年遇見了《開心辭典》。李佳明和王小丫搭檔,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雖然是配角,但李佳明才華得到了徹底釋放。他清新明快的主持風格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天生的微笑臉讓人覺得有特別的親和力,被全國觀眾親切地稱為:佳明哥哥。
「佳明哥哥」成為了央視二套的王牌主持人之一,早上《CCTV模特大賽》,中午《和你在一起》,晚上《魔術訓練營》,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幾乎一整天都可以見到李佳明活躍的身影,他又找到了在重慶電視臺那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2003年10月,央視推出大型人力資源節目《絕對挑戰》,李佳明和龐曄,但前者是絕對的核心人物。如果說是《開心辭典》讓李佳明站穩央視的腳跟,那麼《絕對挑戰》則是讓他走向了事業的巔峰。當時達到何種程度呢?只要有李佳明出現的節目,收視率就出奇地高,央視當家小生名號不脛而走。
《絕對挑戰》讓李佳明聲名遠播,褒獎接踵而至。但他自己也遇到了絕對的挑戰,巨大的困惑。在節目製作過程當中,李佳明接觸到了很多跨國公司的總裁、CEO和各種高管。他發現了自身的視野非常局限,並且文化背景極其單一。
李佳明不了解這些外國高端人才,不明白他們是如何用國際視野發掘中 國的機會。李佳明幾乎走遍了國內的每一個地方,可是他開始感覺到了「江郎才盡」,而自己的目標是在一流媒體中幹到六十九歲再退休,這樣吃老本,很可能結局是被提前淘汰或者一直局限在一個小角落裡。
當李佳明把這一切想法告知徐小平的時候,這個留學運動強有力鼓吹者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出國留學,去電視王國美國留學,去美國的文化中心紐約,那裡媒體領域最具影響力哥倫比亞大學。
2005年12月26日,有媒體報導李佳明從央視辭職,前往美國進修。實際上是停薪留職,去讀書進修也得到了臺裡領導的支持,不過是自費去學習,而離開的時間也不是2005年,他手頭有太多的工作需要交接了。
2006年,李佳明主持完央視男模大賽,4月9日出發去美國。他的大致行程規劃是:專門學習一年英語,然後攻讀碩士學位,學成之後再回歸央視。
這個段旅程李佳明做了充足的準備,他認為校園的一切會比工作輕鬆很多。李佳明錯了,一切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用他的話說,不配上半條命,學位是不可能拿到的。到美國之後,李佳明每天平均只睡五個半小時,晚上12點離開圖書館,早上圖書館打掃衛生的工作人員還未出現,李佳明已經在學習了。那個時候李佳明在美國唯一的消遣,就是每周五晚上到紐約的一家川菜館吃飯,點兩個川菜,喝兩杯白酒,那是他懷念的家鄉的味道。這個過程,非常艱辛,非常痛苦,但對於李佳明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2008年,李佳明如願拿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學位。
帶著碩士的光環回到央視,而王小丫《開心辭典》身邊的搭檔也變成了新人尼格買提,《絕對挑戰》也有了新的當家主持人,李佳明並沒有著急,他的目標是「成為央視第一個雙語綜藝節目主持人」。李佳明選擇《尋寶》最為從新出發的起點,相對比較平穩。自己學到的知識,需要契機來釋放。
然而機會並沒有圍著李佳明轉,在各類節目中,李佳明都沒有達到預期想要的內容施展。直到2010年8月《分秒必爭》的推出,正是陽光大男孩的完美回歸。他用幽默和從容,以及留學所學,打造出一檔將財經與娛樂高度融合的勵志節目。那個我們熟悉的李佳明又回來了,只不過,臉上更多了一份自信。
可這次,李佳明遇到了不一樣的聲音。有觀眾評價《分秒必爭》是個沒有深度的娛樂節目,美國鍍金回來,好像李佳明沒有什麼特別的過人之處,還是老樣子。有時候節目編導也跟他開玩笑,佳明回來,文案裡面要標上「雙語主持人」,文字還要充滿哲理才行。
他們不知道,學習是為了認知世界,認識自己,感受文化,厚積薄發才是最強力量。李佳明的理解是:這種說法理解的太狹隘,《美國偶像》關注的就是普通人,就是一個最小的點。大家下班回家,打開電視看一些輕鬆的節目,能夠讓生活得到調節。
明顯,李佳明更懂得接受當下的自己,即便他的英語水平已經很高,看待問題頗具國際視野,但這些需要告訴所有人嗎?讀書是讓生活變得簡單,安靜下來,找到樂趣和方法,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可以有底氣地抓住。
從2010到2016年,李佳明幾乎把央視各個類型的綜藝節目主持了個遍,但節目都很零散,觀眾也沒有像他巔峰時期那樣頻繁地見到他。也許跟命運有關,也許跟性格有關,步入40歲的李佳明沒有像年輕那樣的銳氣,競爭心態更加平穩,反而有種隨遇而安的狀態。
在李佳明回歸央視的那幾年,他一直在研讀關於哲學方面的書籍,可是沒有機會系統化地學習。已經過了放下一切出國學習的年齡,他只能查資料,跑國內的院校找教授交流。2017年,中國社科院國學專業開設了哲學課程,李佳明第一時間報名了,他主動申請減少工作量。周一到周五央視工作,周末利用休息時間躲在學校攻讀在職哲學博士學位。
跟著馬勇教授的兩年時間,他以超出常人的耐心,意志力,成為了央視唯一一個哲學博士。如今,他唯一常任的主持節目是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國際新聞評論類節目《防務新觀察》。這也算是他國際性節目的第一步了,雖然知道的人並不多。
一個能夠在巔峰時期因為徐小平的一句話從央視辭職急流勇退去求學,也能在自己平庸時候靜心修煉的主持人,他工作到69歲的夢想,成為央視第一個雙語綜藝節目主持人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李佳明,謝謝你,用最溫和的力量溫暖了那麼多喜歡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