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從2017年的《戰狼》到2018年的《紅海行動》,中國軍人的颯爽英姿燃起國人一片熱血。
中國軍人是怎麼煉成的?在第71集團軍的「臨汾旅」,有這麼一對雙胞胎兄弟,本是愛玩遊戲,嬌生慣養的小夥,卻在軍營裡成長,蛻變,變成真槍實彈,百鍊成鋼的戰士,承載堅強與執著,演繹別樣人生……
1999年出生的朱燦榮、朱燦耀兄弟倆,今年19歲,來自福建泉州,原本像很多同齡人一樣,愛打「王者榮耀」,也時常有點小任性,家長不讓打遊戲還發脾氣,受點批評甚至離家出走。
2017年,父母決定把雙胞胎兄弟送去當兵,在第71集團軍的「臨汾旅」經歷磨礪,也塑造性格。9月,朱燦榮、朱燦耀兄弟作為兩名新兵加入了「臨汾旅」擔任迎外任務的二營四連。「臨汾旅」四連是一個光榮的「槍王群體」,這裡先後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賓進行500多場次射擊科目演示,一個又一個成績優異的「槍王」在這裡誕生。
據了解,只有在正式迎外場上25秒內20發子彈打出199環以上的官兵,才能獲得「槍王」稱號。2018年1月中旬,剛加入四連的朱燦榮、朱燦耀兄弟在軍營裡,第一次近距離地觀看了四連「槍王」們的表演,敏捷的身手,精湛的技藝,讓兄弟倆百感交集:能夠有幸走進這個光榮的群體是幸福的,但要得到如此榮耀的成績,要走的路很長也很艱辛,他們倍感壓力。朱燦榮、朱燦耀兄弟倆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當兵以前他們在家玩「王者榮耀」能輕鬆「百人殺」,但是真的到了軍營裡,摸到了真槍,還真有點犯怵。
作為新兵進入軍營的兩人,開始時候並不是那麼順利。因為初中時練體育,半途而廢后不停地吃吃吃,體重長長長,所以這次他們倆是踩著超重的警戒線來到部隊的。
訓練時,他們倆也不能完全適應,總是集合慢半拍,投彈也只能投25米;平時在家嬌生慣養的兩人,開始時還把被子疊得像麵包……可以說是「360度無死角潰敗」了。
新兵第一次實彈射擊,兄弟倆聯袂上演了最「糗」一幕:哥哥沒有找準準星和覘孔平正關係,弟弟壓根沒瞄對靶子,兩人似乎「心有靈犀」一般一起剃了「光頭」。接二連三的不適應,讓失望不期而遇,兄弟倆開始懷疑自己當初決定要當兵的選擇。「如果沒有來當兵,應該還在家打遊戲,睡懶覺,唱歌兒……」失望的朱燦榮和朱燦耀時常會糾結地想。
在四連的軍營門前,有一條槍王路,它寬1.5米,長不過10來米。一茬又一茬四連戰士每天都要從這裡走過,但只有52人被冠以「槍王」的稱號,得以在「槍王路」上留名。朱燦榮、朱燦耀兄弟倆的班長田桂林,就是這52個「槍王」中的一位。他也是從零起步開始學習射擊,曾經據槍1小時以上,迎風10分鐘不眨眼,跪到腳趾骨變形……
看著兄弟倆一腔熱血地來到這裡,卻因為開始時候的體能不濟而心灰意冷,班長決定,帶著他們仔仔細細地走這條記錄了戰士們最光輝榮耀的槍王路,一個個「槍王」熱血澎湃的事跡,或許能激起兄弟倆內心新的動力與希望。
班長認真地對哥哥朱燦榮說「你不是愛唱歌嗎?如果你現在退伍回家,去參加比賽,導師問你夢想是什麼,你怎麼回答?」
「呃……我的夢想是什麼?是睡懶覺?打遊戲?還是胖成相撲選手……」哥哥困惑地看著弟弟陷入了沉思。
班長告訴兄弟倆,牆上的每一個槍王,都是百鍊成鋼,經歷了難以想像的艱難與困苦。希望每當他們遇到瓶頸的時候,都想想槍王們的故事,想想連隊生活究竟給了他們什麼。
終於,弟弟朱燦耀先「醒悟」了,弟弟對哥哥說:「要回家你回,我要留下來!」沒過兩天,在一次體能考核中,右手掌剛被刮掉一塊皮肉的弟弟朱燦耀,申請帶傷參加單槓考核。越是痛,他越起勁,一下子拉了8個引體向上,第一次過了關。
看著槓上弟弟留下的斑斑血跡,哥哥朱燦榮也徹底想通透了。從此,訓練場上多了兩個拼搏的身影。
剛入伍時,榮耀兄弟身高剛過170公分,但體重已經近90公斤,由於體型偏胖,兩人在各項訓練中都很落後,為了早日實現槍王夢,他們毅然戒掉貪嘴的毛病,從不去超市買零食,就連飯菜都不敢多吃,經常餓著肚子訓練,做運動減肥。新訓三個月後,兩個人都瘦了30多斤。
弟弟朱燦耀上肢力量較弱,哥哥就陪著弟弟加練,為了練好單槓,他們經常放棄午休時間到訓練場,兩個多月的訓練中,朱燦耀的手心的繭子破了又結,結了又破。一次考核前夕的訓練中,朱燦耀手心肉不慎被撕掉指甲大小的一塊,可他依然要求參加第二天的考核,儘管手心鮮血直流,但還是堅持到底,最終第一次突破自我考及格。
為了練好射擊技術,兩兄弟堅持跪姿據槍45分鐘不動,直到手腳全都沒有知覺,形成肌肉記憶。別人練習據槍掛水壺,他們還要加一個鋼盔,每次練習瞄準,他們都堅持長時間不眨眼,練到眼淚直流仍然堅持,從不言棄。
在新訓結業考核中,兄弟倆自動步槍對固定目標射擊5發子彈分別打出48環、49環,其他10餘個課目總評也達到了「優秀」。這個成績離「槍王」還有不小的距離,但讓兄弟倆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志向——成為槍王!
拿到新訓「畢業證」之際,「榮耀兄弟」與其他新兵一起,在「槍王路」路口合影。這是他們軍旅生涯的一場「成人禮」,更是衝擊「槍王」這個榮譽的一次「誓師會」:看誰先在「槍王路」上爭得一席之地。
兄弟倆還給遠在家鄉的父母寄去了家書:
老爸老媽,在班長骨幹關心下,我們倆在連隊生活得很充實很愉快,訓練成績也越來越好,請你們寬心!我們會更加刻苦訓練,爭取早日走上迎外場,成為讓你們驕傲的「槍王」!
他們的母親莊麗紅也給他們回信:
榮兒耀兒,你們長大了,我能感受到你們變得更加成熟懂事有責任心了!部隊果真是個鍛鍊人的大學校,支持你們去當兵是對的。你們在榮譽連隊,這很光榮。可是榮譽也意味著壓力,希望你們在部隊好好表現、刻苦訓練,別怕苦、別怕累,爭取早日當上「槍王」。
家裡一切都好,你們不必掛念,只管一心好好訓練,兄弟倆互相幫襯、互相激勵,當真正的軍營男子漢,我和你爸為你們驕傲!
第71集團「臨汾旅」摩步四連組建於1938年12月,1947年12月被太原軍區八縱隊授予「開路先鋒連」榮譽稱號。自1984年擔負迎外任務以來,先後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賓進行500多場次射擊科目演示,為國家和軍隊贏得榮譽。
2005年以來,連隊年年被表彰為「海訓先鋒單位」、「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和「基層建設標兵連隊」,1次榮立集體二等功,2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四連有啥不一樣?在四連官兵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打不好,就去跪連旗!」當然,沒有人真的「跪」,可這個「跪」字道出了這面旗幟在四連官兵心中的崇高地位。他們心中裝著象徵集體榮譽的連旗,別人據槍練20分鐘,他們40分鐘起步;別人槍口掛水壺,他們掛「水壺+鋼盔+手榴彈」;別人槍管立一枚彈殼,他們的彈殼排成一路縱隊……把基本技能練到極致、練成絕技,是這個群體的共同目標。
作為迎外射擊展示方隊,四連次次都以幾近完美的演示讓國外友人折服;作為戰備值班分隊,四連官兵時刻緊繃戰備弦,始終做到重大任務拉得出、聯得上、完成好,先後20餘次擔負大項任務,次次出色完成;作為「槍王群體」,在官兵眼中,「槍王」稱號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追求、一種責任、一種使命。
藏族戰士吳曉傑,曾是年薪過百萬的小老闆,入伍後,刻苦訓練成為新一代「槍王」,2009年底服役期滿後,親朋好友告訴他:「槍打得再好,也不能當飯吃!」他卻說:「是連隊培養了我,走留聽從組織需要。」主動將留隊申請書交給指導員。
葉榮堯2005年剛入伍時,體能排老「末」,打槍常脫靶,為增強體能素質,別人每天一個五公裡,他腿捆沙袋,每天跑兩個;為練就過硬眼力,他經常盯著瞄準鏡,一練數小時;為練好據槍的穩定性,他在槍管上綁水壺、吊磚頭,一練就是一小時……最終練成「槍王」,先後圓滿完成60多次迎外射擊表演任務,還多次打出199環的好成績,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四連的班長是「槍王」,班長的班長還是「槍王」,這種精武追求像是一種酵母,會不斷發酵、擴散、傳遞;這種精神代代相傳,最終就會凝結、固化為這個集體的根——連魂。因為有了「精武魂」,最普通的一兵都會為了成為「槍王」而不斷努力——在四連,步槍25秒20發子彈速射打出195環才算「合格」,連隊從普通官兵到炊事員人人都是「神槍手」。
紫牛新聞記者|裴睿
紫牛新聞特約通訊員|劉吉強 陳飛 張暢
編輯|張冰晶 陳迪晨
圖片視頻均為臨汾旅提供
-END-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你可能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紫牛故事】離家4000裡外大山過年,"揚州姑爺"做了一件事,真不容易
【紫牛故事】6年春節"逆行"的消防員,手機裡一段視頻,讓人肅然起敬
【紫牛新聞】男子肇事逃逸被追,撞火車身亡,法院:追趕者見義勇為,不需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