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作者方大頭,將本文授權「專築網」發布
都是外行人,對建築物評價其實是很主觀的事情,以我個人拍了這麼多的鐵道風光而言,臺灣的火車站建築本身並沒有太值得稱道的地方,大致可分為三種:(1) 日本殖民時期興建的大型日式站房(以大陸標準看最多是中小型),比如臺中、新竹、臺南,這一批站房當時都沒做跨站式設計,已不適合現代城市,隨著臺鐵高架化的進行,再過幾年就都要消失了;(2)日本殖民時期修建的小站,多為木質小站房,僅供鄉村通勤使用,比如談文、大山、日南,除了所謂的小清新情懷,也沒太多門道;(3)其他臺鐵在最近幾十年新建的車站,建築風格平平無奇,比如苗慄,中壢。於我個人,要真的說車站美,現代大型鋼構 + 玻璃站房,配合一望無盡的站臺和軌道才是美,比如:
24. 汐止車站,高架車站,一年 300 天在下雨的汐止,進臺北的通勤多半要靠鐵路。
25. 竹南車站,苗慄縣北部重鎮,北接新竹地區,山線和海線的分歧點,下圖左為山線,右為海線,不過 2016 年之後太魯閣號退出西部線路,這種場景是再也拍不出來了。第三張是竹南站南段山海線合流之後的景觀。
26. 中壢車站,桃園市南部,臺鐵客運量第三的車站(第二也在桃園市,桃園站),外勞聚集,髒、亂、差。
27. 七堵車站,銜接臺北地區和基隆市,臺北往基隆的通勤列車和往東部的長線列車在此分開,曾經被臺鐵規劃為樞紐大站,目前臺鐵站臺最多的車站,但因為種種原因,樞紐作用完全沒發揮出來,站內店鋪紛紛關張。
28. 山佳車站,一樣是曲線站臺,站臺上看得到一個小涵洞,大臺北區外圍的小通勤站。
29. 銅鑼車站,苗慄的小站,每年兩季,車站附近都是翠綠翠綠的稻田,非常養眼,站臺南端有個大坡度坡道。
30. 雙溪車站,位於宜蘭線東北角山區,出來有座蝙蝠山,可以俯瞰整個雙溪地區,這種山間的小村落(其實是新北市雙溪區)真的就是沿著一條河谷的一小塊平地,一座火車站一家 711。山上能看見宜蘭線的大 S 彎,遠處是東北海岸線,景色絕佳。
31. 北新竹車站,新竹市內,內灣線和縱貫線的邏輯分歧站,站外有一片隱藏版的油菜花田。
32. 千甲車站,新竹市內,內灣線上,原名世博站,因為上海世博會的臺灣館原樣搬回來就在這裡。
33. 新埔車站,西部海線離海最近的車站,出站就到海邊。
34. 後龍車站,西部海線上的大站,出站就是後龍溪,算是臺灣的大河,苗慄地區的主要平原地帶都是後龍溪衝積而成。
35. 白沙屯車站,海線的海岸沿線車站之一,往北一點就是有點名氣的好望角景區,這裡我記得被某公眾帳號說是「來自太平洋的風」,其實對面真的是福建。
36. 竹北車站,竹北站本身沒什麼特點,往南一點,是新竹市和新竹縣的界河頭前溪,臺鐵最大的事故就是在這裡發生的,橋斷了火車開進河裡,有點像利子依達。因為我在新竹生活,這座鐵路橋用各種體位都拍過。頭前溪兩岸的新竹科學園區和園區白領居住的竹北都是新建城區,是全臺灣收入最高,城建最整潔的區域。
37. 福隆車站,臺灣最東北角的車站,福隆最出名的就是福隆沙灘,臺灣條件最好的幾個沙灘之一,還有福隆便當。出站步行 10 分鐘有個田寮洋溼地,攝影圈打鳥的好地方。
38. 樹林調車場,大臺北地區外圍,不算車站了,是個車輛段,普悠瑪和太魯閣號都在這裡整備,所有東線的擺式車都在樹林始發終到。樹林站出站步行即可以攀登一座叫大同山的小山,山不算高,但是可以從南邊眺望整個臺北盆地,天氣良好的時候景色佳。
39. 南樹林車站,依託樹林調車場,臺鐵於2016年在調車場旁邊,樹林站南邊一兩公裡的位置新建此站,站臺上就直接看到調車場。臺鐵在高鐵和高速公路的夾擊之下,一直在往通勤化的方向尋找出路。
40. 彰化扇形車庫,日本殖民時期修建,也不算車站,內燃機車的機務段,已經是親子遊景點了。
41. 追分車站,木質站房,小清新最愛,前面提到這裡大賣「追分 - 成功"的紀念票,到底是追「分數」還是追「婚」(胡建人你懂的),現在也沒人說得清。追分站同時還是海線和成追線的分歧站。
42. 南勢車站,位於苗慄縣的山線上,除了春天的桐花觀賞季,去銅鑼看桐花的遊客會騎車經過這裡,應該沒有遊客去本站,站外天橋上有一顆楓樹。
43. 富貴車站,新竹內灣線上,車站本身平平無奇,但是臺鐵為了迎合吉祥語車票(追分 - 成功,保安 - 永康這種)的風潮,生生把內灣線上的南河站改名富貴站,和內灣線上另一座榮華站配對,強行附庸風雅。
44. 三義車站,苗慄縣最南的一站,三義以南就是臺中的泰安站了,三義到泰安,鑽山又過河,一站 10km+,臺鐵西部最長的一站。電影《小城故事》裡人人做木雕的小鎮就是三義,(電影裡少女林鳳嬌確實漂亮)。現在三義以木雕為旅遊賣點,還有臺灣以裕隆係為主體的汽車產業都在這裡。
45. 漢本車站,宜蘭縣最南端的車站,往南就是花蓮縣,背山面海,出站後有一片面對太平洋的「私房沙灘」(其實就是野沙灘,臺灣的觀光宣傳用詞太多花頭)
46. 和平站,花蓮縣最北端的車站,和上一條的漢本站隔著和平溪(又名大濁水溪,花蓮 / 宜蘭界河)相望。本站旁邊是臺灣水泥和平廠工業區,港口,工廠,電廠三合一,員工眾多,因此是北迴線上的大站。下圖是和平站出站向北一公裡左右到達和平溪入海口。
47. 宜蘭車站,很多人慕「幾米公園」的名去宜蘭車站,不過多半頗為失望,所謂「公園」也就巴掌大小的地方,有點兒戲。
48. 羅東車站,宜蘭第一大站,對號車必停,出站走幾百米是著名的羅東夜市,車站本身似乎沒什麼值得一提的。
49. 礁溪車站,宜蘭蘭陽平原北部的車站。礁溪最出名的溫泉,出了車站來,密密麻麻的「溫泉賓館」「溫泉民宿」。秋冬季,工作累了從臺北驅車一小時到礁溪住兩天好好泡泡溫泉,看看海景,晚上再去羅東吃個夜市,還是很愜意的休閒。同樣的,車站平平無奇。
50. 四腳亭車站,宜蘭線上,在基隆與新北交界的位置。四腳亭車站出來不遠,鐵路連續跨越基隆河數次,有了「四瑞一號橋」「四瑞二號橋」。
51. 彰化站,似乎沒什麼特別的,附上站內月臺場景一張。
52. 臺北車站,「宇宙中心」,月臺借了一半給高鐵,沒有始發終到,全部是過路車。地下化之後站房和月臺就完全分離了,站房部分偶爾賣賣票,反倒是餐飲娛樂成了重頭,還有每年給印尼的穆斯林外勞辦開齋節聚會。如果算上串在一起的高鐵臺北站,捷運臺北站,臺北轉運站(大巴客運),購物地下街等,整個地下部分的規模還是很驚人的。
去臺灣,別錯過這幾座特別又養眼的火車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