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沒有不治之症,只有不治之時

2021-01-11 維陽文史讀書堂

醫聖張仲景撰寫傷寒論一書中,立六經辯證之法旨,三陽三陰各處一隅,如同洋蔥相類,揭示了外感之疾由外及內相互傳導之路徑,相比起三陽之證來說,三陰之證是比較兇險的,太陰之證相對較輕,而少陰厥陰則有不少死證。張仲景雖尊醫聖,尚有不少死證無力回天,況且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呢?

中醫為什麼講治未病呢?重要原因就是當病到了最後階段,任你是大羅神仙也不能起死回生,扁鵲見蔡桓公一文告訴諸人,病不是一天而起,在當發未發之時,最為有利。而蔡桓公卻講醫生給無病之人治好病當作醫生的功勞,諱疾忌醫,結果一命嗚乎,豈不悲哉,而今有沒有蔡桓公似的人了呢?

從古書記載的古代大夫來看,似乎是比現在的大夫水平高些。水平高的望氣色而察身體之好壞,一般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而今日依賴儀器久矣,而傷失了人為的功能,有一興必有一廢。在三國時候,醫聖張仲景遇到王璨,張仲景對王粲說:「以我多年經驗,你身邊有恙,現在服用五石湯,尚且有挽救的機會。如果不聽我的,四十歲必死無疑。」結果就是王璨在四十歲時,眉毛脫落,死了。當然了,這也許是誇大醫聖的水平,但不可否認的是治未病的理念是中醫大夫永恆的追求。

大千世界,物種萬千也只有人類有大夫,難道動植物有天然的抗病能力嗎?其實是相比起人類來說,動植物也生病,只是要比人類少得多。最起碼要少一半以上。為什麼呢?因為動植物只受風寒溼暑熱燥外感的影響,植物有落葉,動物有褪毛等自身功用來調節。而人類不只受外感影響,而七情六慾的內傷才是最要命的,大悲大喜五勞七傷,而中醫在給人診治之時,從來不講這個病治不了了,好不了了的喪氣話,而當今這絕症,那絕症正摧毀人的意志,當意志一垮,如洪水掘堤萬難收拾。這也是很多人當不清楚自己得了什麼病時,在家上坡下地無所不能,而去醫院診斷絕症時,身體垮的很快,很多在短短的幾個月就死了。

中醫沒有不治之症,是講任何病症都能去診治,去改善病人的吃睡等,給病人極大信心,去抵抗疾病,讓病人始終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減輕心裡的恐懼和壓力,有質有量的延長壽命。當疾病由皮入肉,延至筋骨,到了不治之時

那也要盡心竭力,極力挽回,這就是中醫講的大醫精誠。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穿越古代王朝:我一個小郎中,眼中的不治之症,淺談中醫技術
    中醫學一直都是以外敷、藥療、針灸等體外治療辦法,也因此,一些需要從內部治療的病症就無法得到根治,那麼在中國古代有哪些疾病被譽為不治之症呢?我是古代的一個小郎中,憑著我所知道的中醫知識,帶大家了解下,古代那些不治之症。
  • 中醫只有招魂復魄,才可以無病不治
    人體本身是由意識組成,意識聚合成魂魄,魂魄總稱為神,神附氣,所以神(心)決定氣的頻率高低,因此相由心生,一切疾病皆由心生,未病為心,已病為相,一切都是心的問題,心(神)神(魂魄)魂魄(意識),一切即是心生,心正則百病不生
  • 當談到「不治之人」時,中醫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有六種病不能治癒:「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病人很驕傲,很任性,不管是天生的還是地位高的。
  • 中醫講的「不治之人」,到底指的是什麼?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裡有記載,講到六種病人的疾病無法治好:「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病人很驕傲任性,可能本性如此,也可能是身居高位而養成如此的性格。
  • 不治之症!海賊王裡的5大病症,鉑鉛病毀滅國家,思食症破壞力強
    《海賊王》裡出現過很多疾病,其中就有一些是無法醫治的,雖然這些不治之症的對人體的傷害程度不一樣,但都會影響正常生活。本次我們就來看看海賊王裡的5種不治之症吧。
  • 「慢中醫」也能治眼科急症
    因此,通過觀察眼部的病變,即可了解人體自身內在的健康狀況,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往往在治療好眼部疾病的同時全身症狀或疾病同樣得到治癒。比如眼瞼帶狀皰疹就與人體肝火過旺有關,通過中醫清肝瀉火治療方法,在治好眼部皰疹的同時,還能使頭面部及腰腹部伴發的皰疹得到治癒。
  • 中醫內科陳昌雨:脈診是中醫不傳之秘,是最真實的「主訴
    中醫內科陳昌雨:脈診是中醫不傳之秘,是最真實的「主訴 時間: 2020-09-04 15:55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辨證論治」與「舍症從脈」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它包括「辨證」和「論治」兩個過程。其中的「證」是用「望、聞、問、切」綜合獲得的結論,用以指導治療。但是每一個醫生都不是會「平等」的對待這四種辨證方法。
  • 演員徐小婷之死,中醫能否治癌?
    但並非沒有治療的可能性,如果及時獲得正確治療,徐婷的病並不是沒有希望。 我想說的是,徐婷死於偽中醫之手。或者乾脆說,死於騙子之手。在@棒棒醫生 發表的這篇《徐婷之死與中醫》博文中,關於中醫和西醫的爭論最大。
  • 西漢時期的中醫大家淳于意,為什麼堅持「六不治」的原則
    司馬遷著《史記》時,刻意為其修書立傳,《史記•倉公傳》記載了淳于意輝煌且高尚的一生。 我們都知道「望聞問切」是中醫看病的四大法寶,淳于意高超的技術讓他在望和切這兩方面的功夫爐火純青。 齊王劉襄(劉邦的孫子,第一代齊王劉肥的兒子)的專職醫生生病了,然後自己給自己開了個方子,服了一些五石散,但是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劇了。
  • 鐵肺歌后彭佳慧為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困擾,中醫是如何巧治的?
    中醫是如何巧治心臟瓣膜閉鎖不全的?心臟瓣膜關閉不全,臨床多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喘促等症狀,中醫調治首先要調心包絡, 在五臟之中,「心」的作用最特殊也最重要,即心為君主之官,一身之主宰。由於「心為君主」,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古代醫家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就提出了「心包絡」的概念。
  • 怎樣才能標本兼治
    怎樣才能標本兼治對於很多得了多囊卵巢的患者而言,心情總是很難過,都是高興不起來,認為這很難治,許多患者也說西醫已經給她判了死刑,說這輩子不可能在有希望有孩子了。依據我的多年經驗,我覺得這簡直就是對神聖醫學的玷汙。
  • 我的大學中醫故事-64-肺咳治肝與用心體驗中醫
    今天吳曼老師給大家講咳嗽非獨治肺的道理,原來《黃帝內經》講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這是說肺它主一身之氣機,能朝百脈,五臟六腑氣機逆亂,都可以通過經脈影響到肺,肺就像一個鍾,你四面八方叩它,它會鳴,所以外感虛邪賊風人會咳嗽。你從裡面叩它,它也會鳴,所以內傷七情,飲食不節,勞逸失調也會咳嗽。
  • 看病選中醫還是西醫?中醫有用嗎?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罵中醫?
    還有人說遠沒有那麼高。到底怎麼回事?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捋一捋。我們小時候就知道有醫院和醫生,生病了就去醫院找醫生看病,但是絕大多數人壓根不知道,醫院醫生還有中醫西醫之分。新冠肆虐,戰勝病毒,國家是動用中醫西醫一起上的!
  • 甌網丨「慢中醫」也能治眼科急症
    因此,通過觀察眼部的病變,即可了解人體自身內在的健康狀況,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往往在治療好眼部疾病的同時全身症狀或疾病同樣得到治癒。比如眼瞼帶狀皰疹就與人體肝火過旺有關,通過中醫清肝瀉火治療方法,在治好眼部皰疹的同時,還能使頭面部及腰腹部伴發的皰疹得到治癒。
  • 「辨證論治」不是中醫的優勢 —— 《傷寒雜病論》主要不是「辨證論治」
    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53)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54)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
  • 從中醫「治未病」思想論治復發性流產
    目前,復發性流產已成為生殖領域的常見疾病、難解之題。中醫將其稱為「滑胎」「數墮胎」。該病名首見於葉天士《葉氏女科證治·安胎》,書中曰:「妊娠有三月而墮者,有六七月而墮者,有屢孕屢墮者,由於氣血不足,名曰滑胎。」臨床上,筆者以「治未病」思想論治復發性流產,每獲良效,整理如下,以饗同道。
  • 北京召開中醫外治研討會,雪蓮養護貼成中醫黑科技
    中醫能治大病、難病,中醫外治的方法更簡便易行,性價比更高,安全更有保障。中西醫結合、中醫外治,是這次疫情防控的特色和亮點,艾灸、敷貼、拔罐、香囊、推拿,在以前被認為是偏科、冷門的外治技藝和方法,但在本次抗擊疫情中卻大放異彩,顯示出其重要且獨特的作用。
  • 從治自己的病,到成為中醫名醫(圖)
    大學期間,他患上了慢性腸炎,而後變成每天早上醒來即洩,嚴重時,一起床就連跑二十多趟廁所。當時,1.60米身高的他只有90斤重。  大學畢業後,周禮伯當上了英語老師,頑疾仍每日相隨。1984年,他開始自己鑽研中西醫起源,自學幾個月後,背下了200多首方劑。他發現,相對於頭痛醫頭,中醫講究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調理,他開始學著給自己開藥方。
  • 中醫擅長治慢性病,治耳鳴耳聾也不例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耳朵裡像在跑火車,吱吱,嗡嗡亂響,睡不著覺,整天沒有精神,人都快要被吵瘋了。若長期耳鳴則有導致耳聾的可能,而耳聾患者長期與世隔音,與人無法正常交流,時間一長可能會慢慢變呆。所以耳聾耳鳴千萬不能拖,越早治療康復越快、越徹底。
  • 中醫胡遠忠醫師治療肝病,辯證論治有奇效!
    肝臟的健康是如此重要,但是很多人,特別是男人,並不在意,吃不健康的食物,不管肝臟如何,都會使他們的肝臟處於危險之中。有害的情緒和大量的飲酒會給肝臟帶來很多負擔。肝臟是個啞器官,我們要等到80%的肝臟受損後才能知道。在中醫學裡被認為是溼熱有毒之邪氣,過量飲酒會導致肝膽、脾胃受損,引起人體津液代謝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