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音頻繁的刷到關於《沉睡魔咒》的短視頻,好奇驅使之下,我在這兩天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沉睡魔咒》早在14年就上映了,只是最近不知為啥在某音又火起來了,或許是因為第二部要上映的原因吧。
從小到大都很喜歡迪士尼系列的電影,包括之前的《美女與野獸》,《胡桃夾子》再到最近熱映的《獅子王》還有之後最期待的《花木蘭》,不得不說迪士尼的電影真的是太美好了,可以滿足一個人對童話的所有幻想。
以往大多數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的電影主要都是以愛情為主題,大多是公主與王子的愛情,但看完《沉睡魔咒》我稍微有點驚訝又覺得這部電影真的還是很有意思的,雖然改編自《睡美人》,但最後吻醒公主的不是王子而是魔女教母,說實話這個反轉著實讓我感到意外。王子吻醒公主並不是電影的主要情節。
貪戀權位的國王斯特凡為了登上王位背叛了昔日愛人精靈王國守護者瑪琳,割下她引以為傲的翅膀並藉此順利成為人類的國王。
失去翅膀的瑪琳由仙女變為女巫,惱羞成怒的她因為忍受不了斯特凡的欺騙所以在他女兒洗禮之日給她下了最惡毒的詛咒,在公主十六歲的時候將永遠陷入沉睡,唯有真愛之吻才能破此魔咒。
故事講到這裡都還是正常的情節,合情合理的,故事的翻轉在後面,長大後善良美麗的公主漸漸感染了瑪琳,喚醒了她心中最後一絲的愛與柔軟。
她努力要破解詛咒卻無法收回自己所下的魔咒,公主陷入沉睡後她找來王子卻無法讓公主甦醒,最後在懺悔與自責中她吻了公主,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現了,公主醒過來了。
這個情節的設置出乎我的意料,想想又覺得是在情理之中。王子所謂的一見鍾情的愛情怎抵得上瑪琳教母從小到大的照顧與陪伴。
最後的結局很感人很溫暖,看似黑童話最後卻回歸美好。但同時影片也牽扯出一個令人值得深思的問題。
誰說只有王子才能吻醒公主,所謂的真愛就只有愛情嗎?
無論是童話故事亦或是其他的電影電視,愛情從來都是被大肆渲染的,包括我們從小到大所看的童話故事都是公主與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為結局。
看完這部電影我就在思考,在亙古不變的愛情故事情節下,那麼,親情究竟被我們擺在了什麼位置上。
高科技的發達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也帶來了漠然與忽視,親情慢慢被各種世俗眼光充斥著,過年過節似乎對人們慢慢不在重要,西方文化的進入,讓我們更加忘了本,忘了根,感情也隨之流走。
想想其實就是這樣的,親情對我們而言無疑是重要的,我們從一開始出生最先接觸到的就是親情。是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可隨著我們的長大,親情卻逐漸的被我們忽視掉。
青春期的我們越長大越渴望過上不被親情控制的生活,不顧一切掙脫親情的束縛,各種事情充斥著我們,佔據了太多太多的時間了,太匆忙,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把親情遺忘在腦後。
我們追尋愛情,卻往往不在意親情,因為我們堅信的認為親情永遠就在原地等待我們。
綠妖在《沉默也會歌唱》中這樣書寫親情:
「作為生命的初始值,親情是我的源頭,無法用簡單的愛或不愛、好或是壞來判斷。一蔬一飯,百味交集,長如流水,抽刀不斷。
親情作為我們的源頭,我們這是我們一輩子都無法割捨的血緣,愛情也許會散,會分分離離,但我想親情是永遠不會散的。
有親情在,我們就有機會軟弱一下,有資格無能一下,有條件無理取鬧一下,有時間被關心一下……親情或許不是一張王牌,卻是我們手裡最後的一張牌。
我想這也是電影想告訴我們的,愛情誠然重要,但親情也不容忽視,因為親情同樣偉大不可言語。
很幸運,一直到現在我都被愛情個友情包圍著,給了我美好的生活。
ps:老規矩,想看的直接後臺回復劇名啦。。晚安!!!
文|舒亦靜
圖|堆糖網
或許你還喜歡
《最後的詩句》|不做青春的白日夢
如果快樂太難,那我祝你平安
莆田鞋,那些不為人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