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邁入2.0時代,邊緣計算需在標準上有所作為

2020-12-20 電子發燒友

邊緣計算邁入2.0時代,邊緣計算需在標準上有所作為

李明 發表於 2020-12-18 16:17:19

作為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邊緣計算正在成為促進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抓手。當前,邊緣計算已經從1.0進入2.0階段,邊緣智能尤其是「邊雲協同」成為邊緣計算未來創新能力構建的主要方向。

為此,在近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上,ECC聯合產業組織、生態夥伴重磅發布了《邊緣計算與雲計算協同白皮書2.0》,進一步深化邊緣計算與雲計算之間的關係,希望能有效推進產業界關於邊雲協同的技術發展與產業實踐。

那麼,當前邊雲協同面臨哪些新的挑戰?邊雲協同趨勢下未來邊緣計算標準如何制定?目前業界又有哪些成功的實踐應用呢?對此,ECC需求與總體組主席黃還青、ECC邊雲協同2.0產業項目經理阮斌鋒、CCF分布式計算與系統專委會副主任郭得科、天津大學教授王曉飛四位專家在接受專訪時為我們進行了解讀。

邊緣計算邁入2.0時代,邊雲協同成關鍵

邊緣計算主要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位化在敏捷聯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隨著5G大規模商用,雲計算與人工智慧技術突飛猛進,邊緣計算也迎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邊緣側進行存儲、分析、計算,到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6億美元。

伴隨邊緣計算產業的發展逐步從產業共識走向落地實踐,邊緣計算的主要落地形態、技術能力發展方向、軟硬體平臺的關鍵能力等問題逐漸成為產業界的關注焦點,邊緣計算2.0應運而生。邊緣計算2.0時代,邊緣計算主要包括雲邊緣、邊緣雲和邊緣網關三類落地形態,以「邊雲協同」和「邊緣智能」為核心能力發展方向。

在邊緣計算2.0時代,邊緣計算與雲計算的關係引發爭議,兩者究竟是替代關係還是互補呢?事實上,邊緣計算與雲計算各有所長,雲計算擅長全局性、非實時、長周期的大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夠在長周期維護、業務決策支撐等領域發揮優勢;邊緣計算更適用局部性、實時、短周期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能更好地支撐本地業務的實時智能化決策與執行。因此邊緣計算與雲計算之間不是替代關係,而是互補協同關係。

王曉飛認為:以後可能只有城市級別的業務需求才會放在雲上,到了邊緣結點側可能更多的是電力行業是一派,交通行業是一派,各行業逐漸的分工化。如同公司有很多副總,負責著各自擅長的市場、技術,但依然還要有一個總經理一樣,未來雲更多的是擔當城市級別總決策的角色,其重要意義不可能逐漸被剝離開。

郭得科指出:數位化時代,用戶需求將日漸分散,若要分布式計算模式能夠滿足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最終還是要通過協同的方式,包括邊緣側的協同方式以及邊緣跟雲協同的方式去滿足各種應用的需求。

邊雲協同2.0三大挑戰,邊緣計算需在標準上有所作為

可見,在邊緣計算2.0時代,邊雲協同成為關鍵。邊緣計算與雲計算需要通過緊密協同才能更好的滿足各種需求場景的匹配,從而放大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的應用價值。其中,邊緣計算既靠近執行單元,更是雲端所需高價值數據的採集和初步處理單元,可以更好地支撐雲端應用;反之,雲計算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輸出的業務規則或模型可以下發到邊緣側,邊緣計算基於新的業務規則或模型運行。

對於邊雲協同的能力內涵,ECC在《邊緣計算與雲計算協同白皮書 (2018年)》中總結了資源協同、數據協同、智能協同、服務協同、應用管理協同、業務管理協同等六個維度的協同。為了更好的理順各個協同之間的層次關係,本次白皮書中將六大協同合併到三大協同。

阮斌鋒表示:邊雲協同2.0有三類主要協同:應用協同、服務協同、資源協同,每一類協同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挑戰:

應用協同挑戰。應用協同需要實現邊緣應用的統一註冊接入,體驗一致的分布式部署,集中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對於邊緣計算的落地實踐來說,應用協同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涉及雲、邊、管、端各個方面。如何從雲端去做大規模邊緣節點的管理是很大的挑戰;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應用場景中,如何做好雲端應用和邊緣應用的協同和統一管理分發,也是一個關鍵挑戰;面對各種不穩定的環境,如何保證邊雲應用的連續性和可靠性亦是挑戰。

服務協同挑戰。服務協同為邊緣應用的構建提供了所需的關鍵能力組件以及快速靈活的對接機制,從而有效提升邊緣應用的構建速度。

但現在各個企業在雲上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如AI服務、數據服務、應用服務等),可是各家規範都各不相同,這會導致整個產業的碎片化,所以,亟需推進服務的標準化,基於一些標準的框架推進服務的標準接入,進而讓雲端的服務更好的落地。

資源協同挑戰。從單節點角度,資源協同提供了底層硬體的抽象,簡化上層應用的開發難度。從全局的角度,資源協同還提供了全局視角的資源調度和全域的Overlay網絡動態加速能力,使得邊緣的資源能否有效率的使用,邊緣與邊緣、邊緣與中心的互動能夠更實時。但資源協同在設備異構、資源受限、邊邊/邊雲通信等方面面臨巨大挑戰。

除了在應用協同、服務協同、資源協同方面面臨挑戰,邊雲協同2.0以及整個邊緣計算在標準側也面臨新的挑戰。

黃還青認為:「隨著OICT產業進一步融合,標準的價值和意義將日趨凸顯,原來CT產業強標準影響的特徵開始會影響IT界的一些標準,同時先把事實打造出來的這樣一種模式也會反過來影響CT領域先定標準的模式。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邊緣計算也將進入在標準方面有所作為的階段。在推動標準化方面,ECC目前正在積極推動泛行業/跨行業水平類標準的制定,之後會不斷深入,推動更偏底層、偏技術類標準的制定,此外還會與一些行業類的產業組織在相關標準方面進行協同,只有協同合作才能真正把邊緣計算產業做大做強。標準之後,ECC開始嘗試做測試認證,通過標準加測試認證這種方式來推動產業真正的實踐落地。」

6大價值行業率先實踐,或湧現獨角獸企業

目前,邊緣計算已成功應用在運營商、工業製造、電力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數字文娛6大價值行業。

例如,數字文娛是邊緣計算重要應用場景之一,以雲遊戲為代表的數字文娛產業高速發展,依賴於技術、內容和成本三大因素,而內容和玩法又受限於技術和成本的制約,邊緣計算技術是破解這個難題的可行方案。

「雲遊戲+邊緣計算」將加速數字文娛產業不斷升級,推動雲遊戲成為娛樂世界的下一個重要爆發點,創造更多新的遊戲產業機會。

阮斌鋒認為,「隨著5G的廣泛應用,直播互動、AR/VR、雲遊戲等邊緣計算的應用場景也會取得飛速發展,或湧現很多獨角獸企業。」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如何推動邊緣計算進入2.0時代?
    打開APP 如何推動邊緣計算進入2.0時代? 聚合國內外產業力量 在國內,2020年ECC成員單位在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發起了邊緣計算標準件計劃,通過構建邊緣計算標準設備、開放平臺的技術要求及測試規範、標準體系,推動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精準對接。據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劉少偉介紹,2020年ECC在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成立了邊緣計算產業發展與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這意味著下一步ECC可以在一些更大的行業組織中開發標準。
  • 邊緣計算:計算架構不斷演進的必然
    中國科學院姚建銓院士遠程接入會議,他在報告《邊緣計算理論科學問題初探》中指出:「邊緣計算實為數字智能世界橋梁和脈絡,更是支撐智慧社會的大腦-脊髓-神經網絡,需從國家高度建設邊緣計算發展的共生生態。」 「3」 層約束關係,仍需挖掘 在分布式系統的研究發展過程中,CAP約束定理的出現明確了系統性能的邊界,對後續的分布式系統研發和落地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邊緣計算演進自分布式計算,我們也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其支撐理論以及各個層面的約束關係,以期在未來技術創新、產業實踐等方面提供指引。
  • 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深耕邊緣計算應用創新 加速行業數字...
    近幾年,產學研用各方都在積極推動邊緣計算技術落地應用與標準化發展,包括制定標準、打造從產品研發到落地全生命周期的成熟產業鏈、與其他技術融合發展應用等工作。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與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將繼續深化合作,布局邊緣計算技術創新發展,推動行業數位化轉型。
  • 原創| 一文了解邊緣計算和邊緣AI
    這個9月,AI晶片獨角獸地平線發布了自詡最強邊緣 AI 晶片地平線「旭日3」,一時間引起轟動。相比第二代晶片,「旭日3」的AI性能上得到很大提升,只需在 2.5W 的功耗下,能夠達到等效 5TOPS 的標準算力。尤其是對應高端市場的旭日3M,有更強大的編解碼能力,強大的ISP效果令其極具競爭力。
  • 「邊緣計算」成為5G核心關鍵詞
    想像一下,在5G環境下,我們可以在家看8K視頻,不去現場就可以感受球賽現場的氛圍,在社區裡享受智慧醫療,在馬路上感受輔助駕駛的便利,在戶外使用各種智慧城市的服務。浪潮伺服器產品線副總經理陳彥靈表示,這些5G下的新興應用,不僅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同時數據處理的實時性要求也非常高,對數據的處理速度需求甚至達到「毫秒級」。
  • 預計在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6億美元
    在日前召開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 2020)」上,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再次為邊雲協同發展「敲黑板」,並推動產業界與學術界就邊雲協同的理論創新展開合作,為產業繁榮和應用落地鋪路搭橋。   從概念到實踐 邊雲協同進入2.0時代   邊緣計算因為順應了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的需求,正在蓬勃發展,也在推動計算模型從集中式的雲計算走向更加分布式的邊緣計算。
  • 啟富投顧:邊緣計算再次被聚焦
    通過內置在天翼網關內的邊緣計算插件及智能家居設備SDK聯動,實現雲邊端協同,以提供安全可靠、低延時、易擴展的本地計算能力。 據悉,該服務基於中國電信eLink協議標準,向中國智慧家庭產業聯盟廠商提供統一SDK,聯盟廠商可藉助中國電信智慧家庭邊緣計算能力,快速提升用戶產品感知。
  • 邊緣計算的今天、明天和未來
    人們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邊緣計算?它是當前被稱為網際網路的超級結構持續分散化的邏輯演進。這是網際網路密度的進一步增加,填補了傳統上幾乎沒有IP信號的領域,使虛擬世界在我們的日常互動中變得生動起來。它需要一系列的途徑、發展和基礎設施才能發揮作用。邊緣計算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 解鎖萬億級市場,邊緣計算不「邊緣」 — 華映洞察
    作者 | 朱彤 編輯 | 尹悅璇 何麗芯 萬物互聯時代,邊緣計算離我們很遠嗎?從VR/AR遊戲、超清視頻,到遠程醫療和自動駕駛,流暢低時延的智能生活背後,都有它的身影。  關於邊緣計算,行業裡有一個慣用的比喻:章魚的大腦作為中央節點,只處理40%的信息;剩下60%的神經元分布在八條腿(腕足)上,就近思考解決問題、快速做出反應——後者就相當於邊緣計算。 5G和物聯網發展,帶來數據的爆發式增長,以及對算力的更高要求,邊緣計算呼之欲出。連續三年被全球最大IT諮詢公司Gartner評為「十大戰略性科技」,邊緣計算是否已經走到當打之年?
  • 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建言:需從國家高度建設邊緣計算發展的共生生態
    」上,中國科學院姚建銓院士則在報告《邊緣計算理論科學問題初探》中指出:「邊緣計算是數字智能世界的橋梁和脈絡,更是支撐智慧社會的大腦-脊髓-神經網絡,需從國家高度建設邊緣計算發展的共生生態。」他談道:「邊緣計算的快速發展需要從政產學研用五個方面共建一體化生態,在政策規劃、行業標準、科研布局等方面構建支撐,發力國產化軟硬體、邊緣計算平臺等,擴展價值行業,從而加速邊緣計算成為產業創新、拉動經濟發展的抓手之一,成為行業數位化轉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新選擇。」
  • 智能計算、邊緣計算環境下的雲原生進化之路
    在K8s上,可以通過K3s、Microk8s、KubeEdge三種架構實現邊緣計算,KubeEdge以雲邊協同、邊緣側的輕量和邊緣自治能力而獲得更多應用。這一邊緣計算方案,繼續採用原有系統的IP攝像頭,不需額外購置智能攝像頭,只需一次性投入,運營過程中每次識別幾乎不產生使用費用,很好地保護了客戶投資。這是一個典型的雲端向雲邊端遷移的過程中,聯通雲在邊緣側加入幾臺arm 伺服器,實現就近計算,只上報統計結果,即解決了延遲問題,又提高了敏感數據的安全性問題。
  • 終於有人把超融合和邊緣計算說清楚了
    隨著5G時代邊緣計算數據中心的興起,超融合市場正在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Gartner預測,2023年35%以上的超融合產品將應用在邊緣計算領域。一起來了解一下超融合和邊緣計算吧!01 超融合的起源與內涵隨著雲技術和虛擬化技術的發展,網絡服務的構建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 押寶「邊緣計算」的地平線,與舞檯燈光邊緣的餘凱
    其中依託 Matrix 強大的邊緣計算能力,地平線開發出具有極大成本優勢的 NavNet 眾包高精地圖採集與定位方案,以及雷射雷達感知方案。押寶「邊緣計算」為什麼未來還有很多的計算需要在終端?安全性、可靠性、還有對實時性要求高的都需要在終端計算。同時,關乎隱私性,很多計算需要保留在本地。更重要的是「邊緣計算」還能夠節省傳輸的成本,這樣的例子其實在汽車上更容易理解。
  • 一文看懂為什麼邊緣計算是大勢所趨 | GSMA 報告
    近日, GSMA發布了與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共同完成的《5G 時代的邊緣計算:中國的技術和市場發展》報告。該報告匯集了 20 多家在中國市場上領先的邊緣計算生態相關組織和企業的深刻洞察,分別從技術、應用、市場前景、機會、商業模式、政策法規多個角度,剖析了邊緣計算生態的現狀和未來發展。
  • 米爾邊緣AI計算盒子FZ5體驗評測:硬核配置 性價比極高
    (電路城已將問題反饋給米爾科技,米爾反應很快,告訴我們將糾正相關資料,重新印刷) FZ5邊緣AI計算盒子 言歸正傳,FZ5,看名字就知道是FZ3的傳承和升級,再進一步的話可以細分為FZ5C以及FZ5D。兩者在主要功能上沒什麼差異,C為4GB運存,而D為8GB運存,我拿到的是C版本,價格3499元,D版本在此基礎上加400元。
  • 姚建銓院士:「4 3 2 1」維度立體闡述邊緣計算
    本文轉自【中國網】;如今,5G已大規模商用,人工智慧正突飛猛進,邊緣計算技術也迎來快速發展。據IDC數據顯示,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邊緣側進行存儲、分析、計算,到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6億美元。
  • 邊緣計算會取代雲計算嗎?
    自從人工智慧(AI)誕生以來,該行業正在從雲模式轉變為所謂的「邊緣」。此外,隨著物聯網(IoT)迷惑數字空間,邊緣計算正在獲得領域權威。業界專家已經進行了各種猜測,認為邊緣計算將要淘汰雲計算。好吧,簡短的答案是:不。但是,更複雜的答案是,隨著數據緊縮和AI的迅速採用,雲計算並非總是可行的選擇!
  • 中文版邊緣計算白皮書發布,引領行業新趨勢
    此次中文版邊緣計算白皮書的正式發布不但代表著OpenStack社區在邊緣計算領域研究的初步成果,同時預示著中國將是未來OpenStack社區向OpenInfra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市場。近十幾年來,中心化的雲計算模型已經成為了一種標準的IT服務平臺。
  • 中興通訊齊曉虹:「四輪驅動」,邊緣計算駛入商用部署快車道
    在靠近用戶的邊緣側兼具時延、成本以及算力和能力的邊緣計算應運而生,邊緣計算在邊緣側匯聚了網和雲的能力,邊緣計算的出現加速整個雲、管、邊、端的協同。邊緣計算迎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邊緣計算如何賦能垂直行業?4月28日,通信世界全媒體舉辦了5G「加速跑」系列沙龍第三期——「乘5G商用浪潮,MEC成熟度幾何?」
  • 三大陣營角逐邊緣計算 兩種技術路線加速競合
    三大陣營角逐邊緣計算 兩種技術路線加速競合2020-12-11 20:58出處/作者:C114通信網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在「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曹薊光表示:三大陣營正在推動邊緣計算發展,包括IT網際網路企業(雲計算服務商、CDN廠商等)、OT工業企業、CT基礎電信企業(通信運營商、設備商),「5G+MEC」和「雲衍生的邊緣計算」這兩種技術路線正在加速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