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靈樨
好像每一次在螢屏上,張新成總會「解鎖」一項新技能。
最近播出的幾集《以家人之名》中,張新成的哭戲讓觀眾心疼。先是回國後與李海潮重逢,再是偶遇了親媽賀梅,最後在誤會、掙扎、自我和解中治癒自己。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賀子秋的內心一直有一個「被拋棄」的心結,因此在得知凌霄和李尖尖在一起以及賀梅再婚生子的消息後,賀子秋的兩場哭戲無不戳中觀眾淚腺。
「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被拋棄的總是我啊」,兩句極其相似的臺詞卻在面對不同的對象和處在不同的心境環境下說出了截然不同的感覺,顯示出了張新成愈發成熟的演技。
這一次,張新成工作室也是《以家人之名》的出品方之一,他表示:「之前沒有嘗試過做出品人,這次也只是想嘗試一下,一是真的很喜歡這部戲,二也是抱著吃螃蟹的心態。」
「嘗試新鮮事物」一直是張新成的生活態度,無論是選擇角色,還是日常生活,他都勇於突破和挑戰自我,這或許也是「本哥」總能帶給觀眾驚喜的原因之一吧。
「喜劇人」賀子秋
「海燕, 你鞋沒拿。」 這是在賀子秋向李尖尖表白被拒後,賀子秋的一句臺詞。
這一橋段上演時,彈幕狂笑不止,然而張新成卻表示「這句臺詞是劇本上沒有的,李尖尖進屋後導演沒有喊卡,於是自己就順著情境即興發揮了一下」。
不得不說,張新成親切自如的表演為劇集增加了許多笑料,而賀子秋也成為了《以家人之名》的搞笑擔當。
按照張新成的習慣,他會根據人物的性格和經歷做一些細節上的設計,但這一次,他坦言「飾演賀子秋是在一種完全鬆弛的狀態下完成的」。為了使角色更能突出其特點,張新成在飾演賀子秋時,也將人物本有的特質進行了放大處理。
「賀子秋和凌霄同為李尖尖的哥哥,角色的功能性相差不大,但需要為這兩個角色做一些區分。所以在表演上我會儘量外化一些,因為凌霄更多的是隱忍,賀子秋則為了掩飾內心的悲傷,表面故作堅強。」比如賀子秋回國後會故意隱瞞在國外的遭遇,表面上故作活潑開朗以掩飾內心的傷痛,甚至在一些哭戲時也會用「笑」來掩飾「眼淚」。
在已經播出的劇情中,張新成藉由賀子秋這個角色將自己的喜劇天賦發揮到了極致。比如在看到李尖尖男朋友時,滿臉敵意地瞪著鄭舒然(李尖尖前男友),距離僅有0.1cm;還有因誤食凌霄的安眠藥出車禍後,李尖尖照顧賀子秋,躺在病床上的他還不忘嘴賤地說一句「你這樣看著真孝順」。
為了保持人物的狀態,認真的張新成總是會不厭其煩地與導演討論。針對「賀子秋與李尖尖的感情」問題,他也與導演討論過多次,最終決定用「孩子氣」來界定賀子秋對李尖尖的「愛」。原生家庭的缺失造成了賀子秋對於親情的渴望,而李尖尖的「不拋棄」讓賀子秋產生了喜歡李尖尖的錯覺,因此人物的表演狀態和心境都要從角色本身去尋找,這也是張新成對表演的心得。
跟隨劇本情緒,細節不用刻意「設計」
《以家人之名》是一部非常「生活流」的電視劇,回顧整部戲的拍攝過程,張新成坦言「是在一個非常輕鬆的氛圍下拍攝的」。「這部劇大家都沒有在演,在劇組的相處是什麼樣的,戲裡面給大家呈現的就是什麼樣的。」
以往張新成出演的劇集大部分是偶像劇,需要對生活和人物做理想化的處理,但是賀子秋卻全然是生活中的本來面目,完全走「生活流」的路線,這也是張新成決定出演這部劇的一個原因。
在採訪中,張新成多次誇讚《以家人之名》編劇的專業性,正是劇本中對於人物狀態的細膩刻畫,才讓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更準確、自然地把握角色,也才能呈現出如此鮮活的人物狀態。
作為一個跨越了二十多年的故事,張新成演繹了兩個時期的賀子秋,高中時期的賀子秋活潑開朗、個性單純,而成人回國後的賀子秋卻總是充滿了秘密。談及兩種不同狀態的表演時,張新成仍舊錶示「沒有刻意為角色做過設計」。
「劇本上描寫的賀子秋就是前後兩個不同的狀態,編劇的設定就是,高中時期因為賀子秋被李爸和凌爸照顧得很好,還有跟李尖尖、凌霄生活得很幸福,那段時間比較順風順水,所以他其實看上去像是一個在完整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所以人物的狀態和臺詞都會比較少年氣。後來在國外他經歷了很多事情,人物的狀態自然就會衰一點。」在張新成看來,演員要做的就是將劇本中人物的狀態按照自己的理解呈現出來,演員的表演是讓角色在自己身上「活」過來的過程,因此尊重劇本的設計、遵循當下的感受才能獲得最自然的表演。
談到哭戲,張新成自認為在拍攝的狀態下是非常放鬆的,刻意的「設計」反而會成為表演上的累贅。「演感情戲的心得就是不要想太多,不要想有人在拍你,也不要想該如何演,就是順著情緒、順著感受,自然而然就演出來了。」
幸運的是,《以家人之名》的導演丁梓光十分會照顧演員的感受和情緒,尤其是在拍攝重場戲時會給予演員充足的時間醞釀。在拍攝賀子秋重遇賀梅,在咖啡廳還賀梅鏡子後又跑出去騎著摩託車哭的那場戲時,實際上室內外兩個場景的拍攝時間相隔了一周,張新成要憑空想像當時的情緒再拍攝摩託車上的哭戲。「當時導演也不多說什麼,就讓我自己醞釀,他在一旁抓拍,等到我情緒到位了,他再把效果最好的那個片段剪輯進去。」
採訪的過程中,記者不斷感受到張新成對於角色塑造的深入和對表演行業的熱愛。不得不說,張新成遇到賀子秋是幸運,賀子秋遇到張新成同樣是幸運。
每一部戲都開啟「挑戰」模式
今年,張新成有三部上星劇熱播,收視的成績和話題討論量都說明了觀眾對張新成的認可,以及他詮釋各種角色的可能性。
《冰糖燉雪梨》中的「冰神」黎語冰、《蝸牛與黃鸝鳥》中的「鋼琴王子」李臻言以及《以家人之名》中的「小哭包」賀子秋,每一個角色都展現了張新成不同的「側面」。
自從成為了一名演員,張新成對自己生活中樣子的認知越來越模糊了。「其實我也分不清生活裡的我是什麼樣的,我會因為戲裡角色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情緒,每部戲對我都有影響。」角色影響演員是很正常的事情,工作強度巨大的張新成更是幾乎將全部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拍戲,就連他自己都需要在角色中找到自己。
喜歡挑戰的張新成總是利用角色而「解鎖」新技能,比如拍攝《冰糖燉雪梨》時,張新成就為戲學會了打冰球。拍攝這部戲是辛苦的,但對張新成來說同樣也是快樂的,他坦言拍戲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要上冰,開機前一個月要接受專業的冰球訓練,開拍後又接著訓練了一個月。對於張新成來說,高強度的訓練並非是辛苦的,反而充滿了「成就感」,他笑著對記者說:「趁著我還沒有完全步入中年,應該演一個稍微有點挑戰的角色。」 25歲的張新成,卻似乎對未來充滿了規劃。
在《蝸牛與黃鸝鳥》中,他飾演的李臻言是個沉默寡言卻才華橫溢的天之驕子,在鏡頭中有許多彈琴的戲份,本就有鋼琴基礎的張新成坦言,戲中的鋼琴演奏部分基本都是親自上陣的,不僅是要「裝裝樣子」,而且需要背譜,要把音樂和鍵盤、手型對準,同時也要跟隨著樂曲的情緒,這樣才能呈現出最真實的表演。
目前,張新成還有《光芒》和《迴廊亭》兩部劇待播,在《光芒》中他與劉飈導演合作,飾演出身微寒的程亦治,這也是張新成首次出演民國劇。
在《迴廊亭》中他搭檔鄧家佳,挑戰懸疑推理題材。從僅有的角色介紹中就已然能夠感受到:張新成又將帶給大家新的驚喜!
誠如張新成所說,每一個角色的表演都會對他的生活產生影響,而每一個角色的呈現又都多少帶有張新成的影子。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句臺詞由不同演員說出來會有細微的差別,因此每一個角色都是張新成的一塊「拼圖」,想要知道生活中的「本哥」是什麼樣子的,還需要從角色中去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