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商為題材,由丁黑執導,孫儷、陳曉等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於8月30日開播。首播當日收視率全國同時段排名第一,並在豆瓣網拿下8.4分的高分。《那年花開月正圓》不是由大IP改編,而是將發生在秦川大地的真實故事作為素材,講述了一段秦商歷史長河裡的女人傳奇。該劇將歷史人物與商業化敘事特徵相結合,打造了收視率與口碑雙高的影視佳作。
《那年花開月正圓》以發生在陝西涇陽縣安吳堡村吳氏家族的真實故事為背景,講述了清末出身民間的陝西女子周瑩跌宕起伏的勵志傳奇人生。孫儷飾演的女主角周瑩,奇蹟般變成了少奶奶,無端陷入各種利益博弈之中。周瑩以她特有的聰慧,在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與家族矛盾中,最終貫通東西方經商之道,富甲涇渭之邊,鑄就晚清「女商聖」傳奇。
該劇塑造的女主角周瑩脫胎於真實的歷史人物。周瑩於1868年出生在陝西三原縣,17歲嫁入陝西涇陽縣安吳堡村吳家,經過25年苦心經營,締造了龐大的商業帝國。周瑩自幼父母雙亡,由兄嫂做主,於1885年嫁給身患重病的吳聘「衝喜」。吳聘的父親吳蔚文是著名鹽商,曾承辦江蘇、安徽、江西的鹽業專賣。不料,結婚後吳聘病情日益危重,10日後去世。因吳家無男丁承嗣,周瑩成為吳家唯一的繼承人。為了重振家業,她充分發揮精於算計、多謀善斷的特質,團結了一大批商業人才,很快就將吳家振興起來。她以關中棉花織的土布、涇陽的茯茶、三原蓼花糖為主要經營產品,促進當地經濟繁榮和百姓增收,成為秦商的突出代表和清末陝西女首富。1900年,慈禧西安避難,周瑩捐銀10萬兩,慈禧封她為「護國夫人」,並收她為義女,後又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周瑩一生樂善好施,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她的善舉載入史冊,充分體現了秦商的仁義精神。
作家李文德這樣評價周瑩:「作為晚清的女商人,能夠在動蕩混亂的時局中找到一次次商機,為國家捐資助餉、為救濟鄉民慷慨解囊、為朋友信守承諾,就足以證明周瑩的才能與智慧。她的種種善舉,不只是一種人格魅力,更是秦商秦人的智慧結晶,值得三秦人驕傲和自豪!」
《那年花開月正圓》再現了清末秦商的經典故事,如「茶馬」交易以及「走西口」等經商實踐。陝西商人以「忠」為核心價值、以「道」為經營理念、以「勇」為行為特色的精神構架得以生動展現,正所謂「商之有本、大義秦商」。
《那年花開月正圓》製作方為了儘可能地還原吳家那時的風光,斥資搭建了近5萬平方米的外景和棚內景,取景跨越了全國五省一市,並按縣誌等資料恢復出陝西涇陽縣當時的商業街。拍攝期間,劇組分別赴鹹陽市三原城隍廟、涇陽安吳堡村等地實地取景。茯茶、蓼花糖等陝西飲食文化元素在劇中多處呈現。該劇的播出讓廣大觀眾對陝西的歷史文化和風俗民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導演丁黑表示:「該劇充滿陝西地域特色,通過對一代秦商代表人物周瑩傳奇人生的解讀,不僅還原了這位女性的一生經歷,也為觀眾勾勒出一代秦商在行事風格上的群像特徵,呈現出強烈地域感的同時也展示了一幅滄桑變遷的歷史畫卷。」
周瑩這一路走得很精彩,秦商精神對她的影響不容忽視。劇中有一個片段是吳蔚文狠狠地訓誡跪著的周瑩:「我吳家東院發家靠的是兩個字,一個是誠一個是信。」此言此語既是向周瑩也是向觀眾宣告秦商不改初心大情大義的經營理念。「貨真價實信譽卓著」的經商準則從此便進入了周瑩的生命之中。該劇總製片人趙毅說:「我們通過講述一個大時代背景下大家族傳奇女人的故事,傳遞出陝西商人勇於開拓、敬業誠信、淡泊勤儉的大義精神,觀眾會看到一個三觀正、能量足的質感佳作。」
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表示:「《那年花開月正圓》是國內第一部全面表現秦商歷史題材的古裝商業傳奇劇,也是近年來清末商業題材電視劇的優秀之作。該劇充分尊重歷史的宏闊背景與基本事實,客觀真實地表現了清朝末年秦商的歷史風貌。雖然作品更多具有傳奇劇的商業化敘事特徵,但是,對於秦商的整體歷史風貌、精神指向、業績特徵、地域文化空間等,都有著頗為全面、客觀、真實的反映。尤其對於以周瑩為代表的優秀秦商人物的形象塑造,使得中國電視劇藝術創作中,又誕生了一位全新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藝術創新和探索意義。」
著名文藝評論家孫豹隱評價:「該劇通過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涇陽吳家一個大少奶奶的藝術形象,抒發出歷史上那一段秦商奮進創業、誠信待人、支援國家、賑濟災民的可貴品質,釋放出濃烈的三秦地域特色與風採,為秦商的時代擔當唱響了一曲高亢之歌。從當代電視劇創作來說,該劇填補了陝派電視劇劇目上的一個空白,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正如西安交大中文系教授張蓉所言,作為一部年代劇,該劇總體上達到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一,傳播了正能量,歌頌了秦商講求誠信的價值觀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由曲江影視集團領銜出品的西商題材大劇《那年花開月正圓》於上周在東方衛視、江蘇衛視及騰訊視頻首播,全國收視率強勢破1.5,播出近一周來關注度持續上升,好評不斷,收視率始終穩居電視劇榜首,豆瓣評分由最初的7.8分升至目前的8.4分,與劇情相關的熱門話題已成為全民討論的熱點,盤踞各大熱搜榜前列。
許多年前,商戰題材的熱劇一度霸屏,像是《大宅門》和《喬家大院》等等。但這些縱橫商界的傳奇人物多是男性,給人一種自古女性不易從商的錯覺。
而這部《那年花開月正圓》,卻是以近代女商人為主角,並且一路摸滾打爬,晉升為一代女首富。這樣的人設源自歷史真實人物——陝西省涇陽縣的商業世家,吳氏家族。
孫儷 飾 周瑩
孫儷這次的角色,也不再是那個依靠男人打怪升級的「甄嬛」和「羋月」,而是一個完全把握自己命運的女人。最開始,她只是個連爹娘是誰都不知道的棄嬰,從小跟著養父四處賣藝討生活。
養父是個沒著沒調的老江湖。
一會說她是發大水的時候撿來的;一會說她是狼窩裡掏來的;一會又說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總之沒一句正經話。
受老爹的薰陶,周瑩自己也染上了一身的江湖氣息。
那種手擒四海八荒,腳踢五湖四海,言懟五街六坊,眉觸九州四海的霸氣側漏,簡直無人能敵。
自古套路得人心,父女倆的行騙技術爐火純青。賣藝時,周老四假裝賣藝受傷倒地裝死,周瑩哭的那叫一個撕心裂肺人神共憤,虛假的眼淚換來的是數不清的銅錢:
大街上遇見叫花子碰瓷趕緊過去圍觀,看馬車主人人傻錢多的樣子趕緊上去裝可憐賣假玉佩。前一秒還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圍觀群眾:
下一秒就成了父母雙亡逃荒到此的難民:
除了周瑩之外,由劉佩琦飾演的周老四雖然鏡頭不多,但是老戲骨厲害就厲害在舉手投足都是戲。把女兒賣了還賭債還能沾沾自喜地說:比上次多賣了五兩。這油腔滑調的樣子一擺,手一抬嘴一咧,活脫脫就是一個「周扒皮」。
當老爹再次輸光碟纏後,周瑩被賣到了沈家當丫鬟。在這裡她遇上了沈家二少爺,沈星移。他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整日裡吊兒郎當,拈花惹草。
陳曉 飾 沈星移
一邊是霸氣側漏的女漢子,一邊是大戶人家的闊少爺,兩人一交鋒立馬火花四濺。
只要這對冤家同時出現,畫風一準會變成這樣:
「你敢踢我!」
「你撞我腳上幹啥!」
「你又踢我!」
「你又撞我腳幹啥!」
周瑩蠻是蠻了點,但心眼卻不壞。沈星移被他爹賞了「一丈紅」後,躺在床上直哼哼。周瑩嫌吵,反手就是一撕,直接糊上偏方,果然藥到病除。
風風火火恍恍惚惚,沈星移對周瑩越來越有好感,還想收了她當通房丫頭。結果人家周瑩完全不鳥他,趁機溜走了。因緣巧合,周瑩鑽到了吳聘(何潤東 飾)的轎子裡,就這樣離開了沈家,成了吳家的丫頭學徒。
除了孫儷、陳曉、何潤東之外,劇中還有俞灝明、胡杏兒、任重、謝君豪等各路好漢。卡司陣容相當強大。
作為一部以「西商精神」為核心價值的電視劇,他在娛樂大眾的同時將「誠信」這一優秀品質根植在劇情的每一個細小環節中。雖然劇裡的故事和觀眾分別處在不同的時代,但「誠信」二字卻是在歷史進程中永恆不變的正確三觀。
下面這些劇中人物的臺詞,句句震耳發聵。
吳家東院發家,靠的是兩個字,一個是誠,一個是信。誠,指的是貨真價實;信,指的是信譽卓著。——吳蔚文
凡進我吳家東院,無論是管家掌柜,還是丫頭小廝,都得守我吳家東院的規矩,那就是不哄不騙,不欺不詐。明白了嗎?——吳蔚文
希望你無論去到哪裡,都謹記我們秦商的誠信二字。——吳聘
你不是教了我嗎,做人要誠信。——周瑩
為了突出這部劇「誠信」的特質,整個劇組也身體力行,把一部劇的誠信做到極致。看過這部劇的人應該都可以聽出來,劇中大多數演員都是原聲出演。這就意味著演員要用更多的心力去揣摩人物心思,說話語氣,才能到達理想的效果。
當然除了誠信這一點之外,觀眾在看劇的時候最大的感觸就是這部劇接地氣。雖然人物都是古裝人物,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特質就是當下社會現代人的特質。周瑩在被沈家太太通知說要她當通房丫頭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臺詞:我自己的終身大事,我不能想?
這句話在現在看來是稀鬆平常,畢竟人權這個東西已經普及到了大部分人的心裡,但在那個年代,是可以隨便找一個丫鬟當少爺通房丫頭的年代。這是在男權壓制下的女性獨立自主意識甦醒,也就是因為在周瑩身上植入了這一種特質,這個角色才會如此令現代人喜歡。
周瑩(1869-1910),陝西三原魯橋鎮孟店村人,從商25年,累計家財無數,成為陝西第一的富商,曾獲封過一品誥命夫人,還有欽賜的「護國夫人」牌匾。
電視劇中,周瑩是與父親賣藝為生的江湖兒女,但是真實的周瑩卻是出生在官宦之家,據傳其天資聰穎,對數字過目不忘,具有非凡的記憶力。
總結一下,有這些要點:
周瑩是叱吒風雲的女秦商,108家分店遍及全國各地;
她是樂善好施的「活菩薩」,作為陝西的女首富,捐資助餉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她雖有無數光環,但卻是一個不幸的女人:生前是寡婦,死後不能入祖墳。
歷史上的周瑩,其實是個大家閨秀。她太爺爺周梅村是商人,也是刑部員外郎,在當時非常有影響力。由於不得而知的原因,周家開始敗落,在鹹豐七年(1857)分家。對周家造成更為嚴重打擊的是同治元年(1862)發生的陝甘回民起義,三原縣人口在此期間由16萬人,減少到4萬人,孟店村周家也未能倖免於難,宅院被燒毀16院,僅存1院。孟店村周家從此一蹶不振,三原縣誌對周家再沒有記載。
而說到安吳堡吳家,那可是涇陽當地赫赫有名的巨商富賈。吳家祖籍江蘇,唐朝時入涇陽為官定居安吳堡,清初時家族興盛發達,後來逐漸修成了東西南北中五院,兄弟分居經營,以東院吳式易堂最為興旺。
到周瑩的公公吳蔚文時設立了「裕隆全」鹽務總號,僅此一項年收入就達數百萬兩白銀,還曾為左宗棠提供過軍需物品。由此可見,吳家的家底深厚非同一般。這麼看來,吳聘當時也是個富二代呢~
周、吳兩家家長早就定親聯姻,只是未曾嫁娶,在吳聘將要病死之際,吳家想通過婚慶「紅鸞照命」來衝散「白虎兇星」,使病人消災免禍,逢兇化吉。在陝西涇陽當地也流傳著周瑩「抱著公雞拜堂衝喜」的傳說。
周瑩 17 歲嫁入安吳堡,婚後僅一年,丈夫去逝,公公遇難。她就臨危受命掌家。
周瑩作為陝商的代表,可謂是充分發揮了「楞娃」精神。丈夫去世後,堅強的周瑩並沒有被打倒,也沒有因自己女兒身的封建束縛就逆來順受,而是迎難而上、力排眾議地主持起家政,面對內部的猜疑和外部商號經營的種種危機,扛起了振興家業的大旗,並對吳家商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
此時她已經開始了開掛的人生,走上了「女馬雲」的商業女強人道路。
周瑩接管了吳氏家族的商號、店鋪、土地、房產等商業資本。年紀輕輕的周瑩成了東院的掌門人。
清末時局動蕩,商業蕭條。周瑩堅守了秦商「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優良傳統,令家族生意再次興隆。她賣糧,親自檢查質量,動手揀雜挑沙過土;賣布親自復尺;賣茶葉親自品嘗新陳。
總結周瑩的經商之道,除了天賦和對商業規律的熟知,還有幾點不得不提:
「誠實無詐,自律自戒」的經商本質
「月初一十五與下人同食」的同心善待
「以智取財,以商事國」的大義理念
周瑩經商成功之道,還在於她知人善用。當時周瑩身邊圍繞著幾十個謀士能人,他們個個多謀善斷、經營有方。周瑩對他們恩威並用,處處倚重,很快使衰敗的商號重新興旺起來。
周瑩思維非常超前,有膽有識。她想讓大家真的抱成團,就進行了「改制」,讓夥計參股,完善吳家式易堂的商業體系,比如小夥計一年20兩銀子,你可以從柜上支10兩用於生活,剩下的10兩可以參股分紅。還推行了陽俸和陰俸,活著的時候幹不動了,可以拿退休金,死了之後這份退休金兒子和家人還可以繼續領。
這樣一來,周瑩不僅搞起了股份有限公司,還給大家買了養老保險。
最讓她出名的,則是被慈禧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並認他做乾女兒。
公元1900年,正是吳家寡婦生意興隆時,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倉皇逃到西安,吳家寡婦先後又向慈禧太后捐獻了幾十萬兩白銀,以及一個價值連城的楠木屏風,慈禧十分高興,因此被慈禧認作乾女兒,並封為「一品夫人」。周瑩是慈禧唯一一個民間乾女兒。
分土地,免房租,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這一件件義事,使周瑩成為關中地區遠近聞名的「女商人」。
而如今我們不僅可以在家裡貼秋膘追劇,也可以出門走走,去尋覓一下這位叱吒商界的陝西女商人曾經的生活軌跡。
「在涇陽街頭,第一次遇見你,我就對你心動了……」
在劇中,周瑩如此深情款款和吳聘說著她對丈夫的喜歡是如何始於顏值陷於才華終於人品……是這樣嗎?這些都不重要!涇陽這個地方或許已經漸漸被人們遺忘,行政區劃的改變也讓涇陽很大一部分劃入了西鹹新區涇河新城。
可是在歷史上,這裡很重要,那可是「西北的商務中心」。
從清代到民國前期,古都西安只是陝西的省會城市和政治中心,而陝西的經濟中心在渭北的涇陽、三原。涇陽縣城則是湖茶、蘭煙、甘寧皮貨釐集之地,成為溝通南北貨物轉運之樞紐。據有關資料記載,到清代中期,涇陽經營茶葉製造的茶店、茶號多達80多家,每家「所用工人忙時多至百人」。
商業活動帶動了貨幣流通,陝西的金融活動大都在涇三原進行,全省大的典當、票號也主要集中在涇三原。在明清之際的五百年間,每年從西部地區押送到涇三原的銀兩大約有3000萬兩白銀,當年清政府一年財政收入是8000萬兩,這相當於帝國收入的三分之一。
陝西有八百裡秦川,沃野千裡,秦漢以來就是我國主要的糧倉,到明代仍是主要產糧區。所以,「食鹽開中」政策是明政府專門給陝西制定的政策,陝西商人看到了「食鹽開中」政策背後所隱藏的巨大的商業機會,抓住了這個機遇乘勢而起,這就使陝西商幫成為「天下第一商幫」。周瑩便是陝西商幫中的佼佼者。
了解了這位女商人如此傳奇的一生,也就不難理解娘娘為何捨棄了造就了現象級話題的《我的前半生》,而選擇了周瑩這樣一個角色。
去年,孫儷和導演丁黑還專門到涇陽與吳家後人前往了安吳堡實地探訪,如今三原的周家大院、涇陽的吳家大院都可以參觀,大家也可以再到涇河新城的陝商博覽館轉轉,了解更多陝西商人馳騁商界的傳奇故事。
周家大院(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館)
地址:鹹陽市三原縣城西北4公裡處的魯橋鎮孟店村
三原周家大院,雖然經歷了戰火燒毀,但依然是陝西最具盛名的秦商大院之一。如今,周家大院最出名的是「三雕」——磚雕、木雕和石雕,這也是傳統建築中最為人稱道的工藝。原本就是精工細作,加上時光的打磨潤色,周家大院愈發顯得溫潤古樸。
後樓之上周梅村自題的「懷古月軒」橫匾,可窺見主人的性情趣味,「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與唐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意境何其相似。
吳家大院(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
地址:鹹陽市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村
周瑩的故居——吳家大院現有建築面積約2600餘平方米,由吳氏莊園、迎祥宮、望月樓和吳氏陵園四部分組成。
吳家現存三進院落,依南北中軸線排列。迎祥宮的戲樓為電影《白鹿原》當年的取景地。
如今這裡還是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在此創辦了一個服務抗戰、培訓青年幹部的基地,是延安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和中央團校的前身,現為鹹陽市國防教育基地、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安吳堡教學實踐基地。
陝商文化博覽館
地址: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崇文塔景區內
陝商文化博覽館是中國第一個以「陝商」為主題的展覽館。
明清時期,陝西商人們抓住「食鹽開中」、「茶馬交易」的政策機遇,成為中國歷史上形成最早的商人集團,壟斷中國東西貿易通商貿易達500年之久,創造了以「厚重質直,忠義仁勇」為核心的陝商精神。
博覽館展陳面積685平方米,分為「搶抓機遇,商幫誕生」、「天下第一商幫」、「敢為人先,勇創第一」、「西商大賈,富甲天下」、「厚重質直,忠義仁勇」、「涇河之陽,盛市商都」等主題展區。
百年前興盛一時、富甲一方的陝西商幫,如今也還有很多傳承經營下來的老字號。大家在追劇的同時,可以抽個空周末去周、吳家大院走走看看,去陝商博覽館了解更多「天下第一商幫」陝商的故事。電視劇是演繹的人生,而這裡是他們實幹興邦興國的真實印跡……
來源:陝西發布 曲江文化 旅小伴
在西安,高而寒,人性硬
一處風景,一口美食,一種生活
這是我們的生活印記。
編輯:小康 審核:小良
更多信息,保持更新
盡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