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包圍」塔克拉瑪幹沙漠

2020-12-27 虎嗅APP


校/一條人文主義狗 畫/捕風者 圖/地緣谷


素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中國西北部的塔裡木盆地之中。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它的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常年乾旱缺水、終年狂風大作、晝夜溫差極大……種種不利因素的疊加,使得這片沙漠人跡罕至,這也是大部分沙漠地帶的共性特徵。


從衛星上俯瞰塔克拉瑪幹沙漠


也導致修建公路的成本大幅提高,來自shutterstock


沙漠地帶的自然條件極其險惡,使得穿越沙漠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了天方夜譚。


為什麼說穿越沙漠是天方夜譚?先不說其它因素,光說交通工具。很長時間以來,駱駝是沙漠地區出行的唯一代步工具,所以才會被稱為「沙漠之舟」。而駱駝的體型,雖然相對於人類,已經十分高大強壯。但駱駝,畢竟也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軀。完全依靠駱駝的出行,有太多的局限性。


後來人類又發明了沙漠專用汽車。沙漠專用汽車的構造完全適應在沙漠中完全無路條件下的行駛,而且具備普通汽車的客運或者貨運功能。但弊端就是,沙漠專用汽車的製造難度相對於普通汽車偏大,而且使用成本較高,既不經濟也不便利。


沙漠越野車至少需要四輪驅動,以防陷入流沙中,而更高配置的需要六輪驅動,這對驅動系統和底盤穩定都提出了很大挑戰,來自shutterstock


使用沙漠專用汽車,可以在沙漠範圍內短途出行,但如果完全依靠它去穿越南北寬度400公裡、東西長度1000公裡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明顯不現實。畢竟,如果燃油耗盡,在大漠深處可是沒有加油站的。偏偏不巧,沙漠專用汽車比普通汽車更加費油。


必須設法穿越沙漠


但我們必須設法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大漠深處蘊藏著寶藏。由於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的陸續探明,「死亡之海」逐步變為「希望之海」。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已經有計劃地在塔裡木盆地進行了油氣資源勘探,石油工業的前輩們胸懷「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宏偉抱負,先後在塔裡木盆地的庫車坳陷、西南坳陷進行了五次規模性的油氣普查和勘探會戰,但由於受到地質條件複雜、技術裝備落後和國家石油戰略調整等因素影響,僅發現了依奇克裡克和柯克亞等幾個小型油氣田,經歷了「五上五下」的曲折歷程。


冬天裡拼命加班加點工作的石油工人


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按照關於陸上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部署,我國加緊開發西部沙漠腹地的油氣田,把石油開發的重點轉入塔裡木盆地。


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原石油部與美國地球物理公司合作,完成了19條縱貫塔裡木盆地南北的區域地震大剖面,基本查清了盆地「三隆四坳」地質構造格局,完成了首輪資源評價,為新一輪石油會戰打下了良好基礎。


1984年9月,塔克拉瑪幹沙漠北部的輪臺縣與庫車縣之間的沙參二井發生井噴,人們驚喜交加,堅定了尋找大油田的信心,此後在輪南、英買力相繼尋找到高產油氣流。1989年4月,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在新疆庫爾勒組建塔裡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調集全國石油戰線精兵強將,「六上塔裡木」開展石油大會戰,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六上塔裡木」許多年輕人為家為國自願投身「沙場」


1989年至1992年間,輪南2井、塔中1井、塔中4井陸續發現油氣,在此基礎上塔裡木盆地油氣勘探開發獲得戰略性突破,大致形成了今天輪南油田、塔中油田的格局。從此,塔裡木盆地的油氣資源愈發充實。


塔裡木盆地油氣田分布


今天的輪南油田,來自shutterstock


想開發如此豐富的資源,必須有穩定可靠的交通通達條件作為支撐。此時,建設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的需求就提到了議事日程上。


為了開發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同時縮短烏魯木齊至和田等地區的距離,加快塔裡木盆地南緣居民的脫貧致富,修建一條專用通道的計劃橫空出世,這就是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的前世。早在1989年11月,沙漠公路建設可行性研究會就已經在庫爾勒市召開。


交織成網的沙漠公路


目前,直接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公路不止一條,但開工最早的就是這條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狹義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也就是指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



來自shutterstock


1991年5月,塔裡木沙漠石油公路工程技術研究可行性報告通過了專家論證。該工程於1991年10月正式列入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尖項目,計劃投資5.94億元。1993年3月開始施工,1994年7月12日,肖塘至塔中4號井長度219公裡的沙漠公路貫通,但這還並不意味著整項工程完工。


1994年9月,為支援南疆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國務院決定沙漠公路要南北貫通。1995年初,開始了由塔中4號井至民豐全長227公裡的沙漠公路建設,到1995年9月6日,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全線貫通。


印有中國石油的宣傳標語,來自shutterstock


僅僅兩年多一點時間就完成了全長四百多公裡的沙漠公路建設,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原來是工程技術人員充分利用了沙子的一個奇妙的特性,創新了施工方法。鬆散的沙子抗壓強度極差,固定住的沙子抗壓性卻極強,超過粘土。


於是,在施工過程中,就把沙子先推出路基形狀,再用土工布包裹固定,然後振動壓實,這種經幹振動壓實後的路基抗壓強度超過了普通路基,達到國家標準的一倍半以上。在路基工序完成以後需在路基的上面鋪設石子,而因為有了這樣的高強度路基,所需的石子層厚度就減少了一半左右。


來自shutterstock


這種施工方法,後來被總結命名為「強基薄面」法。為了防風固沙,在道路本體工程之外還有專門的防沙工程。蘆葦柵欄加蘆葦方格等固沙技術,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目前處於世界同類技術的領先水平。


公路旁密密麻麻的草方格是為固沙保路做出的必要防護,來自shutterstock


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的建成,使得新疆首府烏魯木齊至和田的距離縮短了五百公裡,被和田民眾稱之為「幸福路」。除此公路之外,國內外尚無百公裡以上穿越流動沙漠的公路。毫無疑問,該公路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貫穿流動性沙漠的等級公路。該路段已於2014年被編入216國道,成為國家幹線公路網的組成部分。


有了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的經驗積累,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又相繼開工建設了阿拉爾至和田沙漠公路、塔中1號井至且末沙漠公路和尉犁至且末的沙漠公路,其中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在不久前的2020年9月25日實現了沙基全面貫通,即將在明年迎來全線通車。當公路線路像絲帶一樣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逐漸交織成網,它所產生的效益不僅僅在經濟層面,還在社會層面。


穿過塔克拉瑪幹沙漠的主要公路幹線(虛線表示未建成通車)


渴盼聽到火車汽笛聲


公路運輸的優點是靈活機動,但缺點也很明顯,單車運量相對較小,人力物力消耗較高,尤其在長途運輸過程中,更加不適應。與公路運輸相比,鐵路運輸運量大、連續性好,更能勝任長途運輸,速度方面也有一定優勢。


在中學地理教科書當中常常把鐵路比喻成「經濟大動脈」,不無道理。曾經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在沙漠公路逐步交織成網的同時,也渴盼聽到火車汽笛聲。塔克拉瑪幹沙漠,不能永遠沒有鐵路。


對於一些偏僻的村落,總不能永遠這樣,來自shutterstock


其實,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邊緣地帶,早就有了鐵路。例如喀什至和田的喀和鐵路,還有哈密南站至羅布泊的哈羅鐵路,都已經通達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邊緣。



但直到2014年上半年,還沒有一條鐵路直接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直到格爾木通往庫爾勒的格庫鐵路的規劃誕生,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才第一次即將迎來能帶來安康的巨龍。


喀和鐵路,來自shutterstock


2014年底,由庫爾勒通往格爾木的格庫鐵路開工。庫爾勒地處新疆中部,經濟中心的地位非常重要,也是新疆的交通樞紐之一。218國道經此地通向伊寧市,再通向中亞。而格爾木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成庫鐵路、青藏鐵路、格敦鐵路和敦格公路的交匯處。兩條新鐵路建成後,格爾木將成為連接西寧、拉薩、敦煌和庫爾勒的交通核心樞紐。


格庫鐵路正線全長1214.6公裡,其中新疆境內708公裡,青海省境內503.9公裡,設計時速120km/h。線路自青海省格爾木,向西經烏圖美仁、甘森、花土溝,翻越阿爾金山後,再經新疆自治區米蘭、若羌、尉犁至庫爾勒。它是我國內地往返新疆的第二條鐵路大通道。


跨越省區,連通樞紐(虛線表示未建成通車),來自shutterstock



它的建成對完善我國西北鐵路網骨架,促進西部與內地交流,推動新疆、青海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強民族地區團結和鞏固國防安全均有重要意義。在格庫鐵路建成後,將大大緩解蘭新鐵路的通行壓力,同時將庫爾勒到格爾木的行程時間由原先乘坐汽車班車的26個小時縮短至旅客列車的12個小時左右。2020年7月1日,格庫鐵路青海段正式通車,新疆段離通車也並不遙遠。


來自shutterstock


塔裡木盆地對於鐵路的需求是如饑似渴,在格庫鐵路尚在施工的過程中,從格庫鐵路中間站若羌到和田的和若鐵路,又開始了規劃。若羌縣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要道,如今又成為了鐵路的交叉口。2018年底,和若鐵路正式開工。


和若鐵路正式開工,來自shutterstock


和若鐵路的最小圓曲線半徑達到了1600m,這意味著它的運營時速有提升到140km/h的可能性。和若鐵路建成以後,將和格庫鐵路、南疆鐵路、喀和鐵路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形成一條環形鐵路網。


新舊鐵路「包圍」塔克拉瑪幹沙漠(虛線表示未建成通車)


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現代交通的目標是建立綜合統一的交通運輸體系。公路、鐵路、航空、水運以及管道等五大運輸方式應當各司其職,共同發揮作用。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的交通設施建設也並不例外。現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的公路網絡已經成形,環繞塔裡木盆地的環形鐵路網也正在建設中。我們有理由相信,愈發便利的交通通達程度將給自古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帶來更多的希望。



                  

相關焦點

  • 被稱作「全球排名第十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究竟什麼樣子?
    今天給大家來介紹一下,位於我國西北方向的塔裡木盆地,這裡有一片沙漠,叫做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作是全球排名第十的沙漠,而且屬於全球第二的流動型的沙漠,其佔地的總面積約有三十三萬平方公裡。之後人們又發明了沙漠裡面專用的汽車。所有的構造都符合在沙漠裡通行的條件,也有火車功能。但有一個弊端,造價相對其他普通汽車要昂貴許多。要是短途行駛的話還可以,但是穿越四百公裡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有點不可能了。在沙漠深處隱藏著許多豐富的資源,也使得沙漠變成了人們都希望之海。
  • 塔克拉瑪幹沙漠神秘莫測的地貌是怎麼形成的?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地貌特徵,以及這些地貌都是怎麼形成的吧。危險的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東西長1000餘千米,南北寬400餘千米,流沙面積337600平方千米,相當於3個浙江省那麼大。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外探險家多次窺探塔克拉瑪幹的真實面目,但苦於風暴無情、流沙埋屍,無不以失敗而告終。於是,這片讓人談之色變的不毛之地被稱為「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地貌是怎麼形成的?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怎麼形成的?普通人能進去麼?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二中國最大的沙漠,它從東到西長有1000多公裡,南北寬400多公裡,面積達到了337600平方千米,相當於三個江蘇省的面積。並且塔克拉瑪幹沙子極厚,平均大概深3.7米,也就是有大概1.81萬億噸的沙子在沙漠中流動。
  • 點亮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信息孤島」
    點亮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信息孤島」 2020-12-25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國後發現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深處的神秘族群,究竟是些什麼人
    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第一、「死亡之海」的最深處有一支神秘族群?塔克拉瑪幹的詭秘傳說「塔克拉瑪幹」在維語中是「進得去,出不來」的意思,尤其是居住在塔克拉瑪幹周圍的人們,無不對「死亡之海」心懷畏懼。發現地的原始村落工人們此次遭遇的消息很快不脛而走,新疆石油工人,竟然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心發現了一群「野人」,一時間此事傳得沸沸揚揚,原來古老傳說是真的,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最深處,確實生活著一支與世隔絕且歷史上從無記載的神秘原始族群
  • 有庫布齊、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經驗,塔克拉瑪幹沙漠能變成綠洲嗎?
    據統計,全球十大沙漠的面積總和達到了1778萬平方公裡,這比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還多出了68萬平方公裡,可想這是一個怎樣嚴峻的現狀。對於我國來說,荒漠化總面積為128萬多平方公裡,想想我國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裡,荒漠化面積就佔了整個陸地面積13.29%,而我國最大的沙漠非新疆境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莫屬了。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能夠變成沙漠的話,那麼它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呢?塔克拉瑪幹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位於我國的新疆腹地,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真的能夠變成草原的話,那麼新疆地區的人口容量將大大地增加,整個新疆也會變得更加宜居。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又是怎麼形成的?能進去嗎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地貌特徵,以及這些地貌都是怎麼形成的吧。 塔克拉瑪幹沙漠東西長1000餘千米,南北寬400餘千米,流沙面積337600平方千米,相當於3個浙江省那麼大。
  • 中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之為「死亡之海」!這是為什麼呢?
    沙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觀。雖然許多遊客為了尋求刺激而自駕遊到沙漠,但他們通常選擇一些水資源充足的較小的沙漠。否則,很容易發生突發狀況。畢竟,沙漠非常危險。說到中國最大的沙漠,相信朋友們都很熟悉,那就是塔克拉瑪幹沙漠。
  • 71年前的今天,有一隊人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究竟幹了什麼?
    面對死亡之海 這群人高唱著戰歌從阿克蘇出發 向塔克拉瑪幹沙漠開進 衣著陳舊,裝備並不豪華 但每個人清澈的眼神中充滿的信仰的力量 沒錯他們就是解放軍
  • 中國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下億萬棵樹,如今怎樣了?網友:不可思議
    ,我國為了改善沙漠當中的惡劣環境,以及治理沙漠其實也是花費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資金的。其中一個使中國非常頭痛的沙漠就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了,不過雖然治理十分的頭痛,但是如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治理進度卻非常有成效。現如今塔克拉瑪幹沙漠當中已經擁有了上億棵樹木,接下來就跟隨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如今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究竟如何了吧!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會對中國氣候有什麼影響?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地處我國最大的盆地塔裡木盆地之中,由於塔裡木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加上四周天山、崑崙山等高山環繞,地形十分封閉,海洋水汽難以進入,形成了終年乾旱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由於氣候乾旱,塔裡木盆地內部水源稀少,地表自然帶以荒漠自然帶為主,而塔克拉瑪幹沙漠是這一地區溫帶荒漠的重要組成部分
  • 改造塔克拉瑪幹沙漠,可再造一個華北平原!然而這是個無解的難題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流動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比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大,與德國和日本的國土面積差不多,然而我國華北平原上卻生活著超過4億人,是我國最大的人口集中地,也是我國經濟、農業和工業等方面的重要區域,塔克拉瑪幹沙漠與華北平原的緯度幾乎相同,然而這邊區域中卻是黃沙漫漫
  • 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新添一處水上樂園
    氣候乾旱、降水稀少,因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位於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曾被稱為「生命禁區」。近日,隨著一處水上樂園的落成,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的孩子們有了水上遊樂場所。
  • 中國投資上億,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大批植物,如今植物長成啥樣了
    ,為了改善沙漠治理也需要大量人力資源和資金。中國投資上億,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大批植物,如今植物長成啥樣了?困擾中國的沙漠之一是塔克拉瑪幹沙漠,雖然治理十分頭疼,但目前塔克拉瑪幹沙漠治理非常有效。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已經有上億棵樹。接下來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情況。
  • 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腹地推路 他與車為伴獨行沙海
    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腹地推路 他與車為伴獨行沙海 2020-02-03 11:08:26 天還未完全放亮,一陣發動機的轟鳴已喚醒沉寂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腹地。為「夥伴」推土機做完體檢後,胡軍擦了擦手上的黑油,開始在連綿的沙丘中顛簸……  今年47歲的胡軍是東方物探塔裡木物探處2113隊的一名推土機手,2019年10月,塔裡木油田中古14-21三維、塔中2三維物探項目開工,胡軍再次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
  • 新疆萬裡單車行第八輯 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再遇沙塵暴
    新疆萬裡單車行 第八輯 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再遇沙塵暴2016年5月29日,進軍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S233。備足水向沙漠深處進發,心中百感交集,一個個地名從書本走向現實,會有莫名的嚮往與激動,可面對著名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內心深處又充滿了不安和恐懼,前幾天碰到的沙塵暴陰影還在,如果這裡起沙塵暴後果不堪設想。
  •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之心,神秘克裡雅人已隱居百年! | 神州風物
    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之心的新疆于田縣達裡雅布依鄉,在寧靜的時光裡默默用最素樸、最原始的樣貌綻放,一群曾被視為「野人」「遺民」的神秘克裡雅人,百年來隱居在這「死亡之海」的「海心」。新華社記者沈橋攝沙海往事從沙漠南緣的新疆于田縣城出發,向北,再向北,沿著克裡雅河岸,穿過飽經滄桑的胡楊、紅柳,翻過高大連綿的沙丘,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心,便來到了距于田綠洲240多公裡、位於克裡雅河尾閭、一個被稱之為「沙漠肚臍」的孤島——達裡雅布依鄉。
  • 重慶交大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土壤化改良基地上種植高粱,畝產614公斤!
    近日,新疆和田塔克拉瑪幹沙漠,農業專家正在對試驗地裡收割的高粱脫粒然後進行測產。重慶日報記者 萬難 攝12月7日,記者從重慶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力學治沙」科研團隊在新疆和田塔克拉瑪幹「沙漠土壤化」試驗基地上種植的「晉糯3號」高粱,經過專家田間測產,平均畝產為614公斤。這一測產數據是全國高粱平均畝產的近兩倍。
  • 塔克拉瑪幹腹地矗起「沙漠新村」
    人民網 高亞永攝一排排青灰色的二層小樓錯落有致,一條條筆直的街道乾淨寬敞,小河清澈,柏油路長,孩童追逐打鬧的嬉笑聲迴蕩在耳旁……這裡是達裡雅布依,一個被稱作「最後的沙漠部落」的地方。從原始到現代,仿佛發生在一夜之間;易地搬遷,讓這裡的人們過上了「從來沒想過」的生活。搬遷前,300多戶村民在新疆于田縣城以北250公裡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世代沿河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