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衛健委供圖(下同)
3月6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60餘位醫務人員來到上海市血液中心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瑞金醫院黨委委員、血液科主任醫師、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標兵趙維蒞積極響應號召捋袖獻血。「醫院門診恢復後,病人對於血液的需要會更大。」趙維蒞隨後補充道,「而且馬上就要三八國際婦女節了,我也希望借節日為病人做一點貢獻。」 與趙維蒞一同前來的胸外科主任李鶴成已多次獻血。他經常向身邊人宣傳無償獻血,在他的鼓勵下,他的兩位學生也共同前來獻血。 「瑞金人對於獻血的熱情讓我非常感動。」瑞金醫院副院長邱力萍告訴記者,「三天的時間裡,共有120餘位來自瑞金醫院的醫務人員以及臨床醫學院的醫學生們響應號召,捐獻熱血。」 瑞金醫院的獻血活動正是上海醫務工作者們踴躍獻血的一個縮影。自疫情發生以來,獻血人數持續減少,血液供應面臨挑戰。為滿足疫情期間臨床患者的血液需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多家市衛生健康委直屬單位發起倡議,鼓勵醫務人員積極參與無償獻血,以熱血踐行希波克拉底誓言,履行白衣天使們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助力抗擊疫情,拯救患者生命。「沒能援鄂,但我可以獻血」疫情發生後,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第一時間向本市多家市級醫院發起倡議,「打卡」無償獻血,勇當「熱血蒙面俠」,助力戰「疫」捐獻熱血,多家醫院響應倡議,在院內發起了動員。
「我的同事們參加援鄂醫療隊,支援武漢金銀潭醫院。雖然我不是傳染病、呼吸病學科的,但也可以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送走一批援鄂同事後,上海市胸科醫院的團委書記、外科醫生陳天翔響應號召,如約來到血液中心獻血戰「疫」。「當醫生這份工作本來就是幫助人,獻血也是幫助人,這沒什麼,該獻就獻。」獻血後的陳天翔匆匆趕回了醫院,他說下午還有專家門診,病人需要他。「深知血液重要,所以要為病人獻血」血液作為拯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醫療資源,在許多危急時刻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第一婦嬰保健院的李茜是一名麻醉科醫生,她在醫院產科手術和婦科急診中遇到許多突發狀況,病人必須依靠輸注血液方能回天。疫情期間,李茜積極響應醫院號召,捐獻了人生第一份熱血。 像李茜這樣因感同身受而捋袖救人的醫務人員不在少數。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輸血科主任劉曉豔和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檢驗科主任張珏既是同行,也是好友。兩人在平日的工作中與「血」打交道,深知對病人而言血液不可或缺。得知因疫情獻血人數減少,兩人相約去血液中心共捐熱血,完成了一次特別的「約會」。「多一袋血,孩子們多一份希望」疫情給城市按下了暫停鍵,但病人對於血液的需求不會因為疫情而暫停。腫瘤、血液病以及外傷病人都需要血液救治,其中也包括患兒。連日來,滬上多家兒科專科醫院組織獻血活動。其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在兩院區同時開展獻血活動,73位醫務人員在醫院院長於廣軍的帶領下慷慨捋袖,用熱血守護孩子們的未來。
「獻血是救人,也能育人」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組織開展的無償獻血活動中,年過五旬的臨床心理科主任張勁松和臨床醫學院常務副院長董利軍成了現場年齡最大的獻血者,她們的義舉激勵著身邊初次獻血的年輕人們。為人師表並非只在課堂上,一舉一動皆可育人。我們生活在這裡,必須做點什麼」「我們生活在這座城市,這裡發生的每件事都與我們有關,我們必須做點什麼。」在滬工作的外籍醫務人員也加入到這場獻血戰「疫」中。在上海和睦家醫院、上海和睦家新城醫院和上海嘉會國際醫院組織的獻血活動中,「洋醫生」和「洋護士」們紛紛伸出手臂,捐獻愛無國界的熱血,生動體現出「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公益情懷。 上海和睦家醫院外科醫生阿思勢(Ashish Maskay)醫生來自尼泊爾,曾多次在滬獻血。此次疫情期間,他通過社交媒體積極動員身邊的外籍友人獻血助力抗疫,目前已有百餘位外籍友人在他的動員下捐獻熱血,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中。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仍處於關鍵時刻。隨著本市各大醫院普通門診的逐步恢復,臨床用血需求會進一步提升,上海市血液中心呼籲市民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做救死扶傷的「熱血蒙面俠」。 市民可通過關註上海市血液中心公眾號、上海獻血公眾號、下載隨申辦市民雲APP、百度地圖以及高德地圖搜索就近獻血點信息,自助預約無償獻血。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