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天賜的聲音》好久,終於等來了吳青峰,這是許多人的心聲。
上次,他和阿肆合唱的是《別找我麻煩》。
依舊在舞臺上收放自如的吳青峰,特殊的聲線、輕盈的姿態,與阿肆恰到好處的配合,讓許多人開始單曲循環這首歌。
王力宏聽完後評價說:「他們雖然是成年的,但是他們唱得非常單純,好像小孩。」
流水紀和張韶涵也半開玩笑式地稱讚吳青峰為「小仙子」。
這次,他和路嘉欣又帶來了《蔓延》,溫柔、憂傷又治癒的聲音,空谷幽蘭般的讓人驚豔。
好多樂迷在微博上感慨,歌聲還是一如既往美好的吳青峰,好像性格跟以前不一樣了。
「烏雲烏雲快走開,你可知道我不常帶把傘。」
這句歌詞一下戳中了我,曾經的吳青峰是那樣的敏感與脆弱。
2004年,蘇打綠組合橫空出道,用一首《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廣受好評,作為主唱的吳青峰因為自己作詞的才華以及空靈的聲線而備受關注。
他說自己的敏感是天生的。
在愛而不得時,他會趁著酒意和悲傷,在大街上狂奔哭泣,就像自己是一個逃兵,想要逃離一切悲傷。
在許多的演出中,吳青峰經常說,他是一個很怕生的人,生活中也很封閉,在臺北也沒有什麼特別可玩的東西,自己是一個幾乎不出門的人,可以十天都宅在家。
但是因為有團員朋友的陪伴,他才能夠在眾多觀眾的現場大聲歌唱,熟悉的人會讓他心安。
他的歌常常是他療愈自己的過程。
因為一次又一次地對人性失望,或者是身處在黑暗,而已經習慣黑暗,當生命中出現很棒的朋友出現,或者對自己伸出援手的時候,會發現這世界是有光的。
自己的很多歌是在那個光出現的瞬間寫的。
蘇打綠的第十張專輯——《冬未了》發表後,樂團中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已經被榨乾,能量快要消耗殆盡,需要停下來去充電,好好地過家庭生活。
休團前後他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以前的吳青峰非常依賴蘇打綠的其他團員,自己一個人不可能出現在任何舞臺。
吳青峰開始自己的「新人」歌手生涯後,他給自己放假一年,把沒有看的書都看完了。
之後他跑到美國和歐洲去追星,看自己喜歡歌手的現場,哭得跟豬頭一樣。
後來,他發表了單曲《Everybody Woohoo》,這首歌和原來的歌曲風格完全不同,吳青峰說這是他新的嘗試。
綜藝節目上也開始常常能夠看到他的身影。
他在鏡頭前收放自如,談吐不絕,不再是印象中那個羞澀、愛哭的男生。
有一些喜歡他很久的歌迷,在他的微博下面留言說:
「你不是你自己了」 ;「那個寫得出《無與倫比的美麗》的吳青峰『死了』」。
面對這些質疑,吳青峰的回應是不解又堅定的:
「你不是你自己了,這句話我覺得非常奇妙,那你就知道什麼是我自己嗎?對啊,以前的那個我的確是「死了」,因為我不會再寫出一樣的歌曲。我也很慶幸我不是以前你喜歡的那個我了。」
這話說得多好,因為人就是在不斷地重生和改變啊。
如果總是一成不變的寫歌,就沒有在進步,久而久之,觀眾也不會喜歡他了。
張愛玲曾經就說:「我不喜歡一個人和我老是聊幾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個死人一樣。」
雖然自己發表歌曲的風格和舞臺上勇敢嘗試的吳青峰變了,但是,其實他內心沒有變,還是那個熱愛音樂的純粹小男孩。
不管在內心還是外在,吳青峰所表現得永遠是那副童真。事實上,他經歷了太多黑暗,才能夠像現在這樣義無反顧地歌唱。
有一段時間,他每天都要對抗一些被人誤解的事情。
比如:
肯定是為了紅才會寫《小情歌》;
這個人太娘了。
在舞臺上唱歌的時候,吳青峰比較偏向於一個人在唱,當臺底下的歌迷在注視他的時候,他經常會穿過他們的目光,去看其他的東西。
他不是唱給一個具體的人,他唱的是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希望歌曲中的情感是自然而然地產生的。
在《今晚九點見》中,他和華少有如下的對話:
——我覺得我好像沒有什麼好失去的。
——我不太相信。
——不要帶著偏見去看很多事情。
背景音樂是那首大家熟悉的《起風了》:「我曾將青春翻湧成她,也曾指尖彈出盛夏。」
這首歌吳青峰唱出了不同的味道,也因此廣受好評。
但是他自己承認是一個很害怕被稱讚的人。後來吳青峰參加了《歌手》,令人驚訝又感嘆。
作為串講人,第一句話還沒說完,手就已經抖到看不清手卡。
也覺得每期的選歌非常不簡單,這個不簡單是要堅持自己的想法,抵抗很多外力因素,因為節目有節目的想法,觀眾有觀眾的想法。
每次站在舞臺上時,吳青峰沒有太多駕馭技巧的能力,只是唱著自己想要唱的歌,傳達歌曲中自己感知到情緒,裡面有曾經打在身上的傷,只是換了溫柔的方式來表達。
在《歌手》淘汰張芯的時候,吳青峰紅了眼眶。
張芯說:「在歌手我收穫了和吳青峰的友誼,他讓我明白有些人是為舞臺而生的,不需要聲樂技巧更需要真誠的流露。」
在最後的「歌王之夜」中,他特意創作了一首新歌《歌頌者》,來表達自己沒有變的初心。
「十幾年過去了,我還在這唱著。」
抱著赤子之心,一路走來,他不斷地挑戰自己,改變風格,但是不變的,卻是吳青峰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那些純真與美好,從他的歌聲中傳達出來,還是一如既往地好評如潮。
其實,每個人都曾經是小孩子,只是他自己忘記了。
- END -
作者:西貝姑娘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