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作為奧地利的首都,知名度還是相當高的,大家都知道她是一座音樂之都,莫扎特、貝多芬等大師,都曾在這裡學習、生活和搞過音樂創作。雖然久聞大名,但我個人對古典音樂並不了解,因而來到這座歐洲著名的大都市旅行,目光更多聚焦在各個經典的建築和博物館。除了前面寫過的美泉宮、霍夫堡宮、藝術史博物館,當地還有幾座大小不一、風格迥異的教堂值得一覽,尤其是維也納聖彼得教堂,被稱為當地最美麗的巴洛克式教堂。
如同在其他歐洲老城一樣,行走在維也納大街小巷,時常會見到各種教堂。教堂看得多了,只能挑選最經典的入內參觀,否則容易審美疲勞。維也納有三座教堂最不容錯過,分別是:聖史蒂芬大教堂、聖彼得教堂和卡爾教堂。可惜我去的時候,聖史蒂芬大教堂外牆在維修,卡爾教堂時間不對無法入內參觀,因而只有聖彼得教堂拍攝的最為完整。這座教堂外觀看上去並不起眼,內部規模也不算太大,卻因為巴洛克風格的裝飾而顯得華麗至極。
聖彼得教堂地處維也納鬧市區的一處街角,建於1701年,距今300多年的歷史。別看時間不久,實際在教堂的原址上,最早是公元4世紀由古羅馬人在維也納建造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12世紀曾翻建過,但在17世紀毀於大火,1701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下令重新修建。教堂外觀比較古樸,正面中間是高聳的綠色穹頂,兩側為綠色頂的塔樓,塔樓上各有兩座宗教人物雕像,分上下而立。而入口處的門廊上方,則有使用重鉛所製作的黑色雕像。
了解巴洛克風格的朋友會知道,這種藝術風格的表現形式就是過於繁華和奢侈,因而走進聖彼得教堂內部,滿眼都是恢宏華麗的裝飾。不同色彩的優質大理石拼接、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精美的壁畫以及繁複的花紋裝飾,堆滿了所有的空間,卻並不顯得擁擠,處處精美到令人目不暇接。相對於精雕細琢的內部裝飾而言,教堂的外觀要簡單得多。
大廳中央高大的橢圓形穹頂上,描繪著精美的《聖母加冕禮》壁畫,是由奧地利巴洛克畫家羅特邁爾亞與1714年創作。照片左下角(實際為主祭壇的上方),懸掛的正是利奧波德一世的盾徽。
整座教堂內部,除了玻璃窗以外,處處都是極盡華美,巧奪天工之感,穹頂下方的壁畫,甚至做到了局部立體的效果。優美的窗框、描金的花紋裝飾,無不令人嘆為觀止。
正前方的主祭壇,由義大利巴洛克建築家設計建造。祭壇中央,紫色布縵後方本來還有祭壇畫,不知道何故被遮起來了。布縵前方站立的雕像為查理曼大帝和亨利二世。
照片為主祭壇左側的聖塞巴斯蒂安祭壇,聖塞巴斯蒂安被尊為聖人和瘟疫者的保護神。與之相對應的,主祭壇右側還有一座聖法蘭茲祭壇。無論是人物雕像,還是繪畫,甚至僅僅只是大理石柱,都一樣精美、細緻,無不體現出建造者的高超技藝。
主祭壇左前方的講道壇,上方是表現聖三位一體的雕塑,主祭壇右前方還有一座聖約翰祭壇,均為金色的雕塑人物,可謂是金碧輝煌。這座外觀看似不起眼的聖彼得教堂,實則別有洞天,萬萬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