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無論劇情多麼燒腦,鬥爭多麼激烈,諜戰劇在電視劇藝術的創作中,作為故事題材或劇作類型之一,其文藝特質不能被埋沒,人性、情感、意義等應有的本真內涵與藝術本質更不能缺失。
來源:傳媒內參影視研究組
文/朝明
諜戰劇是以間諜活動為主線的電視劇種類,以其臥底、特務、情報、懸疑、情感等扣人心弦的故事、跌巖起伏的衝突、懸念叢生的思辨備受市場追捧。
數據顯示,目前每年有約幾百億的資金湧入諜戰電視劇和電影市場,每年新拍的諜戰作品數以幾十計,而縱觀2017年第一季度電視劇市場表現,「大IP」收視率高開低走,流量明星風光不再,粉絲效應逐漸弱化給行業敲了警鐘,當市場逐漸趨向冷靜,優質故事、實力演技、精良的製作才是劇集的第一生命。
日前,由文章執導,文章、馬伊琍聯袂出演的諜戰大劇《剃刀邊緣》正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熱播,該劇多種元素應接不暇,既有小人物成長史,刀鋒上的戀愛,也有精彩的福爾摩斯探案,主人公用自己堅守的信仰書寫著熱血青春的成長曆程,而故事講述也不再是傳統臉譜化敘事模式,劇集中文章演繹不平凡的許從良,和馬伊琍飾演的關海丹從針鋒相對到並肩作戰,演繹了一出亂世下的諜戰故事。
鬥爭與生死較量
信仰與愛情並舉
《剃刀邊緣》是一部混合了諜戰、懸疑、幽默等元素的諜戰大劇,主要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哈爾濱偽滿警察廳貌不驚人的一個小人物許從良(文章飾),在警察廳險惡的內部鬥爭中,憑藉出眾能力和機智果敢躲過一個又一個致命的陷阱,贏得了警察廳廳長金三普(丁勇岱飾)的賞識,另一方面他出於對警察廳刑事科科長關海丹(馬伊琍飾)的愛慕和對共產黨人的欽佩,在接二連三圍剿剃刀的行動中幫助關海丹轉危為安的故事。
無論劇情多麼燒腦,鬥爭多麼激烈,諜戰劇在電視劇藝術的創作中,作為故事題材或劇作類型之一,其文藝特質不能被埋沒,人性、情感、意義等應有的本真內涵與藝術本質更不能缺失。製片人高金璽曾表示,這部戲最想表現的還是「人的成長」,在勾心鬥角的「辦公室」生存環境下,一個底層但有良知的小人物逐步找到信仰和愛情的故事。
《剃刀邊緣》改編自小說《諜戰1933》,在原著中,許從良是「抗日年代的韋小寶」,風流倜儻,但這一點並未延續到電視劇中,編劇對許從良的情感線進行了重新梳理,著重描寫了他與關海丹在愛情中的你來我往,成為該劇情感表達的重心。
在劇集推進中,許從良對冰城警花關海丹的追求,既有「強攻」如高調宣傳對關海丹的愛,將兩人的關係公之於眾,宣誓「主權」;也充滿浪漫氣息,如送花、約會等招數。難得可貴的是,在鬥爭形式嚴峻的諜戰危機中,從敵對競爭到並肩作戰,許從良與關海丹這段發生在特殊時期的「戀情」,如同在懸崖邊上走鋼絲,也是觀眾意料之中的吸晴點。
編劇餘飛曾表示,這部戲的感情其實都是傾注在許從良身上,許從良可以說是所有男性的縮影,以獨特的智慧和能力,從一個底層的小混混,追上高大上的女神,這才是情感最終吸引觀眾的地方。
亂世中風起雲湧
實力派演技顯露其中
在諜戰劇的外殼下,《剃刀邊緣》也有浪漫主義者對於信念、愛情、鬥爭的哲學思辨,承載著平凡生活中對生命意義的實踐。
《剃刀邊緣》的男主角許從良一改往日諜戰劇中一貫的英雄形象,劇中他數次被敵手置於險地,幾次置之死地而後生。關海丹,作為金三普特意向日本方面申請調換過來的情報特工,嫵媚妖豔的外表下,包裹著一顆「蛇蠍」心腸,為查找線索,她面不改色用手槍直接廢掉犯人的手臂,她斡旋在偽滿警察廳和日寇之間遊刃有餘,屢施智謀,屢立奇功。
「這部戲裡傳達最重要的是關於信仰,是信仰可以讓一個看上去無所事事的人為了信仰去努力,去承受痛苦,有一種勝利來自於煎熬,因為這是要有堅定的信仰才能做到的。」在馬伊琍看來,劇中的關海丹本來就是有信仰的,所以她非常勇敢,可以承受各種痛苦和煎熬,這是現代人所不能理解的。「我看來,因為有關海丹這樣的女性,才會有現代女性。」馬伊琍說。
此外,許從良帶著幾分韋小寶般的玩世不恭,自稱是千年的泥鰍修成的錦鯉,同樣周旋在偽滿警察廳的各色人等之間,既要查出共產黨臥底「剃刀」是誰,又要解決一個個棘手的殺人案件,還必須在辦公室鬥爭中全身而退。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民族危亡的背景下,風雲激蕩,多種勢力盤根交錯,是亂世,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縱觀《剃刀邊緣》演員表,除了文章,馬伊琍夫婦外還有老戲骨丁勇岱,他飾演的金三普是警察廳廳長,也是關海丹的乾爹,典型的官場老司機,他深諳各方面的爭鬥,在各方面的勢力旋渦中掙扎著,用起權術計謀將「白菜葉」組合及許從良,關海丹幾位下屬玩弄於股掌之中。
不過,城府極深的金三普也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八面玲瓏,懂得生存道理,確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脅。從《琅琊榜》中的梁王到《剃刀邊緣》裡的金廳長,在丁勇岱的演繹下,金三普性格中的虛偽、狡詐、多變、偽善等特質刻畫的入木三分,讓觀眾印象深刻。
此外,還有在一眾抗戰劇中扮演硬漢的斌子、被導演文章贊為「演戲拼命」的張念驊、因飾演《永不磨滅的番號》中「山下奉武」一角走紅被稱為「日本人專業戶」的蘆芳生等實力派演技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琅琊榜》中東宮太子「蕭景宣」與「梁帝」此番也一同穿越而來,在《剃刀邊緣》中扮演一名信仰堅定的共產黨角色,並不時擔任許從良與關海丹的「愛情顧問」,幾位演員扮演了亂世中的各種勢力,使哈爾濱警察局成為了那個風雲時代的縮影。
文章首次執導諜戰劇
「拍戲時簡直令人髮指」
「拍戲時的文章簡直令人髮指。」在該劇製片人高金璽眼中,身兼導演、主演雙重角色的文章,除了完成自己繁重的戲份,在別的演員休息時,還要熬夜繼續劇組整體的後續工作,最忙的時候連續一個月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戲就是我的命,誰也不能拿這個開玩笑。」據了解,文章在擔任《剃刀邊緣》的過程中依舊事無巨細,大到劇組整體的置景調度、小到演員服裝的尺寸,每一寸長短的修改都需要他親自過目。
「我是一個很笨的導演,所以只能事事較真,我經驗不多,所以只能事無巨細。就拿服裝來說,每個演員的服飾造型都是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穿上身就得像自己才行,不能說從庫房隨隨便便找一件披在身上就可以,我對這些真的非常在意。」文章說。
不同於傳統的諜戰劇風格較為嚴肅,《剃刀邊緣》中的主人公許從良,在編劇許偉才、餘飛筆下是一個「『韋小寶式』 的警察 」,全劇透出濃鬱的喜劇風貌。不過,餘飛表示,在諜戰中加入喜劇元素不一定是諜戰劇的發展趨勢:「諜戰劇本身就非常緊張,非常考驗智慧,很難加入喜劇元素。」
在餘飛看來,劇目最終呈現帶有明顯文章的烙印,文章在劇中的風格可能不一定是我們想像的像《潛伏》那樣的風格,包括很多人提到主角們的髮型問題,他都處理得相對時尚,但是基本又在當時的歷史文化範圍之內,跟原來的諜戰劇有一點區別,但又沒走得太遠,我覺得這可能是他的一個探索。
情節「燒腦」
高智商情商博弈讓觀眾欲罷不能
「剃刀」身份究竟是誰? 在《剃刀邊緣》中,所謂的「剃刀」,也就是潛伏在偽滿敵人身邊的我黨潛伏人員,而「邊緣」不僅僅是許從良,甚至包括了那些千千萬萬為國家為民族奮鬥的仁人志士。
不同於以往諜戰劇,《剃刀邊緣》圍繞著「『剃刀』是誰」這一主線,多線並進內容緊湊,引發出角色們身份的多重性和境遇的不斷反轉,可謂環環相扣,思維縝密,如調查案件的許從良反而被懷疑為剃刀,遭遇多方打擊,而被他懷疑是兇手的關海丹卻在許從良危急關頭替他守口如瓶,敵我難辨,人人自危,不斷反轉的劇情著實「燒腦」。
驚心動魄和懸疑風險無疑是諜戰劇的重要賣點,所以諜戰是否出彩,尤其考驗演員和劇本。
《剃刀邊緣》以強情節、強反轉的快節奏給人深刻的代入感,劇中槍戰銜接緊密,鬥智鬥勇激烈,只要有人的地方諜戰就隨時可能爆發。一會是許從良和關海丹之間的暗鬥和調情、一會又要繞回去破案、還要兼顧找出「剃刀」的任務,高智商博弈讓觀眾欲罷不能,而劇集鏡頭切換快速、倒敘不斷、情節反轉場景分明,則給人身臨其境的既視感。
編劇餘飛曾表示,在《剃刀邊緣》劇本改編創作過程中,首先會設置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後去找一個特別辦法去完成這個任務,從而將各個人物相互串聯起來,「觸底絕境的這種設計很難,但我們專門做這個,也是想盡力達到這樣一種高度。不僅懸念感十足,氣氛更是緊張,張力十足。」
剃刀嫌疑案、日本人三田被殺案、蘇聯領事館情報案、藥品案等,甚至設置案中案局中局,一個個驚險的場面、一幕幕激烈火爆的槍戰、看似平靜實則各懷鬼胎的心理試探無處不在。而《剃刀邊緣》沒有糾結在「剃刀」身份上,反而更加專注抽絲剝繭的探案風格,編劇為主角進行了「絕處逢死」式創作,在劇情結構上,基本以五集為一小單元,每單元故事環環相扣,線索紛紜,強化劇情的緊張和壓迫感。
電視劇藝術所使用的視聽元素,能夠以最接近的人的現實視聽經驗的方式進行呈現、組合,逼真的重現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視聽產生強烈衝擊力。
《剃刀邊緣》在視覺傳達效果上,以電影級手法呈現,包括畫面屬性的音樂、色彩、光影、景深、構圖以及運動等,在細節上做了創新嘗試,比如加入由王志文配音的旁白,劇中還出現了很多東北特色的臺詞、特產,以及對當時的場景、煙、包、旗袍等元素進行了真實還原。
有信仰的堅守,也有無奈的妥協。有灑淚的悲情,也有點綴其中的幽默。《剃刀邊緣》圍繞「誰是剃刀」展開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用隱藏在浪子性格下的正義感和逐漸覺醒的家國擔當,展現出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
同時,兼具諜戰題材特點的基礎上,《剃刀邊緣》挖掘時代背景還原民國風情,讓諜戰劇多了幾分時尚氣息。諜戰劇吸引觀眾的是什麼?《剃刀邊緣》給出了一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