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華商報」可快速關注哦!
韓國法院今日凌晨籤發對前總統樸槿惠的逮捕令,樸槿惠隨即被移送至首爾看守所。
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當地時間31日凌晨3時10分左右籤發逮捕令。法院在一份聲明中說,考慮到檢方提出的樸槿惠涉嫌罪名以及樸槿惠「銷毀證據的可能性」,法院予以批捕。
約一個小時後,一輛黑色轎車把樸槿惠從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移送至首爾看守所……
由此,這位韓國歷史上的首位女總統,成為韓國第三位被批捕的前總統。
樸槿惠的拘留所生活怎麼過?
據了解,樸槿惠與閨蜜崔順實被關押同一看守所,但不允許見面或書信交流。
一位韓國前檢察官之前曾透露,被捕後的樸槿惠與其他人相比,只有一項特權:可以住在比普通囚室面積(約6.56平方米)稍大的單人囚室裡。囚室配有獨立衛生間和淋浴間。 囚室內配有電視,但只有一個頻道,播放事先錄製好的節目。
根據了解情況的前檢察官和監獄官員的說法,考慮到安全原因,樸槿惠的囚室將和其他人分開,但夥食標準和作息時間等與其他人一致:樸槿惠的夥食標準將和其他人一樣,每天總攝入熱量為2500卡路裡,菜單每天輪換;此外,她每天必須6點半起床,晚上9點上床休息。
樸槿惠每天只可以見一名訪客,並且時間有限。不過,她可以隨時與律師見面,時間不受限。
還有了解拘留所規定的律師透露,樸槿惠一旦被捕,可能將無法保留她那標誌性的髮髻——根據相關規定,樸槿惠在拘留所中不能戴發卡,並且無法接受拘留所以外的髮型師服務。拘留所內配有髮型師,但僅提供剪髮服務。
樸槿惠的跌宕人生
樸槿惠曾說:
權力這種東西
感覺像一輩子都握在手裡,
但其實某天會突然像風一樣消失。
她曾創造過歷史,
2012年12月20日,
她在韓國大選中獲勝,
成為韓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統。
但四年後的2017年3月10日,
她又被彈劾下臺,
成了韓國首位被彈劾罷免的總統。
從青瓦臺主人到階下囚,
短短幾年時間中,
這位名字中帶國花(木槿花),
多次公開表示嫁給國家的女性,
經歷了如過山車般的人生。
她的人生,跌宕起伏,
讓人唏噓!
她曾是「青瓦臺的公主」,
樸正熙1961年發動軍事政變上臺時,
她年僅9歲,
便以「第一女兒」身份隨父親搬入總統府。
樸槿惠童年時與家人的照片
樸槿惠上學時期的照片
青年樸槿惠
在父母呵護下,
她從小女孩成長為少女。
命運在1974年8月15日改變,
她的母親陸英修遇刺身亡。
樸槿惠因此中斷在法國的學業,
回國代行「第一夫人」部分職責,
由此開始在政壇嶄露頭角。
樸槿惠擔任「第一夫人」期間經常在政壇露面
樸槿惠回憶說,
這段經歷幫助她了解什麼是政治權力,
學習如何處理國家大事。
樸槿惠與父親樸正熙在一起的合影
悲劇再次發生,
創造了「漢江奇蹟」的樸正熙,
最終被自己的親信槍殺。
1979年,在舉行完樸正熙的葬禮後,
樸槿惠帶著弟弟妹妹,
不得不離開青瓦臺。
金載圭被綁後發現樸正熙未死亡,又朝著他的胸口補了一槍
樸槿惠說,父母雙雙遇刺身亡,
是她「難以承受的痛苦」。
她也逐漸感受到世態炎涼。
某次在電梯裡,
她向父親手下的部長問好,
對方卻裝作不認識,
從頭到尾不看她一眼。
樸槿惠說:
「我見過很多心口不一、
為了自身利益而選擇背叛的人。」
她曾在書中寫到:
冰,是堅硬萬倍的水,
結水成冰,
是一個痛苦而美麗的升華過程。
樸槿惠在父親的葬禮上
在遠離政治20年後,
樸槿惠開始重返政壇。
在1998年4月大邱達城郡補缺選舉中,
她以「為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
盡一點力」為口號,
以壓倒性優勢當選國會議員。
2004年,
樸槿惠當選韓國最大在野黨
大國家黨黨代表。
2006年5月,
韓國地方選舉期間,
樸槿惠遭到一名男子襲擊,
臉部被刀劃傷,縫了17針。
「刀片划過臉頰和頸部,
連按壓傷口的手指都陷入肉中。」
樸槿惠說,
「只差五毫米就割到頸動脈,
那是我重生的一天,
也是我這輩子最接近死亡的一次。」
這起突發事件,
幫助大國家黨大獲全勝,
樸槿惠也成為政壇黑馬。
2012年12月20日,
憑藉著高人氣,
樸槿惠順利當選為韓國總統。
2012年12月,樸槿惠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的封面
2013年2月25日,
在韓國首爾,
樸槿惠在就任儀式上宣誓就職,
開始她的執政生涯。
但誰也沒想到,
這個「嫁給了國家」的女人,
卻栽在了「親信幹政」醜聞上。
2016年10月24日,
韓國JTBC電視臺報導,
並無任何官職的樸槿惠閨蜜崔順實
收到過44份演講稿在內的
200多份文件,
並在總統演講前曾修改過演講稿,
正式引爆「親信幹政」風波。
2016年11月12日,一名抗議者站在手持標語參加集會的民眾中間
一時間,
閨蜜,閨蜜的爹,
閨蜜的前夫,閨蜜的傲嬌千金……
一切都與樸槿惠纏在一起。
讓人不禁想起她曾經說過的話:
人活在世上,
難免會經歷坎坷或吃虧,
也有可能經歷背叛,
這些都是無法逃避的。
2016年11月29日,
樸槿惠在首爾青瓦臺總統府
就「親信幹政」事件
發表講話時鞠躬道歉。
韓國總統府供圖
2017年3月10日,
輝煌成為過去,
樸槿惠被彈劾下臺。
2017年3月10日晚,在韓國首爾,支持彈劾樸槿惠的民眾參加燭光晚會。新華社記者 劉昀 攝
3月21日,樸槿惠被韓國檢方傳喚,前往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接受調查。
如今,
樸槿惠身陷囹圄,
成為階下之囚。
由此,
樸槿惠成為韓國第三位被批捕的前總統。
此前,韓國前總統全鬥煥和盧泰愚因軍事叛亂、巨額貪汙而遭檢方傳訊後,分別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17年。之後,兩人均在特赦中獲釋。
全鬥煥
任期:1980-1988
1995年底,全鬥煥(右)和盧泰愚因腐敗受審,被一起送上了被告席
樸正熙(韓國第三任總統,1979年遇刺身亡)被暗殺後,時任國務總理的崔圭夏根據憲法就任代理總統,並於同年12月通過間接選舉當選為總統。崔圭夏擔任總統不到一年即辭去總統職務,國家保衛委員會常任委員長全鬥煥將軍當選總統。
1987年,在日益激烈的學生民主運動中,全鬥煥同意進行總統直選,他在選舉中慘敗,盧泰愚於次年接任總統職務。盧泰愚上任後,國會對全鬥煥展開調查。金泳三上任後,全鬥煥被判以無期徒刑,並處高額罰款。1997年12月,他獲得了當時的韓國總統金大中的赦免。
盧泰愚
任期:1988-1993
韓國前總統盧泰愚
盧泰愚是全鬥煥的好友,從1983年起,他領導韓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及組委會的工作,並因成功申辦1988年奧運會而名氣大噪。1988年,盧泰愚當選總統,在任5年。下野後,他發現自己與前任全鬥煥一樣,受到各方面攻擊。
1993年,金泳三在選舉中獲勝,推動肅貪運動,為顯示其決心,以受賄罪將他的兩名前任盧泰愚和全鬥煥送上審判席。
1995年10月19日,時任民主黨籍議員樸啟東揭露盧泰愚籌集秘密資金。
1995年10月20日,大檢察廳中央調查部啟動調查。
1995年10月27日,盧泰愚發表聲明向國民致歉,承認藏富。
1995年11月1日,盧泰愚成為韓國首名接受檢方傳訊的前總統。
1995年11月16日,盧泰愚被逮捕。
1995年11月24日,時任總統金泳三下令制定《5•18特別法》。
韓國前總統全鬥煥
1995年12月3日,全鬥煥被逮捕。
1995年12月5日,盧泰愚被公訴。
1995年12月21日,全鬥煥和盧泰愚因涉嫌擅自動員兵力製造「12•12事件」被公訴。「12•12事件」是指1979年12月12日由全鬥煥、盧泰愚等組成的軍方新生勢力在未獲時任總統崔圭夏批准的情況下擅自動員兵力製造的軍事叛亂事件。
1996年4月17日 ,全鬥煥被判無期徒刑,盧泰愚獲刑17年。
1997年12月22日,全鬥煥、盧泰愚均獲特別赦免。
這是韓國總統的宿命?!
韓國首任總統李承晚,連續3屆當選總統,在他第4次出任總統時,被民眾推翻,被迫辭職並亡命美國夏威夷,5年後客死他鄉。
李承晚任總統(前排左一)
也許是李承晚開了個壞頭,此後,每一任韓國總統都晚節不保,仿佛中了「青瓦臺魔咒」。
從1948年至今,韓國共有16屆、11任總統,結局就是一個字:「慘」!或客死他鄉,或被人暗殺,或鋃鐺入獄,或身敗名裂,或草草收場……竟然沒有一位能夠功成名就、全身而退。
為什麼韓國總統逃脫不了「青瓦臺魔咒」?
自去年樸槿惠親信幹政事件升溫之後,一些熱心的中國網友曾為韓國指點迷津:「青瓦臺的風水有問題。」
其實,對於總統府青瓦臺的風水,韓國人自己也犯嘀咕。2016年11月,韓國《中央日報》就曾報導,由於青瓦臺在選址、結構乃至風水上的問題,韓國國內要求青瓦臺遷址的呼聲日漸高漲。
而韓國《天空日報》網站說得更直接:許多韓國民俗專家認為,青瓦臺位於兇地,壓住了北漢山、北嶽山流向首爾市的「龍脈」,還有人認為此地適合作為葬身之地的「陰宅」,不宜居住。在韓國民間,各路半仙的爭論就更多了。
▲位於山前的青瓦臺被一些人視為「陰宅」佳地。
但其實,青瓦臺所在地在歷史上還算是受青睞的「風水寶地」。在朝鮮王國時期,這裡先後建立過國王離宮和王宮後園。為什麼到了現代就成「兇地」了呢?
這個鍋扔給了日本——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後,在今天青瓦臺所在地建成了日本駐朝鮮總督的官邸。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後,這裡被用作總統府,1990年韓國在該址修建了沿用至今的青瓦臺本館。也就是說,青瓦臺建在了日本總督府官邸的原址上。韓國民間盛傳,日本人當初搞殖民統治時,特意改動過這裡的地基,廢掉了「王氣」,把此地降格為「地方政府的風水級別」。
▲曾經矗立於景福宮前的「朝鮮總督府」
當然,讓日本背這個鍋,並不冤枉。在殖民統治時期,迷信於陰陽風水、盛產各路大師的日本人,曾對朝鮮半島風水進行過大規模改造:為實現永久吞併的夢想,日本曾在朝鮮王宮、首爾北嶽山、開城松嶽山等風水較好的地方秘密打入鐵樁,用來切斷朝鮮半島的「龍脈」。戰後至今,韓國陸續發現過多處此類地點,說不定至今還有一些鐵樁之類的「風水局」,留在了韓國國土上。
但是,在21世紀的今天,如果一定要將政局規律歸結於風水,恐怕難以服眾。再說,如果真的是風水作祟,此前的總統恐怕早已想方設法「破局」了。僅舉一個例子:同樣是在殖民統治時代,日本人在朝鮮王宮景福宮正前方修建了高大的「朝鮮總督府」,正擋住景福宮的「王氣」。在結束軍政府統治後不久,韓國政府就於1995年將這座建築徹底拆除,片瓦未留。
▲拆解中的「朝鮮總督府」
▲與上上圖相比可見,「朝鮮總督府」拆完後,確實敞亮了許多
另一個反例是:不僅是總統,韓國政府其他高官也是高危職業。從1988年韓國啟動現行政治體制至今的29年間,共產生了25任總理(不包括代總理),平均任期僅1年2個月。進入21世紀以來,韓國4位總統治下已產生過14位總理,其中大多數因涉嫌腐敗而辭職。因成為代總統而出鏡率大增的黃教安,已經是樸槿惠政府時期的第三任總理。
樸槿惠剛上臺時提名政府高官,一個月竟有7名提名人因涉腐而落馬,一度導致其新內閣難產。此外,多任議長和國會議員也常常與「腐敗」一詞同時出現在報端。
如果說總統的悲劇源自青瓦颱風水,那麼總理與高官們的府邸風水,則不可能都那麼不堪。
所以,總統們的悲劇,恐怕還要從韓國政治與社會的深層找尋原因。
北有朝鮮,東有日本,又深陷美、中、俄大國角力的漩渦之中,韓國的地緣政治可謂極端複雜,對韓國總統這一角色影響深遠。
有評論家指出,韓國總統名義上是公開競選,實際上要經過美國的首肯和扶持。美國「爸爸」不滿意,韓國總統肯定做不長。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飛彈防禦系統,鬧得沸沸揚揚
韓國首任總統李承晚,靠著美國的支持坐到了總統寶座,後來遭美國拋棄,被民眾趕下了臺。
在國外,韓國總統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在國內,還要被反對派和各種勢力「盯梢」。韓國的政治鬥爭十分激烈。1980年之前的「威權時期」,政治鬥爭可謂血雨腥風,4任總統,3任被趕下臺,剩下的1任直接被暗殺。
1980年之後,血腥爭權有所減弱,但各個派系之間的明爭暗鬥只增不減。新總統上臺後往往會對前總統進行報復性清算。第5任總統全鬥煥和第6任總統盧泰愚,都卸任5年了,還被判刑入獄,真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卸任後不安全,任內也別想清靜。看著光鮮、亮麗的韓國總統,實際成為了各方勢力針鋒相對的「出頭鳥」和「出氣筒」。
第9任總統盧武鉉,執政一年多,內外政策未能取得預期結果,引起反對黨和各方勢力的不滿和反對,被國會彈劾,險些下臺。
這也是為什麼,韓國歷任總統大多在任期後段發生醜聞。因為任期即將結束,政治利益面臨洗牌,各方勢力為爭奪下一屆總統,挖空心思尋找政敵的漏洞,卯足了勁互相傾軋、打擊。拿即將卸任的總統開刀,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歪。人家要搞你,總統你謹言慎行不要犯錯不就行了。
弔詭的是,韓國總統很難不犯錯,特別是「錢」上的錯。
韓國11任總統中,有6任總統陷入貪腐、受賄等經濟醜聞,比例超過一半。
第7任總統金泳三,上任伊始便大力反腐。誰知道後院起火,小兒子金賢哲因受賄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簡直是「坑爹」。
第8任總統金大中,一生兩袖清風,多次拿金泳三的小兒子樹反面典型。這邊話音剛落,自己的兒子「組團坑爹」。金大中三個兒子也因涉嫌受賄鋃鐺入獄,成為他「晚年最大的悲哀」。
金大中兒子被捕
第9任總統盧武鉉,有「清廉先生」之美譽,推行清流治國。卸任僅1年,就捲入受賄醜聞案,最終落了個跳崖自殺。
……
一邊高舉反腐大旗,一邊又因貪腐而英名盡毀。經濟醜聞為什麼成了韓國總統揮之不去的夢魘?其背後,是一個叫「黑金政治」的漩渦。
說到「黑金政治」,就不得不提壟斷財閥。根據韓國「財閥網」、韓國統計廳和韓國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資料,2012年,韓國名列前茅的四大企業集團——三星、現代汽車、SK和LG的資產總額相當於當年韓國GDP的64%。三星因其在韓國的壟斷性影響被韓國人戲稱為「三星共和國」。
韓國十大企業集團
這些富可敵國的壟斷財閥,影響力早已突破經濟範疇,深入到韓國政治的骨髓。
韓國政府與大財閥之間的密切關係也不是什麼「秘密」。各大財閥均有秘密資金用於提供政治捐款,「購買」政府的支持。總統及其執政黨則利用財閥提取政治資金來支持和操縱選舉,維繫其政治生命。這就是「黑金政治」。
財閥與政府之間相互勾結、利用,已然根深蒂固。即使韓國總統潔身自好,也難保親屬親信百毒不侵,這就是韓國總統頻頻中招、難逃經濟醜聞的原因。
有人會說,總統乃一國元首,即使發生醜聞,用手中的權力壓一壓不就「息事寧人」了嗎?
韓國總統的權力固然很大,偏偏遇上了權力也不小的韓國檢察官。
雖然韓國檢察官由總統任命,但除總檢察長外,檢察官的資格不隨總統換屆而改變。韓國檢察機關實行的是檢察官獨任制原則,檢察官對於案子獨立偵查、獨立判斷並作出決定。哪怕是頂頭上司,也只能提出參考意見,不能更改檢察官的決定。這就賦予了檢察官極大的獨立自主權。
韓國檢察官社會地位高,很多影視作品都涉及對檢察官的描述
此外,韓國國會有權設獨立檢查組,對總統進行調查。韓國國會表決通過設獨立檢察組調查「閨蜜門」法案,便是如此。
韓國總統的權力固然很大,偏偏遇上了脾氣更大的韓國國民。
緊張的朝韓關係、高壓的地緣政治、難以自主的外交主權……這些外部因素傳導到國內,韓國國民像吃了炸藥一般。
韓國平均每年要發生抗議示威10000餘次。反慰安婦、反韓美自貿協定、反薩德系統、反美國進口牛肉、反國家總統……抗議成了韓國人最常用的表達憤怒和不滿的手段。
而且,韓國國民的抗議方式非常極端。
1997年,為抗議政府出臺的新勞動法,現代汽車公司的員工自焚抗議
2004年,為抗議大米自由貿易協定,韓國奶農身穿喪服,點燃棺材,將牛奶潑在身上,要求政府提升乳製品價格保障奶農的權益
2013年,為抗議日本舉行「竹島日」活動,韓國一名男子用刀刺腹
自焚、削髮、斷指、刺腹、抬棺……在「血性」的韓國國民面前,韓國總統只有顫抖了。
韓國首都百萬民眾遊行,民眾抬棺抗議,要求樸槿惠下臺
所以說,韓國首都百萬民眾遊行,民眾抬棺抗議,要求樸槿惠下臺,實在只是小菜一碟。
擁有獨立調查權的檢方,對總統窮追猛打。對腐敗「零容忍」的國民,進行大規模抗議,加上各方勢力控制的媒體深挖硬刨……這就導致,韓國總統一旦露出馬腳,就會陷入天羅地網,直至被拉下馬來。
韓國總統頻陷醜聞,與其「先天不足」的任期制也有關係。
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了防止軍事獨裁死灰復燃,韓國憲法明確地規定總統任期5年,不得連任。
實踐證明,總統單任制有利於終結軍政府統治的歷史遺留問題,對韓國民主轉型產生積極作用。
然而,負面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
最顯著的影響就是政策的連續性,一些戰略性的規劃很難延續,有可能因為新總統的上臺而廢止。
註定5年後就要下野的總統,就像是「先天不足」的嬰兒,很難保護自己,只能更加依賴各方政治勢力和財閥。
單任制也就意味著韓國總統的更迭更加頻繁,各方利益的鬥爭更加激烈,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權力鬥爭。
這就是為什麼,1980年代後,在任期內發生醜聞的總統,醜聞都「非常巧合」地發生在第4年,連樸槿惠也不例外。因為,第5年就要卸任,第4年正是各方勢力洗牌的時間。
既然醜聞難以避免,韓國總統只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結了兩條保命大法。
一是道歉。
韓國總統向國民道歉可謂歷史悠久、底蘊深厚。
第10任總統李明博堪稱「道歉達人」,執政5年,向國民道歉7次。
美國牛肉有狂牛症,你還進口,道歉2次;
宗教上,你竟然偏向佛教,道歉1次;
遷都世宗,你勞民傷財,道歉1次;
東南地區新機場,你沒建成,道歉1次;
親屬及親信貪腐,你監管不力,道歉2次。
李明博道歉
歷史上,最多的,還是為深陷醜聞道歉。金泳三在卸任時就兒子受賄向國民道歉,金大中就兒子受賄向國民道歉5次,盧武鉉也多次就自己的經濟問題向國民道歉……
盧武鉉道歉
樸槿惠在「親信幹政」醜聞爆發後,第一反應也是道歉。
樸槿惠道歉
道歉潑滅不了國民的怒火,也抹殺不了犯錯的事實。因此,全鬥煥和盧泰愚在被警方調查後,都無一例外地被判入獄,盧武鉉跳崖自殺才躲過了牢獄之災。
坐牢不要怕,因為韓國總統還有另一大法寶:特赦。
與「道歉」一樣,韓國「特赦」歷史也很悠久。韓國總統有節日和卸任前發布特赦令的慣例。截至目前,韓國已進行過50次特赦,被赦人員多達20餘萬人。最近的一次特赦是,今年8月,為紀念「8·15」光復節,樸槿惠特赦4876人,142.2萬人的違章扣分和吊銷駕照等處分也獲得減免。
特赦的理由名義上是對各派力量進行「懷柔」,促進「國民融合」。其實,就是對過於激烈的政治鬥爭進行「補救」,也是韓國總統為自己卸任之後謀的「福利」。
上文提到的全鬥煥、盧泰愚兩任總統,一個被判終身監禁,一個被判有期徒刑,最後都被特赦,免於牢獄之災。
所以,即使樸槿惠被檢方起訴,也不用擔心,因為有「特赦」這一法寶保命。
道歉也罷,特赦也好,都只是「亡羊補牢」式的補救措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或許,破除「青瓦臺魔咒」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做總統。
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網、人民網、國家人文歷史、搜狐財經、人民日報、新華網、中國之聲、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