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直播戰愈演愈烈。「密集程度前所未有」,有直播用戶私下向記者表示,6月份以來,各平臺像是排了一張張課程表,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明星的直播日程,「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主播越發明星化,而明星逐漸向主播靠攏,直播帶貨再也不是當初被人瞧不上的行業了」。
從過往的不屑一顧,到現在的爭相入駐,電商平臺直播帶貨已經進入「2.0時代」,帶貨主播與明星之間的界線開始變得模糊。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今年中國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線上交易更加活躍,主播帶貨空間越大,流量明星的跨界入局漸成潮流。
對於平臺而言,明星自帶人氣與粉絲,可以大幅縮減平臺對於主播的培育成本。流量優勢尤為珍貴,所以爭搶明星入駐,成為各電商平臺營造「618」購物節熱烈氣氛的關鍵因素。對於明星來說,加入直播可以紓解受疫情影響下廣告減少、沒戲拍的困境,增加收入,還能保證一定的曝光度,可謂是名利雙收。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密切合作,明星紛紛跨界直播帶貨。
然而,火熱的明星直播帶貨也暗藏隱憂。雖然今年「618」明星線上直播帶貨逐漸走向高潮,自帶流量,但若不能進行有效轉化,也無法幫助平臺、商家突破銷售的瓶頸。直播帶貨重點在於「貨」,一個專業主播日常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選貨、試貨,還需要很專業的推銷技巧。但是,有的明星直播連產品的介紹都說不清楚,甚至不願意自己試用,如此一來給用戶留下「玩票」的不良印象,自然影響其帶貨效果。
網際網路時代風起雲湧,電商直播方興未艾,明星參與直播帶貨,究竟是讓這個新職業如虎添翼,或不過是吸引眼球的「一場盛大的營銷活動」,還需要平臺、明星全盤思考,認真應對。這麼火的張雨綺,當然也要進軍直播界,畢竟,現在明星比拼得最狠的戰場不在影視劇收視率,也不在綜藝,而是直播圈。張雨綺這次是和快手一哥辛巴,整個直播過程大約有四個小時。這次的直播,怎麼說呢,可能是辛巴從業以來遇到的第一個大坎吧。就像《乘風破浪的姐姐》裡杜華對她的評價:「張雨綺的性格這麼炸呢,一般人降不住。」為什麼辛巴會露出如此無奈的表情?當然是因為張雨綺把他的直播間搞了個天翻地覆。一開始氣氛倒還是蠻好的,辛巴本來就是那種自來熟的東北老鐵氣質,也是蠻能聊,只不過和張雨綺聊天還是略有點費勁。比如一開始辛巴痛說自己革命家史,怎麼怎麼不容易啊,媳婦跟著自己怎麼怎麼受罪啊,然後說「年輕時吃點苦沒什麼,我還年輕,我能賺。」此刻張雨綺接了一句:「我更年輕,我更能賺,老鐵們,歡迎你們來我的直播間。」還比如,辛巴恭維張雨綺:你看你這麼漂亮這麼美,你把你平時用的東西都分享給大家,談一個好價格,你也可以的。張雨綺點了點頭,又補充到:「要是把我平時用的東西談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都OK的價格,還是費勁。」好吧,張小姐人設真穩,「一克拉以下的鑽石不值錢」,嗯。當然,聊天畢竟不算什麼,真正把辛巴搞得焦頭爛額還是因為賣貨。一款手機,辛巴搞到了極低的價格4299元,結果張雨綺反客為主:「來都來了,讓老鐵們開心,乾脆3899吧。」辛巴真的要跪了,這不賠死了?張雨綺就說「那我補差價。」辛巴翻來覆去給張雨綺分析其中利害:一個手機補四百塊,這一共可是700萬的差價呢。張雨綺微微一笑:「別嘮叨了,沒事,我有三百億。」一場直播,真的是不按套路出牌啊,久經沙場的辛巴在直播結束後真的是五味雜陳,對著鏡頭磕了頭:「我想哭真的,我難的想哭……」以及,我們知道了快手的老闆娘是張雨綺的粉絲……
疫情期間沒戲拍,明星們普遍都呆在家,直播成了不多的幾條生路之一,放眼望去,現在但凡是紅一些的明星,都要來直播間裡露露臉,好像誰不直播就代表誰不紅了一樣。
明星直播在這兩三個月裡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以前明星們只是當嘉賓捧捧場,或者為自己代言的品牌吆喝兩句;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啟了自己的專屬直播間,專業賣貨,比價格,比流量,比成交額,比粉絲忠誠度,這儼然成了明星的主戰場一樣。
但其實也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值得討論,到底什麼樣的明星才適合做直播?該怎麼做才能做得好?
就像張雨綺,她如此抓馬的性格其實是直播間很喜歡的類型,但僅從商業角度來分析,她這一場直播的成績並不算好,起碼在辛巴的直播生涯裡屬於一般般。
▲辛巴定的目標是破五億,最後的成交量是2.23億。
怎麼說呢,各行各業都有其致勝的訣竅與規律,任何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背後也都有著並不輕鬆的付出,直播帶貨當然也不例外。明星們似乎有個誤區,認為只要自己美美地出現在鏡頭前,觀眾們就心甘情願哐哐掏錢。其實,誰做得好、誰做的一般,誰能在大浪淘沙中真正留得下來,一兩場直播廝殺,就能見分曉。先說說被前夫坑得不淺的黃奕也宣布直播帶貨了,而且上來就整了個大話題,把前男友聶遠請到了直播間。二十年前的情侶,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之後又相忘於江湖各自結婚生子。這二十多年,啥風風雨雨都沒有交集,結果為了直播帶貨就能聚在一起,真是讓人唏噓,到底是風口的力量大啊。▲大豬蹄子送給您……
這是黃奕的直播首秀,黃奕這時候殺進直播的市場,絕對不算早,但是以她的性格,倒是能夠預見到:她遲早會來。因為在一個月之前,黃奕曾去過李湘的直播間,那時她還是為了代言的品牌去義務站一站臺,逗留的時間並不長,而且被李湘擠得只剩半張臉。但是看得出她很享受、也很重視,一直在做著豔光四射的表情,腰板也在暗暗地往中間靠。快結束時,李湘對黃奕下了一個定義:「黃奕在幕後是很會做生意的,而且她是奮鬥不息的榜樣。」又會做生意,又奮鬥不息,就肯定是不滿足於當別人的嘉賓,要另起爐灶了。黃奕觀望了幾個月,終於決定要出手,醞釀出了一個大話題。而這場首秀也的確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光是自媒體們寫的文章就幾乎霸屏了一天,懷舊殺、情懷殺,時光匆匆、世紀同框,兩個人賺足了眼球。黃奕當然也知道聶遠的出現意味著什麼,從剛開始直播她就有意無意地提起「齊湖CP」,到聶遠出現時適時地播放著《花轎》的主題音樂,再到直播結束後兩人齊刷刷地微博互動,證明這場溫馨的「舊情重逢」經過了非常精心的策劃。▲《上錯花轎嫁對郎》中的李玉湖和齊三公子是很有人氣的一對CP。見到聶遠之前,黃奕直播的風格是很「江湖」的,自稱「奕哥」,動輒就稱「這個東西是你奕哥刷了臉的」,笑起來也很魔性。手機直播的特點呢,就是屏幕小,屏幕太小,倆人就勢必要擠得很近。這對於二十年沒怎麼聯繫過的前情侶來說,形成了一個微妙的氣場。黃奕還好一些,畢竟是她的主場,她要讓儘量讓氣氛熱一些,可聶遠就太拘束了,整個直播過程中他幾乎沒有正式地看過黃奕,漸行漸遠的肢體語言也說明了一切。
不得不感慨一句「發乎情止乎禮」哈哈,論一個已婚中年男人該怎麼在公開場合和前女友互動?這可真是個微妙的分寸問題,看把皇上都給難為成啥樣了,侷促的小手手無處安放。
還比如,黃奕嬌羞地說「我還挺不好意思叫你來的。」聶遠回了一句:「你還是挺好意思的。」
黃奕說:「我特別糾結,不知道他來直播間是好還是不好,好多直播找他,他沒答應,他把第一次給了我們。」
嗯,第一次給了我……此刻聶遠沒敢說話……
主持人問聶遠對黃奕什麼感覺?聶遠說:「我覺得她二十多年沒什麼變化。」
此時黃奕又嬌羞地笑道:「你是說外貌嗎?」
中間聊到吃,黃奕說:「這裡沒有正宗的酸湯魚,我還想吃你做的酸湯魚。」聶遠只能隨聲附和:「沒問題。」
最後快結束時,兩個人抱著豬蹄子合影,主持人感慨:「你們倆好有感覺哦!」
聶遠依然沒敢搭話,黃奕卻笑開了花:「對啊,還是很搭是不是?」
在一片尷尷尬尬又莫名讓人腳趾縮緊的氛圍中,黃奕和聶遠的直播臨近尾聲。
看得出黃奕是真的有點緊張,連之前預備好的「大豬蹄子」環節都忘記了,聶遠已經說了「再見」,出了畫面,黃奕才想起來,又把他拉回來。
鏡頭給了大豬蹄一個特寫,然後兩個人和豬蹄子合了影,然後我的心情是:???
「大豬蹄子」是個梗沒錯了,可是在這裡一點笑料都沒有貢獻出來好嗎?是在罵聶遠當年以一劈五麼?
同樣是利用熱門話題,看看隔壁劉濤是怎麼成功把劉敏濤姐姐又「灌醉」的!
▲劉敏濤因為《紅色高跟鞋》連上幾天熱搜之後,網友們紛紛表示敏濤姐姐那股似有似無的醉意很有魅力,劉濤於是給她整了個巨大的高腳杯,正好也賣啤酒,就讓劉敏濤用她的方式晃酒杯。
所以,黃奕的這場直播首秀,說不上失敗,但也絕不是特別成功。五個小時的直播,觀看人數129萬。而且聶遠走了之後,黃奕很多次出現了口誤或者對商品性能不熟悉的狀況,讓觀眾質疑「業務能力差」。按照常理來說,明星的「首秀」是格外珍貴的。
有明星的經紀人曾經透露過:「不論觀看人數、銷量和銷售額,還是曝光度,都在首秀即達到巔峰,明星直播首秀的銷售額能達到非首秀時段的2-4倍,而後的直播帶貨場次,這些數據均會有所下滑。」
首秀即巔峰,是一個殘酷的定論,對於明星們來說有著非一般的壓力,這個定論就是最直觀的篩選機制,哪些明星能在後來的直播反超首秀,才說明他(她)是有競爭力的,有坐進牌桌的資格。
黃奕屬不屬於這一小部分「例外」,還有待時間的考驗,但僅就這一場來說,我個人覺得五味雜陳。
大家都懷念當年的李玉湖和齊三公子,他們是如此地登對,一個鬧一個笑,豆蔻年華純真恣意。
其實,有些美好就註定是要在記憶裡得到永生,一旦打破了,或者對其賦予了太過明顯的目的性,也就變得不那麼美好了。
葉璇是個很有趣的案例,因為她早已不屬於「紅」的範疇,也沒有靠什麼話題迅速出位,而是另闢蹊徑,一步一步在直播這個行當裡混出了名堂。
可混出點名堂之後,她突然宣布無限期停播。
葉璇的停播還是蠻轟動的,因為在這兩個月裡,她的直播成績相當好,首先她是最勤奮的人,是唯一進行「日播」的明星,成交額也好看,曾經衝到過淘寶明星榜單的第三名。用葉璇的話來說——「我算是有點小名吧,直播之後,從18線藝人躍升到17線了。「
也是很直率了,雖然當年是TVB知名藝人,有過經典作品,也得過金像獎,但是時過境遷,現在的葉璇早已經是個半退隱的中年女星。
這樣一個漸漸喪失號召力的女明星,直播的成績卻非常亮眼:
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葉璇的口才很好,思路也非常清晰。大家以前常常調侃她被下降頭,但是我觀察到的是,她的思辨能力和思考表達能力在女明星裡算是很好的。
她之前還常駐過一檔心理類的節目,金句是一句一句地往外蹦。「沒有看透世界本質的天真,就真的是很傻很天真」;「沒有財產顧慮的愛情才是真的愛情吧,否則只是改變自己物質條件的一種手段而已。」
有了強大的大腦和口才,直播就基本上成了一多半。所以葉璇的直播間裡也是妙語連珠。久經江湖的她,早已經過了在乎別人議論的階段,遇到黑粉就直接懟回去,要不然就拉黑禁言。
有一次賣烏梅,有粉絲問:「吃這個能治下降頭不?」 葉璇面不改色心不跳,說「不能,你先治治你的將頭好吧!」隨即拉黑。第二呢就是接地氣,沒架子。講真,看過那麼多女明星直播,葉璇是能生生地把我播餓了的人,看她吃螃蟹簡直就是身臨其境,這吃得也太香了!葉璇賣螃蟹已經是常駐內容,賣一次,葉璇就要啃一次,每次都吃得活色生香,有時還會吧唧嘴,我能感覺到她助理的口水聲。葉璇邊吃螃蟹邊嘮家常:「女生吃螃蟹是美的,但是不能多吃,你一天吃八隻說明你饞,一天一隻就好。」隨後又扯到她家樓下的螃蟹平時60塊錢一隻,疫情期間120一隻,然後又扯到「我們演員就是海鮮價,隨時高隨時低哈哈哈。」這種一扯就扯到天涯海角的能力也是很厲害。最後一個特點,也是最重要的,葉璇的直播間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什麼特色呢?小劇場、推薦書、點播八卦。推薦書目是葉璇獨一家,她把這個過程稱為「文化沙龍」。
其實葉璇是很愛讀書的,當年在香港的時候,她常被狗仔拍到一個人在家看書。那段時間的葉璇上演著略為分裂的人生,一方面和各位富商走得很近,一方面又獨自在家讀賈平凹。
點播八卦呢,就是看粉絲們在屏幕裡刷問題,她隨機挑一個回答。其實她也沒爆出過什麼大八卦,無非就是和劉嘉玲打過麻將,和王菲不太熟,在後臺見過吳秀波等等,有人問古天樂到底結婚了嗎?葉璇莞爾一笑:「不告訴你!」前幾天楊怡生孩子,葉璇在直播裡就和她發起了語音,聊了會天,信手拈來聊八卦,又接地氣,讓粉絲們覺得葉璇仿佛成了自己的閨蜜。葉璇還有一句名言:「大家都想進娛樂圈,覺得五彩紛呈,那麼事實呢?事實上也是五彩紛呈。」在某種程度上說,葉璇走了和其他所有主播都不同的一條路,在所有人都在拼價格、拼賺錢的時候,葉璇還殘存著一點點「理想主義」。她往往要花很多時間講內容,聊書,聊文化,聊娛樂,聊人生,只有最後一分鐘單純講商品,而且她花了很多精力賣書,可賣書是最不賺錢的。顯然這條路在初期也是行得通的,葉璇直播一個月,她的帳號已經有58萬粉絲,總觀看人數超過5000萬,首月直播的交易額達4600萬。退出的原因,她不肯多說,只開玩笑說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但也給了排除法:「不是淘寶的原因,不是官方,不是商家,不是粉絲,也不是要去抖音」,凡此種種都說了,只剩下唯一一個可能:同行。▲葉璇宣布要退出直播的時候,助理哭了。此後葉璇的直播間全部由這位助理主播。是否被同行打壓,大概葉璇永遠也不會說出這個真相,但她也的確透露了直播行業的很多亂象:比如有些人為了數據好看就會造假,還有商家會找來很多人拍下大量直播間的商品,但直播結束後就瘋狂退貨。前幾天還有記者爆出,很多腰部、甚至一部分頭部直播間的退貨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0%。在最後一場直播裡,葉璇看起來很平靜,但說出來的話都還蠻驚人的——人活著要開心,要有尊嚴,還要賺錢。這兩個月我們算一算,賺了些小錢,還不如我站兩次臺的錢。
你們問我還會回來嗎?不知道,這世界一切都是未知的,萬一明天我出門被車撞死了呢,誰知道呢?
好吧,這是一次開局順利、但慘敗收場的直播經歷,葉璇直播算不上多麼成功,但她成為了這個行業裡第一個選擇退出的明星,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葉璇的未來,我們絲毫不用擔心,畢竟她算得上是生命力旺盛、生性堅韌、又有著堅定自我的女明星。我們要拭目以待的,或許恰恰是直播這個行業。
葉璇用兩個月的」魔幻之旅「,給這個烈火烹油的世界,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省略號。
說起來,直播也算得上是2020年最」魔幻「的一個行業了。
從被人鄙夷、嫌棄的階段,到明星們扭扭捏捏終於肯露個臉說句話的階段,大概用了一年多。「當時的大環境不一樣。說白了,有一部分明星藝人朋友會覺得這是很掉價、很LOW的事。我們需要向他們普及電商直播是怎麼一回事,它不是大家想像中很LOW的事。說服第一位明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淘寶直播MCN負責人新川而從扭捏觀望,到一窩蜂紛紛要去開直播,大概只用了三個月。這三個月裡有一些重要人物的下場,幾乎帶動了整個行業的井噴。先是羅永浩、董明珠等人進場,代表了商家對於直播的樂觀預期。儘管董明珠第一場直播堪稱災難,高糊畫質,卡到不行,最後的成交額只有可憐的23萬元。可那又怎樣,她的身份代表了一切,市場是趨利的,明星們是敏銳的,從那之後,越來越多的明星要進場了。後來又出現了各地官員為家鄉直播帶貨,村官縣官齊上陣,別管成交額如何,起碼這個現象徹底吹響了直播帶貨的集結號。再加上疫情期間的確有很多明星沒活幹,所以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見證了一個行業以火箭的速度崛起——淘寶618明星直播,登記在冊的名字就多達300個。主動找來希望參與的明星藝人絡繹不絕,新川團隊的電話被打爆,經常忙到連午飯都來不及吃。——《新京報》
在這種情況下,現在可以看到一種奇怪的盛況——幾乎沒有明星不在帶貨,而認認真真演戲、甘願被風口拋下、安心享受孤獨的人,已經很少。明星們也各顯身手,張庭拉上了微商閨蜜小陶虹;張歆藝袁弘兩口子甜蜜開播;陳赫拉來了鹿晗,甚至連汪峰都要開播了……沒有人不想趕上風口,大家都抱著差不多的信念:哪怕成不了TOP行列裡的幸運兒,但蹭著一陣微風飛出去幾米遠,也不枉此行吧……《新京報》的採訪是這樣說的:「上述藝人經紀透露,以腰部藝人為例,接一場品牌直播收入普遍是6位數,比參加一期綜藝節目錄製的報酬要高,還能獲得相應的宣傳資源,一舉兩得。」沒戲拍,綜藝又搶破頭,只有直播是沒有門檻的,人人都可以入場,但是正因為沒有門檻,所以難度更高,人人都好像看得見未來的光明大道,可人人又都有點迷茫,這光明的路似乎大家都看得見,可真正能踏上去走起來的人,好像並不太多。已經踏上去的,也有被甩下來的危險。直播之後需要的因素,太多了,不光是主播清晰的口條,靈敏的反應,精明的商業頭腦,更有可以長時間戰鬥的強大體力,以及可以談下來最低價的幕後商業團隊,這些都不是個人努力可以得來的。風光如李佳琦,在兩年的巔峰體驗之後,似乎也迎來了若隱若現的困局,體力上的疲憊感肉眼可見,行業的擠壓更是前所未見,入場的明星越來越多,商業大佬完全不把他看在眼裡,小助理出走引起流量下滑,哪一件都是深深的危機感,哪一件都比當年的「我怕我一天不播,大家都跑了」的憂慮還要大。在央視《對話》的採訪中,李佳琦明確表示——「我可能會再次回到線下銷售。」勝利者有勝利者的危機,攀登者也有攀登者的疲憊。我們欣賞那些面對巨浪還能迎頭趕上的人,我們也理解那些靜靜地呆在靜水流深處、安之若素的人。總之,人活在這世界上的價值,不是靠風口吹起來的,那些看起來很輕鬆的成功,背後總是激流險灘。沒有哪個風口能帶來一勞永逸的人生,一關又一關,永無止境。在平臺的大力推動下,明星直播帶貨數量上的增長也是不爭的事實。據淘寶直播明星直播負責人梅六向東西文娛透露,目前入駐淘寶直播的明星超過300位,今年計劃將人數擴充至1000人。目前,淘寶直播歡迎所有無劣跡藝人都開展其電商直播事業。具體而言,根據合作程度的深淺分為兩種模式。據梅六介紹,第一種淺層次合作,淘寶直播作為平臺給予一定的扶持,主要靠明星團隊或其背後的MCN,而另一種深層次合作,更為長期穩定,一般會約定一年必須要播滿的場次,淘寶直播給予的資源也更加豐富。在直播間趨於同質化的背景下,618期間明星的引入首先在於吸引流量。梅六直言,短期內明星的作用更多是把其站外的部分影響力轉移到站內,而明星自帶的粉絲具備高商業價值。但目前,相對而言,從618期間明星的入場情況和實現形式來看,這與淘寶直播希望的有更多明星將直播當作長期事業來運營的目標仍有較大距離,部分明星仍然處于謹慎觀望的態度。梅六坦言:「他們很多人其實都很願意去做嘗試,當然有很多人在觀望。」這一方面原因在於,電商行業與明星所在的娛樂行業之間存在較大的行業壁壘,明星無法短時間內實現跨行。此外,電商直播的強互動屬性與明星所需基礎人設存在一定差異性,可能會與自身人設不相符。相比紅人直播,明星直播的重要區別,就在於明星原來的粉絲可能沉澱在其作品上,而紅人在原來的粉絲群體裡就具有較強的帶貨屬性,紅人與其粉絲之間天然互動更親密。這種差異也表現在明星在站外種草環節將與紅人有所差異。「明星直播一般以提前預告時間的純預熱為主,但是紅人更多以不同內容形式多層面預熱,會自動做延長種草的過程,並且能把種草的過程讓大家可能記得更深刻。」這種區別決定了紅人直播與明星直播在運營層面的差異性。明星依然需要一定的神秘性,所以明星不能像紅人主播一樣每天開播,與此同時有志於此的明星又應該保持一定的直播頻率。比如劉濤一年淘寶直播幾十場,這種方式有點像一檔固定節目,建立排播預期,觀眾會記得在周幾看誰。但能擁有劉濤級別待遇的明星畢竟是極少數,明星直播帶貨如果要從618期間的打法噱頭,真正更為常態化,還缺乏相對成熟的配套機制。比如明星直播內容對於商家的授權,對於明星帶貨成績的衡量等。來自藝人經紀圈的業內人士向東西文娛表示,現階段市場仍較為混亂,部分機構要價過高卻無法保證銷量,容易給明星產生負面效應。與此同時,一些明星對於直播帶貨態度謹慎,也有商業模式轉變的顧慮。因為直播帶貨屬於TO C化的商業模式,能否帶好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粉絲號召力,而如果直播翻車可能會給自身業務帶來負面影響。在平臺與明星之間認知不對等的背景下,明星如何專業帶貨成為核心問題。人:打造垂類專家人設更易差異化,真實感更利於高轉化能專業帶貨的明星仍然是少數。但從已有案例來看,明星是否具有直播帶貨潛質依然有規律可循。現階段,相比全品類,明星專注垂直品類進行帶貨是一種較好的策略。慈文傳媒副總經理趙斌也提到,擁有垂直品類專長是對旗下藝人開展直播帶貨的要求之一。這背後其實是希望明星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去研究產品。「如果明星自己都不喜歡的話,他無法帶動粉絲去消費。」專注於垂直領域能讓明星擁有個人電商形象,讓用戶形成記憶點的同時,也能夠在帶貨上更為專業。而從長遠來說,在專注垂直領域之後發展個人品牌這一方向也更利於明星強化個人標籤。林依輪在入駐淘寶直播之前,便擁有個人美食品牌「飯爺」,其入駐淘寶直播的部分原因也在於能夠進一步推廣自己的品牌。林依輪自去年9月籤約謙尋,入駐淘寶直播之後,已經進行了20餘場直播淘寶直播,其背後的團隊人數近30人。今年3月份淘寶直播新開明星專屬排位賽賽道後,林依輪連續獲得第一名。而主持人在直播帶貨上的潛力也已經可見。梅六告訴東西文娛,主持人的臨場應變能力更強,更具有互動經驗。據了解,目前李湘、李響、馬可、沈濤等多位主持人都已經入駐淘寶直播。從運營的角度來說,陸婷婷認為,明星自身角色的多元化及真實感更利於實現高轉化,「如果明星的社會大眾角色比較鮮明,更能引起用戶的共鳴,從而促進購買「。就在近期,擅長綜藝宣發的蘭渡文化,和網紅電商服務平臺魔筷科技共同創立了明星MCN魔碟傳媒,發力明星直播帶貨。貨:選品更需明星團隊把控,明星與產品深度結合是核心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