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女人不論婚前,還是婚後,都不建議對男方家庭貼補太多。不要認為婆婆說「我們一家人,有什麼好計較」就真的相信她把你當作一家人。你要信了只能說明你太好騙。
女人是情感細胞生物,喜歡感情至上,認為和一個人走進婚姻,就應該掏心掏肺。在對方父母有需要時,能幫一把是一把。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婚姻是正確的。
這麼想的女人,你的確很善良,但是你考慮過沒有,你對別人的好,是基於一種什麼心理,婆婆家人領情嗎?
還是說,你的公婆把你的好當作一種理所當然的付出,然後欣然接受。
然而有一天,你突然覺得手裡的資源不夠了,再倒貼公婆自己就不夠用了,你怎麼辦。
假如你不再對男人的父母好,他們會不會覺得你變了,不再把他們放在眼裡了。
面對接踵而來的疑慮,你會覺得好累。
02
還有一種女人,認為只有愛他的父母家人,才能讓男人更愛你。
抱有這種想法的女人,太過於在男人身上尋找存在感和安全感。
你對他的父母怎樣,並不能影響你們之間的感情。
但凡考慮太多因素在裡面的感情,都不純粹。
或許你會說,過日子,哪能做到獨善其身。誠然,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特別那個人是你丈夫的父母。怎麼可能不管呢。
但這裡說的,不是不管,而是「倒貼」。
管是一種心態,責任,而倒貼太多,就成了沒底線的原則問題。
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一項就是「界限感」,即使親如父母,兒女,也不能太過越界。
好的關係,都在界限感之內。
03
想起我小時候的一個鄰居,她心地好,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太過熱情。常常做一些本不該在她範圍之內的事。
那時,我奶奶就說,倒貼的女人,不會好。
比如,她的公婆一家子遇到什麼事情,她第一時間,放下自己的活,跑過去詢問,參與。有人幫人,有力出力。
這樣做的一個壞處就是,公婆一家不那麼尊重她,說好聽是一家人不用顧忌太多,往難聽講,公婆一家人包括小姑子都愛使喚她。
而這一切,從相親時起,就註定她嫁進婆家之後離不開「忙,繁,煩」的生活。
這源於,她一開始就沒有界限感,第一次去了婆家幫著收拾碗筷,第二次就開始下廚。
事到如今,但凡婆家有事,都會讓她去幫忙,有時她自己孩子顧不上了,還要去公婆家做事。
她開始後悔了,覺得自己就是一個隨叫隨到,沒有酬勞的機器。
這位鄰居,之所以落到今天地步,是因為一開始她走向了錯誤認知,認為和婆婆一家相處就是完全敞開自己,沒有把握好該有的分寸。
生活中的很多煩惱,說白了,都是自找的,今天你不懂劃清界限,明天就會被帶到界限內的無數瑣事纏身,除了抱怨,似乎再不能做什麼。
倒貼公婆的女人,並不會過的幸福。甚至可能因為一些利益糾紛,落個裡外不是人。懂得適可而止,不越界,不該自己管的事兒,不要擼起袖子上,才是為人最基本的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