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為企業招聘的員工正在有序辦理入職手續。 戴志峰 謝 榮供圖
產業強市要有一流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建設就是要把工作做到企業的心坎上。
眼下,每天上下班時分,泰州經濟開發區的臺資企業可勝科技(泰州)有限公司門口,生機勃勃的員工潮又重新成為一道特別的景觀。作為江蘇最大的CNC(數控工具機)獨立基地,同時也是我市用工量最大的企業,這家為蘋果手機生產配件的公司,每天有35000名員工分兩班進行快節奏的生產。即便有疫情影響,公司預計今年一季度產量仍將同比翻番。
「我們在泰州的用工數,抵得上臺灣一個小鎮人數了,所以特別擔心公司復產會嚴重缺工。」可勝科技人力資源部部長沈榮展直言,「沒想到園區人力資源服務如此給力,我們2月16日復工,在園區幫助下,30天內即實現了用工達到滿員、產能完全恢復。」
紓解可勝科技用工難題,是泰州經濟開發區保障重點企業用工、助力復工復產的一個典型例子。事實上,區內可勝科技、緯立資訊、緯創資通等重點企業復工後,短短一個月內,園區累計送工達45578人,助力其「滿血復產」。
盯牢「怎樣招到人」「人咋進泰州」「如何去防疫」
以靈活身手打出剛勁「拳法」
「45578人」,相當於園區平均每天從全國各地為企業招進1519人,如用50座的大巴來運送,相當於每天要為企業運進30車工人。疫情背景下,一個園區何以做到?
「春節後,企業用工本就『青黃不接』,今年又疊加了疫情,全國各地紛紛採取交通管制和出行限制等措施,加之疫情穩定後各地企業紛紛復工,人力資源市場呈現『搶人』態勢,為企業送工更加不易。」泰州經濟開發區組織人事局局長戴志峰介紹,「我們勝在早作謀劃,緊緊盯牢『怎樣招到人』『人咋進泰州』『如何去防疫』三個核心點,千方百計開展工作。」
疫情下,除要有清晰的思路,還須有敏捷的應變能力。泰州經濟開發區以靈活的身手,打出了剛勁的「拳法」——靈活制定配套政策,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人力資源市場行情的變化制定配套的用工補貼政策,充分調動中介機構送工的積極性,幫助區內企業在人力資源市場大環境中佔據「有利地形」;靈活調整送工戰略,根據疫情風險程度,採用分階段放寬區域的送工戰略,從興化、姜堰等周邊區縣、村鎮開始,小幅放寬至省內各市,再逐步接收陝西、山西、河南、河北等疫情低風險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靈活選擇招聘方式,與區內重點企業搭建共享就業信息平臺,讓不同企業、不同技能勞動者快速匹配到適合崗位,同時採取線上報名、線上面試等方式,杜絕了面試交叉感染的風險。
探索「共享用工」「錯峰用工」新模式
挖掘更多「人力資源礦藏」
在眼下的「搶人大戰」中,泰州經濟開發區最令人矚目之處,是細心研究梳理,不斷探索「共享用工」「錯峰用工」新模式,花樣服務重點企業用工,使一些「閒得慌」的勞動力成為緩解我市製造業「用工荒」的生力軍,從而既幫了個人又助了企業。
比如,在製造業開始復工時,服務業還沒復工,於是園區組織人事部門搶抓「時間差」,不失時機地向服務行業員工伸出「橄欖枝」,吸引他們「三產轉二產」;外地海濱城市有大量從事水產捕撈的勞動力,其休漁期正好是園區企業用工高峰期,於是園區有的放矢招引這部分人員來園區企業就業。再比如,鄭州鐵路局年前招了600名乘務員、服務員,後來列車停運,不少人賦閒下來,園區通過中介積極聯繫,最終有200多人在園區找到新崗位。
「新形勢需要新思維,我們不斷調查研究,大開『腦洞』,挖掘更多『人力資源礦藏』。」戴志峰舉例說,「泰州有不少人在外地打工,但疫情下只能窩在老家,我們面向他們進行精準招聘,目前可勝科技泰州籍員工已逾1000人,比去年同期多出了700人。另外,我們還通過人力資源公司嘗試藉助『網紅』的力量,請一位東北『網紅』在視頻直播中為園區及重點企業進行宣傳,當地勞動者報名踴躍,最終有700多人應聘前往園區企業工作。」
為重點企業提供專列、包廂服務
人力資源服務成閃亮「名片」
工人有了,但疫情初期各省市間交通不暢,外省市勞動力怎樣才能到崗呢?
一方面,泰州經濟開發區對接相關鐵路部門、泰州火車站,為區內重點企業招聘提供專列、包廂服務,定製了16節車廂的「泰州首趟復工專列」,運來河南、陝西、山西的600餘名新老員工;在哈爾濱至泰州的列車上兩次加掛共4節包廂,輸送400餘名東北新員工。
另一方面,園區對接市交通局、長運公司,採用包車「點對點、一站式」接送方式,將外地符合條件的新老員工接送至企業,復工以來累計向全國10個省份30多個市(縣)發出800餘車次大巴包車。
「可勝、緯立等重點企業復工以來,日均新增員工1500人左右,最多時每日新增3000餘人,且員工來自河南、陝西、山西、江西等多個省份,防疫工作面臨巨大壓力。」戴志峰介紹,園區及時研究出爐了《重點企業用工疫情防控預案》《市外人員入泰上崗操作流程》,並根據疫情對預案進行了3次調整,同時選派26人組建黨員突擊隊,組織78名工作人員深入企業一線駐廠工作,幫其解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中的難點堵點。
值得一提的是,園區對所有外省務工人員,均統一進行核酸檢測和DR(胸透)檢測,檢測無異常後方可正式上崗。
眼下,泰州經濟開發區的人力資源服務,已成為園區的一張閃亮「名片」。
在泰州經歷了疫情的沈榮展,常常將企業復工的故事講給臺灣的朋友聽。在他看來,臺資企業的生產節奏與市場訂單緊密相連,而人力資源服務能否跟上則至關重要,「我們將人力資源服務視作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重要部分。泰州經濟開發區,是一個讓企業安心生產、大膽發展、沒有後顧之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