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仔翅在香港的市民文化裡佔據重要的位置。
很多互相抄的文本裡都說碗仔翅起源廟街,
然後又說是小攤販在廟街撿拾大酒樓用剩的邊角翅做成碗仔翅給老百姓吃。
起源廟街,沒錯,最早的碗仔翅裡是真魚翅邊角料也沒錯。
但是,廟街,一條背街小巷罷了,哪來那麼多海鮮大酒樓給你還四處撿拾邊角翅去??
廟街很早以前是站街一條街,現在也是極其貼近市民生活的夜市街,排擋街。
所以小販是從其他各處收羅來的邊角翅,做成了碗仔翅在這裡販賣的。
碗仔翅後來太受歡迎,太多小販做。
但全香港的魚翅消耗量就那麼大,邊角料就那麼多。
而且邊角料做的,也不那麼便宜。
所以慢慢的,就都開始用粉絲來做碗仔翅了。
碗仔翅並不是一開始就沒魚翅的~~~~
碗仔翅本身並沒有什么正宗不正宗,本來就是平民吃食。
你怎麼喜歡怎麼做就好了。
但現在很多地方宣傳自己碗仔翅正宗,還說自己用的湯頭是燉了多久多久的雞湯,加這個那個料。
可別了吧,以前香港的老百姓,誰家真開次葷燉個土雞湯,還能這麼糟踐著來?
碗仔翅裡該放什麼料呢?其實也沒那麼多講究,不過在香港吃過的留意下應該能發現,香港的碗仔翅大多不加雞蛋打成蛋花。大陸的碗仔翅,從店裡倒各種教程,似乎擺脫不開的像加個雞蛋,大概是蛋花湯情結吧。
碗仔翅用的料,我個人考據總結了下,大概是這麼一回事。
碗仔翅本身就是模仿高檔酒樓裡的紅燒魚翅羹等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