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說國民黨內四位大佬在打麻將,爭取2020黨內初選資格,但其中有一個人是「相公」,少了一張牌肯定胡不了,卻還打得津津有味。
如今,四個人中,朱立倫、王金平、吳敦義都或明或暗地宣布參選了,只有馬英九迄今沒有表態,而在眾多的猜測中,馬英九被公認為韓國瑜口中的那位相公,事實上早已沒有勝選,但為什麼還遲遲不肯宣布下桌,退出比賽呢?今天,我們的任務就是拆一拆,為什麼馬「相公」不肯下牌桌。
對此,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打麻將的規則,那就是打麻將成了少一張牌的「相公」該怎麼辦,關於這個問題,不同區域有不同的規則,比如:
規則1:「相公」摸什麼牌,打什麼牌,不許換牌;
規則2:「相公」允許換牌,比如摸到危險牌,可以收起來,換打其它牌。
如今看來,臺灣麻將採用的是第二種規則,所以馬先生雖然做了「相公」,但還能發揮作用,也就是說,「相公」雖然自己胡不了牌,但依然可以影響甚至調動其它打牌者。
那麼,馬先生最先影響誰的牌局呢?影響有兩種,一種是「正向幫忙」的,比如你正好需要這張牌,我就「餵」一張給你;還有一種是「反向壓制」的,就是你想要這張牌,我死活不打,讓你胡不成。以馬先生如今的影響力來看,要「正向」幫成功一個人,可能困難很大;但如果要反向壓制,把握還會更大一些。
正好最近國民黨內初選開始拉開帷幕,針對各位大佬的批評聲也很密集,批評意見主要集中在幾位「老太陽」光顧著爭權奪利,但在政見及兩岸關係上卻提不出明確的主張和論述,這種「內鬥內行」的特質,影響團結甚至導致分裂,因此,大家呼籲「太陽們」扔掉歷史包袱,凡事都要往前看。而在這些批評中,尤以針對王金平的批評最為密集,因為這件事的發端,就是王金平重提「換柱」的陳年舊事,並爆出「新郎不是我」秘辛。不過,在大觀君看來,這些突然冒出來的「批評聲浪」,多少顯得有點莫名其妙,這是因為:
1、既然設定初選,就會有競爭,一競爭就扣上「不團結」的帽子,如果真是這樣,不如公開宣示國民黨不適合辦初選,省的再引發「不團結」;而且這些人公開對外宣示或放話,有「小題大做」之嫌。
2、由於2020年選情極有可能會陷於三方博弈的情形,變數大大增加,這個時候推什麼樣的競選政策,甚至確定誰出馬都不宜太早公開。
3、國民黨及王金平重提「換柱」舊事,不見得是壞事,既然當初換得不明不白,不如借這個機會把當時各方的立場說得明明白白,大家再統一認識。
國民黨突然冒出這麼多批評聲音,而且批評的聲音主要對準王金平?這裡面恐怕體現了一種情緒,那就是國民黨內有人極不願意看到王金平當選,至於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和王金平素有不睦,恐王金平當選對其不利;或王金平繼續爆出什麼「秘辛」,影響其形象。說到這裡,答案應該是呼之欲出了。
對此,有人說,馬王雖然不和,但畢竟都是國民黨的,如果打王打得太狠了,最終讓民進黨撿了便宜,豈不是很悲催?其實,這樣的事情,對馬先生而言,並不算得了什麼。比如說:
2004年,陳水扁「兩顆子彈」事件讓國親聯盟功虧一簣,連、宋,包括王金平都上街抗議,但就在藍營群情激憤之際,身為臺北市長的馬先生卻強行驅離藍營抗議人群。為啥?因為如果阿扁連任,他只需等四年,而連宋當選,他最起碼要等八年才有機會。
2005年,馬、王競選國民黨主席,突然之間,關於王金平「藍皮綠骨」的說法甚囂塵上,王金平落敗;等2008年馬登上大位以後,委任的第一任陸委會主席居然是蔡英文的師妹,臺獨分子賴幸媛,既然馬如此討厭王和「綠」勾搭,何以將如此重要的崗位委任給綠營分子?
2016年換柱,應該是當時國民黨內的「集體決策」,但由誰來換柱,而洪秀柱也大方指出,朱立倫不過是執行者而已,朱執行的是誰的意志?以王金平當年險些被「開除」的經歷,顯然不可能進入到這個決策圈裡,所以,換柱的真正幕後大佬,也同樣呼之欲出了。
那麼,為什麼非要換柱不可呢?主要是洪秀柱堅持其兩岸理念,甚至提出「一中同表兩岸一家親」的言論,這就讓馬先生下了非「換柱」不可的決心,因為如果洪秀柱贏了選舉 那麼洪將成為國民黨內真正的領袖,並主導臺灣對大陸的協商政策和議題 無疑會以新的政策取代馬英九的兩岸「三不」政策;即便洪選不贏,其新的政策理念也會發酵,所以,重提換柱風波,不是「炒冷飯」,而是要真正釐清大家各自的政策主張,所以,洪秀柱近來也意有所指地指出,她不在意「換柱事件」本身,但只會支持贊同兩岸和平統一的參選人,其實也是將了馬先生一軍。
所以,馬先生不肯下麻將桌,是因為還要想辦法壓制王金平,因為一旦王金平當選,肯定會和韓國瑜團隊一起,拿出一系列的政見來修正甚至否定當年馬英九所提出的各項政治主張,這才是馬英九最忌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