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法語人公眾號授權轉載,作者:破曉
繼艾克斯-馬賽、瓜特羅普島、巴黎、格勒諾布爾、裡爾、裡昂和聖埃蒂安之後,土魯斯和蒙彼利埃也於本周二升級成「最高警戒區」(zone d'alerte maximale)。
圖源:Le Figaro
「最高警戒區」的衡量標準是過去七天內平均每十萬個居民中超過250人確診,每十萬名老年人(65歲以上)中超過100人確診,新冠患者重症監護病床佔用率超過30%。
具體防疫措施有:酒吧、俱樂部、遊戲廳和舞廳統統關閉,餐廳需要遵守更嚴格的衛生協議,購物中心、大型商店限流,健身房、遊泳館只對未成年人開放;禁止1000人以上的集會,禁止公共場所10人以上聚會;大學校園內人數不能超過其總容量的一半;鼓勵遠程辦公等等。
圖源:Le Figaro
此前國內部分高校的一刀切封閉管理引起學生不滿,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一方面像大學校園這樣人群高度密集的場所確實需要更強有力的防疫措施;另一方面洗澡難、取快遞難、食堂排隊、物價上漲等問題日益凸顯。
小編煩惱之餘不禁好奇法國學生此時此刻在做些什麼?法國高校採取了怎樣的防疫措施?面對來勢洶洶的第二波疫情,法國的中國留學生又該何去何從?
疫情下留法實錄
小編有幸採訪了幾位正在法國留學的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小A,埃塞克高等商學院,坐標塞爾吉
我們學校要求12月底之前必須到校報到,在此之前可以在家上網課,但是還在自己國家的留學生需要克服時差問題。
網課效果不是特別理想,一方面網絡連接不好,另一方面線上線下平行上課,老師給教室裡的同學上課,然後同時給線上的同學直播。
這和所有人都上網課又不太一樣,因為老師有時會和線下的同學互動,線下有同學提問,老師回答的時候必須要重複一遍問題,有時候老師忘記重複這個同學的問題,線上的同學就聽得一頭霧水。所以我還是盡可能都去線下課。
留學生到法國之後不需要強制隔離可以直接去學校上課。人數超過35人的班級需要分批上線下課,學號是單數就單周來,雙數就雙周來。
上課需要全程佩戴口罩,沒有隔座位坐等硬性要求。進出學校需要出示學生卡,測量體溫。
在公共場合需要全程佩戴口罩,但是周圍也有人不好好戴口罩,而且很多人戴的不是正規的醫用口罩,而是我們以前冬天會戴的那種保暖口罩。
商場入口、公交車站、咖啡廳裡都配備了免洗洗手液。我們學校在郊區,人比較少,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
周末偶爾會去巴黎,巴黎的防疫措施相對嚴格一點,比如進出商場會有安保人員強行給你擠洗手液。
小B,奧爾良大學,坐標奧爾良
我們學校九月底開學,要求所有學生到校報到,正常到教室上課,沒有網課。我們專業三十幾個學生都到校,此前我在學生名單裡看見一個中國女生但她沒來報到,可能是因為疫情放棄出國留學了。
身邊隨時可能有人得新冠還是挺可怕的,我們學校好像有一個本科的女生確診,之後她給學校寫郵件說明自己已上的課程,讓有可能感染的同學儘快去檢測。
學校提供免費的核酸檢測和肺部健康測試,並且免費向師生發放口罩等防疫物資。進出校園無需刷卡,也無需測量體溫。
校園裡投放了很多裝有免洗洗手液的機器,有些用腳踩一下就出來了,避免用手直接接觸機器。
上課要求全程佩戴口罩。食堂門口也配備免洗洗手液,相隔的椅子貼有「請勿坐」的標語,防止人群扎堆,保持間距,但是沒有人遵守,大家還是坐在一起親密無間地吃著難吃的CROUS。
奧爾良城市比較小,我一般都坐輕軌上學,其擁擠程度不亞於北京地鐵。在公共場合必須佩戴口罩,不戴會被警察罰款。超市門口配備免洗洗手液和捲紙,可以用捲紙蘸一些消毒液擦拭購物車的扶手。
因為好朋友在巴黎上學,所以我有時周末會坐一小時火車去巴黎玩。乘坐火車無需測量體溫,座位上也貼有標語建議乘客隔座位坐,但是人多的時候難以落實。
我在火車還有輕軌上都會戴兩層口罩,第二天把外面那層扔掉,然後把裡面這層戴到外面來。隨身帶酒精消毒,回家用酒精噴壺噴一噴,再把手機擦一擦,心裡多少有點安慰。
個人感覺巴黎的防疫措施並沒有更嚴格,法國人心蠻大的,地鐵上也會看到有人摘下口罩。
小C,索邦大學,坐標巴黎
我們學校也是九月底開學,學生人數很多,沒有網課,所有人都是去學校上課,按要求佩戴口罩。不同的校門分為入口和出口,進學校會有保安檢查學生證,學校門口和教室門口都配有洗手液。
索邦確診了70多個患者,大家還是很緊張的,但也都會按要求做好防護措施去上課。從10月5日開始按照學號單雙號輪流上課,不去學校的同學在家裡上網課,老師會在線直播並回答同學的問題。
巴黎人比較多,但是基本上每個人都戴口罩,商場超市和各個餐廳都會配備洗手液。
上周開始實行宵禁,晚上八點以後禁止出售酒類,晚上十點餐館咖啡館關門。大家雖然擔心但也沒有因為疫情過多影響日常生活。
其他國家求學實錄
▌比利時
第二波疫情席捲歐洲,鄰國比利時也未能倖免,10月10日單日新增確診高達7950例,遠超第一波疫情最兇猛的時候。
小D,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坐標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針對高校設立了「顏色代碼制度」,根據疫情嚴重程度分為綠色,黃色,橙色,紅色4種。
目前比利時學校,自9月份開學以來,執行的是「黃色代碼」,可以進行線下授課,一旦變成橙色就要全面變成線上課程。從目前疫情愈演愈烈的趨勢來看,未來很有可能會變成「橙色」區。
我這學期選的六門課中只有兩門課在線下上,其餘都是網課,基本上一周去一次學校。校門口配備免洗洗手液,進出校園無需登記或測量體溫。一個班十五個人左右,隔座位坐。上課學生需要全程佩戴口罩,老師一般不戴口罩。
網課和國內大學的網課差不多,就是新的軟體還需要摸索,有些老師要求開視頻,有些不要。還有的老師有一些奇怪的規定,比如每個月上一次線下課,專門用來給同學做presentation。
線上線下老師可以自行決定,上課時間也可以有所調整,比較靈活,比如說我有一門口語課,老師覺得線上開麥比線下小組討論效果更好,就決定上網課。
去學校一般坐有軌電車和公交車,都需要佩戴口罩。學期初剛到比利時的時候,廣播裡要求的還是在車站和車上需要佩戴口罩,現在已經變成了在公共場合需要全程佩戴口罩,否則會被警察罰款。但是路上還是有人會不好好戴口罩,把鼻子露出來。
超市正常營業,路邊小店的營業時間可能會有所調整,附近最大的家樂福限流三百人,但是人不多,我每次去的時候一般都還有兩百個空缺。
▌中國
國內高校封閉管理是什麼樣的體驗?法國高校該不該抄作業?
小E,國內某高校,坐標北京市海澱區
我們學校開學第一個月一直是封閉管理,非必要不出校,家長送新生也只能送到校門口,不能入校。
出校需提前一天在企業微信上提交申請,等待輔導員審批,探親吃飯不給批,看病修電腦需要提供相關證明,申請還動不動被駁回。
校園內需要佩戴口罩,圖書館、食堂不戴口罩不讓進。食堂入口處設置了紅外線測溫門,就餐時不能面對面坐,防止飛沫,一開始大家還儘量遵守,後來發現座位根本不夠,食堂人群聚集現象嚴重(還有的學校是用透明隔板將桌子分成四塊)。
外賣以前直接送到宿舍樓下,現在則需要隔著欄杆取。進出宿舍樓要掃碼測量體溫。開學頭幾天一度拿不了快遞,後來學校新搭了一個鐵籠子把快遞小哥關在裡面,然後從裡面把包裹遞出來。
十一開始,進出校園改為報備制,仍然需要在企業微信上申請,不過不需要輔導員審批這一步了,防疫措施逐漸放寬,校園裡也開始能看到不戴口罩的同學了,不過仍保留了進出宿舍掃碼等措施。
50人以上的大課比如馬原毛概這學期都是網課,還有個別外教因為疫情沒能按時回中國的也是先上網課,其他課都是正常到教室上,口罩沒有硬性要求,很少有同學全程戴口罩上課。
這兩天學校也在排查是否有近期去過青島的師生,不知道會不會因此再次收緊防疫措施。
採訪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疏漏,歡迎指正。
最後小編還是要提醒在外留學的小夥伴們做好個人防護,在公共場合正確佩戴口罩。
記得常備消毒溼巾、免洗洗手液等防疫物資,儘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場所,受訪者小B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鑑!當然國內的小夥伴也不能掉以輕心!
文字:破曉
審編:Isaure,沐橙園
圖片來源:未註明出處的圖片均來自於受訪者拍攝
參考連結:
https://www.lefigaro.fr/alerte-rouge-quelles-restrictions-s-appliquent-dans-votre-ville-20201009
注:文章系法語人專稿。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如需轉載,請查看「法語人」公眾號(ID:fayuren123)菜單欄的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