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甄嬛傳》的入世,《如懿傳》的出世,段位是真的高

2020-08-19 AD俠的淨土


01


之前看《甄嬛傳》,但覺在音樂、氛圍和人物塑造上,有種《紅樓夢》的影子。


《紅樓夢》不敢寫影評,怕自己淺薄無知,玷汙了。


看《甄嬛傳》,也是因著這樣的初衷,沒有動筆。


後來看《如懿傳》,40多集時就開了二倍速。由於劇情太過悲苦,當時以為不會再看。


卻沒想到在後來,竟然念念不忘其中片段,於是,開始看第二遍。


這一次,一集一集,一字一句,任何蛛絲馬跡都沒有放過地看完了。


見證著國喪禮儀、皇上登基、封后大典、木蘭秋獮、乾隆下江南等的宏大場面,感受著一段感情從花開至花謝的無奈。


一種無法言說的鈍痛,堵塞胸間,久久不能消散,之後便是長久地無言。


《如懿傳》成了胸口的硃砂痣,雖不敢再輕易觸碰,卻也久久不忘。


在這樣的情況下,回頭又看了《甄嬛傳》,與《如懿傳》兩相對比,卻有了全新的體驗。


02


《甄嬛傳》在塑造人物上的用心、臺詞上的匠心獨運及配樂上的講究等等,都能看出劇組的用心。


沈眉莊讓人念念不忘,安陵容讓人一聲長嘆,流朱的忠貞長使英雄淚滿襟。


貫穿全劇的三首詞《菩薩蠻》、《金縷衣》、《長相思》,分別對應了三種人生,有向《紅樓夢》致敬的意蘊。


在某些人設和部分情節上,有向《金枝欲孽》學習的痕跡。


華妃與如妃一一對應,玉瑩的成長與甄嬛很像,兩劇的皇后行徑如出一轍。


當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金枝欲孽》更在意的是人心的多變和機緣巧合下的各種命運變數。


《甄嬛傳》則將宮鬥升級,甚至神化了宮鬥。


當然,於細節上,誠如原著作者流瀲紫所說,她站在《金枝欲孽》的肩膀上,還兼顧了情節、歷史和禮節。


而《如懿傳》同樣是流瀲紫的大作,這是一部宮鬥劇的集大成者,明顯擺脫了《金枝欲孽》與《甄嬛傳》的影子。


在《甄嬛傳》的基礎上,她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修正了三觀,人物刻畫更立體,人性變化更細膩,敘事的手法更老練。


除了主角外,出彩的人物更多,玫嬪、舒妃、婉嬪、穎妃、容嬪等念念不忘的角色比比皆是,每一個幾乎都能獨立成劇。


劇中主題由孜孜不倦的宮鬥,到厭煩了宮鬥,這是作者世界觀的改觀。


因而,也決定了《如懿傳》的故事走向和主題宣揚。


這與「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忘我,最高的功夫是沒有功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有了閱歷,方能置身事外,成為冷靜的旁觀者。這是《如懿傳》的境界。


在宮鬥中,保持本心,不屑於鬥,不參與鬥,將對方的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最多做一個局,請君入甕,讓敗者自敗。


如懿在對待宮鬥方面的境界,像極了出世。她一直希望超脫宮牆內女子宮鬥的常態,做一個天地間的自由人。


然而,這只是她的心之所向,沿途布滿了荊棘,充斥著陷阱,浸潤著艱辛,能夠做到者,世間寥寥。


萬幸的是,她做到了,卻也付出了最大的代價。她的親密戰友,她的兒女,她自己的愛情,都付與流水。


最後的最後,她走的時候,孑然一身,無牽無掛,或許與之相伴的,只餘了心安而已。


她要的真正的自由,只有在放下了、心死了才能達到。


再反觀《甄嬛傳》,若以年齡來論,它的境界,便是蓬勃的青年期。


相當於一個懵懂的小年輕,在沒有閱歷之前,積極入世,鬥志昂揚的同時,身在其間。


被欲望、塵世裹挾,疲於應付,無法剝離,便是當局者迷。這是《甄嬛傳》的境界與段位。


三起三落,蒙過冤,犯過錯,過關斬將,一路丟失一路撿拾的成長。


收穫了入世的經歷,便是《甄嬛傳》的終極目標,亦開啟了《如懿傳》出世的主題。


03


從《甄嬛傳》到《如懿傳》,是我們的人生必經的兩個階段和兩種境界。


年輕時,無知的我們,被命運的洪流挾裹,投身其中,或掙扎摸索,或奮起反抗,以求自保。


工作、結婚、生子的浪潮,隨歲月一一而至,接下來,感情危機、婚姻問題、親子關係等暗湧襲來,我們倉皇應戰,狼狽不堪。


然而,走過去後,再回頭看,這些命運的饋贈,早已經將我們的行囊裝滿,閱歷與經驗皆成入世的見證。


這是我們的人生,亦是甄嬛的人生。


入世時,在紅塵中摸爬滾打這一遭遭,亦使我們有了出世的心境和資本。


要出世,先入世。


姑母和甄嬛鬥了一輩子的下場,又慘死在如懿的眼前,這一切如同一場大夢,亦像如懿自己墮入紅塵萬丈冰,死而復生。


姑母的一生,是如懿參與過的入世,以及可以預見的餘生。所以,她早早地便想出世,不想陷於宮鬥,卻還是身不由己。


但無論處於何種險境,她仍然葆有本心,不害人,不做壞事,將人性中的善發揮到了極致。


被逼到絕境的時候,她亦能堅守初心,只是讓惡人自動現形、自食惡果。


就如同一個超脫世俗的得道高僧,向來是悲天憫人地俯視蒼生,最終也被逼得出手,了結一段因果。


對於感情,一次次地被傷害之後,如懿的拯救徒勞無功。


她由失望到絕望,到真正地放下,接受了「花開花落自有時」的無常,明白了「蘭因絮果」的必然。


這亦是一個由入世到出世的過程,像極了我們自己闖過的情關。


從在意他的一舉一動、關懷備至、斤斤計較、眼裡容不下半粒沙子,到激情磨破,古井無波,心灰意冷,厭倦終老。


終於明白,為什麼在《如懿傳》中,凌雲徹對於如懿的祝福始終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平安順遂!


千言萬語,千頭萬緒,千山萬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當年不懂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當年不懂甄嬛和如懿,看懂已是劇中身。

相關焦點

  • 同為清裝宮鬥劇《如懿傳》相比《甄嬛傳》輸在哪 評分是否過低?
    首先,《如懿傳》講的是乾隆皇帝時期的後宮爭鬥,由於劇情主題是如懿與乾隆青梅竹馬,因為先入為主的原因,《甄嬛傳》中的弘曆並不甚在意青櫻,況且出演青櫻的周迅也44歲,出演弘曆的霍建華也已經39歲,在人物年齡上確實跨度很大,飾演少男少女有一些違和,好在演技可以稍作彌補。
  • 如懿傳甄嬛傳角色對比,如懿傳甄嬛傳是什麼關係?
    《如懿傳》是由新麗傳媒出品的古裝宮鬥劇,汪俊執導,原著作者流瀲紫擔任編劇,周迅、霍建華領銜主演,講述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在宮廷裡演繹了一段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凡是看過甄嬛傳的人再看如懿傳一定會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都是一個套路。情節相似,人物也大概可以對應。
  • 《如懿傳》是《甄嬛傳》後續
    古裝劇《甄嬛傳》和《如懿傳》算是很火的了,大型宮鬥劇。而作者都是流瀲紫,所以說《如懿傳》是《甄嬛傳》後續,也就是說先有,《甄嬛傳》後有《如懿傳》。#《甄嬛傳》雍正元年,結束了血腥的奪位之爭,新的君主繼位,國泰民安,政治清明,但在一片祥和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蠢蠢欲動,尤其後宮,華妃與皇后分庭抗禮,各方勢力裹挾其中,兇險異常。
  • 同是宮鬥劇,與《如懿傳》相比,為什麼大多數人更喜歡《甄嬛傳》
    看過《如懿傳》,再看《甄嬛傳》,感觸頗多。《甄嬛傳》的主線清晰就是甄嬛的逆襲之路,而《如懿傳》描繪的是如懿對弘曆從希望到逐漸失望的情感經歷雖然同為宮鬥劇,《甄嬛傳》是酣暢淋漓的爽劇,而《如懿傳》卻是無處釋放的虐心劇。
  • 甄嬛傳紅極一時,成就經典,如懿傳卻一度撲街,為何
    雖然其他的配角顏值都很高,比如胡可李沁張鈞甯等高顏值的演員也有加入,但是主角與她們相比就更加造成一定的視覺效果,形成一定的反差。不符合歷史相比於甄嬛傳,如懿傳更不符合歷史如懿就是嫻妃,歷史上的嫻妃並不得乾隆喜愛,富察皇后病逝之後,後宮不可一日無主,嫻妃的資歷是最深的,在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就跟著他。所以在甄嬛的推薦下,乾隆便立了如懿為皇后。所以如懿傳更不符合歷史。
  • 明明是姊妹篇,為何《甄嬛傳》長紅不衰,《如懿傳》上映卻翻車
    01說起古裝後宮劇大家一定會想到三大巨頭:《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其中《甄嬛傳》和《如懿傳》是一個作者所寫。》出世了。反觀姊妹篇《如懿傳》,與《甄嬛傳》標籤不同,《甄嬛傳》是復仇大戲,《如懿傳》是古代言情劇。劇中的女主如懿溫柔知性,是皇帝的青梅竹馬。如懿是一個只想追求愛情的人。
  • 《如懿傳》下架,甄嬛傳挺住,具體下架的原因
    9月28日,有網友發現《如懿傳》被騰訊視頻下架。在平臺內搜索《如懿傳》,只能顯示該劇預告片,而正片處於無法正常播出的狀態。據悉,28日凌晨,另一古裝劇《延禧攻略》已於愛奇藝下架。甄嬛傳下一個可能就是你了…你要挺住啊!目前,仍未有知情人士披露這兩部劇集具體的下架原因。
  • ​《甄嬛傳》《如懿傳》也是抄襲的?還沒播出的《如懿傳》就尷尬了
    如果說,近年來內地最成功的宮鬥劇,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甄嬛傳》。小說作者流瀲紫的另一部作品《如懿傳》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即將在今年播出。意想不到是,就在昨天,言情小說作者匪我思存在微博上暗示,《甄嬛傳》是抄襲了她的作品《冷月如霜》,連帶扒出連《如懿傳》也有抄襲的嫌疑。
  • 延禧攻略+如懿傳突然下架!宮鬥劇《甄嬛傳》能挺住?
    可是,正當《延禧攻略》下架被熱議之時,隔壁《如懿傳》也隨即無徵兆下架。兩部大熱宮鬥劇代表齊齊下架,不禁引發全網討論。因為宮鬥,想要成為高段位者必然心狠手辣,無所不用其極。甄嬛為了向上爬不惜自服墮胎藥嫁禍皇后;
  • 《如懿傳》的熱度會超越《甄嬛傳》嗎?它值得期待嗎?
    《如懿傳》2017年才正式開播,目前所做的只能是列舉可能的優勢劣勢。優勢一:《甄嬛傳》嚴格意義上的正牌續集,《甄嬛傳》的高品質高口碑是最好的宣傳。雖然《羋月傳》是《甄嬛傳》導演鄭曉龍和主演孫儷的二度聯手,但終究是另起爐灶,清宮戲和大漢戲底子裡的風骨就沒太多干係。
  • 《如懿傳》為何不如《甄嬛傳》,到底差在哪裡?
    《甄嬛傳》和《如懿傳》就好像是姊妹篇一樣,雖然人物、故事沒有交集可看過的人多少都覺得它們就是一個類型的電視劇。而相較而言,《如懿傳》就沒有這樣的待遇,甚至感覺它在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被大家淡忘。那麼《如懿傳》到底差在哪裡?是什麼讓觀眾更加喜歡《甄嬛傳》?
  • 如懿傳和甄嬛傳有什麼關係?
    如懿傳和甄嬛傳有什麼關係?如懿傳是不是甄嬛傳續集?
  • 《如懿傳》《延禧攻略》慘遭下架,《甄嬛傳》也岌岌可危了?
    因為相比其他劇,這類劇的要求更高,比如編劇的功力,對歷史的挖掘改編之類的是否合理。對演員的要求也是要高,既然製作水平高,所以自然也會受歡迎。 尤其是幾部經典的古裝劇,比如《如懿傳《如懿傳》路線走的是輕鬆愉悅一些了。
  • 如懿傳:太后來冷宮想治罪如懿卻反被吉太嬪刺殺,而她竟是頌芝?
    如懿傳:太后來冷宮想治罪如懿卻反被吉太嬪刺殺,而她竟是頌芝?《如懿傳》正在熱播中,目前劇情已進入佳境,一步步扣人心弦,看完後感覺想要在後宮中活下來真的很不容易,而《延禧攻略》相比之下就顯得段位落後了很多,更像是一部瑪麗蘇的劇情。
  • 同為清裝宮鬥劇《如懿傳》比《甄嬛傳》輸在哪 評分是否過低?
    相信大家對《甄嬛傳》應該是耳熟能詳了吧,作為經典宮鬥劇代表,以豆瓣評分9.2身居高位,可以說是實至名歸,那麼作為《甄嬛傳》的延續《如懿傳》卻只有7.4的評分呢?同為一個作者的小說改編,為何口碑相差那麼大呢?
  • 甄嬛傳甄嬛和如懿傳如懿誰更慘?
    大概是甄嬛傳太得我心,我一度以為再沒有宮廷劇可以與之媲美。直到我看到同作者的姊妹篇,如懿傳。2如懿傳熱播的時候,我正在看延禧攻略,知道如懿就是延禧攻略裡面佘詩曼扮演的角色,當時我覺得她已經演的很好了,沒必要再看一部戲。
  • 得分低的《如懿傳》比得分高的《甄嬛傳》更強
    《如懿傳》豆瓣得分7.4,《甄嬛傳》豆瓣得分9.2,兩者相差1.8分,但是筆者總是覺得《如懿傳》的格局和立意要高於《甄嬛傳》。按照他的指導思想來看,《甄嬛傳》劇情的批判力度似乎還不夠,為什麼呢?因為最明顯的一點是,劇情中的視角是只將甄嬛本人以及與她同一戰線的人的悲劇視為悲劇,並進行了著力的表現,而在專制宮廷中其他人的悲劇,如皇后、華妃、安陵容、曹貴人等人,雖有表現,但表現力度不夠。
  • 《如懿傳》,如懿是否真的如意
    近年來,清朝後宮劇刷爆螢屏,《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等等,讓人們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女人們在深宮之中,舉起纖纖玉手變成帶血屠刀,把身邊的絆腳石一個個清理掉,然後一步步走上那個嚮往的皇后「寶座」。
  • 《如懿傳》VS《甄嬛傳》,你更喜歡那一步
    2012年,四大衛視同時播出一部76集的古裝巨製《甄嬛傳》。一時間,「甄嬛體」在網絡上流傳開來。《甄嬛傳》的改編自流瀲紫的同小說《後宮甄嬛傳》。講述雍正朝時期,主人公甄嬛入宮經歷一些波折,最終當上太后的精彩故事。而《如懿傳》於2018年在網絡上播出,也有一定的反響。
  • 《如懿傳》中唯一可與《甄嬛傳》的宮鬥媲美的「硃砂水銀局」
    我看過《如懿傳》的一個紀錄片,裡面有一個片段,是《如懿傳》的主創,包括製片人、導演、編劇和主演在那裡討論劇情。《如懿傳》之所以不像《甄嬛傳》那樣從頭到尾鬥的精彩紛呈,部分原因是由於主創的有意為之。從主演周迅的角度看,如果想要保證如懿性格的完整性,勢必要削弱如懿主動「爭」的部分,否則,最後的斷髮就會變成鬥爭失敗者的控訴,而並非看穿這種鬥爭無意義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