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的姐姐和媽媽。記者 韓丹 攝
昨日11:09,張先生來電:昨天中午,我在石祥路汽車城辦事,錢包丟了,裡面有身份證、駕駛證、銀行卡、市民卡,現金900元,還有我的名片。今天早上七點半左右,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說撿到了我的錢包。我那個激動啊,因為我是外地人,補卡要回老家辦,而且沒身份證還辦不了。撿到我錢包的是一個菜市場的攤主,錢一分未少,我想表示感謝,可是他怎麼都不肯要,我想通過快報替我說聲「謝謝」。
來杭賣菜14年,終於站穩了腳跟 父親卻得了癌症走了
下午2點,我們找到了張先生說的這家菜場,在石祥路旁的杭州市糧油市場裡面,門口掛著「農副產品市場」幾個字。
進門隨便找了個賣菜大媽打聽,大媽笑得跟花兒一樣,「我知道我知道,撿到錢包這家人是我老鄉!」說著就拉著我們去找人。
跟大媽一比,撿到錢包的一家人要羞澀得多了。他們的攤位在市場深處,離大門三四十米,看攤的是母女二人。母親五十出頭,女兒三十上下,聽說我們來意,都不好意思地躲開。
女兒姓張,被纏不過,總算跟我們聊了幾句。「撿到錢包的是我弟,他都是夜裡幹活,你們見不著。」張女士笑說,「還個錢包真沒什麼。我們是沒錢,可也不能拿人家的,撿到了當然得還。」
張家人是安徽阜陽人,來杭州已整整14年。最初是老張夫婦兩人,在拱宸橋農貿市場賣菜,老張負責夜裡進貨擺貨,妻子顏大姐白天料理攤位。兩年後生意穩了,女兒張女士、兒子小張也過來幫忙,全家四口人都在菜場賣菜。
三年前,老張查出肺癌晚期,花去十幾萬元積蓄,走了。家裡的擔子,自此落在姐弟倆身上。
媽媽、女兒、兒子、兒媳守著菜攤
從晚上10點忙到第二天傍晚6點
前天,全家人賺了300元不到一點
「最辛苦的還是我弟弟。」張女士手裡停不住,一邊說著話,一邊整理著包心菜。
「他每天晚上10點起床,隨便吃點,就騎著電動車去勾莊進貨,一直搞到第二天凌晨1點,騎回菜場。他再把菜一趟趟搬進來,剝掉老葉、擺好。弄到三四點,生意也來了。我跟我弟媳婦這個時候也過來,三個人忙到吃中飯。吃完他才回家睡覺,日夜全顛倒的。他兩個女兒,大的剛上學,小的幼兒園,平時都跟在我們身邊的,但基本見不到爸爸。」
閒聊間,時不時有客人來買幾根黃瓜、拿幾根茄子,張女士都是搶上去,儘量不累著母親顏大姐。
顏大姐鄉音很重,但耐心好,慢悠悠地跟我們說著話。「我就他們兩個小孩。他們爸爸去了,活基本都是他們搶著幹,上午我在家帶帶孫女做做飯,下午來幫幫忙。我兒子好,能吃苦,還好有媳婦照顧,生了兩個女兒都在杭州。我女兒也好,她一個兒子兩個女兒,我女婿在外面跑運輸,加上這邊地方不夠大,她三個小孩只好都放在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
見母親越說越遠,張女士又不好意思起來,上來接住話頭。
「幹這行,累是累,但比起打工,總是給自己幹,收入不多但穩一點。」張女士拿起一塊標牌給我看,上面寫著「包菜,9毛」。「我們主要還是走薄利多銷,包心菜進價6毛7一斤,賣9毛;茄子進價3塊4一斤,賣4塊3;黃瓜進價3塊7一斤,賣4塊……我們晚上6點左右回家,像昨天一天下來,淨收入300不到點,算一般。按整年來說,一年裡月收入基本沒什麼浮動,都在萬把塊的樣子,夏天夜宵生意好,我們也多賺一點點。一大家人,這點收入剛好夠生活。」
小張,你能吃苦,心地又好
生意一定會更好!
張女士說,別看每天從早到晚都有「散客」來光顧,但自家大頭的客戶,還是各類小餐館。前天中午,弟弟小張就是接到汽車城那邊一家餐館訂貨,才趕在睡覺前跑去送了一趟。沒想到送完貨,居然在汽車城南門邊,撿到了張先生的錢包。
「我弟昨晚上睡醒,把錢包拿出來看了一下,原來失主也是安徽的,錢包裡還有他女兒的醫保卡。能在杭州呆下來不容易,我弟就說,得趕緊還他。」
昨天下午,撿到錢包的小張在睡覺,我們不忍心打擾他,在心裡默默祝福他:小張,你能吃苦,心地又好,生意一定會更好!
小張一家的攤位在:石祥路杭州市糧油市場裡面的「農副產品市場」,攤位號23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