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潛伏》在中國颳起一道猛烈旋風後,諜戰小說開始以高姿態進入大眾視野。
小說迷的枕頭底下,除了原來的言情、武俠、玄幻小說外,諜戰類小說也開始佔據大量空間。
諜戰小說之所以這麼讓大眾著迷,除了小說本身存在的吸引元素外,燒腦的情節和環環相扣的緊張氣氛可能是最加分的因素。
助理今天來盤點下,從小到大,那些讓我們著迷的諜戰小說。
《風聲》
提到《風聲》這部小說,不由想到寫這本書的人——麥家。麥家是少有的人比書更出名的諜戰小說作家。
從《陳華南筆記本》開始,他之後的小說紛紛斬獲大獎,《風聲》更獲得文學界的至高榮譽——矛盾文學獎。
麥家作為新一代作家,並非科班出身,高考之後僥倖進入一所培養軍事情報人員的秘密院校。
因為有理工科背景,他的小說經常洋溢著一種獨特的氣質和強烈的個人風格。手法不拘一格、不按常理出牌。也因此有數量很龐大的粉絲群體。
麥家的《風聲》在2009年被改編成電影,這個並不被很多人所知。
雖有高群書執導,周迅、李冰冰、黃曉明、張涵予、蘇有朋等影視界大咖助陣,電影票房也達到當年第一2.25億,但仍然只屬於過季作品,之後沒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與原著的影響力有較大差別。
相對於電影,小說的設置要高明靈巧的多,分為《東風》、《西風》和《靜風》三個大塊,設立在已知的角度上,條理清晰的解構了整個故事。
《潛伏》
說起諜戰小說 ,這本書不得不提。大部分人可能是先看過孫紅雷版電視劇後,而後去搜這本書來看。
相比較來講,《潛伏》電視劇豆瓣評分9.2,這是豆瓣上絕對的高評分。與評分相匹配的,這部劇在當時幾乎橫掃了電視劇裡的各項大獎,並且在收視方面也有不俗佳績,正可謂叫好又叫座。
然而,小說本身並沒有獲得較大讚譽,豆瓣評分6.6分。劇和小說有較大差別,很大程度是因為電視劇在小說基礎上做出了大幅度改編,有共同內容的大概只有19頁。
觀眾對電視劇有一個高水準的心理價位後,再反觀小說,不由覺得蒼白無力,而形成較大落差。
《潛伏》作者龍一對突然的爆紅看得很透徹。「不是我火,是電視劇火,我也跟著沾了光,浪得虛名,但這種虛名很短暫,估計過完這個夏天也就沒了。」
所以相比較小說本身來講,龍一對文學的態度和堅持,更給人驚喜。
龍一寫的紅軍、長徵給人枯燥無味的感受,但是他筆下的天津衛卻生龍活虎、立體生動。所以,「熟悉」很重要,術業有專攻,突破熟悉的領域也需要時間去灌溉。
《密查1938》
《密查1938》這本書,是這次盤點中比較新的一本,2011年才出版,關注度沒有特別高。
作者馬營屬於比較小眾的作家,甚至在百度百科上看不到完整的介紹。之所以把這本書放進這些高知名度作品中,並且放在第三個介紹,也是因為它有著非常獨特的亮點。
這本書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邏輯線索和矛盾衝突仿若渾然天成。愛看書的人,經常會做一件事——淘書,淘的多半是國外那些由於語言不通而沒有流傳過來的書。
像《密查1938》這樣,沒有高人氣的作家做引子,在諜戰小說井噴發展的現在,很容易落入淘書之流。而這本書所幸被小編給淘到了,推薦給大家。
《密查1938》也將在近日被改編成電視劇,就之前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的規律。不太受矚目的小說,被改編後反而更加豐滿,改善了原著的短板,因而成為精品。
之前就已經有大量讀者群眾的小說,被改編後反而不盡人意。那如果延續之前的規律,《密查1938》 被改編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偽裝者》
今年一部《偽裝者》捧紅了主角配角一堆,應該讓不少製片人嘗到了諜戰劇的甜頭。
但是老實說,《偽裝者》勝在對感情生活戲的創新,諜戰部分是完全不及格的。最有印象還是明家三兄弟穿著風衣並排穿過馬路的畫面。
畢竟《潛伏》已經成了諜戰劇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加一點偶像元素反而成了《偽裝者》的新出路。
《偽裝者》的原著《諜戰上海灘》,比電視劇遜色很多。試圖在短短十幾頁紙中深入淺出,卻似乎還是力有未逮。
總體上,小說人物不豐滿,過於依靠主角光環而導致鋪陳不開,情節缺乏血肉聯繫。
其他方面,劇的改編還是絕大部分地進行了還原,也從而肯定了其中家族親情的巨大亮點。
《麻雀》
《麻雀》電視劇將在9月5日登上湖南衛視,李易峰和周冬雨初次合作便挑戰諜戰劇,這對小鮮肉和青春女神的組合相當吸睛。
這部劇是否能超越之前的經典,還得等著劇出來再分析。
《麻雀》這本書,小編覺得不太像諜戰小說。
本以為是緊張刺激,場場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感覺。但故事設置卻偏不這樣,兩個主人公,陳深儒雅而從容、活得十分隨意,蘇響出身書香世家卻粗俗不堪。
同樣的殘忍、殘酷,作者海飛卻用散文一樣優美的筆觸,讓人覺得清新,原來諜戰小說也可以寫的這麼優雅。
從《潛伏》到即將登上螢屏的《麻雀》,諜戰小說在原來的傳統基礎上,也不斷在尋求突破。情感線條更加細膩飽滿,因而更符合市場口味。
或者說,諜戰小說越來越不像諜戰小說,而成為破除現有框架的綜合言情、懸疑、諜戰的新時代諜戰+小說。
即將要播的《麻雀》和即將開拍的《密查1938》,或許會從市場上找到突破口,迎合更加低齡化的觀眾群體,在諜戰劇中嶄露頭角。
賞飯加微信:huanghuangmiao(備註廣告),部長微博@小明牛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