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類企業於近日陸續復工復產,蘇州、連雲港、揚州等地警方用實際行動助力企業復工,通過實實在在的舉措,真正讓轄區企業、百姓感受到公安機關真真切切的服務,警企、警民攜手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蘇州園區警方貼心「大禮包」
助力1300多家企業順利復工
2月10日,蘇橋生物(蘇州)有限公司集中復工。根據疫情防控有關規定,在派出所民警協助指導下,該公司在大門口設定體檢區,對所有入企員工進行「一條龍」體檢。截至目前,在企業雲集的蘇州市工業園區,順利復工大小企業已超過1300家。
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確保企業順利復工,園區公安分局推出「社區+」警務模式,多措並舉為企業送上貼心「大禮包」,通過前置服務、定製服務、創新服務化解企業焦慮,護航經濟發展。
多方聯合+警務前置,築起「安全防線」
蘇州市公安局園區分局東沙湖派出所轄區有12個集宿區,330家企業2.8萬名員工入住。隨著企業陸續復產,大量外來工回歸復工,疫情防控防線必須升級。
依託警務網格、綜治網格「雙網融合」機制,東沙湖派出所把勤務前置,由民警把員工核查點直接搬進企業,會同社區網格員一起,為返程企業員工現場辦公、現場諮詢、現場核查。
「警務人員在企業現場辦公,利用平板電腦、警務通平臺,在網上核查進出人員身份信息,這樣返工人員就不用再跑到警務室或派出所來核查、開具證明,極大提高了企業員工的核查登記效率。」東沙湖派出所吳強說。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復產,我省很多地方尤其是工業園區、開發區等企業扎堆區域,人員增多,流動也更為頻繁,一旦發生疫情傳播,將對企業帶來難以預料的影響。
「我們充分考慮到這種可能,把疫情排查管控戰線拉長,覆蓋到所有員工集宿區、生活區,確保排查不漏死角,不落一人。」吳強說,派出所聯合東沙湖社工委,採用社區、物業、企業等多方聯合的「社區+」工作模式,全面部署、統一指揮,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築起一道安全防線。
開闢隔離宿舍,保障企業有序運行
許某是蘇州工業園區勝浦街道一家企業的員工,前兩天從上海回來,要住到公司員工宿舍區,但他沒有防疫所需的居住證件,被攔在門外。收到求助後,勝浦派出所企業片區民警卜美龍立即核查,確認許某沒去過疫區,也沒其他安全隱患後,立即為他辦理居住證。
春節期間,園區很多企業員工並未離開蘇州,住在公司宿舍。隨著大量返鄉員工回歸,很多企業面臨人員混居的困境。為實現「新」「老」員工安全隔離,園區各派出所指導企業實施人員分流管理,盡最大可能減少疫情對企業生產的影響。
在一家科技公司宿舍區,勝浦派出所民警結合員工回歸情況,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把宿舍樓一層11個房間闢為隔離宿舍區。對在疫情高發區域員工,明確其延後上工,在老家自我隔離;對從其他地區返蘇的員工,到隔離宿舍區居住14天,避免與未返鄉員工混居;14天隔離期完成後的員工們,才允許回歸生產線。
在唯亭派出所,企業片區民警李小永結合全國疫情形勢,把企業集宿區按重點地區、其他省份、本省外市來分類管理,再綜合返鄉情況、家屬密切接觸情況等因素進一步細化,據此在宿舍區設立專門的隔離宿舍,從重點地區出差或探親歸來人員就地隔離觀察。
創新服務方法,幫助企業恢復生產
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期,此時復工復產,對於企業和園區公安來說都是一次「大考」。有的企業春節期間要提前復工生產抗疫物資,蘇州園區公安創新服務,優化辦事流程,指導企業完善疫情防控措施,絕不讓企業多等一分鐘。
「春節期間公司員工去過哪些地方,我們根本無法掌握,心裡實在沒底,還請警方幫忙……」2月初,陽澄湖半島派出所民警摸底企業復工需求時,看到浦田工業坊一家企業在警企聯繫群發的這條信息,立即上門對接,為企業解除後顧之憂。
復工在即,為及時掌握企業動態,陽澄湖半島派出所浦田社區民警張華鋒創新方法,牽頭搭建了企業相關負責人參與的警企交流微信群,一方面及時掌握企業復工動態情況,解決復工難題;一方面第一時間回應企業呼聲,幫助企業制定嚴密的疫情防控措施,盡最大努力助力企業復產。
「有短期困難,但更有長期信心!」這是民警走訪時,企業家們的響亮回聲。截至目前,蘇州工業園區順利復工復產的企業已超過1300家,近10萬人復工。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園區公安分局局長段晴毅表示,當前,紮實做好疫情防控依然是公安機關首要任務,但公安機關始終肩扛服務保障經濟發展的使命。「我們將精準施策,管防控宣並舉,強力推進疫情防控舉措,有序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促進,把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控制到最小,為經濟平穩發展注入持續力量。」
連雲港:護航企業復工復產
民警當起「疫」線企業設備「押運員」
「姜警官,辛苦您了!我們這就安裝調試設備,馬上開工!」
2月9日晚23時許,經過連雲港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民警姜偉等人10多個小時的連續奔波,順利地從山東省將一批口罩生產設備,安全護送到連雲港市深冷特種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這是繼2月7日深夜,連雲港公安歷時12個小時連夜急馳900公裡,將首批600箱急救防疫藥品安全護送至武漢後的又一次護航行動。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位於連雲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深冷特種裝備公司,接到擴大口罩生產任務的通知後,立即聯繫準備從山東省調運一批生產設備,但對方廠家表示在當前防疫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無法安排車輛送貨。開發區警方得知這一情況後,為確保防疫物資生產企業開足馬力抓緊生產,決定安排警力跟車到山東接運生產設備。
「當時,我正在對園區申請復工復產企業進行實地核檢。」連雲港市公安局開發區公安分局法制大隊民警姜偉說,得知消息後,他當即請纓承擔此次生產設備的接運任務。
2月9日下午,姜偉和交警支隊開發區大隊侍海浪2人駕駛警車陪同企業員工趕赴山東,連夜將這批急需的設備運回了連雲港。
據了解,連日來,連雲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有多家醫藥及特種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正開足馬力加緊生產。開發區公安分局引入社區網格化管理聯防聯控聯包模式,建立全時空的責任鏈條、織密疫情防控保護網,組織警力深入轄區企業車間班組劃片包幹、分級負責,做到不留盲區、不留死角、不留隱患,全力配合管委會組成聯合指導組上門服務,第一時間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目前,園區62家申請復工復產企業員工健康狀況、防疫措施落實、原材料調運等各項工作的核驗任務已經完成,為企業安全順利復工復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揚州民警當「管家」,助力口罩企業復工
我國醫療器械生產經營的四大集散地之一的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作為重點防疫物資生產基地, 2家醫用外科口罩持證企業和15家普通醫用口罩持證企業第一時間復工,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而揚州市公安局廣陵分局頭橋派出所「警企管家」的暖心措施也同樣開足馬力,「全鏈式」為企業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精準服務促產量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以來,頭橋鎮的口罩生產企業迅速啟動「保供應」模式,每天組織工人開展不低於20小時的兩班運轉生產,日均產量60萬隻。為保障企業在這種極限生產壓力下運轉順暢,頭橋派出所第一時間開闢綠色通道,先後出動警力120人次,率先確保了戰略物資儲備重點企業的巡防力量。此外,由於口罩生產所需的重點原材料(無紡布)均從外省引入,派出所主動和交警部門協調,同時保障每日凌晨由6名警力和2輛警車為原材料的運入和成品運出提供「全鏈式」護航。
大年初三,正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一條生產線設備因長時間超負荷運作,出現了旋轉氣缸漏氣的故障,而替換配件遠在千裡之外,生產一度停止。「必須第一時間恢復生產!」緊急情況下,民警利用分局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等多個平臺發布求助信息,幾經輾轉,終於在2小時內成功與市機電裝備維修協會取得聯繫,並在協會幫助下找到更換的零件。18小時後,企業成功恢復生產。
暖心服務保安全
因疫情物資儲備需要,口罩類、手術衣類、一次性耗材類等產品的醫療器械供不應求。頭橋派出所「警企管家」服務隊迅速組建醫療器械產品鏈物流保障隊和設備維護保障隊,召開保障聯合會議5次,提供物流保障服務27次,幫助企業聯繫解決設備故障4次。頭橋轄區醫藥銷售代表分布全國各地約數萬人,「警企管家」民警嚴格按照「四四一」工作標準,對已回揚州的湖北銷售代表逐一篩選核查,做到回揚時間清、人員信息清、身體現狀清、接觸人員清;對未回揚的代表又逐一電話溝通勸解,掌握具體住址、聯繫方式、周圍關係、身體現狀等,築牢疫情防控內外安全線。
年初四上午,民警在對揚州正譽醫療器械公司生產車間進行每日臨檢時,發現應急燈不亮,雖然應急燈只是應急時刻所用,但是民警在20分鐘之內就將廠方的應急燈進行更換,安全無小事,有力保障企業順利生產。在生產的關健時刻,科達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缺少一名縫紉工,社區民警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得知九聖村王家兒媳會縫紉技術,主動上門開展工作,其兒媳爽快地答應立即補位上崗。
主動服務求高效
在「警企管家」的牽頭下,頭橋特色小鎮醫療器械行業協會、鎮企管辦公室、公安機關對轄區企業開展聯防聯治,成立工作小組,駐企辦公。企業面臨無法如期交貨的合同訴訟風險,工作小組提前介入,制定應對預案,減少幹擾、幹預企業正常生產的不必要的環節。年初五,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準備向武漢某醫院捐贈10萬隻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一次性手套,因防疫期間物流公司停止向疫區運輸物資,工作小組得知情況後立刻聯繫轄區順風物流公司,連夜將捐贈物資送往武漢。
對企業復工期間的員工、場所等管理,頭橋派出所在頭橋鎮政府指導下創新了「12345」工作法。即「一張復工申請批覆表,員工身份證、通行證兩證,每日做好『量體溫、戴口罩、消好毒』三件事,門崗、車間、宿舍、食堂四個部位管控必須到位,企業負責人、應急預案、物資保障、安全生產、防範宣傳要做到五個到位。」所長吳光磊介紹說。
如何正確開啟節後復工模式?
收好下面這份復工防疫守則
關鍵信息一目了然
▽▽▽
來自江蘇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