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自己唱過的歌曲,就代表著我的一生。」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
文 | 張佩奇
編輯 | 楊靜茹
全文約1307,細讀大約需要3分鐘
姚莉 (1922年—2019年)
和她唱過的歌相比,姚莉這個通俗的名字已經很難引起年輕人的注意了——甚至在2019年7月19日她去世的消息傳來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那個唱《玫瑰玫瑰我愛你》的歌手居然還活著。1940年代上海有七大歌星,最出名的「金嗓子」周璇1957年就去世了,姚莉以外活得最長久的李香蘭也在2014年駕鶴西去。姚莉是她們中最長壽的一個。
姚莉1922年出生於上海,13歲便以過人的天賦加入百代唱片公司。當時上海正是最燈紅酒綠的年代,百樂門、麗都、仙樂斯……五六十家歌舞廳聚集在南京西路附近。它們是上流人士休閒娛樂的場所,也是孵化通俗音樂的土壤。姚莉就曾在揚子飯店駐唱五年,直到和飯店副經理的兒子成婚才減少演出。她的歌聲穩健成熟,在薩克斯和鋼琴的伴奏下有一種黑人藍調的隨意和性感。
1940年,姚莉唱出了她的代表作《玫瑰玫瑰我愛你》。這首歌節奏明快、簡單熱烈,用作曲人陳歌辛的話來說就是「絢麗得讓人想跳舞」。姚莉說這首歌「唱掉了我半條命」,可這半條命卻展示出了一首歌所能爆發出的最大能量——它被海內外無數歌手翻唱過,它成了時代象徵。在後來的影視作品中,每當創作者想告訴觀眾「故事發生在民國」或是想表現老上海的紙醉金迷時,他們就會選這首歌做背景音樂,而當這個熟悉的旋律響起,觀眾也會自然而然被帶入那種情境。這種「自然而然」的好處是姚莉的歌聲將會被永遠記住,壞處則是人們只會記得民國時期的姚莉。
1949年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分野,之前的記憶通通被歸入了舊時代。就如張愛玲,人們記起她時總覺得這是一個住在常德公寓的民國女人,建國後她繼續創作、去美國後也寫出了不少作品,但始終沒能扭轉這種印象。
姚莉1950年移居香港,此後一直居住在那裡。她顧念家庭,減少了演出,但依然堅持灌錄唱片。她和作曲家哥哥姚敏配合,在五十年代推出了《情人的眼淚》《春風吻上我的臉》等紅遍香江的歌曲,也因此被鄧麗君、徐小鳳等人奉為偶像。1967年,哥哥姚敏突發心臟病去世,姚莉深受打擊。在後來的採訪中,她說自己長達三年不敢打開收音機,亦不敢開口唱歌。她逐漸轉到幕後,擔任電影幕後代唱,並身兼百代公司唱片監製。7年後退休,她便基本告別了歌壇。
1985年,姚莉回到上海。她去見七大歌星之一的白虹。白虹當時已不認識姚莉,等姚莉自報姓名,兩人抱在一起痛哭。七位曾叱吒風雲的歌后,1949年以後只有周璇和白虹留在大陸,除了日本人李香蘭回國發展外,其餘四人都去了香港。
姚莉晚年居住在療養院,很少公開露面。2012年,馬來西亞音樂人楊偉漢為姚莉製作了一場《姚莉玫瑰傳奇音樂劇》。當時姚莉已年屆九十,但仍然飛到吉隆坡觀看了演出。她說:「沒想到自己唱過的歌曲,就代表著我的一生。」
2014年,姚莉在家中跌倒,之後身體每況愈下。去世前一星期,她咳嗽、發燒並引起了呼吸道感染。生前好友邵音音這樣描述了姚莉的最後時刻:「她入院後一路都混混沌沌,沒有睜眼,走了。」
中國人物類媒體的領導者
提供有格調、有智力的人物讀本
記錄我們的命運 · 為歷史留存一份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