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
暨2020年中國青年動畫電影周
第三屆中國青年動畫導演論壇
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 中國青年動畫導演論壇活動已於2020年9月27日在中國青年動畫電影孵化基地(杭州藝創小鎮)圓滿舉行,邀請了國內新銳的動畫導演、製片人、動畫專業人士、行業媒體等現場分享心得感悟和產業內探討,並與現場專業觀眾面對面交流互動,在論壇中還發布了青年動畫導演的最新作品,為動畫行業發聲,旨在進一步提升活動專業性,促進產業跨界合作,打造一個聚合國內一線青年動畫導演,專注於動畫人創作交流、藝術研討的平臺。導演論壇嘉賓回顧專題梳理和總結包括了東方夢工廠2020年新片《飛奔去月球》中文版監製 賴璐璐、視覺開發部主管 施聖烜;羅小黑戰記動畫電影製片人馬文卓;六道無魚動畫工作室創始人/《霧山五行》導演 林魂;玄機科技高級合伙人兼品牌總監 茅中元;《魁拔》系列導演、《繼圓臺7號》動畫導演、動畫總監製 張鋼;中法合作動畫電影《動物特工局》導演、北京露米埃動畫 LUXPOPULI VFX 創始人和總經理 張志一;《修容鎮》製片人、 狐光動畫負責人 Jason;成都艾爾平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導演/CEO 李姝潔;大禹動漫動漫事業部製片人、《一禪小和尚》製片人和導演 衣春穎;重力聿畫創始人、《我是不白吃》總導演 朱宇辰;《鏢師虎墩》製片人/監製、《豆福傳》導演/製片人、元人動畫創始人 鄒燚等嘉賓們,在導演論壇上的精彩演講內容,旨在為未能到現場聆聽的觀眾們和更多人可以通過這一系列的文章了解到本次論壇中各位嘉賓們分享的精彩內容。經典國產動畫系列劇《秦時明月》最新一季《滄海橫流》,即將於明日上午十點在優酷平臺獨家播放!這部堅持了十三年的優秀動畫作品給無數中國青少年兒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它為何經久不衰呢?在第三屆中國青年動畫導演論壇上,玄機科技高級合伙人兼品牌總監 茅中元 老師給了我們一部分的答案。以下文字來源於嘉賓演講文字稿記錄:玄機科技高級合伙人兼品牌總監
《秦時明月》系列是由中國杭州玄機科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製作的3D武俠動畫系列,於2007年春節期間起在中國全國各地正式首映,網絡上亦有授權播出。
另有衍生出的姐妹篇《天行九歌》等。目前《秦時明月》動畫已完結前5部,共175集。第六部《秦時明月之滄海橫流》已上映序章,將於10月8日優酷獨播。
系列靈感來源於溫世仁原著小說。時代背景從秦滅六國、建立中國首個帝國開始,到秦國滅亡,時間跨度30年(包括回憶),講述一個體內流淌英雄之血的少年——天明,最終成長為蓋世英雄,影響歷史進程的熱血勵志故事。
茅中元:感謝wuhu的邀請,也正是因為我們《秦時明月陸之滄海橫流》定檔了,所以我才有信心可以站在這裡。其實來到中國青年動畫導演論壇非常的榮幸,在座的很多都是我的偶像,也是我們的前輩,在這裡簡單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作品背後的故事。
我們核心的理念就是縱橫之道打造傳統之美。
縱橫之道是什麼?先做一個介紹,玄機科技一直以來的願景,就是成為中國動漫超級IP的創造者。到今天我們自己有的核心主題IP,還有聯合出品的《鬥羅大陸》比較成功,在國內的動畫劇中也是得到了非常好的認可,我們旗下IP全網總播放已經超過400億,全國獎項超過220多,核心粉絲的社群擁有3千萬。商業合作的品牌超過100,目前已經發行到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這是一些第三方數據的監測,這裡不過多展開。我們比較看中也是比較驕傲的是,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豆瓣8及9分以上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秦時明月在優酷獨播,今天給優酷打一個廣告,我們在優酷創下了非常驕傲的記錄,就是連續150周的周播榜的冠軍,超過99%的真人影視劇。左邊是我們在優酷全品類的熱搜,第五季的時候排在第一,超過了很多真人劇和全球頂級動畫IP。大家知道動畫中國的國漫劇現在比較短,我們15分鐘一集,在播完以後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三集剪成一集,打造了《秦時明月伍之君臨天下高能版》。按照真人電視劇的時長,45分鐘一集,只是做了重新的編排,這個內容也瞬間衝了優酷熱搜全品類的第九。
《秦時明月六滄海橫流》,馬上在10月8日上午10點,就要在優酷視頻重磅歸來!發了一個定檔的消息以後,也在全網立刻各平臺都成為熱搜,在熱搜上可以看到粉絲的期待。今天也有粉絲到現場,正因為我們定檔所以我才敢來。
《秦時明月陸之滄海橫流》預告截圖
將於10月8日上午10點在優酷平臺獨播
回到我們主題,剛才說縱橫之道,縱橫之道是什麼?如果大家關注動畫每一集,會發現片頭都會有16個字,「歷史為骨,藝術為翼,中華文明,宏揚百世。」
秦時明月一直想要表達給觀眾的,以及真正一部好的、能夠引起全民關注的作品,不論美國的迪士尼還是日本,最重要的其實是傳遞價值觀。價值觀其實就是一把尺子,我們在心中去衡量所有事情的一把尺子,什麼事情值得做,什麼事情不值得做,什麼朋友值得交,什麼朋友不值得交。這把尺子就是價值觀,好的動畫通過一個一個的故事、不同的選擇讓觀眾能夠感受並且認同你的價值觀,有共鳴。
從我們的價值觀來說,其實最重要表現的是中國的俠,中國的俠和日本的英雄也好,美國的英雄也好,都不一樣。這種價值觀會其實和每一個國家的個性非常吻合,日本是熱血的,它是對於勝利孜孜不倦的追求,不論灌籃高手、火影忍者都是打不死的小強,只要打不死就會站起來去獲得勝利,而美國是對於個人英雄的崇拜。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其實都是英雄,用我們沈導提到過,當時選擇創作秦時明月,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說年輕人對於英雄有種天然的崇拜,而中國人的英雄,在古代我們更多說是一種俠,所以我們也希望讓更多年輕人去理解並認識「俠」。
那麼如何表現這個俠呢?其實在我們公司還有一個核心的理念,以「時尚科技傳播中華文化之美」,所有的關鍵詞在這個裡面。
一、 擁抱年輕人的審美觀
我們說"時尚",時尚是什麼?時尚簡單來說,就是擁抱年輕人的審美觀。我們的動畫在播的過程當中,有很多專家,也有很多的觀眾、我們的「月餅」(我們擁有全國可以說最挑剔的粉絲,但是這裡不是貶義詞,非常感謝我們的月餅給了我們非常多這樣一個鼓勵和「挑刺」)就會說這個不對,那個不對。「秦朝沒有西瓜」,甚至有人會告訴我們,「在那個年代的青銅其實不是青色,我們看到的是氧化之後的青銅,而在那個年代應該是金黃色的」,所以我們對於外形做了非常大一個改動。
我們覺得其實動畫說到底是一個造夢的藝術,我們去表現的核心有所堅持,但是在外形上一定擁抱年輕人的審美觀,大家可以看到這是青年版的少羽,在秦時明月當中你會發現很多角色服裝的設計肯定不是那個年代所能夠有的,為什麼做這樣的造型?其實最關鍵的是擁抱年輕人的審美,首先要讓觀眾對你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以後,你就會自己去學。這比老師強制灌輸你知識,讓你背知識點更加有效。
擁抱年輕人的審美觀,這裡面有很多細化,包括年輕人喜歡的外貌特徵,感興趣的講述方式,包括年輕人會喜歡什麼樣的平臺,甚至他們習慣在什麼時候去看片,他們會熱衷討論什麼樣的問題,在這些方面一定要和現在的觀眾去走進他們。
二、對傳統CG製作的創新
第二個關鍵詞Tech技術,真正一部好的動畫需要技術去推進革新。熟悉我們的觀眾會發現,《秦時明月》從第一部到第六部,我們每一部都會做非常強的技術提升,會直接給你帶來感官上的提升。比如說:我們用的最新的引擎技術。具體涉及保密我不能說太多,而且我也不是主要負責這塊,所以不能說太多但從功能理解上,我可以大概解釋引擎帶來的技術優勢主要是:他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實時效果的預覽和迭代,後期效果的同步前置。可以理解為,導演在執導時,可以最快速、便捷地看到最終效果。
三、 傳統之美
第三部分是傳統之美,而傳統就是價值觀。我們要繼承的不僅僅是繼承一種穿著打扮,或者一種審美追求,而是背後的價值觀。秦時明月能有今天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我覺得因為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是誰,這些巨人就是諸子百家。諸子百家我覺得並不僅僅是一個學派,其實每一家都是一個價值觀的輸出。儒家以禮更多去看衡量人和人的關係,非禮勿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墨家是兼愛非攻,而道家更會講究順從自然。站在諸子百家基礎上會輸出給觀眾提供更多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沒有對錯,只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
那麼問題來了,剛才還是很大的,具體Question來說:如何時尚又有技術含量的在影視作品中表現2000年前的墨家?
首先我們要表現他的核心思想,而不是說墨家當時穿什麼衣服,巨子喜歡幾碼的鞋,喜歡什麼顏色,喜歡什麼髮型。如果整個關注的方向有所偏差,表達思想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我們在動畫當中做了很多方面的設計,中間這個是我們的非攻,這在動畫裡是墨家的至尊法寶,簡單來說就是秦代的變形金剛。它像魔方一樣可以變弓、變箭,變盾牌甚至變一個彈跳器,有很多功能,這個肯定在秦朝不可能有的,我們想要通過這樣一個設計去表現出墨家特色,墨家特色是什麼?它的機關術非常強,我們用這樣一種藝術化的方式,去把墨家一個核心的人設去表現出來。
再舉個例子,墨眉,是墨家的一個信物,可以理解為是墨家的一個尚方寶劍。我們在墨眉設計上做了一個特殊的設計,我們說寶劍越鋒利越好,但我們設計墨眉的時候做了一個特殊的設計,這是一把無鋒的鈍劍。它蘊意了墨家的核心思想——兼愛非攻,它不以殺傷作為最主要的目的,包括它的一個劍鞘和劍體,劍鞘是白色,劍體是黑色,寓意墨家的核心思想:天下皆白,唯我獨黑。
這裡講回關鍵詞:縱橫之道,縱和橫大家知道戰國的時候鬼谷兩個非常厲害的思想。
先說橫是什麼呢?我們戰國的時候合縱連橫,連橫的核心思維是遠交近攻,我們的連橫總體來說也是我們全品牌的戰略,《秦時明月》以動畫為核心,到今天其實我們在電影、舞臺劇、遊戲周邊,包括漫畫、電視劇有非常多的跨界,媒體合作都有。這是一個什麼思維?連橫也是一樣遠交近攻,我們在做一個作品規劃時,找到儘可能多的優秀合作夥伴,大家一起選擇共同的時間點去推,去打造這部作品,你這樣能夠獲得成功的概率就會高很多。這是連橫一個思維。
橫我說過挺多次了,這裡我們重點說合縱,從品牌塑造的細節角度來說,怎麼縱向深度去塑造這樣一個品牌呢?
IP是一個文化的品牌,其實是要具有人格化的輸出,我們一直會以這樣一個人格化輸出,但人格化的輸出如何來做?
我認為IP會有五重人格形象。這五重形象是由遠而近、由淺入深的過程。只有從這5個形象出發全面,塑造你的IP形象。你的IP才會更深入的立在觀眾心裡。
第一個形象是文化形象。文化形象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其實就是最大的人設形象,基於最基本的價值觀。比如孔子,說起孔子你就知道是教育家,有教無類。說到項羽就知道力拔山兮這樣的西楚霸王。但馬上讓你說他們做過具體的事有哪些,比如孔子有哪些具體的事讓你很明白他是教育家,你可能並不能馬上說上來,但你就是知道他是思想家、教育家,所以這個形象就是他的總體印象已經深深刻入你腦海中。那麼這個印象是怎麼來的呢?這就涉及到下一個形象——媒體形象。
媒體形象是什麼?媒體就是報導重要的事,事無巨細都報導就不叫媒體,媒體需要把重要的事去表現給到觀眾。那就是說為了塑造文化形象,你要通過重要的媒體來刻畫符合這個價值觀的重大焦點事件來塑造媒體形象。我們把這些稱為PR點。
再往下就是社群形象,媒體會傳遞的是大事,但有時候這些大事和我們很遠,和我們的關係也並不大。從傳播角度來說,觀眾對一件事的認知深度,和兩個關鍵有關,一個是驚訝程度,我們稱之為奇觀效應;一個是親近因素,就是這事和自己有多大關聯。打個比方,驚訝程度就好比:某地大火,三天三夜不滅,燒毀了驚人數字的損失。這個你很震驚,但不會感覺和自己有啥關聯是吧?但比如:你樓裡的某個房間著火了,可能事不大,但你馬上就很激動,想去看看怎麼回事。這個時候要做的拉近距離,走進觀眾的這樣一個社群,社群的觸達方式非常多,包括今天的社交媒體、任何的線上或者線下、虛擬或者真實的場景。具體我這裡不展開。
然後是親密形象。通過社群你可以走近你的觀眾,他們就會對你逐漸的親密並且有依賴感。有了依賴感和親密感,他們才會最終做出行為:去點播你的劇、購買會員或購買周邊。這才會有消費力,這種消費力順理成章才構成了你的最終形象——商業形象。
那麼問題又來了,說了這麼多,可能有人還聽得不是最明白,你就說這五個形象怎麼打造呢?
我們看這個表,首先看這些形象都解決什麼問題:
第一個是文化形象:解決一個價值觀的問題。
首先觀眾對你的價值觀,對你這部作品他有沒有興趣,這是根本,就是你的整體價值觀要和你的目標人群統一。這是之後所有形象的基礎,中國人講三觀不合半句話嫌多,這個部分你就走錯方向,那後面所有的形象設立都會非常難,甚至舉步維艱。,比如你是一部高雅的藝術作品,你卻非要走起搞笑小品路線。這個不是說不行,可以宣傳中使用,但你作品調性如果又想往這方向嘗試,就會導致價值觀偏差。觀眾會有些不知所措。
文化形象是價值觀層面的共鳴,他解決的是觀眾「會不會看」的問題,但光有這個認知不夠,或者說這種還是很模糊和形而上的,你必須走進觀眾並細化,這就牽涉到下一個形象。
第二個是媒體形象:
那進一步,媒體形象價值觀逐漸具象化,就是你這個作品符合價值觀的重點事例。剛才說的媒體報導的是重要的事,而且媒體有一個特徵是什麼?其實所有的媒體是強迫關注,哪怕是你某個社交平臺裡不經意間刷到,但這個要知道,這個不經意其實也是算法「算計」你讓你看到。所以媒體形象就是通過重要標籤事件,強制讓別人知道你做了哪些符合你價值觀的重要事。但媒體形象是一個強制輸出,解決的是「強迫他看」的問題。那你一直強迫別人看也不行,關鍵得別人得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就到了下一個形象。
第三個是社群形象:
社群方面是解決一個擴散問題,通過這樣一個渠道可以讓更多的目標人群去看到。渠道我剛才已經說了,包括各個社群,但這裡的關鍵就是你要做的事,是會讓人們覺得這人做的事和我挺有關係,我挺有興趣,我覺得 「我應該看看」,解決這個問題,那你的IP形象就可以說成功大半了。
但這還只是應該看看,觀眾不見得一定會去看。這時候就需要你在社群中強化輸出(符合你價值觀形象同時有又有重點事例,又貼近你目標粉絲的核心訴求的)。你在這個渠道裡面做的所有事情要讓他覺得有趣、有價值,這個時候變成了「我想要看」。這樣你才能逐漸形成親密形象。當你的親密形象建立起來後,你就非常成功了。
那麼Question又來了:如何打造親密形象?
親密形象和商業形象怎麼做呢?其實要做的方式有很多,每個展開講會非常細,就舉一個例子,概括一句話:於細微處見真情。其實就像兩個情侶一樣,情侶剛剛熱戀的時候,或者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靠顏值,第二次熱戀的時候靠甜言蜜語、海誓山盟:什麼愛你一萬年、愛你三千遍;但是久了呢?就像秦時明月IP成型快15年,如此久的IP之後,如何讓觀眾對你保持這樣一種熱情依舊在?別的先不說,我覺得重要的,其實就是開頭這句話——就像一對情侶,時間久了以後,真正怎麼讓你能夠感受到另一半對你是在乎的、是真有感情的,這個時候海誓山盟沒用,都聽膩了;這時候更重要的是一個細節,一個不經意的細節:用最懂的方式給觀眾最想要看的內容。
舉個例子,這是第五季收官的時候一個特殊的環節,應該說也是一個致敬。大家熟悉我們的話會知道我們動畫當中有一個角色叫端木蓉,她躺了十年,很多粉絲十年一直在等待她的醒來。熟悉我們的月餅知道其實有一件真實的例子讓我們非常感動,有一位蓉粉在貼吧留言,說得了絕症,說人生最大最後一個願望就是能夠看到蓉姑娘醒過來。到後來我們最後得到一個消息,說這位粉絲已經去世了,但是蓉姑娘依舊沒有醒過來。
知道這個故事以後,我們在第五季最終設計一個環節,就是為這位粉絲做了一個模,我們用我們的方式做一個感謝和致敬。我們在動畫當中設計了一個墨家的女角色,她是第一個看到端木蓉醒過來的,我們也把這個角色命名為這個粉絲的名字。她在貼吧名字叫海兮,我們覺得用我們的方式去感謝和致敬我們的月餅。這是一種真情。
再到商業形象,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展開說很多。
我這裡重點提一個問題(Question),如何去打造未來IP運營方向——開闢偶像價值的多元宇宙
開闢偶像價值的多元宇宙。其實動畫的盈利模式應該已經進入到非常清晰的模式,它比較成熟,基於IP、發行也好,周邊銷售也好,但是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在這個之上如何去做一個全新的升級,這個升級是什麼呢?我們希望打造更多的虛擬偶像的價值,這是什麼理念?其實我一直認為《秦時明月》整個打造的思維有點像「逆向漫威」模式。漫威是什麼,它是先打造個人英雄,鋼鐵俠、蜘蛛俠各種英雄,然後把英雄的宇宙串聯起來組成復仇者聯盟的復聯宇宙。
其實秦時明月是非常宏大的世界觀,劇中有非常多的我們的英雄和角色,我們很多角色的人氣都很高,我們把它理解為一個虛擬的明星來說,它是擁有足夠的流量和足夠的關注度。今天來看,其實往往一部劇就能打造一個頂級的流量明星,所以我們有這樣高人氣的劇,我們就打造這樣一個虛擬的多元動漫偶像。這個如果能夠打造成功,等於我們開闢無數多個多元宇宙,每一個角色會形成一個商業模式,這一套的邏輯可以把我們的商業去擴到最大。
那如何打造虛擬偶像?也是一個非常複合的事,我覺得現在很多人扎堆去推虛擬偶像,但方向有些偏。比如都在做3D投影,或者推唱歌直播什麼。其實方向有些偏。我直說這樣是成不了偶像的。
我覺得這是沒理解什麼是「偶像」的核心。偶像的核心不是一個形象,不是隨時能捏在手裡的形象,而是內心的驅動,更直接來說——是價值觀的共鳴和追隨。我拿真人明星舉例。我覺得有一點非常重要,真人演員為什麼有商業價值?這是因為他有兩個關鍵形象,一個是劇中形象,另一個是在影視作品外,他本身有一個人設形象(基於這個明星的核心價值觀)。
而真人明星的商業價值,很多其實是在戲外的第二個形象上實現的,即很多粉絲知曉並認可這個明星在戲外的人設和價值觀,他們對此有強烈的共鳴和認同。這才叫偶像。不是說天天有個虛擬的投影在你身邊,就是偶像了。偶像有歌手型的,也有影視型的,虛擬投影那種可能類似歌手型,但這需要非常強的財力和人力成本作為鋪墊進行人設輸出,比如通過選秀,後者頂級的晚會或綜藝節目頻頻露臉,但即使這樣,我覺得能夠批量輸出的,還是少數。
回過頭看,影視劇是最能成就偶像的,所以這也是動漫作品的得天獨厚優勢,但正如剛才說的,動漫作品也有個劣勢。真人明星本身天然就帶兩個形象的屬性,但動漫作品中的「偶像」只是你塑造出來的一幅幅的畫面,這時候你如何讓他在劇外也有第二個形象呢?——要打造這個形象,你必須創立這個形象在角色外與觀眾「交流」機會和人設形象,讓觀眾對他劇外的形象也有追隨感。
所以,我們從去年開始和網易雲音樂合作打造的 「追月計劃」就是這種體系化嘗試。他是獨立的項目,但又不僅僅是獨立的項目。追月計劃是什麼?有點像「秦時101」,簡單來說我們所有的角色投票,人氣最高的角色,我們邀請周深為他演唱這樣一首角色曲。
這個當時引起的爭議確實也非常大,甚至還有跟當年超女中爆料的「舞美師」一樣,成天在外面爆各種我們都沒聽過的料;但不可否認的是,就像當年的超女或101。我們看今天的新生代頂級歌手,其實恰恰也是這些選秀所塑造的。一個有吸引力的選秀,能夠快速地激發粉絲對於偶像的關注,所以我們推出這樣一個角色曲的計劃,加強粉絲對於我們對角色的認知和關聯。
而說追月計劃不是獨立的,是指追月計劃後,我們推出了包括和TME合作的系列角色曲「星河計劃」。這些都是系統化的規劃,不是拍腦袋就來一首。其背後我們是希望藉助這種方式,強化虛擬角色在真實社會中和觀眾的「交流」,強化「第二形象」的建立,同時也藉助明星的影響,讓這些角色為更多三次元觀眾知曉,同時也是順便可以幫助IP實現出圈,可謂「一舉兩得」。
但就像成功的選秀也會帶來「飯圈」過重的問題一樣。這是一把雙刃劍,不可否認現在確實會帶來一些過激的理解和反應,我們也正在強化這方面的正向引導。但無論如何,偶像化的開發我覺得會是IP未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升級模式。
回歸初心,我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剛才說的三個關鍵詞"時尚、科技、傳播"中華文化之美,我們非常希望可以和非常優秀的動畫界的夥伴一起打造優秀的作品,讓更多的中國青少年觀眾喜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