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影評 |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2021-02-19 浙江海洋大學圖書館

影片展現了強烈的對比手法,四行倉庫與租界僅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天五夜,造就了中外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奇特景觀——租界裡的中國民眾與英美記者,不顧流彈橫飛,全程圍觀著對岸這場中日軍隊的激烈交戰。「隔岸觀火」這個詞第一次在我的腦海裡具象化了,看著這樣的國人,我才真正理解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句話。一邊是天堂一面是地獄,不管幫會大佬還是上流貴婦,望遠鏡不離手的中產階級,還是賣包子的個體戶和跑腿的小報童,每個人都以自身視角來觀摩這齣慘烈的大戲。和對岸的士兵一樣,他們對這場戰爭更加不抱以希望。只不過,有些人為對岸的槍聲牽腸掛肚,有些人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在殘酷的戰爭中,貪生怕死是一種常態,視死如歸也是。

經常看到一句話: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國家。從這些厭戰的士兵和看戲的人民身上,我們似乎見證了一個國家正在崩潰。然而,即便一個置身事外的中國人,在目睹四行倉庫的中國守軍一次次頑強地阻擊日軍後,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悄悄改變。特別是當旗幟飄揚在四行倉庫上空時,一種難以形容的情感如怒海中的波濤一樣拍打著心臟,可以是久違的民族自豪感,可以是一種中華民族不會亡的信念。這一幕來源於真實歷史,它釋放出的凝聚力堅不可摧,將那些看熱鬧的人民和四行倉庫的守軍緊緊聯結在一起。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明明可以在租界區明哲保身,卻偏偏有人願意冒著必死的決心去運送電話線圈。四行倉庫上的國旗實際上就像是是當時風雨飄搖的中國,當華北淪陷,上海即將失守時,一雙雙撐起旗幟的手更像是民族自強之魂,在日軍猛烈的侵犯中巍然矗立,而這背後則是無數壯士的生命與血肉。

電影外的人在看戲,而電影裡的人更是在看戲,歷史是最好的劇本,它的悲劇性早已註定。最難能的是這部影片讓觀眾「既熱血又恥辱」,壯士們固守陣地、拼死一搏令人動容,我們能感受到的是一腔熱血,然而南岸的看客才真正讓人覺得可恥可悲,謝團副在撤軍前的講話裡說「我們的民族病了」,是了,到了最後關頭,還要繳械委身在一方租界裡,中華何以積弱到此境地,可謂病入膏肓。

「漢室中興待後生。」中華民族復興的重擔同樣也寄托在後輩身上。我們更應當發奮努力,和平來之不易,吾輩當加倍珍惜。

——B18小教2 江柳欣

在電影中,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裡洋場。戰爭的殘酷可能遠超出我的想像。只是簡單的交火,在短暫的時間內就會有大量的傷亡,戰士們在這短暫的時間內結束了短暫的生命。死神盤旋在戰場上每個人的頭頂,不論年齡。故事的主角端午和小湖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直面大量的死亡,如果不是戰爭,死亡離他們是遙遠的。但是沒有如果,戰爭無情,或者說是侵略者無情,在這樣的環境下死亡之神離他們是如此的近。正是這種民族團結凝聚的精神讓我感動。畢竟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就像面對戰爭,有人衝鋒陷陣,有人臨陣脫逃。但在危難之際,大多數人的心都在一起:中華民族不亡。這樣自發的凝聚力讓我感動。

當我們在談論人性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人之所以為人,因其具有與動物相區別的屬性。古今中外的文藝作品中不斷傳達著戰爭與和平、英勇與怯懦、愛情與陰謀、忠誠與背叛等人性中亙古不變的主題。《八佰》還原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彰顯了真實的人性表達。最觸目驚心的是電影中那一行紅字「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本片源於真實歷史事件。」電影作為第七藝術利用畫面音效對人形成感官刺激,而感官刺激終究比不上心靈觸動。最震撼人心的是這場慘烈悲壯的戰役是真實地存在過。電影採用自上而下的視點推進敘事的演進,開篇拍了一隻老鼠,而後讓觀眾的視線跟隨一群散兵來到主戰場——上海。由逃兵、散兵、正規軍組成的「八百壯士」並非生來就是壯士。群像式的演繹不再醉心於打造一個英雄主角,而是展現眾生百態。端午和小湖北只是想來上海看看,老算盤是一個落跑的文職,老鐵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卑瑣庸俗。他們體現了普通人被捲入戰爭的無奈和個體在家國危亡時的成長。《孟子·告子上》言:「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逃兵們對生的渴求讓他們不止一次想要逃離四行倉庫。面對轟天炮火,槍林彈雨,害怕、怯懦、逃避是人的本能 。但是保護自己的戰友,保衛自己的祖國也是一種本能。在四行倉庫可以看到兩種本能的對抗,例如老算盤想要拉老鐵進入掩體,卻被槍彈嚇的不敢上前。端午想遊到對岸,卻發現日軍夜襲,又轉身提醒四行倉庫的軍人。在日軍的一次次進攻下,群像的刻畫逐漸豐滿,壯士也完成了從逃兵到英雄的轉變。正是對死亡的畏懼反襯出犧牲的偉大。也正是有了矛盾和轉變的過程,戰爭片才更顯真實。導演管虎擅用對比手法,在空間的對比上,以蘇州河為界描摹天堂與地獄。蘇州河南岸租界歌聲飄揚、燈紅酒綠,北岸倉庫挨餓受凍、視死如歸。攝影師曹鬱將黃綠色作為電影的主色調,蘇州河北岸則更為灰暗,渲染戰爭環境的殘酷感的同時突顯隔岸觀火的荒誕。在時間的對比上,以日軍進攻為界,戰役前後的軍民都有極大反差。開始的逃兵最後選擇犧牲,不管軍人死活的酒吧管事最後選擇挺身而出,覺得事不關己的租界居民將自己的悲喜與四行倉庫緊緊相連。八百壯士的抵抗扭轉了所有人的態度。這場奉命掩護大部隊撤退,演給全世界看的戲是一個奇蹟。電影中隱喻蒙太奇的手法為烘託悲壯蒼涼的末世氣氛增色。管虎採用第五代導演慣用的京劇、皮影剪輯進了一段趙雲在長坂坡單槍匹馬衝向曹軍的畫面。趙雲孤身一人,亦無半點退心隱喻八百壯士以少敵多卻堅韌不屈。《八佰》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電影技術的革新使畫面的呈現達到極致。每一幀都細膩地還原戰爭的槍彈廢墟,揭示戰爭的殘酷,從而使觀眾共情。我們一開始也是坐在椅子上如南岸的觀眾一般觀看四行倉庫裡上演的一出「戲」。南岸的人認為北岸的戲與他們無關。我們認為電影裡的戰役與我們的現實無關。戲愈演愈烈,觀眾們淚流滿面。被喚起愛國意識的不僅是南岸的人們還有銀幕前的我們。電影開頭嘈雜的人聲中不知誰說:「我們租界是受英國人保護的,日本人不會打進來的。」保護你們的從來不是英國人,是對面捨生取義的中國人。

一河之隔,劃分出的卻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一邊是戰爭、炮火、掙扎和鮮血;另一邊卻是歌舞昇平、談笑風生、流光溢彩。看電影過程中最大的感受莫過於對於前期人們麻木不仁隔岸觀火的憤怒。魯迅先生曾說:「人們的悲歡並不相通,而我只覺得他們吵鬧」。這便是對這部電影前期最好的概括。河的對岸那座黑漆漆的建築裡,有著同樣有家庭有父母兄弟的士兵在苦苦抗爭著日軍發起的一次又一次猛攻,而河的這邊,有人出殯,有人在募捐物資,有人用日軍能不能在三個小時內攻下打賭,有人在為錢而為這場戰爭做起翻譯。我看到這裡只覺得深深的悲哀,的確,面對戰爭,正如裡面的老算盤說的,總得有人站出來,也總會有人活下去,我們都敬佩那些敢站出來的人,卻又都希望自己是活下去的那批人。但若人人皆如此,又該由誰站出來為我們的民族存亡浴血奮戰呢?你覺得當兵就該為老百姓擋在前面,但又何曾想過,他們也有家,他們也是和你一樣有血有肉的人,也會痛會死。人人都怕死,人人都想活下去,人人都向後退縮,那便只有任人欺負的份。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那時候面對日軍我們節節敗退的原因,那個時代病了,人們病了。正如裡面姚晨所飾角色所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區區島國,若是你我都願挺身而出,以國家存亡為己任,又豈會被欺負至此。

這部電影也刷新了我對逃兵的認識,我們一貫都以逃兵為恥,但這部電影卻讓我看到了更為人性的一面。逃兵,為什麼逃,因為家裡有人等著回去,因為從來沒有碰過槍只是個種地的,因為就是個算帳的卻被抓來打仗。我們不是一味地吹崇大丈夫捨生取義的英雄主義,相反,英雄也是人也有牽絆和弱點,這部電影便很好的展示了這一點。縱觀整部電影,不論是那些逃兵前後的態度變化,還是河對面百姓的意識覺醒,都引人深思感人至深。戰爭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那些士兵堅守的又是什麼,同為國人面對炮火要怎樣做,我想看完電影這些都會有一個最好的答案。

 ——陳茜A18電氣一班

小人物的奮鬥,總能讓人感同身受,只因為在泱泱大眾之中,你我皆為小人物。在這些人的人生中,都飄蕩著我們的影子。

八十多年前,一批批十六七歲的少年,未經世事的磨礪,便披甲持槍,被時代的亂流裹挾著,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身為底層士兵,他們奮力拼殺,衝鋒在前,流血和犧牲的代價換來的並不是所謂的那些榮華富貴,只是為了能給這個危如累卵的國家儘自己所能夠的微薄之力。而這,便是那個時代下,小人物面對民族大義時所擁有的偉大良知,也正是我們這個民族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東西。

「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弱的光芒;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抱著燃燒彈,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為的就是阻止侵略者的進攻,保護身後那四萬萬的國民。五千年來,中華民族雖多次歷經磨難但仍屹立不倒,靠的便正是像他們這般千千萬萬個無畏的勇士。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份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站在新時代的潮頭,你我都應該明白,國家的未來掌握在我輩青年人手中,而民族偉大復興之責任也理應由我們擔起。

「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承先輩之志,吾輩需必將之牢記於心,拿出民族脊梁的擔當,挑起偉大複習的歷史重擔,有一份力,便出一份力,完成那些先輩們未實現的復興之夢。

 ——A19財務1朱恆悅

看完今年這部熱映的作品《八佰》後,久久不能平復內心的激動。我想,在抗疫的特殊時期,《八佰》這樣一部振奮人心的影視作品,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影片中所呈現的真實震撼的戰爭場面,更是1937年淞滬會戰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本身——它深深地激勵著我們每一位愛好和平的中華兒女居安思危,在艱難困苦中意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永葆家國情懷。

《八佰》這部作品一反大多數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所設定的「主角光環」的傳統,而是生動地塑造了端午、老鐵、老算盤這些典型的小人物形象——從一個畏縮著試圖逃離戰場的新兵,到目睹了自己的同胞被處死而勇赴前線的端午;從一個抱頭鼠竄的「瓜慫」,到唱著《定軍山》扛起槍管坦然赴死的老鐵;哪怕是最貪生怕死的老算盤,也會冒著子彈的掃射試圖把老鐵從生死線上救回來。這樣使我們觀眾直接感受到了戰爭最原始的殘酷,洞悉了小人物們的血與淚。

影片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國士兵在日軍要炸毀四行倉庫時身綁炸彈,排著隊一個個視死如歸地從樓上跳下,最後一次說出自己的名字,以血肉之軀拖住日軍埋炸彈的進程;還有「八百壯士」升起了女童子軍冒死送來的青天白日旗,在敵軍戰機的狂掃下以血肉之軀護旗,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軍隊的寧死不屈;在最後撤退時,中國軍隊也英勇無畏地捍衛了自己的尊嚴——建制整齊地冒著槍林彈雨過橋,無一人偷渡蘇州河。「八百壯士」的這股力量也感染了租界的國人,激起了他們心底的愛國熱忱,「國人盡如此,倭寇何敢?」,唯有眾志成城,才能在危難之際拯救中華民族於水火。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片頭的字幕是對八百壯士短暫而又燦爛的一生最好的註解。影片最後展現了當今的上海,布滿彈孔的四行倉庫遺址靜靜地矗立在鱗次櫛比的高樓之間。近百年過去了,山河猶在,國泰民安,而我們的耳邊始終迴響著責任、榮譽和國家。

——A18物流2劉烽

以絕望寫勇敢

以迷茫寫悲壯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相關焦點

  • 《八佰》七句經典臺詞整合,最落淚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自播出以來,《八佰眼下的《八佰》,對於觀眾而言,它承載的,是中國電影的救市;但對於娛樂圈的明星來說,它又是一場熱淚盈眶的「文藝復興」。所以說,《八佰》身上承擔的擔子,不可謂不重、但好在,《八佰》挺住了。
  • 捨生取義 兒所願也 !
    電影《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頑強抵抗日軍四天四夜的故事。這部影片的精彩之處,還在於他創造了對於戰爭的「真實感」。該片沒有像一些國產抗日神劇一樣黑鬼子、黑國軍,而是非常真實的還原了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殘酷,國軍守衛國土的壯烈!我有幾次忍不住熱淚盈眶、熱血沸騰。
  •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八佰》電影裡的這一幕,看哭了多少人!
    8月21日,電影《八佰》上映,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在《八佰》電影中,鄭愷演技爆表的一幕,一個動作震撼人心,看哭整個電影院!鄭愷談那一幕:「所以,用自己的身體,作為一個重物,抱著兩捆手榴彈……這場仗打到這個份上,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八佰》
    變電運檢黨支部 劉書輝在觀看了由分公司組織觀看的愛國主義抗戰電影《八佰》後,我的認知再次被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所觸動。我激動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我為四百位中國軍人寧死不屈的精神與奮不顧身的意志深深敬佩。
  • 管虎新片《八佰》今日全國公映: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八佰》由管虎導演,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姜武、張譯、王千源等主演,電影講述了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點擊查看官方原微博>>>《八佰》截止昨日點映票房已超過2億,觀影人次超500萬。今日電影全國院線公映,官方公布了電影的公映預告。
  • 《八佰》未映先催淚,壯士捆炸藥從6樓跳下,血書寄母:兒所願也
    時隔一年多,重新定檔8月21日的《八佰對於《八佰》的期待,從未因撤檔風波和漫長等待而消退。因為它所講述的,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上,一群應當被永遠銘記的傳奇英雄。導演管虎曾說,片名之所以用大寫的「佰」字,就是為了強調「八佰」中的那個「人」。
  • 帶娃看《八佰》的正確打開方式……
    最近很火的《八佰》適合帶孩子看嗎?電影《八佰》裡這些看點務必告訴孩子!這份觀影攻略請查收!你準備什麼時候去看《八佰》?相信這幾天各種影評,微博熱搜文章,抖音短視頻,已經狂轟亂炸了一圈各位爸爸媽媽們社交APP了。這裡小編就不做贅述和搬運工了。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八佰》中非常值得爸媽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和關注的知識點!
  • 《八佰》劇透版影評:你能同時看到悲壯與膽怯,冷漠與覺醒
    文/丁敏君這是一篇帶劇透的影評,請謹慎觀看!管虎的《八佰》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的,但他卻在電影中加入了很多象徵性的元素,有人說管虎是借「八佰壯士」講趙子龍。實則,管虎何嘗不是在借趙子龍講《八佰》。沒有人願意以生命為代價去「殺敵」,但如果這一切的犧牲都是為了更多人的「生」,總有人會向死而生,甚至還會補上一句:「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 《八佰》觀影后感
    最近大家都在熱議電影《八佰》,這部影片到底是什麼吸引人?《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四行倉庫保衛戰。電影《八佰》劇照盧溝橋事變後,國民黨軍隊普遍存有畏敵情緒。電影《八佰》劇照10月26日,88師524團1營在四行倉庫孤軍守衛4晝夜,造就了非常罕見的被對岸租界民眾觀望的一場戰鬥
  • 《八佰》上映三日票房破8億 鄭愷縱身一躍引爆淚點
    作為院線重啟後首部國產大片,《八佰》不負眾望。自8月21日上映以來累計票房已破8億,討論度與話題性持續上升。觀眾看過之後紛紛表示被影片中的人物感動的熱淚盈眶,鄭愷飾演的陳樹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自他出場以後眼淚基本沒停過。
  • 鄭愷身綁手榴彈炸破鋼板陣催淚《八佰》口碑熱度高漲連破紀錄
    管虎導演新作《八佰》發布「捨生取義」預告。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真實「八百壯士」之一,在發現敵人企圖用鋼板陣爆破樓體後,身綁手榴彈毅然跳下倉庫,用身體砸進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僅給母親留下「捨生取義,兒所願也」8字血書。這一四行倉庫保衛戰標誌性事件,也是片中一個高潮段落和一大淚點。
  • 電影《八佰》看片會石家莊舉行,小人物捨生取義看哭觀眾
    8月17日晚,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在金棕櫚國際影城石家莊東尚店舉行看片會,燕都觀影團部分影迷提前觀看了這部影片。影片中,「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在場觀眾。映後,不少觀眾都感慨看哭了,「平民英雄的堅守令人動容,他們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也令人振奮。」
  • 《八佰》新歌助力電影 全網免費下載
    《八佰》電影前期的點映好評如潮,銷售過億,明日就是《八佰》電影的正式首映,歌手胡彬自述看完本部電影後感動的一塌糊塗,成為了這部電影的鐵粉,連夜為這部電影創作了一首同名歌曲,將會在今天在各大音樂平臺上線,還正式聲明這首歌曲為公益歌曲,永久免費收聽與下載。這對於歌迷們來說也是很大的驚喜!
  • 2020年總票房破50億,《八佰》15億獨佔鰲頭
    目前票房排名前五為:《八佰》、《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多力特的奇幻冒險》、《變身特工》和《1917》。截至目前,《八佰》票房已破15億,成為名副其實的救市之作。今日,影片發布「捨生取義」預告。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真實「八百壯士」之一,在發現敵人企圖用鋼板陣爆破樓體後,身綁手榴彈毅然跳下倉庫,用身體砸進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僅給母親留下「捨生取義,兒所願也」8字血書。這一關鍵轉折,點燃了戰士們誓死抗敵的決心,更震動了南岸租界中的普通民眾。這些普通士兵拋卻生命和家人的無畏,深深感動著每一位觀眾,堪稱全片最催淚的橋段之一。
  • 答應我,不要拒絕《八佰》
    8月17號,菏澤終於迎來了《八佰》的超前點映,147分鐘觀影結束後,情緒頗為複雜。自上映之初,對於這部影片的爭議也是不斷,《八佰》好看嗎?值得買票去電影院看嗎?答案還是值得一看。《八佰》匯集了侯勇、張譯、王千源、姜武等二三十位演技派明星,但看完影片你甚至說不出誰是主角,這是一種群像式的演繹。
  • 八佰 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
    雖然有些爭議,但毫無疑問,《八佰》應該是《集結號》之後質量最高的國產戰爭題材大片。「一場被直播的戰鬥」  《八佰》改編自歷史真實事件,正如導演管虎所說:「四行倉庫守衛戰是一場被直播的戰鬥。」「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四行倉庫易守難攻,戰鬥整整歷經四天四夜,面對多於己方十幾倍的日軍兵力,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影片中不少細節戳中了觀眾的淚點。  日軍開著坦克、拿著盾牌來到四行倉庫樓下,要挖洞埋炸藥炸開牆體。
  • 最新電影《八佰》,演繹出中華兒女的忠義之魂
    最新電影《八佰》,僅前期點映期間,票房已破2億,又一部震撼人性的好電影!《八佰》電影劇照【一】歷經十年準備,四年製作,三次撤檔,疫情期間上映,成績不裴《八佰》電影劇照【四】影視演員王千源為了拍好電影,提前進組,在封閉的倉管裡
  • 為何起名《八佰》?看《八佰》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幾個數字
    8月21日,遲到400餘天,《八佰》如期正式上映。由於疫情的特殊原因,對於離開電影院太久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看完電影,大家最多的反饋就是,《八佰》太好哭了。,兒所願也」這場實力懸殊的戰役中中華勇士們懷著一腔熱血,
  • 看完《八佰》我對鄭愷有了新的認識
    鄭愷除此之外好像沒有更多的作品了,直到看了《八佰跳下之前只報了自己的名字,過程沒有一句廢話,最後面對日寇露出淡然一笑,帶給我非常大的震撼和感動,他把那種捨生取義,大義凜然赴死的壯烈情懷演繹得淋漓盡致。這一幕也是一個高潮點和淚點,讓人看到了這位年僅21歲的「陳樹生」慷慨就義的英勇和壯烈。在他之後,戰士們效仿他一個接一個的喊出自己的名字,毅然綁上手榴彈跳下自爆和日軍同歸於盡,對岸的民眾看到這一幕也被深深的震撼了。
  • 《八佰》裡的這位配角 被稱史上最強悍「綠葉影帝」
    這位被觀眾稱為「綠葉影帝」的演員,又在近日全國熱映的《八佰》中,再次憑演技徵服觀眾。《八佰》由華誼兄弟、北京七印象出品,騰訊影業聯合出品,上映以來,觀影人次累計超過2504萬,票房破10億,接連打破2020年單日票房全球紀錄,2020年全球上映首周末票房紀錄,有效拉動了影院復工,也成為觀眾們2020年走進電影院的首選觀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