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前段日子金庸過世,我寫了一段感謝他的作品對我的影響。可以回復「感謝金庸」自動領取。一直感覺意猶未盡。所以這裡繼續寫一下武俠小說對我的一些啟發。
正文:
先介紹一下自己吧。我叫王一,再過兩個多月就要三十七周歲了。主業是一名經濟師(英文裡叫economist,有些人願意把這個詞翻譯成「經濟學家」,但我一般用經濟師來稱呼自己的職位。畢竟「學家」兩個字和「大俠」比較類似,要別人這麼叫你才有份量,自己封可能會有爭議)。靠分析宏觀經濟在金融界掙口飯吃。
如果把經濟金融這個世界比作為一個武俠世界,我可以算是一個比較正統的練家子,但好像在金庸先生的作品裡,我這種人就是路人乙(對,連路人甲都排不上)。如果想脫離路人角色,很大可能是反面人物(可參考一下尹志平,宋青書)。
先說師承,本科是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碩士和博士是史丹福大學經濟系。有點兒五大門派弟子的趕腳吧?再說說江湖磨練(工作履歷),20歲進入美聯儲打雜。21歲進入摩根史坦利資本市場部當分析員做小苦力。博士畢業後28歲進入BlackRock做宏觀投資策略研究。31歲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做經濟師。35歲那年,也就是去年加入「九大投行」之一成為其首席中國經濟師。
稍微跑個題,現在主業職位只說一個範圍是由於這是一篇個人業餘時間的娛樂文章,跟現在的職位無關,只是闡述一下事實方便下面講故事。第二是「九大投行」這個稱呼我也是去年跟亞洲的同事接觸多了才知道的,但感覺挺有武俠範兒呀。
言歸正傳,發展到這個階段按金庸先生的節奏我要不繼續當路人,要不就應該開始誤入歧途了,這個歧途還很套路的是跟異性接觸上出現問題。這兩個可能我都不太願意接受。因為在我自己的故事裡,我應該是主角呀!我想當大俠呀!
這就有些尷尬了。我在職業發展(可以比喻為自己武功發展)這條路上沒喝過蟒蛇血,沒跳過崖,基本上主角有過的奇遇我都沒有。是一位正規軍裡的正規軍。而且我肯定不會自找不自在去給我自己整段跳崖戲碼,感覺沒必要給自己加戲。所以我開始思考金庸小說裡我喜歡的男主角,甚至不太喜歡的男主角在職業(練武)發展方面有哪些操作我可以借鑑一下的。下面分享一些心得供其他想成為大俠的正規軍參考。
要儘量身兼多家之長,或者至少要給自己這個機會。
比如令狐衝要不是練了獨孤九劍和吸星大法,一直守著什麼氣宗紫霞功,應該也沒啥機會當主角。或者張無忌如果不背那麼多拳經,不學醫,故事也會失色很多。所以我呢,也不希望被限制在正規軍的人設裡。武功方面,我除了在業界磨練,還繼續保持學術科研。博士畢業後這七八年也發表了十多篇國際學術論文,具體一點兒是13篇SSCI和一篇SCI。當然這個有人會說同時練多家武功更容易走火入魔,有可能。但我認為想當主角總要承擔點兒風險呀。關於我對科研的態度,大家可以回復「愛好科研」自己領取。由於不斷堅持學術科研,我還在32歲的時候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成為了教授。現在也還是。
要隨時抱有一顆「個體戶」的心理狀態。
基本上就是不管加入了啥大門派,抱上啥大腿,有啥鐵飯碗,都要希望更進一步。更確切的說就是要有緊迫感,不能安於現狀。當然這個在故事裡一般都是外在條件造成的,比如郭靖後來都是大將軍了,但蒙古人就在那裡。令狐衝被師門開除了,丟了鐵飯碗,身體裡還好幾道真氣亂竄,要不變通進步,要不自己玩兒完。這種情況我們正規軍遇見的概率不大,而且也不想弄得那麼慘。所以我只能退而求其次,自己利用業餘時間開了家公司。自己當個體戶。十年下來發現這個經歷裡得到的一些雜學,當時可能看不到用處,但後來在主業發展上也有幫助。比如說在沒有上級微觀層面指揮的情況下如何去自己領導一個團隊。但說實話,這種自己驅使自己去儘量保持的心理狀態對我這種俗人來講挺不容易的。尤其是當自己拿著鐵飯碗(比如說在IMF那幾年),幹多幹少工資都差不多的時候。幸虧我的小公司不斷提醒我天有不測風雲,要多未雨綢繆這個說來簡單但操作起來很困難的道理。
有內傷也不一定是壞事兒,但想當主角一定要把內傷治好有個好身體。
當然中了北冥神掌啥的肯定不是好事兒。我肯定也不會去自己找機會中內傷,那是缺心眼兒。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金庸已經明確指出來了。所以我一直堅持鍛鍊,打籃球,健身。到真不是有八塊腹肌真的能讓我更好的預測經濟走勢,只是為了有個好身體,這樣才有機會當大俠呀。這裡來張前幾個月的照片吧。這彈跳還湊活吧?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說白了就是別太在意自己的人設。別太在意一些無關緊要的人的想法。其實張翠山是很有潛力當男一號的,還差點兒就是了。但沒當上,一部分是劇情需要,金庸不讓他當。但既然都是YY,我認為如果他能早點兒放下自己武當高第這個人設,最後不至於那麼慘。這裡分享一下前段時間的一段感想,其他的不多說了。
「總有不少網友腦補我是一個全職做留學中介的,然後帶著惋惜,鄙視,酸不溜秋的語氣說什麼「好low呀」,「好可惜啊」,甚至帶表我的導師和博士論文committee為我的狀態表示表示傷心和遺憾。我這裡只想對這些網友說,多慮了哈。 我是不是全職做留學中介暫且不說,但就算是只要我是認真提供服務也算是靠本事吃飯,在法律允許範圍內靠勞動換取回報,這有什麼好惋惜甚至鄙視的呢?為什麼總有人要通過鄙視別人來提高自我感覺呢?其次,我的確經常在網上分享一些自己讀書時和職業發展的心得,偶爾還發些健身和籃球方面的經歷。基本都很正能量,而且絕對真實。但只靠這些就腦補我經濟分析能力不行或者學術能力低下是什麼邏輯呀?畢竟我這些能力的展現通過全職工作發報告或者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已經展現了。不在網上娛樂平臺討論也是一種職業操守好吧?最後,我為啥還參與留學諮詢以前分享過。想了解一下可以輸入「美國個體戶」自動領取。現在自己很忙所以很多是依靠團隊。但還是那句話,這沒啥丟臉的呀。我是個務實的人,合理合法掙錢就不丟臉。」
希望所有的網友都在自己的故事裡成為大俠,當然是如果你想成為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