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不見的你,再見時,有了些許的變化。離開故鄉到他鄉打拼的日子,總難免會遇到風和雨,一次次跌倒了再爬起,成就了今天的你。
在外人的眼裡,打拼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可謂是人生贏家了。在自己的心中,不論走到哪,最牽掛的是家鄉……
悠悠楠溪江水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溫州人,親切的鄉音,熟悉的山水,難忘的美食……遇見那熟悉的場景,記憶的風就隨之而來了。
你說,成長是一段段告別;你又說,成長是一段段遇見……
在人生旅途中,陪伴我們走過的有一個個人,但很多都是匆匆而過的,那些在生命裡留下印跡的是有緣人。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所交往的那為數不多的知己,尤其難得。
你說,在我眾多的記錄中,這一組日出,是最有感觸的。那些拼搏的日子,都是摸黑起來勞作,早早地迎接新一天的曙光。
你說,沒想到家鄉的變化這麼大,這些年雖說也時常回來,但卻很少悠遊楠溪江,每一次都是走馬觀花,不曾靜靜欣賞。
你說,與永嘉書院院長李總,結識多年,最佩服的就是他的那「一根筋」,堅持著自己的夢想。
這一天,我們在楠溪江畔最美的鳳凰渡遊走,欣賞著李總一點一滴打磨的作品,聽著你說一路行來的故事,記錄著鏡頭裡最美的「楠溪江美景」。
這入口處的「永嘉書院」四個大字是由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所題寫的,他希望能推動溫州地方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延續和發展永嘉學派,提升和弘揚溫州商業文化。南懷瑾先生是溫州樂清人,是當今最有影響力的國學大師。
永嘉書院所處的沙頭鎮,是全國百歲老人佔比最高的一個鎮,全鎮有25位一百歲以上的老人。這裡綠蔭成林,天藍水清,好山好水好空氣。
楠溪江有「三百裡山水卷」之稱,入口處的這片竹林,在春天裡,一個個破土而出的春筍,也成了靚麗的風景。這高點的叫荸薺竹,矮一點的是佛肚竹。「竹根流水帶溪雲,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她說迷上了這裡的悠悠江水,片片竹林,處處花海,在她最喜愛的竹林旁,展示著楠溪農園,關乎那時生活起居的日常物件,如灶臺、鍋、水缸、有犁、耙、鋤頭……,這一面面牆,一處處那時風光,吸引遊客駐足欣賞。「耕為本務,讀可榮身」的楠溪江耕讀文化,體現了傳統楠溪江人休養生息的生活方式。
楠溪江的美在於水秀、在於巖奇、在於瀑多、在於村古、在於灘林美……數不完的楠溪美景,訴不完的楠溪故事,吸引著你我一次次走進楠溪江。
置身這片松樹林,與大自然對話,令人身心輕鬆。我總說在這的夜睡得特別香,這座掩翳在松樹林的圓樓—松濤舍,在我們的鏡頭裡,很特別,「樓在林中,林在樓中」,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一樓為咖啡吧、茶吧,二樓為「風雅誦.江風」民宿。
在林中還有形式各樣的鞦韆,不妨放空下自我,微眯著眼,感受楠溪江畔柔柔的風。
在永嘉書院,有很多愛情主題的元素。見證愛情的鳳凰渡、愛洛斯雲廊、情侶橋、愛心屋、愛之島……請聽我一一道來。
在鳳凰渡,這溪水清澈,兩岸的風景如畫,夏日裡到此來遊一遊,是一件開心的事。赤腳走到江中,時光仿佛倒流,又回到了那年少無憂的時代。
這情侶橋,是我最喜歡的地,在其附近有一百米碇歩,這中間的溪床,若是水流不急時,還可涉水到對岸。在此,我拍了兩段聽水聲的微視頻,很多朋友見了都說喜歡這樣的輕鬆自在感。
愛之島上有一亭子,這裡有一段愛戀的故事,那天聽說了,沒有及時記下,又忘了,你也可以把你的故事在這演繹一下,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景區,他說的那時披荊斬棘地開路,到如今處處皆美的數十年中,這裡有一段段值得書寫的故事。關乎你我他的故事,總是最能打動人。這亭子不遠處的石子廣場指引著我們到這兩條鐵索橋,一條是鋼絲橋,我曾踩著長裙子、高跟鞋在那晃著,另一條相對好走些。
那一天,我們從情侶橋走過,抬頭見愛洛斯雲廊在雲霧之中,美極了;我們也曾為了那令人醉的日出美景,摸黑上山;也曾冒著酷暑,登頂,只為記錄這迷人的風景。但這些與那時沒有路的歲月比,幸福多了。這厚實的石板臺階,畫了幾道痕,下了幾天的雨,在石板上也還是冒出了一縷縷青苔。
愛洛斯雲廊吸引我們的是尖叫刺激的感覺,那落差380米的懸崖鞦韆,喜歡的喜歡得不得了,像我這般硬著頭皮上,軟著小腿下的不多。你瞧,當飛出去時,那美麗的金珠瀑就在腳底,鞦韆是懸著的,我的心也是懸著的。這裡有五大項目,玻璃雲臺之所以有引力,是因為,它就在駱駝峰上,隔著玻璃看腳底,整個人似乎就是飄著的。在這數著「12345」,一一體驗時,最令人愉悅的當屬滑滑道,似乎又重回了年少時。
這裡的橋很多,波浪橋、拱橋、鐵索橋、碇歩……大大小小十來座,今天嘗試著鏡面攝影,感覺不錯,你也可以試試。
到了多次的永嘉書院,想整一集玩轉永嘉書院,細數一個個好玩的地,說著說著又繞遠了。
想到春天的花開,夏日的戲水,秋天的豐收,冬天的等待……
盛夏時節,到這來避暑是最適合不過了。在即將開啟的暑假裡,你可帶上家人,到這來感受下帳篷露營、七夕相會、潑水節……在永嘉書院,每天都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在景區裡有很多瀑布,去的人最多的當屬金珠瀑,就在一線天的山腳,除此外,還有很多值得記錄的美景,你可以到這來感受下。
永嘉書院作為溫州地方文化的窗口,除了美景外,還有很多看點。在永嘉學館門前有三尊銅像,他們是永嘉學派的代表人物。中間的是薛季宣,是永嘉學派的創始人。左邊是陳傅良,是薛季宣的學生。最右邊的是葉適,是永嘉學派的集大成者。
「萬事皆道」四個字,這是永嘉學派的哲學思想,也是溫州商道文化的核心思想。
歷史上溫州為西漢東甌國所在地,在源起館,展示著南宋之前,溫州歷史名人典籍、溫州的主要產業、對溫州社會經濟文化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西漢東甌王騶搖,東晉王羲之、郭璞、謝靈運,唐代永嘉大師等。
在事功館,展示的是永嘉學派形成的脈絡、代表性人物的著作、商業思想及南宋的主要產業;在傳承館,主要展示從明代到民國期間溫州最有影響力的實踐永嘉學派的相關人物:明代劉基、張璁、趙士禎、三孫五黃、東甌三傑等及其著作,以及元明清溫州的主要產業。
在商道館主要展示:明末到民國溫州民族工商業發展狀況、溫州模式、溫州產業現狀、溫州五大支柱產業及十大傳統特色產業、溫州商業理論及溫州模式研究書籍。以商養文,文以載道。
永嘉學派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畫派、溫州南戲;在文心館,展示:溫州南戲(永嘉崑劇)、永嘉畫派、溫州歷代狀元名錄、共和國成立以來的33名院士、歷代文人墨客八件事。
在思文閣,共有大小會議室8個,最大的可容納100多人。
在弘商苑,布設了古代名家字畫、家具、瓷器等古文化藝術品。
如今,這每月一期的永嘉論壇,吸引著專家學者相聚在楠溪江畔。
第一期的演講嘉賓是著名作家許開禎先生。
第二期的演講嘉賓是著名學者鮑鵬山先生。
在永嘉書院,每月至少舉辦一期,每期不僅有名家名師的專題講座,而且有永嘉學派散講。目的就是為了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永嘉學派,認識了解溫州人文精神,共同探尋新時代背景下的溫州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