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1 03: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我院心胸外科順利地通過腋下切口為一名患有罕見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肺動脈吊帶疾病的幼童解除病痛,並順利出院。截至目前,我院已經成功實施3000例腋下小切口微創手術,減少了留在孩子身上的疤痕,以免心病的傷疤長大以後成為孩子的「心病」。
變「正面突擊」為「側面迂迴」
11月大的小吉(化名)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在孕期心臟超聲檢查時發現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肺動脈吊帶,出生後複查心臟彩超得到確診。父母頓時心事重重,一直猶豫不決如何做手術矯治,跑遍全國多家大型醫療中心,都需要胸部正前方切入進行矯正,當得知上海兒童醫院心胸外科可做腋下微創手術,隨即找到了張儒舫主任診療並當天入院。
我院心胸外科張儒舫、沈立團隊經過精心的準備,決定從孩子左側腋下切口進行矯治,這種「側面迂迴」的手術,比傳統的從胸骨正中切口「正面突擊」對患兒創傷更小,術後恢復更快,切口還隱蔽,最終手術僅耗費90分鐘就順利完成,術後當天小吉進入心臟重症監護室(CICU),3小時後就順利撤除呼吸機,次日搬出監護室回到父母身邊,術後第6天今天上午順利出院。全部治療費用也不到正中切口手術費用的一半。
不讓心病傷口成「心病」
肺動脈吊帶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正常情況下主肺動脈分別向左右發出左肺動脈和右肺動脈,並分別進入左側和右側肺門。而肺動脈吊帶患兒,左肺動脈異常起源右肺動脈後從氣管和食管之間穿過進入左側肺門,異常包繞氣管的左肺動脈,就像一隻「魔爪」卡住了患者的氣管,如果卡得緊,患兒往往表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甚至出現口唇青紫、窒息,導致生命有危險。一旦出現以上症狀,往往提示患兒病情明顯加重,須儘快手術治療,否則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後果。
張儒舫主任介紹,對於肺動脈吊帶患兒,一旦診斷明確要儘早手術。手術不但要將異常的左肺動脈移植回正常位置,還要同時對氣管狹窄以及合併的心內畸形同時進行矯治。對這類疾病傳統的治療大多是採取胸骨正中切口,在體外循環下完成肺動脈吊帶的矯治和氣管狹窄、心內畸形的一期矯治。但是這樣手術創傷大,呼吸機使用時間也長,住院時間延長,治療費用昂貴,而且手術遺留的正中手術切口疤痕要伴隨患兒一輩子,對患者的外觀和心理髮育會有一定的影響。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張儒舫主任通過研究發現對於有些不需要行狹窄氣管矯治的患兒採用左側腋下「美容」切口,手術矯治更容易,治療費用也明顯減少,到目前為止已為近50例肺動脈吊帶患兒進行了腋下手術矯治,而小吉的這例手術標誌著心胸外科腋下小切口微創手術已經邁上了3000例的新臺階。
「一般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切口都在胸口上,但術後會留下疤痕,即使整形美容也不太容易消除。上海市兒童醫院心胸外科開展了腋下『補心』微創手術,從患兒腋下小切口進入,患兒康復後,疤痕只有5釐米左右,也相對隱蔽。雖然會增加手術的難度,但對於孩子以後的心理成長尤其是小女孩來說更有意義。」
【相關連結】哪些患兒適合腋下小切口微創手術
一般而言,年齡3-4個月以上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除了複雜先天性心臟大血管畸形和少數需要二次手術的患兒以外,多數患兒都適合做腋下小切口心臟手術。包括:沒有嚴重肺動脈高壓的房間隔缺損和室間隔缺損,部分性的肺靜脈異位引流,病情較輕的肺動脈狹窄和法洛四聯症,動脈導管未閉,主動脈縮窄,二尖瓣和三尖瓣關閉不全等。即使合併有動脈導管未閉的房間隔缺損和室間隔缺損,甚至肺動脈瓣下的高位室間隔缺損,都可以經腋下小切口完成手術。
撰文/沈立 徐運
原標題:《醫院新聞| 腋下「補心」,讓孩子心理不留疤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