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三姐還活著,她可能在微信群裡教你唱山歌

2021-01-09 蛋的青春

新技術的普及和廣泛使用,正在把每個人都捲入其中。喜慶的春節裡,你或許忙著在微信裡搶紅包。但在中國遙遠的村落,張福娟等白族人更喜歡用微信來對山歌。

這個75年生的白族女人,在微信裡存了四個唱山歌的對歌群。對於不分白天黑夜守在小賣部的她來說:「玩微信就是唱白曲」。是另一種娛樂和自由。

你還記得劉三姐和山歌嗎

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記憶裡,山歌就是劉三姐。80後、90後們或許知之不詳,但在他們的父輩裡,劉三姐是傳說,也是家喻戶曉的電影人物。在上世紀60年代的電影《劉三姐》裡,她聰慧機敏,歌如泉湧。這個砍柴女唱山歌幫助窮苦人解氣,反抗強權,因而名聞四鄉,最後被財主迫害。

電影曾經轟動東南亞和香港,插曲也一度響徹大街小巷。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的流行一波推動著一波,人們早已經將傳統的山歌淡忘。

有趣的是,新技術的普及和廣泛使用,正在用另一種方式復活傳統。

今年春節,自媒體號「刺蝟公社」刊登的一篇回鄉手記揭示:在遙遠的中國村落裡,白族村民正在微信裡開闢新的「山歌江湖」。

微信群裡的山歌江湖

刺蝟公社描述的這個村落石龍村,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地處著名景點石寶山的腹地,海拔在2600米至2900米之間。

村裡75年生的張福娟,就混跡在微信的山歌江湖中

她的微信裡存了有6個群,其中4個都是唱山歌的對歌群,兩個是家人群。

石龍村的白族人唱的山歌是白曲,植根於民間與日常生活,即便是普通人也能隨口哼上幾首。這些規則,被村民們創造性地移植到了微信群裡,成為一種娛樂。張福娟也樂在其中。

這個白族女人需要不分白天黑夜的守在村裡小賣部,用微信唱山歌(就是白曲),對她來說,是另一種消遣和自由。

七哥是石頭村的文化傳承人,在微信上唱山歌,可以同時對著兩三個群唱。一般村民都唱不過他。

他喜歡談著自己的龍頭三弦唱白族調,村裡會彈三弦的人已經很少了。

打開微信,短短40幾秒,七哥就能把一句悠揚的白族調傳了出去。很快,微信裡有了回音,一個高亢的女聲傳了回來。外人聽不懂,七哥很得意的解釋:「她是平時經常和我對唱的,她問我這會兒在做什麼?」

這樣的熱鬧在微信的山歌群裡常常要持續到11、12點,有時甚至是凌晨一兩點。對於村民來說,山歌群就是網絡世界的中心。

村民加入的山歌群多達上百個

據了解,在石龍村所有使用手機的村民裡,30%左右的村民都擁有自己的各類微信群,而在種類繁多的群裡,加入山歌群的人數最多,比例大約佔到有群人數的60%以上。更讓人驚奇的是,一旦有山歌群的村民,就不止加一個群,少的4、5個,多的甚至有上百個山歌群,大部分村民也有一二十個山歌群。

歌王的傳承人姜伍就介紹,以前民間會唱白族山歌的人很多,能登臺的人卻很少,很多人想唱卻沒有機會。現在通過微信群,人人都可以在裡面練習。

他和其它幾個唱得好的村民,都成了山歌微信群裡的老師。去年石寶山歌會,報名演唱的歌手太多,排都排不過來,都是因為微信群的帶動。「微信群對我們精神上也是有幫助的。今天你有想不開的事情,把微信群打開,心裡就什麼煩惱也沒有了。」

相關焦點

  • 《新劉三姐》不唱山歌
    東方網2月16日消息:以拍電視劇而名聲大振的廣東巨星影業公司老總鄧建國,昨天向記者透露了他2001年的拍攝計劃,據他透露,除了上半年《我這一輩子》、《格格要出嫁》,下半年《康熙微服私訪記》第四部、《魯智深來到2001年》4部電視劇投拍外,他還將向「小成本電影」開戰,目前已被列入計劃的有邱華棟的《正午的供詞》,章明的《17小時57分38秒》和
  • 一部翻拍不了的電影,劉三姐唱絕了山歌
    《劉三姐》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貧苦農民的女兒劉三姐從小失去父母,和哥哥劉二相依為命。生性愛唱山歌的劉三姐因為唱山歌而遭到當地財主的仇視,在山上打柴時被牛員外派人砍藤落水,大難不死的劉三姐不但沒有屈服,反而更加堅定了唱山歌的決心。
  • 劉三姐:唱山歌與封建惡勢力作鬥爭,流芳百世的「歌仙」
    也有人說劉三姐不是歷史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物,只是唐代時期廣西民間的一個傳說。據傳劉三姐出生在羅城和宜州交界一個美麗的小山村,自幼父母雙亡,與哥哥相依為命,以打柴和捕魚為生,劉三姐不僅勤勞聰慧,還長得容貌秀麗,是 「村裡一枝花」,劉三姐遠近聞名不僅是因為她的美貌,更是她尤為擅長對山歌,出口成章,妙語連珠,所以很多人都慕名前來與她對歌和學歌。
  • 「老師,我們何時再唱劉三姐山歌」
    本報記者 楊 秋學生們在課堂上練習對唱劉三姐山歌的聲音,似乎還在廣西援柬外派教師廖淑華的耳邊迴響,然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柬埔寨馬德望聯華學校實際上已停課了不少日子。廖淑華告訴記者,劉三姐山歌是該校高小班為今年兒童節準備的節目,2月的時候,海外疫情還不嚴重,華文學校正常上課。「我們沒想到疫情會發展得如此迅速,這個節目也因為突如其來的停課而被叫停。」還記得停課的第一天,廖淑華在國內的好友、同事紛紛向她發來了問候,家人也十分關心她在柬埔寨的安危,勸她考慮回國。
  • 劉三姐唱的不僅僅是山歌 更是在釋放她內心的抗爭與奮鬥情緒
    壯族山歌是山歌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劉三姐山歌體系則是壯族山歌上千年歷史的縮影和文化窗口,其意識形態、思想內涵、物質載體等都是異彩紛呈、絢麗多樣的,其民族影響是比較廣泛且深遠的。深厚情誼蘊含於壯鄉山歌之中,充分體現了這是一個詩化、歌化的民族,山歌國度是壯鄉人民永遠的烏託邦。
  • 這裡山歌唱不停
    穿透千年的「劉三姐文化」歷久彌新,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彰顯深沉的文化自信。從《劉三姐》熱到山歌熱     魚峰山和小龍潭,相傳是劉三姐傳歌和成仙的地方,據說劉三姐就是在這裡騎著魚上天,到天宮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們仍世代傳唱著。為紀念她在柳州傳唱的功績,人們在立魚峰的三姐巖裡,塑了一尊她的石像。
  • 不"唱"山歌的劉三姐,竟也美得如此動人心魄!
    作為「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扶持項目」和「南寧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項目」,舞劇《劉三姐》根據廣西壯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劉三姐故事改編,首次以舞蹈形式演繹經典傳說,歌頌勤勞聰慧的壯族姑娘劉三姐與善良勇敢的阿牛哥忠貞不渝的愛情,展現廣西壯族人民正直勇敢的民族品質。舞劇《劉三姐》劇照 資料圖片山歌與舞蹈是舞劇《劉三姐》的靈魂。
  • 廣西壯族山歌王自編萬首山歌 詼諧語言宣傳國家政策
    馮革裡 攝   中新網廣西東蘭12月10日電(陳秋霞)「精準扶貧方針好,哥養烏雞有得撈,綠色食品打出口,靠妹網上幫推銷。」12月10日,劉三姐歌謠國家級傳承人謝慶良和多名廣西歌王在廣西東蘭縣同臺對歌,用詼諧幽默的山歌宣傳國家政策。  當天,廣西東蘭縣搭起山歌臺,以山歌對唱的方式,來吸引觀眾關注官方舉辦的相關活動。
  • 傳歌人劉三姐的山歌,唱出了多少農家人的理直氣壯
    劉三姐的山歌,唱本心,唱一切所見,唱所思所想。聽劉三姐的山歌讓人感覺清爽,不自覺的會心而笑。其實這是個很長遠的過程,我孩子時陪媽媽看《劉三姐》這部電影時,我是聽不懂聽劉三姐的山歌的。更讓人喜歡的是歌調歡樂,連她罵仇恨的財主時,唱出不卑不亢。你不種麻,你吃油你不種桑,你穿絲有話不能直說,但是可以唱出來。唱出委屈,唱出怨恨,唱出農家人的共鳴,唱出了萌瓏愛情,唱出原生態的藝術。劉三姐的山歌開口即是藝術,開口就是民聲,像清泉明亮歡快。沒有酸文繁字,直抒胸臆。含蓄的愛情更可愛。
  • 坐高鐵看中國|一家三代「劉三姐」,貴廣線上唱山歌
    伴隨著300多公裡的時速,穿越層疊的大山,路過連綿的江水,身處貴廣高鐵之中的77歲的黃婉秋,神情裡滿是喜悅與驕傲。央視新聞直播截圖10月6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特別推出的《坐高鐵看中國》貴廣線直播之中,同在車廂前往廣州的黃婉秋,出現在了鏡頭裡。
  • 踩著平衡車登場,傳唱八桂愛與美,她讓「劉三姐」的山歌永不停
    「藤纏樹,樹纏藤,山歌歲歲牽紅繩;天若有情天亦老,不老壯家唱歌人……」國慶前,現代彩調劇《新劉三姐》在南寧上演,婉轉動聽的廣西山歌唱響了動人心弦的篇章。初登戲臺,結下藝緣觀眾心目中的「劉三姐」長什麼樣?明眸皓齒,面若銀盤,清純中帶著幾分俏皮,張口唱歌時又透出一股伶俐勁兒。現實生活中,如果你見到趙華湘,也會認為她的模樣很是符合劉三姐的形象。2017年,師從龔小平的趙華湘正在廣西藝術學院攻讀研究生。當時,廣西戲劇院在南寧舉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彩調劇表演人才培訓班。
  • 第五代「劉三姐」王予嘉:讓山歌唱響全世界
    中新社桂林10月30日電 題:第五代「劉三姐」王予嘉:讓山歌唱響全世界  作者 唐夢憲 李果  第五代「劉三姐」王予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讓劉三姐的山歌唱響到世界各地,是她和前幾任「劉三姐」的願望。
  • 彩調劇《新劉三姐》致敬經典 「跨界」壯鄉山歌唱進上海
    央廣網上海10月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今晚,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出品,廣西戲劇院創作排演的彩調劇《新劉三姐》亮相上海,以新的主題、新的語境、新的人物、新的舞臺向經典致敬。
  • 山歌好比春江水——黃婉秋、傅錦華、張桂蘭共同塑造的《劉三姐》
    黃婉秋,她14歲登臺演出,1961年在電影中扮演劉三姐時,年僅17歲。但她所扮演的那個清純俏皮的劉三姐形象,連同影片的詼趣生動的故事和膾炙人口的歌曲,在幾代中國人的心坎裡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說是真正達到了家喻戶曉。
  • 陽朔大榕樹公園印象——對歌臺品「劉三姐」山歌勾起兒時美好回憶
    公園內具有1400年歷史的大榕樹《劉三姐》是一部影響了整整一代人(註:中國人平均代差為25年)的傳世經典電影,電影結尾劉三姐與阿牛定情與山歌表白的拍攝取景地,就在陽朔「十裡畫廊」大榕樹公園裡的一棵千年大榕樹下。
  • 一部無法重拍的電影,劉三姐唱著一首山歌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貧窮農民的女兒劉三姐在她小時候失去了父母,和哥哥劉二住在一起。***在順江漂流途中的劉三姐被老李漁民收留,他們唱著民歌。貧困農民因為愛唱著民歌,圍著劉三姐聚在一起。顯然,劉三姐已經成為一個標誌。這嚇壞了當地的富人莫懷仁,因為上次的民變是由唱民歌引起的。
  • 劉三姐才是中國的hiphop女王,一句「你神經病啊」slay全場
    那個時候,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唱山歌咧~」家裡長輩對她沉迷得無法自拔,我也從小耳濡目染,當時學了幾句後跟村口小男生對罵,贏了還被追著打。她用山歌懟人,就罵壓迫百姓的土財主和半吊子的酸臭文人,嘴皮子特溜,看她罵人特別解氣。
  • 黃婉秋:「劉三姐」 山歌唱醉觀眾的心!
    提到黃婉秋,不能不想起她扮演的「劉三姐」!黃婉秋,1943年1月17日出生於廣西桂林市永福縣,演員、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她14歲登臺演出,1961年在電影《劉三姐》中飾演劉三姐,代表作品有蘇裡導演的經典音樂片《劉三姐》、《春蘭秋菊》、《長城大決戰》等;出演電視劇《爸爸媽媽的孩子》、《黃山情》(黃梅戲)、《戲迷盛老樂》等。其中《黃山情》榮獲「金鷹獎」「飛天獎」及華東六省市最佳戲曲片獎。1995年,她導演的曲藝《灕江行》獲中國第二屆曲藝節「牡丹獎」導演獎及自治區優秀獎;1997年導演的《春蘭吟》獲全國「文化新節目」獎。
  • 紫雲有兩個八旬「劉三姐」!山歌一唱,音樂家都直呼過癮
    (一對八旬「劉三姐」)  「看牛要看牛角嘛,看馬要看馬蹄眼,說起爬坡就爬坡,不準哪個打縮腳。」  3月21日,貴州安順市音協主席攜骨幹成員,一行12人到貴州紫雲自治縣壩羊鎮紅院村紅巖布依古寨採風。當地一對八旬「劉三姐」的布依族山歌,讓採風團成員直呼過癮。  貴州壩羊鎮紅院村是一個有著建寨500年歷史的布依族村落,村裡的建築和村民的生活方式、服飾都保持著傳統布依族的風格。寨子裡15株參天金絲楠木大樹,據說已經有上千年樹齡,守護著在這裡居住的84戶布依族同胞。  近年來,隨著當地推動古村落保護工作的開展,紅巖布依古寨逐漸被外界青睞。
  • 山歌歌仙爭霸,劉三姐與趙妹姑的曠世對決
    電影《劉三姐》就是這樣的產物。其實在跟廣西一水之隔的湘南瑤族區域,同樣有一個經典的傳說,只是其沒有《劉三姐》那麼幸運,從而只僅僅流傳於瑤族居住的局部區域罷了。電影《劉三姐》作品相傳在湘南江華瑤族地區有位歌仙叫趙妹姑,她傳唱的歌帶有很多的哲理。附近的財主地霸都很敬畏她,也怕她用歌聲帶動老百姓對其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