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籽媽的文章,請點擊標題下藍色字體「菜園子」進行關注。
此文是籽媽讀童書出版媽媽三川玲老師的微信文章「怎樣選擇兒童英文書」的有感而發,及對市面上英文繪本排版的總結,並推薦《亞瑟小子》中英雙語繪本給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小朋友與家長一起進行親子共讀。
籽媽在下面會附上三川嶺老師的全文供大家參考,她的微信公眾號也推薦大家關注,搜索 tongshuchubanmama 即能找到「童書出版媽媽三川嶺」。
《亞瑟小子》是我和菜籽共同喜歡的一套書,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菜籽還處於不太聽得懂不感興趣狀態,所以擱置了一段時間,事隔2個多月再次拿出來給她講,她已經完全沒有問題,只是偶爾會問我一些關鍵詞的意思罷了。《亞瑟小子》有兩個版本,一套是12冊的(上圖),一套是18冊的(下圖),個人感覺12冊的要簡單一些適合英語初級水平閱讀,18冊的要難一些,適合中級水平的閱讀。
不管是12冊還是18冊的套書,排版都是籽媽最推崇的書頁上是英文,整個故事後面附上小圖加中文的方式。籽媽在這裡小小的總結一下國內出版的中英文對照繪本的格式:
一頁書上既有中文又有英文。籽媽曾經在私人微信上推薦過的《蘭登雙語經典》套書就是這樣。我只給菜籽講英文,但是發現如果別人用中文給菜籽講過一遍後,她就不聽英文的了只要求用中文講。我只好和她商量達成協議,一遍英文一遍中文。再後來我把這套書從菜籽的書架上拿下來,只有我們倆的時候才拿出來講。此類排版的繪本只適合給不認字的小朋友們進行親子閱讀。已經認字的小朋友就不推薦此種排版方式,小朋友一定會依賴中文本能的屏蔽掉英文。
書頁上是中文,整個故事的後面附上小圖及英文或大段英文。《貝貝熊一家》、《Milly,Molly》就都是這樣,我按照中英文對照的買回來後發現上當了,只能當中文版講,除非家長把大段大段英文背下來!籽媽最不推崇這種雙語繪本排版方式,基本屬於掛羊頭賣狗肉。
第三類就是《亞瑟小子》這類的繪本,排版就很合理,書頁上是英文,整個故事後面附上中文,其實就和國外的原版區別不大了,而且還有助於中國家長理解故事情節。價格也比國外原版便宜好多。希望以後中英對照的繪本都以這種方式排版,父母就不用花大價錢去買國外原版書了,孩子也可以享受真正的英文故事!其實這種排版方式,等孩子長大開始認字的時候也是最有幫助的。想當年籽媽小時候,籽姥爺給買的中英文對照書,籽媽基本只看中文,對英文視而不見。
綜上所述,第3類純英文排版是最好的排版方式, 希望負責任的圖書出版商和出版人多多出版這種排版方式的好繪本。
籽媽會在後期陸續推薦一些類似《亞瑟小子》排版的雙語繪本給大家,敬請期待。
下面附上三川嶺老師的文章「怎樣選擇兒童英文書」。
- 華麗麗的分割線----
怎樣選擇兒童英文書?
2014-09-16 三川玲 童書出版媽媽三川玲
這是童書媽媽的第166篇分享,在新浪微博@童書媽媽三川玲也可以聯繫到我
跟現在弱化英語學習的趨勢不同,我還是覺得英語學習非常重要。當孩子學會閱讀,他就不僅僅從生活的那個小小環境(有時候是鄉村、小鎮)來接觸世界;當一個人掌握了國際通用的語言,那麼整個世界都為之打開,他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顆聰明的頭腦對話。
但是,我又是反對從背單詞到考試這樣來學習英語,下面,就從我的親身感受談起。
我很喜歡旅行,喜歡感受不同的文化與生活。這些年來,從一個人出差的旅行,到兩個人情侶的旅行,一直到後來帶著小丸子的家庭旅行,去了過很多國家,體驗了異國的獨特的風情。
很多朋友會都會問我,「你們的英語好嗎?」的確,很多人還不敢自己踏上旅程,一個很大的顧慮,就是怕自己的語言不過關,無法交流。
其實,我也一樣經歷過這個過程。我們70年代生人,大多是「啞巴英語」。要是論考試,四六級不在話下,上班後的職稱英語,更是前一天翻翻書,第二天八十五。看看本專業的資料基本不成問題,查查字典寫封英文信也對付得過去。但是,一旦踏上陌生的過度,又變成了一個「語盲」了。
毫不誇張,有一次我和其他媒體的記者出差去國外,她竟然緊張到拿了一副有簡單英文對話的撲克牌,以做不時之需。我們一路磕磕絆絆,深感中國英文學習的失敗。
今天,當我們已然成為父母,肯定不想孩子再走一遍我們的老路——學了十幾年英文,考過了四六級,連問路和點菜都不會。那麼,除了給孩子儘量營造一個英文使用的環境之外,選擇哪些適宜的英文圖書,也是非常重要的。
點錯了菜學得快——日常生活是最好的情景學習
在國外,看不懂菜單,結果點了一桌子湯的段子,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而我也經歷過類似的故事。
那次在巴黎,天空飄著蒙蒙的細雨,我們一家來到一家有暖棚的餐廳就餐。熟悉法國生活喜歡的朋友都知道,一,法國餐廳基本都沒有英文菜單,更沒有圖片;二,很多人不喜歡講英語,就算會也不願意講。
於是,我們和侍者各自蹦著英文單詞,連比劃帶模仿,搞定了點菜。過了一會兒,侍者又過來,問我一道菜的做法,我基本上沒聽明白,就表示按他們的習慣做。結果,我們吃到了一份滲著血的生牛肉——此時,我才恍然大悟,他一直問我是不是要「cook」!
就是這麼一個初學者都知道的詞彙,讓我實實在在地在餐廳這個真實的情景中,又扎紮實實地學習了一次——戲劇地是,這份看似猙獰的生牛肉,其實非常好吃,以至於幾天後我專門又點了這道菜。
我想說的是,正如一貫地不喜歡死記硬背記單詞一樣,那些背得快忘得快的單詞,其實都需要在生活的場景中「重生」。
所以呢,在選擇兒童的英文書的時候,我首先看的不是英文部分的詞彙,學習方法,而是故事是否接地氣,有生活氣息,生動有趣。
我特別喜歡《亞瑟小子》裡來自日常生活的小故事。
這些情形每天都發生在每一個家庭之中:開學第一天的尷尬,博物館體驗,存錢罐的秘密,玩具大搬家,不一樣的新同學,酸黃瓜噩夢,朵拉的止嗝妙招,逃不掉的親親遊戲……
一看這些書名,就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很想看看亞瑟一家是如何度過平凡而有趣的一天一天的。
牙仙來過了嗎——不學文化,就不算學會語言
不可否認,語言是文化的反映。可惜的是,或許是因為歷史上我們曾經對英美的敵對情緒,導致了我們學習英語要批判地學的奇詭思路。就是說,我們一邊學習英語,一邊批判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於是,一個個奇葩的兒童英文課本就出現了。在那些課本裡,小朋友的名字是中國的小明和小紅,內容是中國的學雷鋒做好事,思維也是東方式的說教和教訓……這是在學「英文」嗎,我還真不這麼認為。
按照這些課本、圖書學習的中國孩子,到了國外才發現,別人的話聽不懂,自己張開嘴說不出。為什麼呢?很簡單,就是沒有共同語言,沒有雙方都知道的習俗、童話、歌曲、笑話、電影……雖然大家都說英文,卻根本是兩個世界的人。
一個學了十幾年英文的學生,連牙仙女都不知道,我想,他要補的課程還真的很多,很多。
現在,世界已經是平的了,網際網路磨平了地域界限。當我們的孩子在接觸另一種文化,學習另一種語言的時候,再也不要抱著什麼「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陳舊思想了——這都什麼年代了!
所以,學英文的時候,選擇英文書的時候,最好是英文國家作者出版的圖書。圖書的內容,最好也是反映西方國家的文化特徵,文化思維的故事。比如,書裡有孩子如何過復活節、萬聖節、聖誕節的內容,有對待動物,對待環境,對待家人等等的內容。
而家長也要引領著孩子,深入了解西方世界的文化,學會欣賞,學會寬容,與之融合。這樣,當孩子長大去到國外,至少不會感到那麼陌生和錯愕。
自然長出來的故事——作者的價值觀模仿不來
在這裡,我要再次強調作者的重要性——好的圖書,是作者內心生長出來,編輯慧眼發現,出版人專業出版出來的。而不是靠出一個策劃,拉一個單子,組織一批故事,給繪畫工作室下單,這樣生搬硬造地工業化流水線製造出來的。
說實話,我也走過這個錯誤的道路,收穫了很多的經驗和教訓。
也就是說,這些故事的作者的生活體驗,是無法用一個團隊的集體綜合去取代的。當我看到一些明顯帶著「機器味」的兒童圖書的時候,我就仿佛看見它們散發著漂白粉、消毒劑、防腐劑的味道。
在這個領域內,我逐漸明白了,日常之美,恰恰美在來自作者真實的生活——從泥土裡生長出來的才最有營養,最有魅力!
所以,這一類的圖書,我會先看作者,然後再閱讀圖書——事實上,每一次都印證了我的觀點。
布朗先生的《亞瑟小子》,就來源於自己一家五口的真實生活。他寫的故事,描繪的場景,就真真切切地發生在自己家裡。
亞瑟小子的作者,馬克·布朗和夫人膝下有三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和諧、幸福。而且,布朗先生不僅是優秀的作家,還是哈佛醫學中心兒童健康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寫作之餘,經常巡迴各地為孩子們演講,熱心地為家長解答與孩子相處及教育方面的問題。
本書的出版人許國萍老師曾在美國布朗家做客,深切地感受到作家對生活、對藝術的摯愛:地板、樓梯上都是作家和藝術家妻子一同繪製的圖畫;家裡像一個博物館,夫婦倆收藏的名畫、藝術品、小古董、擺件,琳琅滿目,看上去最普通的一個櫥櫃都有幾百年的歷史;馬克先生的小工作室只有兩米見方,顯得很「迷你」,「亞瑟小子」等所有那些富於活力和生機的圖畫書卻都從這裡誕生,正應驗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傑作都是從小書桌上誕生」的真理。
正因為布朗熱情、陽光的生活態度和始終保有的愛心和童心,才讓他筆下的「亞瑟小子」系列故事呈現出「文如其人」的藝術魅力,而亞瑟一家羨煞旁人的和諧、歡樂氣氛,也正是作家本人家庭生活狀態的投影。
扔開拐杖學走路——中英文不要放在一起
前一段,我曾經和大家分享了我反對注音讀物的文章。同樣的道理,我也反對中英文字字對照的做法。這違背了孩子閱讀英文的基本規律。有了中文,孩子就像拿了一個拐杖,習慣之後根本就丟不下來。
我和《亞瑟小子》的出版人許老師編聊起這套書的出版過程,他們還真的為此反覆周折過。當初,他們的第一版圖書的排版,還真的採用了中英文直接對照的方式。
但是,許老師總覺得有些不妥當——在徵詢了英文學習的專家之後,她果斷地叫停了已經開機的印製工作,安排幾位美編分頭重新排版、製作,讓這套書最終以英文和中文分開排版的面貌問世。
這樣,前面的部分等同於原版書,後面附加幾頁搭配縮略小圖的譯文。不僅整體版式美觀,不至於因為中英文對照文字太多而影響了畫面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更符合語言學習的內在規律,有利於讓小朋友在相對獨立的語境下培養語感,擺脫拐杖式學習。
我聽到這裡,不僅為這套書感到慶幸,也為許總編的認真負責深為感動。
一本好的圖書,組成的因素非常非常多。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錯漏,或者妥協,圖書就會喪失了品質。雖然我們不能保證每個環節都完美,但至少要為此努力,並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