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與收益是並存的,買基金與買股票一樣,要抵抗不理性情緒的影響。大多數投資人在市場下跌時,想的都是如何止損,聰明的投資人則會利用市場下跌,降低持倉成本。
01 基金下跌時,考慮降低持倉成本的前提
第一,確保基金自身質量沒有問題。投資人之所以購買基金,而不是股票,就是相信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可以通過專業化的投資,創造超額的回報。
選擇一隻基金,就像是買了一輛車,只有動力十足的車才能載著我們到達財富彼岸,如果不幸選到了一輛破車,你應該及時換車,而不是花心思去裝飾它。
基金出現下跌時,我們需要判斷它下跌的原因。
如果是市場普遍下行,而目標基金的降幅又低於市場平均降幅,那麼此時再考慮如何降低成本,謀求未來收益。
如果基金本身的運營出現問題,例如基金換帥、基金在板塊輪動中踏空、或者基金公司的運營爆出醜聞,乘早贖回、及時止損更為明智。
第二,確保手中的資金有較長的閒置期。降低成本最主要的做法是「繼續買入」,我們通過買入更低價的籌碼,攤平基金持倉的整體均價,等到市場翻轉時,就可以收穫超額收益。
但是,市場是不能預測的,我們無法預估,翻轉何時到來,可能是半年,可能是一年,甚至可能是三年,因此,我們只能把手中閒置的資金用於加倉,保證資金流動性。
試想,有一筆錢是你下半年買房的首付款,你看到基金下跌, 想要加倉降低成本,結果買房的時間臨近,市場反彈卻暫時沒有出現,此時你該如何?賣出持倉不僅沒有降低成本,還加劇了損失。
02 基金下跌時,降低成本的具體方法
第一,堅持定投,避免衝動的一次性買入。基金定投是降低持倉成本的重要方法。通過資金分批進入市場的手段,基金定投可以隨著基金下跌,買入更多低價籌碼,進而實現降成本的目標。
舉個例子,小A在股指5000點時,買入1萬元基金,此時,小A需要等到市場重新回到5000點時,才能回本。
而小B,隨著市場下跌逐步買入基金,分10期買入1萬元,如此情況,市場反彈到2475點時,小B即可回本。
基金定投講究「止盈不止損」,越是市場下跌,越要堅持定投,不斷積累的低價籌碼,會降低成本,在市場反彈時,發揮重要的賺錢效應。
如果你對於基金定投有一定的經驗,還能通過定投+手動加倉的方式,進一步降低成本。
面對市場恐慌性下跌,或者手中臨時多了一筆錢想要投入市場,如年終獎金,我們可以通過手動加倉的方式,買入基金。
我們可以自行設定投資規則,例如,市場每下跌5%,就加倉10000元。
第二,控制交易成本,在細微處省錢。基金的交易成本高於股票,如果能夠節省下部分交易成本,也能夠達成降低成本的目的。
一方面,我們要精選基金的購買渠道。相同的基金在不同的銷售渠道,收費情況各不相同,通常,銀行渠道費率較高,而網際網路銷售平臺,基金的費率優勢明顯。支付寶平臺上,大部分基金申購費打1折,細枝末節處能省不少錢。
另一方面,我們要根據自身的投資方式,針對性選擇收費方式。目前基金市場有ABC三種收費方式,A類基金為「前端收費模式」,買入此類基金時,直接扣減申購費,適合長期投資者;
C類基金為「銷售服務費模式」,基金公司通過投資人持有基金時間,按日計提銷售服務費,適合短線操作的投資者。
針對自身的投資習慣,選擇正確的收費方式,也可以降低成本。
第三,通過市場估值判斷行情,控制加倉節奏。趁著基金下跌,加倉基金,降低成本,這樣的操作類似於股票投資中的「抄底」,我們要警惕,不能抄底抄在半山腰,不僅沒有降低成本,反而加劇損失。
通過加倉降低成本,一定要控制資金投入的節奏,不能被情緒幹擾,過快投入資金。
怎麼判斷基金下跌的程度呢?對於主動型基金而言,我們可以參考相應的股票指數,例如消費類主動型基金,就參考消費指數;中小創基金,就參考中證500指數。
當相關指數已經跌至歷史低值,那麼我們可以穩步投入資金,靜待市場翻轉;如果基金雖然大跌,但是指數仍處於高估值區,則不應該大量投入資金加倉。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成長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
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