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號晚,孫燕姿毫無預告的情況下在微博開啟直播,進行了一場線上直播演唱會,慶祝出道20周年。
在直播中,她說,20年前她只是個愛在廁所唱歌的小女孩,沒想到喜愛音樂能夠讓她踏上與過往不同的旅程。
雖然沒有預告,但是這場直播仍舊引起歌迷熱烈響應,合計觀看人數突破7千萬人次,孫燕姿的歌在音樂飆升榜前10佔9首,前20佔16首,前50佔了36首。
孫燕姿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小熱愛音樂,父親是她音樂的啟蒙者。
五歲開始學鋼琴,十歲第一次在舞臺上唱歌,十八歲寫下第一首自己作詞作曲的歌…
2000年,孫燕姿憑藉同名專輯《我是孫燕姿》出道。
一首《天黑黑》讓孫燕姿拿到第12屆金曲獎的最佳新人,她「戰勝」的對手,還有同年出道的怪物新人——周杰倫。
同樣出道已二十年的周杰倫,幾乎拿遍了整個歌壇的大小獎項,但由於最佳新人獎的缺失,讓他再也湊不齊大滿貫,成了周董「怨念」十幾年的遺憾。
那首《天黑黑》成了當年爛大街的金曲,大街小巷都在傳唱。整首歌講述一個少女成長的故事,有對青澀歲月的回顧,對現實的感悟,還有熱情地鼓勵人們即使「下起雨也要勇敢前進」。
這種單純美好、蓬勃生氣,正是那個年代的情感底色。她唱出了這一代人的心聲,很多人就此喜歡上了孫燕姿。
下起雨,也要勇敢前進
這一年,她從亞洲各國抱得15座新人獎盃回家;她被視為王菲、張惠妹的接班人,與蔡依林、蕭亞軒、梁靜茹合稱亞洲四小天后。
首張專輯大賣後,公司很快為孫燕姿打造了第二張專輯《我要的幸福》。
此後短短3年間,孫燕姿發行了7張專輯。「當時真是瘋狂,每天都在做做做做做東西,停不下來。」
2002年10月,孫燕姿登上《亞洲周刊》封面,這家全球第一本、也是當前唯一一本國際性中文時事周刊用了整整十頁的版面來描述席捲亞洲的「孫燕姿現象」。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講自己的經歷,「去臺北和上海時,看到到處都是孫燕姿代言的巨型廣告牌,聽到到處都在放她的歌,覺得非常驕傲。」
孫燕姿很少有緋聞,也不涉足電視電影圈。僅有的幾個叛逆時刻,一隻手都能數過來。
01學生時代
學生時代的她很皮,曾被老師說:「你不要去考試,你拉低了所有人的成績。」
倔強的孫燕姿努力讀書,一直考到A1,回學校時與那位老師擦肩而過。
「我沒有和他打招呼,因為我不覺得他有鼓勵到我。所以做個好孩子,反而是我覺得我做過最叛逆的事。」
02第一次隱退
從2000年到2003年,3年間孫燕姿發行了7張專輯。那段時間,她每天像一個停不下來的陀螺,「最累的時候,凌晨2點卸完妝,4點又為了新演出起來化妝,回到酒店累的倒頭就睡。」
密集的行程,緊繃的日子,讓她一度懼怕上節目,討厭和人說話。
有一次她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工作人員在門外叫她,她稱自己在洗澡。事實上,她一直在房間裡走來走去,準備了20多分鐘才出門。
2003年8月,孫燕姿選擇退隱一年,因為自己太累了,享受不了當歌手的樂趣。
03第二次隱退
2004年,孫燕姿帶著新專輯《Stefanie》重新復出,這張專輯全亞洲熱賣220萬張。
當年銷量僅次於周杰倫的《七裡香》,位列華語歌手第二名。
之後,她又發行了專輯《逆光》。
點擊播放 GIF 1.1M
逆光
然而,在事業如日中天的2007年,她又「叛逆」地背起行囊離開樂壇。
原因是:公司為了炒作新專輯,特意召開記者會,曝光她在埃及拍攝音樂錄影帶時,遭到當地黑道的攻擊和勒索。
後來孫燕姿澄清「事實沒有那麼誇張」,她被這種炒作事件消費惹惱,不再和公司續約。
暫時退隱後,她在博客中稱,自己是「方木釘」——周圍幾乎到處可見圓形孔,可方形的木釘無法釘入圓形的洞裡。
04第三次隱退
2011年,孫燕姿再度復出,發布新專輯《是時候》。
同年在新加坡舉行婚禮,她第三次短暫離開歌壇。然後就是2014的專輯《克卜勒》、2017年的專輯《跳舞的梵谷》、2018年的單曲《半句再見》。
她每次的離開,看起來任性叛逆,但都是抱著對音樂、對自己生活負責任的態度。
曾經,有個記者問孫燕姿:「你憑什麼想退就退,想進就進,最後還依然有那麼多人喜歡你?」
當時,她愣住了,不知道怎麼回答。
直到最後的這次復出,她說:「迷茫是一定會有的,我知道我很任性,可是這個是我的方式,因為我覺得這樣我可以走得更遠。」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路上,都應該有孫燕姿的態度,不忘初心,同時不斷突破自己,不為外界的言論慌亂,也不為自己的迷茫而緊張,努力自我增值,選好方向,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