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護士為一名女孩注射國產HPV疫苗。新華社記者 熊琦/攝
HPV疫苗為何緊缺
目前我國市場上供應的疫苗除廈門萬泰研發的國產二價疫苗外,均為進口疫苗。據了解,在全球範圍內,HPV疫苗獲批上市的藥企只有美國默沙東公司和英國葛蘭素史克兩家。僅僅依靠要向全球供貨的兩三家企業來供應,供給和需求間的矛盾是顯而易見的。
各地疫苗的供給量取決於基層單位的請領需求。HPV疫苗較為昂貴,佔用資金額度較大,還有新疫苗注射後的副作用問題等都會影響接種單位的選擇。
在疫苗的臨床評價方面,二價、四價疫苗與九價疫苗的表現相當。二價和四價疫苗可以完全防控由16和18型病毒感染造成的超84.5%的宮頸癌,九價疫苗可以預防92%的宮頸癌,但不少人「非九價不打」的認知加劇了進口九價疫苗的緊缺。
近年來,隨著宮頸癌防治知識的普及、預防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以下簡稱HPV疫苗)的獲批上市,公眾對HPV疫苗的關注保持著持續的熱度。 但據各地網友反映,九價HPV疫苗一直「一苗難求」,不少有接種意願的女性只能通過「黃牛」或私立醫院高價接種。
目前國內HPV疫苗真如網友反映的那般緊張?供需間的矛盾是如何造成的?公眾對HPV疫苗的認知是否存在誤區?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1
九價苗是否「一苗難求」?
——各地情況不同,但普遍供應不足
家住北京大興的小丹剛剛打完第一針九價HPV疫苗。說起求苗經歷,小丹也是費了些周折,「打聽了家附近的五家公立醫院,有的直接說沒有,有的說不知道要等多久。後來聽朋友說西紅門醫院有苗,我就趕緊過去約了一下,大概一個月就通知我可以打了。」
小丹今年25歲,在得知幾家醫院都沒有苗的時候,也著急地去私立醫院問過,私立醫院的價格是三針近6000元,當時就能打。公立醫院的價格是統一的,三針3900多元,「如果當時再問不到有公立醫院能打,我就會選擇私立醫院,畢竟已經快到九價的年齡上限——26歲了,貴點就貴點吧。」小丹說道。
在南京上學的小董本想在南京注射疫苗,但聯繫了好幾家接種醫院,不是說沒有九價苗,就是說需要當地戶口,於是,她只能選擇假期回河北老家時再問。「石家莊的苗也很難約,我通過微博上的信息找到了新樂市裡一個社區醫院,剛好有苗,前兩針就在那裡打的。」
但小董沒想到,第三針卻遲遲沒有貨,「第三針是在邢臺市的一個醫院打的,也是多處打聽,費了些事。」小董感覺,九價苗確實比較緊張,「可能是因為我們這種快到26歲的女性,有集中需求導致的。」經歷了這次約苗過程,她發現河北比江蘇相對好打一些,社區醫院有時候反而比大醫院更容易有苗,「或許是發達地區人們的接種意願更強,需求量更大吧。」
在微博中,關於九價HPV疫苗的話題很熱,一些是詢問疫苗知識的,但更多的都是在問「(咱們這兒)哪裡有苗?」翻閱話題群,記者發現,各地關於九價HPV疫苗的供需情況不盡相同:有的人反映,約苗還好,等一兩個月就能打上;有的人反映,約了大半年甚至一年,也沒有約上;有的人表示,本地疾控中心每月放苗一次,要在規定時間去搶……綜合來看,大部分地區二價和四價HPV疫苗供應相對充足,九價疫苗則普遍反映供應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就沒有供應過。
北京一名疾控系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HPV疫苗剛剛上市的時候,供給確實很不足,但現在已經有所緩解。「其實現在HPV疫苗在北京的總體供應是充足的,只是由於大家都想注射所謂最好的,也就是九價,導致九價疫苗比較搶手。」他表示,「但一般也不會出現打不上的情況,只是供給偏緊,等等應該可以滿足。」
山西晉城疾控中心的劉芳坦言,2019年HPV疫苗的供貨還好,但2020年有些緊張,現在基本上沒有九價苗,連二價、四價的貨源也不太足。
艾昆緯大中華區衛生經濟與真實世界研究負責人謝洋團隊的一項測算顯示,2019年我國可接種HPV疫苗的適齡人群(16~45歲)為2.8億,如果按照自費市場的覆蓋率是10%~20%計算,需求量是1.7億~2.6億支的規模。而我國從2017年後的三年間,疫苗的總批籤發量為2900萬支,距離需求還有1.5億~2.3億支。「顯然,供給缺口相當大。在現實中表現出來的就是預約不上、排隊時間長。」謝洋說。
2
因何導致九價苗緊張?
——供應不足、公民健康意識增強、基層接種單位不積極
HPV疫苗於2016年在我國上市,目前市場上供應的疫苗有進口的二價、四價、九價疫苗,以及國產的二價疫苗。據了解,在全球範圍內,HPV疫苗獲批上市的藥企只有美國默沙東公司和英國葛蘭素史克兩家。我國除了進口疫苗外,目前獲批上市的還有廈門萬泰研發的國產二價疫苗。
在謝洋看來,自HPV疫苗在我國上市以來,需求量持續火熱,僅僅依靠要向全球供貨的兩三家企業來供應,供給和需求間的矛盾是顯而易見的。
針對疫苗的供需問題,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趙方輝表示,HPV疫苗屬於二類疫苗(即由公民自費接種),供應原則是遵循市場規律,一般會由各地疾控系統提前預訂、採購。「各地出現供應數量的差異或是不足,可能存在對需求量的估計不準確等原因,導致訂貨量存在偏差。」趙方輝說,這也跟各地公眾的認知、地方宣傳的力度有關係。
而對於近期疫苗更緊張這一點,趙方輝說,新冠疫情這一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使全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有了很大提升,大家接種疫苗的意願更強、也更有緊迫感。「這應該是導致HPV疫苗需求量隨之變大的原因之一。」
「基層接種單位的積極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上述疾控系統工作人員表示。他解釋說,在需求方面,比如北京,疾控中心設有疫苗需求系統,每月兩次各個接種單位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量,如果供給充足,會按需分配,如果供給不足,會按比例分配。因此,各地疫苗的供給量主要取決於基層單位的請領需求。
「但如果基層接種單位不積極請領,當地疫苗肯定就不會充足。」該人員表示,自從2016年我國各地區逐漸實施二類疫苗零差價政策以來,各接種單位購買疫苗沒有利潤,原價進原價出,只能賺取每針二十幾元的接種服務費,這導致基層接種單位對於二類疫苗接種的積極性沒有以前高。尤其像HPV疫苗這類價格較貴的,佔用資金額度又較大。基層單位工作量較大,因此在二類疫苗的選擇上會有所考慮。「還有風險問題,比如疫苗過期問題、新疫苗注射後的副作用問題等等,都會影響接種單位的選擇。」
而對於網友反映的私立醫院供應充足的情況,該人士表示,有接種資質的私立醫院在系統上提出需求,疾控部門也會同樣供應,他們的供應渠道和公立醫院一樣,可以放心打,只是價格他們自己把握。「對於打疫苗這種謹慎的事,公眾對私立醫院的信任度不夠,價格又高,需求就會相對小很多,有苗是正常。」
3
如何調解供需矛盾?
——加速國產供應、不要非九價不打、調動接種單位積極性
「國產疫苗審批速度的加快,將會解決一部分供給矛盾。」謝洋對此表示,截至去年底,國產二價疫苗中,Ⅰ期臨床有3個、Ⅱ期臨床有4個、Ⅲ期臨床有5個,九價疫苗中,有6個在做Ⅲ期臨床研究,接下來兩到三年裡會有新的國產HPV疫苗上市。同時,由於國產疫苗採用大腸桿菌的表達系統,工藝更簡單,疫苗產能會比進口疫苗大。
「國家相關部門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藥監工作的改革,其中包括加速新疫苗等的申報和審批速度。HPV疫苗在我國上市的前期推進過程較長,但可以相信,未來幾年新疫苗的上市速度會加快。」謝洋說。
在加大供應力度的基礎上,調動基層接種單位在宣傳和接種上的積極性也是關鍵。上述疾控系統工作人員認為,目前的機制不利於疫苗行業的健康發展。他建議,相關主管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對基層接種單位在經濟方面的鼓勵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管,制定針對疫苗接種的考核指標。
除此之外,更主要的問題在於人們「非九價不打」的認知。趙方輝分析說,疫苗的臨床評價指標一般包括保護效力、免疫原性、保護效果、安全性四項。目前進口二價、四價、九價疫苗和國產二價疫苗,在這四項指標中的表現是相當的:即在免疫原性、預防高危型宮頸癌16/18的效力和效果方面無差別,四者都可預防大多數的癌症。「超過84.5%的宮頸癌由16和18型病毒感染,目前上市的二價和四價疫苗,可以完全防控這兩種型別的病毒。九價疫苗則可以預防92%的宮頸癌。」
「但無論注射了哪種疫苗,宮頸癌的篩查是必須要做的,因為任何一種疫苗都不能實現百分之百的保護率。」趙方輝說,如果執意要選擇等待接種九價的話,就可能發生為了額外增加的一點保護效力,在等待期間被感染的風險。
「等待顯然不值得,因為HPV疫苗是越早打免疫效力越好。」趙方輝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免疫應答能力越來越弱。研究表明,小年齡組(9~14歲)接種HPV疫苗後,產生的免疫抗體水平是大年齡組(18~26歲)的兩倍。
「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因為盲目等待九價疫苗而錯過更好的接種年齡。」趙方輝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