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版圖變遷,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北冰洋,直到1949年才完成

2020-12-13 閒人說史

186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英屬北美法案》,並於當年的7月1日生效,英國在北美的三個殖民地,即加拿大省(後來的魁北克省、安大略省)、新斯科舍省、新不倫瑞克省正式合併成立一個擁有內政自主權的聯邦(英國仍保留憲法性事務、外交及國防等要權),定名為加拿大自治領,7月1日也就成了加拿大的國慶節。

從圖中可以看到,剛獨立的加拿大,僅擁有聖勞倫斯河兩側的領土,南邊是美國,而北邊是英國的其他殖民地,距離太平洋更是萬裡之遙。但是由於美國的不斷擴張,出於對美國的防範需要,加拿大在英國的扶持下,不斷地開疆擴土,最終演變成為世界陸地面積第二大,地跨三大洋的國家。今天就來看看加拿大是如何擴張的。

1、加拿大的成立:

1867年7月1日,根據英屬北美法,加拿大省(後來的魁北克省、安大略省)、新斯科舍省、新不倫瑞克省正式聯合成立聯邦,定名加拿大自治領。

2、1869年,魯帕特地區和西北領地購地——加拿大最大規模的購地

成立後的加拿大僅有三個省,英國考慮實力弱小的加拿大無力應對美國的擴張。於是1869年3月,加拿大同英國的哈德遜灣公司達成協議,以30萬英鎊的價格,購入屬於哈德遜灣公司的魯帕特地區和西北領地購地,總面積約600多萬平方公裡,1870年7月15日,購地協議正式生效。

哈德遜灣公司1670年成立,作為一家特許經營公司,不僅負責英國在北美西北地區的貿易,還要管理這些地方。但是作為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但是哈德遜灣公司領地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和移民定居點有限的弊端逐漸凸顯,公司對殖民地的各項事務的管理愈發力不從心,想要出售這塊土地。但是英國政府又不想耗費精力接手這裡,於是剛成立的加拿大自治領便進入了哈德遜灣公司和英國政府的視線。1867年美國已經從俄國手裡購入了阿拉斯加,為了防止美國打通其本土和阿拉斯加之間的陸上通道,保護英國在北美的利益,授意哈德遜灣公司將領地出售給加拿大。由此產生了世界近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宗土地交易。

不過這一購地行為,使居住在西部紅河地區的梅蒂斯人,擔心他們的漁獵生活會被加拿大聯邦政府破壞,因而發動起義,導致了馬尼託巴省(加拿大第五個省)的成立。

3、1871年,不列顛哥倫比亞殖民地合併

英屬不列顛哥倫比亞殖民地,位於北美大陸西海岸,北接阿拉斯加,南鄰美國本土,面積94.47萬平方公裡。

19世紀70年代,不列顛哥倫比亞人口稀少,最大的城市維多利亞在加入加拿大時候僅有3000餘人,由於人口的缺乏,經濟的糟糕,使不列顛哥倫比亞債臺高築。英國認為此地沒有發展潛力,那麼擺在其面前就只有三條路,加入美國、留在英國,或者加入加拿大。在加拿大以建設鐵路的誘惑下,哥倫比亞選擇加入加拿大。於是在1871年7月20日正式加入加拿大聯邦,成為加拿大第六個省份,至此加拿大的南部與美國的邊界全部確定。

4、1873年,英屬愛德華王子島加入

1871年,愛德華王子島的殖民政府開始在島上修建鐵路,可以想像,即便是到現在這個5000多平方公裡的島嶼上也只有14萬人,想要修建鐵路的下場,因此殖民政府背負了大量的債務,逼不得已下只好同意加入加拿大聯邦,債務也由聯邦政府承擔。

1873年7月1日,依樞密院敕令,英屬愛德華王子島殖民地加入加拿大,成為第七個省。

5、1880年,北極群島加入

北極群島位於加拿大北部北冰洋沿岸,是由眾多島嶼所組成的島嶼群。陸地面積約130萬平方千米。由於這裡太靠近北極,大部分被冰雪覆蓋,英國政府認為這裡太過荒涼,沒有任何的價值,因此將這裡轉讓給了加拿大聯邦。不過到了現在,由於石油的發現和氣候的變暖,北極群島的價值越來越大。

隨著北極群島地區的不斷探索發現,一些偏僻的島嶼被發現,併入利潤加拿大。

1915年,發現布洛克島、博登島和馬更些王島,歸入西北地區。

1916年6月,發現米恩島,8月,發現洛希德島,歸入西北地區。

1930年11月11日,挪威將斯維爾德魯普群島割讓予加拿大,以換取英國承認對揚馬延島的主權。1948年,發現艾爾福斯島、查理斯王子島、福利島,歸入西北地區。

5、1949年,紐芬蘭的加入

1867年,加拿大建立自治領後,紐芬蘭在1907年也獲得了自治領地位。由於緊靠紐芬蘭漁場,漁業資源豐富,俗話說靠海吃海,紐芬蘭漁場給紐芬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造成了紐芬蘭的經濟繁榮。

但是一戰爆發,紐芬蘭本著為母國效忠的思想派遣了大量人員參戰,當時紐芬蘭約有25萬人口,卻派出12000人參戰,造成近4000人傷亡,後來又發生了1929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致使紐芬蘭發生嚴重的經濟困難,紐芬蘭債臺高築,英國趁機取消了紐芬蘭的自治領地位。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大幅度削弱,準備放棄在全球的殖民地,也包括紐芬蘭。但這時紐芬蘭的經濟仍未好轉,如果選擇獨立,經濟發展必然面臨困境。而加拿大拋出了橄欖枝,宣稱願意向加入聯邦的紐芬蘭提供津貼和失業保險等福利。

1948年6月22日,紐芬蘭就未來命運問題舉行全民公投,經過兩次投票,紐芬蘭於1949年4月1日正式加入加拿大(因為第一次公投結果在獨立、併入加拿大或繼續作為英國的領地三個選項中沒有一個超過半數的,所以進行二次投票,加入加拿大以7000票勝出),成為加拿大第十個省份,至此形成了如今加拿大的版圖。不過20世紀後半期,紐芬蘭漁場捕魚量持續下降,紐芬蘭的漁業資源不復往日盛況(關於紐芬蘭漁場在小編前期的文章中有闡述,感興趣的可以一看)。

一個地跨三洋,面積998萬平方公裡的,世界陸地領土面積第二大的國家版圖,至此才最終形成,可以說加拿大的領土擴張跟他的鄰居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通過各種手段包括戰爭,但是加拿大完全是和平的或者說是被迫的。

為何加拿大的擴張會如此的順利,與美國的擴張不同呢?

1、經濟因素:

從上文可以看到,無論是魯帕特地區和西北領地購地,還是不列顛哥倫比亞殖民地,以及紐芬蘭的加入,都可以說是加拿大趁著對方處於經濟困難的時候,以經濟利益進行誘惑,被逼無奈之下同意加入了加拿大。

2、英國的支持:

加拿大的順利擴張自然是有英國支持的因素的,隨著美國的獨立,英國北美殖民地面臨被美國侵略的風險(事實上美國也的確幹過),於是才成立了加拿大聯邦,並逐漸給加拿大添磚加瓦。二戰後英國的衰落,也促進了最後一塊土地——紐芬蘭併入加拿大。

相關焦點

  • 加拿大998萬平方公裡版圖,是如何形成的?
    哈德遜灣公司成立於1670年,擁有王室特許經營權,可以私設武裝和建立據點,尤其在1821年兼併西北公司之後,哈德遜灣公司將領土拓展至美洲北部的大部地區。 在這次史上最大規模的土地買賣交易結束之後,不列顛哥倫比亞殖民地也很快進入加拿大版圖。從位置上看,不列顛哥倫比亞位於加拿大西南角,剛好介於美國本土和阿拉斯加之間。
  • 美國科幻大片《環大西洋》,一部值得「嘆氣」的大片
    相信很多看客看到這部片的名字就知道了,肯定會忍不住發問,咦,不是有一部投資兩億的美國大片叫「環太平洋」嗎,這個環大西洋是個什麼鬼?沒錯,這個環大西洋就是在美國上映的一部「史詩級」雷人大片,而且還要比真正的環太平洋早上映,驚喜不驚喜,很多網友都說這是《環太平洋》的山寨電影預告片,其實也沒錯,無論是劇情設定還是起名字,簡直是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只能說是,一個投資兩億,而這個投資了50萬美元,對,你沒有聽錯,也就人家的盒飯錢而已。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美國科幻大片《環大西洋》, 一部值得「嘆氣」的大片!
  • 豆瓣評分2.9,《環大西洋》跟《環太平洋》差了有多遠?
    《環大西洋》和《環太平洋》都是2013年上映的科幻大片,然而前者的豆瓣評分只有2.9分,後者的評分卻達到了7.6分。兩部電影的劇情十分類似,都是講述了人類駕駛超巨大機器人暴揍怪獸,從而拯救地球的故事。那麼為什麼兩者的評分會差的如此之遠呢?
  • 美國生蠔地圖 | 太平洋大西洋貝隆熊本,這個季節教你吃懂頂級生蠔!
    就是熊本熊老家那個熊本來的生蠔啦,1947年首次進入華盛頓州,作為太平洋生蠔的替代品。據說在日本不受待見,但在美國很受歡迎,而且幾乎全部直稱「熊本生蠔」,很少帶上產地名。個頭較小,殼很深。生長速度較慢,而且比較喜歡溫暖水域,所以養殖的地方並不多。口感潤滑如黃油,溫和,偏甜,有種堅果味,但餘香更像蜜瓜。
  • 你的牛仔褲每洗一次,北冰洋都在被汙染,它們早就到了北冰洋
    而在此之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一位科學家在對加拿大北部的海水進行檢測的過程中發現,有的牛仔褲已經「漂」到了北極,這其中離不開大量愛「牛」人士的貢獻。牛仔褲產生的衣物纖維,遍布在北冰洋的海水中這並不是說有人將牛仔褲作為垃圾排放到了北冰洋,而是牛仔褲中的纖維隨著洋流或者其他方式到達了這裡,並且對此造成了嚴重的汙染。
  • 全美生蠔地圖 | 太平洋大西洋貝隆熊本,這個季節教你吃懂全球頂級生蠔!
    美國本土生蠔,沿著北美東海岸,從加拿大到墨西哥灣,都有產出。個頭比太平洋生蠔大,水滴形外殼,表面較為光滑,顏色無外乎棕色、青綠色和奶油色幾種,很好辨認。生長速度取決於水溫,維吉尼亞地區只要18個月,但北邊加拿大則需要4年才能長到可以賣的尺寸。和原產亞洲的生蠔相比,大西洋生蠔味道偏鹹,滿滿的海洋氣息,口感生脆清爽。
  • 南非鼎盛時期,版圖有多大?
    南非全稱南非共和國,是一個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國家,國土東、南、西三面瀕臨印度洋和大西洋,東面與澳大利亞相望,西面與巴西、阿根廷相望,南部的好望角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如今雖然有了蘇伊士運河,但一些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的特大貨輪,依然要取道於此。
  • 加拿大只有6萬軍隊,為何不怕其他國家侵略
    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加拿大地廣人稀富得流油,為何只有區區6萬軍隊,為何不怕其他國家侵略?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加拿大的軍事實力。加拿大的現役部隊加上預備役部隊約十萬人左右,雖然數量並不算多,但加拿大的軍事實力並不弱。
  • 《環大西洋2》國內評分2.8,山寨《環太平洋》的5毛特效爛作
    今天我來和各位說一部非常爛的作品《環大西洋2》,名字沒有錯,這就是一部山寨《環太平洋2》並進行名字詐騙的作品《環大西洋2》。這一點和我國巨作《汽車人總動員》一樣,可以看出我國在這個問題上與國際接軌甚至趕超。我們首先分析一下海報 可以說整個作品最好看的部分就是海報了。
  • 電影《灰獵犬號》告訴我們二戰大西洋戰爭為什麼值得紀念
    ,但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上的戰役的盛名下,大西洋之戰常常顯得黯然失色。02《灰獵犬號》故事發生在大西洋之戰的關鍵時刻,這場戰役始於1939年9月,直到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才結束。另一邊蘇聯也被納粹發動的「巴巴羅薩」計劃斷了生命線,也急需食品、石油和其他必需品,補給蘇聯的必需品主要通過海運運送到蘇聯北冰洋的海港。歷史學家詹姆斯·霍蘭寫道:「如果大西洋航線失守了,英國也會失守。」「更不會有後面的地中海戰役,也不會有諾曼第登陸日。同盟國所依賴的龐大全球供應鏈將會被切斷,生命線也會隨之被切斷。」
  • 為什麼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水不相融?看完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自然是一個很神奇的世界,有很多奇怪的自然現象,到現在也不能為科學解釋,人力也不可抗,在自然面前,我們還是應有敬畏之心。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的就是一個比較奇怪的自然現象。但是在巴拿馬的交界處,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卻有一道明顯的分界線。一邊海水看起來顏色深較為渾濁,一邊海水看起來顏色淺較為清澈,並且水位的高低都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 海洋貿易與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徵服,大力推進與該地區的貿易,才使太平洋地區日益連成一個整體,近代太平洋貿易網最後完成。知識傳播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庫克的日記、勘測地圖和同期其他幾部出版的航海日記一起,讓歐洲和北美人民得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認識太平洋。[18]北極圈以內的探險早在18世紀中期業已基本由俄國人完成,只是這一「發現」長期被封鎖,直到庫克第三次遠航和北美西北海岸(簡稱西北海岸)[19]毛皮貿易興起以後,該地區才得以被歐美世界廣泛認知。
  •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是領土大國,哪個國家地理環境更好?
    雖然相似之處很多,但加澳兩國也有一些不同點,加拿大位於北半球,而且緯度較高,整體位於北緯41度到83度之間。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而且緯度較低。整體位於南緯10度到43度之間。由於所處的位置和緯度不同,兩國的地理環境則有著很大的差異。那麼這兩個國家,誰的地理環境更好呢?
  • 史學專論|王華:海洋貿易與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徵服,大力推進與該地區的貿易,才使太平洋地區日益連成一個整體,近代太平洋貿易網最後完成。直到19世紀太平洋跨洋商貿活動繁盛之時,它們才被重新發掘。就此而言,近代的地理大發現如果沒有隨之而來的殖民和經濟、商貿的密切配合,恐怕也很難形成真正的世界性意義和影響。 英國、法國和俄國在18世紀的航海探險,為北太平洋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轉機。1768—1779年,英國的庫克船長(CaptainJames Cook)對太平洋進行了三次遠航探險。
  • 一條巨大的白色鯊魚,在大西洋西北區域被抓到,號稱「海洋女王」
    一條巨大的白色鯊魚,在大西洋西北區域被抓到,號稱「海洋女王」 Largest white shark was caught in Northwest Atlantic Ocean 在大西洋西北部,10月2日,「大白鯊研究基金會」(OCEARCH)的科技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