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媽媽一邊收拾碗筷一邊對明明說:「明明,把地掃一下然後再把桌子也擦一擦!」明明一聽嘴撅得老高,不情願的說:「我是男孩子,哪有男孩子做家務的呀?家務活都是女孩子做的!」。
媽媽無奈地搖搖頭,「都什麼時代了男女平等,男孩子更應該做家務,男孩子經常做家務的話,即使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你也可以很好地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不會因為瑣碎的生活影響你的工作!「。
在國內確實現在很多男孩女孩都不會做家務,在學校連鞋帶也不會系。家長們更是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總以孩子還小,不安全,為理由拒絕孩子做家務。
在國外卻恰恰相反,孩子有動手能力的時候家長便會讓孩子參與家務,年齡稍微大一點還會通過修剪草坪,打掃衛生等家務活獲取一定的零花錢,一舉兩得。
做家務不僅僅是洗碗,拖地,擦桌子,這麼簡單。這是給孩子成長鍛鍊的機會,小家務活大學問,在幫助家長做家務的同時,孩子收穫的可不止你看到的那麼多。
孩子的獨立性更重要,這個年紀還不會做家務,基本算是養廢了
研究表明,越早能自理獨立的孩子,未來獲得的成績越優異,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都要明顯好於,獨立性差的孩子,所以聰明的家長會在孩子5歲左右,開始嘗試鍛鍊孩子的家務能力,若是孩子到了10歲還不會做家務,也被教育學者稱之為:「養廢了」
第一、磨練孩子的耐性。
貪玩,注意力短暫,做事三分鐘熱度,這都是孩子的天性。小小的家務活便可輕鬆地改善這個現象,就拿最簡單的洗碗來說吧,這是一項重複度極高而且極其鍛鍊專注力的家務。
孩子需要無數次地做同一個相同的動作,在反覆衝洗的過程中還要觀察碗是否洗淨,是否擦拭的沒有水分,還要按順序擺放至合適的位置,小小的洗碗家務,讓焦躁的孩子慢慢靜下來,不止鍛鍊了孩子的耐力,還有注意力和觀察力。
第二、讓孩子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2005年,19歲的杜升華以668分瀋陽應屆生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卻因生活不能自理為由被清華退學。惋惜的同時更應該引起廣大家長的重視,孩子生下來的任務不是只有學習,讓孩子參加家務,鍛鍊孩子能夠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在需要自己獨自面對生活的時候多一份生活的能力。
學習的內容很廣泛,不要曲解為只是狹義的課本知識學習,人總要長大,總要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家人到陌生的環境中去生活,父母給予孩子的不應該只是物質上的幫助,還要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從容應對。
第三、讓孩子在家務中領悟人生哲理。
看似簡單的家務活,卻蘊含著深厚的人生哲理。沒有耐心,碗洗不乾淨,沒有技巧和方法,地拖不乾淨,沒有豐富的知識量,飯菜做的沒有滋味。
看似小小的家務,想要做好卻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它需要的不止是技巧還有深奧的人生哲理,孩子在做家務中的收穫不比課外培訓遜色。
讓孩子做家務的好處這麼多,那麼怎樣正確地引導孩子做家務呢?
第一、重過程不重結果。
工作中只要結果不要過程,而聰明的家長讓孩子做家務卻是只重過程,不重結果。對於孩子來說,做家務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家長們不要有要求的標準。
孩子只要認真地去完成家務,也許碗洗得不如你洗的乾淨,擺的不如你擺放的整齊,地拖得像花貓臉,不要輕易的打消孩子的積極性,更應該看到的孩子的進步而不是孩子的不足。
第二、給生活增添不一樣的色彩。
孩子參加家務會給家務活帶來新的生命活力,你習慣的方式也許會被孩子打破。也許你習慣從左至右擦桌子,但是孩子會可能會以你想像不到的方式擦桌子,效果可能幹淨。打破你的生活模式,給生活添上別樣的色彩。
第三、增進親子關係。
家務活也可以是每天的親子時光,和孩子一起勞動,一起成長,家務活從枯燥的勞動瞬間變成了有趣的事情,孩子在鍛鍊了自己的同時又增進了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家長不知道究竟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在家務中獲得更多的能力,得到更多的快樂,體會到更多的感動過,不妨試試這本《媽媽我能行》。
裡面列舉了做家務的10種好處,而且給出了可行的參考方式,能夠給家長一些指導。
本書的作者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家庭教育研究者,現在正專注於兒童發展等方面的研究,他的很多作品都深受家長的歡迎。
這套書只需要69.9元,也就是幾頓飯,幾包煙的價錢,就能讓你學到如何教育出有能力的孩子,真的是一點也不虧~
家務,是一個家所有成員都應該參與的勞動,不是某一個人固定的勞動付出。家不止是你需要時才停泊的港灣,而是靠大家一起維護一起經營的港灣,父母捨得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孩子通過做家務體諒父母的不易,增加孩子家庭成員的責任感,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懂得生活的不易,戒掉毛躁,腳踏實地的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