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記者 王韶卿 通訊員 尚亞琳
「牛阿姨,原來我們每天吃的飯菜都出自您這個『大人物』之手,我們竟然都不知道,您真是太低調了!」鄭州市中原區汝河路街道金苑社區書記高潔對牛素穩說著。高潔口中的「大人物」是金苑社區的一名退休老黨員,牛素穩。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來,牛素穩阿姨積極參與社區防疫工作,捐款捐物,還牽頭承擔起了為社區防疫工作相關人員燒菜送飯的重任,每天現做現送,保障社區工作人員們吃到可口的熱菜熱飯。
今年78歲的牛素穩阿姨,平時愛笑話不多,為人低調又謙遜,殊不知這個默默洗菜蒸飯的「後勤保障兵」1980年被評為了全國「三八」紅旗手,1982年還榮獲了河南省先進生產工作者。
16歲時牛素穩被招進周口市西華縣址坊供銷社,先是在櫃檯賣布,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衣服只能自己扯布來做,供銷社又處於壟斷地位,牛素穩所在的布匹櫃檯十分緊俏,抖、量、碼、卷,忙碌時牛素穩一天要做幾百次上千次扯布的動作,再加上牛素穩愛鑽研,肯吃苦,為了將布匹量的更快更精準,常常練習到兩個胳膊腫脹貼滿膏藥。憑著這股子鑽研勁,牛素穩量布的技術也是愈來愈嫻熟,常常是客人要幾尺布,牛素穩抓著布匹「啪啪」抖幾下,拿尺子一量,八九不離十。牛素穩還在全國技術比武中,靠著半分鐘量了118尺布的絕活得了全國第一名,更是先後榮獲了全國「三八」紅旗手、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財貿技術能手、河南省先進生產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退休後的牛素穩阿姨也不閒著,平時就是社區的熱心人,經常為鄰居的事而忙碌著,看見追逐打鬧的孩子,她會提醒注意安全;看見陌生人,她會上前問一句幹什麼的。
社區需要志願者,牛阿姨也是隨叫隨到。這次疫情期間,牛阿姨選擇當一個「逆行者」背後的勤務兵。最開始,她在家給社區工作人員烙餅,顧不上年輕時因工作勞累導致的腰痛,從早上忙到下午,烙了80張餅全都拿給社區。後來金苑社區成立後勤保障隊,牛阿姨和另外3名熱心居民,從家裡拿來柴米油鹽和鍋碗瓢盆,每天在社區給工作人員做熱乎飯。
每天早上7點不到,牛阿姨就去買菜,去晚了怕買不到新鮮菜,為了保證營養,牛阿姨都是儘量一次多買點品種,每次買完都是不知不覺幾大袋的菜,回到社區,兩手都被勒出深深的紅印。還有一次早上路滑,牛阿姨不小心摔了跤,社區書記高潔也心疼這個無私奉獻、上了年紀的「老黃牛」阿姨,勸了又勸,牛阿姨這才放下「採買大權」,她擔心別人不會挑菜,買的不新鮮。每天新鮮的蔬菜一到,牛素穩和另外3名熱心居民,她們分工合作,切菜、炒菜有條不紊,每天中午基本1個肉菜、2個素菜,晚上有時菜角配粥,有時手工餃子,一共14個人的量,總要花心思保證營養均衡。有時幾位阿姨還會做她們的拿手好菜,牛阿姨做的正宗逍遙鎮胡辣湯,被社區的工作人員們稱為「一絕」。
「每次做胡辣湯時,我都能喝兩大碗。」金苑社區的王鵬輝說。一線工作人員中,有人喜歡清淡的,有人重口味。為此,牛阿姨她們專門熬了一罐辣椒油,喜歡辣的就在飯菜上澆一勺。
「如果不是她們,可能我們每天只能吃方便麵。」金苑社區的工作人員說道,從年前他們就堅守在崗位上,因為工作量大,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這支平均年齡72歲的老阿姨後勤保障隊的舉動溫暖了他們,給予了社區一眾人員堅守的信心和力量。
參加工作時,牛素穩是眾人眼中學習的楷模,退休後在社區生活中,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她又彰顯出榜樣的力量、黨員的本色,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有責任、敢擔當,堅守一線,有付出、勇奉獻,逆行向前,有愛心、有力量,默默衝鋒。心有使命,人有價值,牛素穩以實際行動擦亮了榮譽的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