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餘姐
全文共2774字,閱讀時長約5分鐘
多年前,安妮·海瑟薇和梅姨主演的一部職場女性成長時裝電影《穿PRADA的女王》,曾被我當時所在的公司當作新人入職培訓必看電影之一。
而公司之所以選擇這部電影作為入職培訓教材的原因,就在於它所傳遞出來的「領導虐我千百遍,我待領導如初戀」的精神。
公司的良苦用心,至少在我身上是起效了的:
至今我仍記得,當年作為一名初入職場的菜鳥,每天被虐得夠嗆時,想想女主,就莫名很阿Q地覺得:自己這才哪兒到哪兒,繼續努力吧!
當然,時尚雜誌社的背景設定,就算是我這樣的時尚絕緣體,也會在看職場女性成長勵志故事的同時,對著女主光鮮優雅的服裝配飾兩眼放光。雖然對奢侈品一無所知,但還是會本能地覺得好看。
大概這也是此類影視劇能夠持續地吸引一大批女性觀眾的原因。
十幾年之後,我無意間又發現了一部在豆瓣獲得8.9分的好評的電視劇《義大利製造》:
主角同樣是剛畢業的職場菜鳥、同樣地從助理做起、同樣地聰明、上進,也同樣有一個超級厲害又要求嚴格的厲害女上司。
但在現在的我看來,相比《穿PRADA的女王》,《義大利製造》更值得職場女性學習。
01不認可自己工作的價值,無論做到什麼程度,都不算成功
兩部劇裡的女主,都通過過人的聰明和天賦,加上出色外表和個性所帶來的好運氣,快速地在雜誌社立足,並實現了從打雜助理到核心員工的躍遷。
但最終,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安迪在工作漸入佳境、有更大的舞臺和前程等著她的時候,選擇了急流勇退;
而伊蓮妮則在雜誌主編因病去世、自己直屬領導又因家庭原因準備出國的關鍵時刻,選擇勇敢挑起主編的重擔。
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和結局,其實並不偶然,從她們一開始對時裝的態度就埋下了伏筆。
安迪一開始面試時,甚至對自己所應聘的知名雜誌社一無所知,只不過像很多懵懂的應屆生一樣,不過是想要找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而已;
對待時尚的態度,也是輕視瞧不上,覺得別人大題小做。最終做出改變、穿上對時尚雜誌從業者來說算是工作服的各種大牌服裝,也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好這份工作。
而伊蓮妮則是從一開始就對時裝充滿了熱情,她能欣賞那些服裝和配飾所傳達出來的理念和審美,她喜歡服裝行業裡這些充滿反叛、創新精神的設計師和他們的故事。
很喜歡一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無論是《穿PRADA的女王》裡的安迪,又或者是《義大利製造》裡的伊蓮妮,在職業選擇上都遵循了自己的內心和意願,激流勇進或者急流勇退,都一樣地成功。
對我們每個職場人來說,無論什麼時候,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完全不認可正在做的這件事的價值,那就是一個強烈的離場信號。
《新四季歌》裡,有一期是對阿朵的訪談,她在事業最紅火的時候,決定不再當「搖錢樹」,毅然絕然地放棄了一切,轉而去到西雙版納的大山裡開始做民族音樂。
她在訪談裡說,覺得那個時候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待在舞臺中央,逃離時,感覺整個身心都是碎掉的。
雖然不太能感同身受,但卻非常理解:因為不認可自己所做工作的價值,事業越成功,整個身心反而感受到的是越大的傷害。
02因愛情和婚姻盲目對事業妥協,不應是現代職場女性的選擇
《穿PRADA的女王》豆瓣排名第二的短評是這麼說的:
所謂的覺醒,就是因為做了份自己男友不喜歡的工作,然後跟風流浪子上了床之後內疚地拋下工作跑路?如果這稱之為覺醒的話,她什麼工作都還是不要做好了!
話雖然偏激了一點,但其中的道理還是挺值得職場女性玩味和深思的:
男友或老公不支持自己熱愛的工作的時候,應如何選擇?
安迪選擇了男友,伊蓮妮選擇了工作。
雖然現實中,不會這麼戲劇化地迫使一名職業女性必須二選一。
但或多或少,一定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這個時候,對方的態度和我們自己內心的堅定,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好消息是,近百年來的各種女權運動,先輩們的努力,讓職業女性也有權追求自己在事業上的存在感和價值感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像伊蓮妮前男友那種頑固不化的男人越來越少。
然而,在愛情和婚姻中的這種妥協,常常是發生在不經意間的:
很多時候,對方並無意要「剝奪」職業女性追求自己事業的權利,只是出於他們自認為的愛和責任感,希望我們過得更輕鬆。
這個時候,我們自己內心的堅定就尤為重要。
自己有沒有堅持?有時候哪怕只是坦誠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事情可能就是完全不一樣的結局。
伊蓮妮選擇了工作,安迪選擇了男友,其實說到底,這個選擇,都跟她們的男友沒有關係。
只與她們自己內心是否堅定地熱愛這份工作有關,男友的態度,只不過是一個催化劑而已。
03關乎事業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職場女性都要堅定地選擇向前一步
女性的機會來之不易,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六、七十年代的米蘭,更是如此。
伊蓮妮作為一名因在畢業論文問題上與導師產生爭執、連畢業證都沒有順利拿到的應屆畢業生,之所以能夠在雜誌社從一名助理最終成長為主編接班人,跟她牢牢地抓住每一個機會有密切關係:
從助理開始跨入記者的關鍵一步,是主動申請去拍攝現場看管道具,主要目的是為了感受一下拍攝是怎麼回事。
恰巧就在拍攝現場發現了直屬上司遺落的記事本,知道她下一站要去採訪行業裡的頂級名人,遂當機立斷趕了過去,並大膽提問。
雖然事後受到領導的嚴厲批評,但也教給了她諸多採訪的要點;
成為記者後,每一次有重要任務時,直屬上司都因為家庭問題缺席。在無法得到明確指示時,伊蓮妮沒有選擇放棄或者被動等待,而是主動出擊,按照自己的想法推進計劃,最終反而因禍得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很多人詬病這一點,覺得這種劇情太過瑪麗蘇。事實上,現實職場裡,一個有天賦又有勇氣的人,擁有這樣的運氣並不少見。當別人都沒有信心選擇退縮時,你只要向前一步,就是機會。
幾年前有一本大火的暢銷書叫《向前一步》,作者謝麗爾·桑德伯格是美國薪酬最高的女高管,被譽為「矽谷最有影響力女人」,她在這本書裡給到職場女性的最直接的一個建議就是書名:遇到事情先選擇「向前一步」。
因為她發現,即使在美國這樣的社會,遇到開會這樣的場合,職場女性也是習慣性地選擇後退,而不是主動坐到更顯眼的位置。
除此之外,如何獲得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如何在職場上擁有更加放鬆開放的心態等最困擾職場女性的問題,作者也以其娓娓道來的柔和的女性風格一一進行了分享,這也是樊登大力推薦的一本書,可以說是一本職場女性必備書籍:
說回《義大利製造》,伊蓮妮最大膽和高光的時刻,是在故事的結尾,雜誌社原主編已經與世長辭,伊蓮妮像之前許多次那樣,面對挑戰,向前一步,接手了主編之位。
當然,作為一部時尚劇,各種服裝、搭配、審美的薰陶,以及很多在70年代崛起的品牌,比如阿瑪尼等創始人對時尚的理解和理念,也會是女同胞們刷劇時的一大看點,建議有空不要錯過。
我是有餘姐,10多年上市公司HR,專注分享求職面試、職業發展實用乾貨,點擊左上方藍色按鈕關注@遊刃職場,一起成長為更具選擇權的職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