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的好「曾經的我你看不起,現在的我你高攀不起」,如今放到《爵跡2》也很合適,未上映之前是一片質疑,即使上映之初也是罵聲一片,可再看上映了5天之後的《爵跡2》倒是大受網友們的喜愛,有追捧特效快趕上好萊塢的,有大讚郭敬明拍攝手法新奇的,也有沉迷於吳亦凡演技的,有了觀眾們的捧場自然是有了利益的回報,意想不到的收穫就連郭敬明也是發文不用賣房子就可以拍第三部了。
網播量早已經破了千萬,如今離一億也是不遠,伴隨而來的也是口碑呈兩極分化,不喜歡的一如既往的吐槽著特效尷尬,演技尷尬、表情尷尬、人物臺詞尷尬,喜歡的呢則為電影鳴不平,對得起粉絲們的支持,對得起演員們的捧場,對得起花錢打造的特效,更是對得起原著迷們的期待,當然審美的眼光不同誰也不能阻止喜歡的自由,可評分4.0超1萬多人的打分也說明了在大眾的眼中《爵跡2》是不合格的,可就是這樣的一部「爛片」為何受到觀眾們的追捧深受喜愛呢?
記得馮小剛曾經說過如今的電影市場之所以爛片多就在於喜歡爛片的觀眾多,確實看如今的影視劇你說都如《我不是藥神》一樣令人深思的電影是太少太少,大多都是一些神劇爛片,可就是這些被評為爛片神劇的影視劇才更符合大眾的審美,如張一山的《鹿鼎記》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大家都使勁的罵,可難擋網播熱度及收視率穩高不低,王晶為何被稱為「爛片王」,不就是「爛片」才有著票房市場。
當然馮小剛所說的「垃圾」二字也並非是貶義,可也是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為何爛片屢禁不止還被導演和片方所衷愛,正是因為能夠帶來商業利益的回報才不得已拍這些「爛片」之作,當然這些爛片也是相對而言,就拿《爵跡2》來說,不喜歡說是爛片都難以解恨,喜歡的稱為經典都不為過,正如馮小剛、汪海林所說的那樣觀眾決定了電影的質量及爛片的標準。
而這其中影視劇能夠有著太多的「爛片」也離不開導演的抉擇,觀眾們喜歡啥樣的就拍啥樣的,《亮劍3》給90後看,《鹿鼎記》拍給00後,《爵跡2》拍給粉絲,導演們心中明知道會被罵為爛片也是不懼,畢竟爛片大賺特賺之時就是自己苦盡甘來的時刻,如姜文所說,腦海中已經是有了一個先入為主的想法,說是破罐子破摔有些誇張,可也是為了迎合電影市場的需求不得已,再說如今衡量一部影視劇的成功不僅要看質量,更要看票房及收視率的高低,顯然對於導演們來說,《鹿鼎記》《爵跡2》都是成功的。
但爛片不斷這個鍋也不要一味的推給觀眾們,畢竟誰不愛看如《我不是藥神》那樣的用心之作,誰不愛看有演技的實力派明星,可有經典必然會有爛片相輔相成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百花齊放才能走的更為長遠,爛片有爛片的優勢,正如馮小剛所言觀眾們有著喜歡的理由,《爵跡2》雖比不上徐崢的《我不是藥神》那樣讓觀眾淚崩,但也是做到了讓觀眾們心甘情願的花錢來看,七千萬的網播量已經是大賺特賺,這樣的「爛片」相信也是很多導演想要拍的,網友們你覺得《爵跡2》受歡迎還有哪些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