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音箱的第二種選擇,這一次我選擇華為Sound組個立體聲

2020-12-14 網際網路第一線

在今年的早些時候我就體驗過了華為跟帝瓦雷聯合推出的Sound X,雖然並不是個燒友,而且華為並沒有什麼對音質方面的深究,不過有了帝瓦雷的調音技術也讓我第一次見識到在這樣體積的音腔中能迸發如此大的能量,但之前入手的是單只,其實也想趁年底的時候是不是再入手一個組成Sound X,但在華為Mate40系列發布會後也看到了全新的華為Sound,這一次它只有Sound X的一半價格,而且這一次加入了3.5mm音頻,桌面音箱也足夠了,入手之後跟大家分享一下。

作為華為跟帝瓦雷合作的第二款音頻產品,華為Sound保持了之前華為Sound X的設計風格,之前我入手的是太空黑的配色(因為當時白金色還沒有),這一次也算是換個口味,入手了白金色。雖然是小了一圈,但依舊是沉甸甸的,單只就達到了2.2kg(Sound X是3.5kg),同樣比較重,而且帝瓦雷4喇叭,Hi-Res無損音質也是它的態度,在操作方面支持華為分享以及一碰傳音,也是當下華為生態圈的使能。

其實這幾年華為能在智能設備圈能迅速的成為龍頭,除了硬體方面的夯實之外,個人認為在外觀設計上是有自己獨到之處的,華為Sound延續了華為這幾年智能產品的高顏值,烤漆的白色無論光澤度還是質感都是相當不錯的。

而振膜部分的金屬紋路則把白金色這個配色定義詮釋得淋漓盡致,鏤空的設計增加了華為Sound音箱的空間感,也給低音單元的兩個無源輻射器提供了更大的振幅空間,另外它的外觀設計還是對稱設計,在保證外觀的一體化設計上有了不錯的新意思。

華為Sound音箱的頂部區域則同樣是金屬烤漆+金屬紋路的搭配,圓圈區域支持配對、觸控、音量調節等操作,另外喚醒語音操作也設計在這裡,細節部分同樣值得推敲。

底部區域則是用布藝材質進行了點綴,而且經過之前華為Sound X的使用,我還發現了設計人員的小心思:烤漆雖好,但容易粘指紋(白金色不是很明顯),平時要挪動的時候直接接觸更多的就是底部的布藝材質,避免「指紋收集器」的尷尬。當然在配件上也能找到華為Sound音箱還特別配備了一塊質感不錯的棉布,用於日常清潔指紋,細節考慮得還不錯。

之前華為Sound X推出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問關於3.5mm的接口問題,這一次華為Sound音箱也考慮到了其中,只是目前接立體聲的時候要入手個AUX一分二的配件,這個市場上很多,不過就個人來說如果做書架箱用外接藍牙也是可以的,何況還能組立體聲。

再來說說搭配,因為白金色也算是比較百搭的配色,所以家裡一般的家具材質跟配色華為Sound音箱都能比較好的融合在一起,上幾個搭配圖給大家看看,不過太空黑也有太空黑的看法,大家根據自己需求選擇就好。

華為Sound音箱是需要通過電源供電的,而且其歌曲內容是需要連網,所以第一次上電後首要就是先配置相應的WiFi,另外因為支持NFC以及一碰傳音,設置以及連接還是比較方便的,當然它還特別有APP支持,並且目前已經支持華為智慧家居,通過APP或者華為智慧家居都能進行相應的設置。

日常的播放、暫停、語音控制以及WiFi聯網也可以通過頂部的觸控來進行,用起來還是比較順手,這也是當下智能家居的標配。

華為Sound音箱本身其實單體就能進行播放,但如果要連接環繞立體聲就要通過APP來進行,這裡需要關注到的是兩個音箱必須是在同一個WiFi下才能進行組合,但個人體驗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如果智慧型手機進行了網絡切換,組合裡面的每個音箱都要進行重新的聯網再繼續組合,個人認為這個設置可以更換成跟隨APP或者控制軟體進行相應的切換,這樣的體驗會更好。

雖然相比之下華為Sound的體積縮小了、價格也是之前Sound X的一半,但實際上它在音頻方面還是很下本的,而且帝瓦雷跟華為的合作並不是簡單的冠名而已,在它的內部採用了1個4英寸低音喇叭,額定功率40W,3個1.5英寸全頻喇叭分別位於底部形成120度的夾角,每個額定功率5W,2個無源輻射器採用了帝瓦雷獨家的Push-Push對稱結構設計,能有效的抵消低頻疊加後的低頻震動,並且這一次華為首次將360度感知應用在了華為Sound音箱上,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全方位傳播,所以單個音箱也是能Hold住全場的。

如今藍牙已經提升到了5.0時代,而且得益於LDAC高清藍牙傳輸,相比起SBC/AAC編碼能有更豐富的內容,所以華為Sound音箱經過了Hi-Res無損音質認證,因為這次入手了立體聲,先說說單個音箱的表現,首先是低頻方面,這是帝瓦雷的優勢項目,如果說千元級的音箱來做個對比,那麼華為Sound音箱會是最出眾的,得益於Push-Push對稱結構設計以及兩枚無源輻射器的加入,低頻下潛很有力,彈性十足。中音比較甜,高音清脆不破音,日常比較喜歡聽一些節奏感強的音樂,它的演繹還是十分到位的。

組合成環繞立體聲後我更期待的是華為Sound音箱在電影方面的表現,因為之前一直也給自己找一個書架箱,片源基本上以收藏的藍光為主,在保持不錯下潛力度的同事,無論是槍戰的環境音效,還是玻璃落地的破碎音,如果不專門提到只是在家,我甚至覺得會有在影院看大片的感覺。

家裡電腦的音箱壞了之後,我就一直在尋找一個最合適的書架箱,也嘗試過傳統音箱甚至是目前很火的回音壁,但華為Sound音箱出現之後,個人覺得又有一個新的選擇,單個華為Sound音箱其實就能滿足簡單聽歌、看電影的需求。當然,如果是要組成立體聲,買上兩也沒有超過2000元,而這也是目前高端HiFi音箱的入門門檻,別忘記這可是有著國寶稱號的帝瓦雷技術加持,再加上獨特的外觀設計,個人覺得大家也不妨考慮一下。

相關焦點

  • 搭建「肥宅快樂屋」,我買了兩個華為Sound 組立體聲
    Sound智能音箱,組立體聲。華為Sound系列的音箱我個人一直有關注,之前推出的華為Sound X智能音箱就在關注,而我個人在選擇音箱時也曾考慮到買兩個超大杯的華為Sound X給自己的「肥宅快樂屋」組立體聲,奈何錢包太小,預算不足,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它的弟弟大杯華為 Sound,而在筆者拿到這兩個音箱之後,真正覺得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 華為Sound音箱評測:帝瓦雷立體聲給我牛屁壞了
    此時,肯定需要專業級的無線雙音箱立體聲來加持,可惜專業的音箱價格不理想,實在是讓人覺得不爽。為了解決年輕人看重「性價比」的問題,華為近期推出了一款與帝瓦雷合作的華為Sound音箱,可以說是與華為Sound X一脈相承,設計和聲學結構再次與帝瓦雷合作,加入華為綻放式的全場景智能交互體驗。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款華為Sound音箱在智能交互體驗上有哪些大魔法呢?
  • 桌面客廳娛樂新組合,華為智能音箱Sound無線藍牙音響體驗
    雖然碼字的時候安靜比較好,有助於思路,不過電話會議或者是娛樂的時候還是需要配一個藍牙無線音箱的,畢竟家庭還要經常給孩子放一些兒歌,之前的我桌面使用過很多的藍牙音箱,這裡就不一一羅列了,我下一篇文章可能會寫一篇關於自己這些年使用過的桌面藍牙音箱的文章
  • 一文告訴你用華為Sound智能音箱組立體聲是什麼體驗
    沒錯,這款產品就是來自華為前段時間發布的華為Sound智能音箱,更開心的是這一次我直接入手了兩個組成了一個立體聲組合,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給我的下班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精神享受,接下來就和你們主要分享一下這一對華為Sound智能音箱到底給我帶來哪些便捷吧?當然了,後期有機會我也會做一些視頻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這對音箱我更多的實際體驗的。話不多說,先開箱!
  • 千元智能音箱難逢敵手,華為Sound是否真的有這麼神?
    去年,華為與帝瓦雷合作,推出了第一款聯合研發的華為sound X,在智能音箱領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也改變了用戶對智能音箱的傳統印象:智能音箱並非只是聽個響。確實,之前友商的智能音箱過分強調了智能功能,卻忽視了身為音箱最重要功能:音質!
  • 凸顯華為強大實力的力作:華為Sound音箱深度體驗,千元比肩旗艦
    不同於在車上聽歌,家裡面聽歌,最重要的就是音箱一定要優秀。而作為華為Sound X的用戶,一直對音質和使用比較滿意,一直放在客廳裡面當作家庭音箱使用。可惜單只,沒辦法組成立體聲。而近期華為又推出了新品華為Sound,價格僅為華為Sound X的一半,而外觀依然是延續了經典外觀,加入了3.5mm耳機接口。無需再猶豫,入手一對組成了立體聲音箱。
  • 華為Sound智能音箱評測,帝瓦雷專業音質,小朋友跳舞都更帶勁了
    主要是華為Sound智能音箱兩臺可以進行立體聲組合,音質效果進一步升級;並且Sound相比Sound X來說要便宜一半,也就是說買兩臺才相當於一臺Sound X的價格,性價比很高。簡單的看一下開箱部分,包裝裡面除了華為Sound智能音箱之外,還包括電源適配器、保修卡、快速入門指南以及一塊擦拭布,還是比較精簡的。
  • 顛覆傳統智能音箱,華為Sound智能音箱測評,好音質又智能
    而配色方面提供了太空黑和筆者選擇的白太金,要說到那個比較耀眼的話,當然還是得屬白太金這個配色,純淨又時尚。喇叭單元方面,華為Sound智能音箱搭載了一個4英寸低音喇叭和3個1.5英寸全頻喇叭,前者為40W額定功率,後者則是5W/個額定功率,並且還帶有2個無源輻射器,光靠這喇叭單元配置就可以看出在音質方面的表現有多麼出色,特別是兩個組合成立體聲後,更是震撼。
  • 「聲音大師」帝瓦雷攜手華為再創智能sound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功能外,華為Sound 在內部硬體設備上也作出了一系列的改進:由Sound X的兩個總功率為60w的3.5英寸低音喇叭,改為一個額定功率為40w的4英寸低音喇叭,3個5w一個的1.5英寸全頻喇叭;頻響為55hz-40KH;支持組建立體聲;無內置電池等。
  • 帝瓦雷加持,AI語音交互,完美低音呈現,華為Sound 音箱上手體驗
    而本期葉涵為大家帶來的華為Sound音箱上手體驗更能讓大家感受到人工智慧時代的高效和便捷,對於近期準備上手智能音箱的朋友不妨看看葉涵的這篇有關華為Sound音箱的體驗文章,相信會對您有重大幫助。而位於華為Sound的最底部則是預留有電源接口和音頻輸入接口,這樣我們還可連接電腦等設備哦,實用。內置-強大硬體配置▲在說到我們的華為sound之前大家需要先了解什麼是帝瓦雷?
  • 一發入魂,華為sound智能音箱升級帝瓦雷四喇叭,稱霸你桌面
    雖然智能音箱在所有人身上已經不常見,但在音質方面很少企業重視這一點,所以大多數智能音箱都是智能聽聲音的,但最近一個智能音箱改變了這種情況,與Tivales一起開發了這個音箱。今天我們將談論華為Sound智能揚聲器。
  • 刀法逐漸精準,華為用小杯音箱Sound,再次拉低帝瓦雷門檻
    首先是低頻單元部分:Sound X上2個的PUSH-PUSH對稱式3.5英寸單元,到Sound上改為了2個PUSH-PUSH對稱式被動單元+1個4英寸低音喇叭單元,這麼一改對於低頻的影響是較大的。個人覺得這項改動是兩款產品選擇的最大糾結點,那麼下文我會用相關對比告訴我是如何看待這項區別。
  • 華為Sound X對比哈曼卡頓琉璃3:誰才是藍牙音箱音質之王?
    一般情況下,我是只傳產品圖留個念想。 OK,前言完畢。 進正文,儘量把sound X寫清楚,同時也儘量把哈曼卡頓的音樂琉璃3和華為sound X的差異說明白。 末尾是音質對比,也是本文最核心的地方
  • 帝瓦雷大師調音,完美低音,一觸即連,華為Sound 音箱評測
    時隔一年,華為再次發布音箱新品-華為Sound,相比Sound X的售價,華為Sound更為親民,價格下探的同時所帶來的音效表現會有縮水麼?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先來看看包裝,華為 Sound 音箱基本延續上一代產品的包裝風格,產品名稱、產品造型及產品的主要功能讓人一目了然。
  • 千元級音箱廝殺!華為sound X對比哈曼卡頓琉璃3 音質深度對比
    華為Sound X對比哈曼卡頓琉璃3:誰才是藍牙音箱音質之王?去年還是前年,我寫華為還是翻譯外網的手機測評,然後@(跪舔)華為中國等相關帳號求點讚。只是,以我目前的居住條件,還是華為sound X更應景。同樣高級的設計,華為sound X的體積比琉璃3小很多,也因此勻出更多空間,對於小戶型來說,這是它的優勢。作為固定式(連電源線)藍牙音箱,sound x更加「百搭」,對環境的適應性、裝飾性也相對更容易些。
  • JBL PS2200桌面音箱體驗丨平民價位的影音選擇
    談及搭建桌面,除了一臺得心應手的電腦外,音箱也是必不可少的配置。在選擇音箱的時候,不少人都會陷入這樣的困惑,便宜的怕不好用,大品牌又超出預算……這篇文章,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款來自音箱大廠JBL的2.0桌面音箱。
  • 不到千元的智能音箱,卻能達到如此音效,只有華為Sound能做到
    去年華為聯合法國高端音響製造商帝瓦雷Devialet向世人帶來了驚世的 HUAWEI Sound X 智能音箱,以其驚世駭俗的音質和智能網際網路高科技為我們重塑了智能音箱的高端新境界。而現在華為維又精成一步,推出了在體積、尺寸、價格上更具性價比的 HUAWEI Sound 智能音箱,更加適合小空間生活的年輕人選擇。產品線更加豐富飽滿,受眾更加精準地道。
  • 音樂迷又一「饕餮盛宴」:與帝瓦雷再次聯合的華為Sound無線音箱
    本次華為與帝瓦雷再次強強聯手打造全頻HiFi級家庭音箱,在專利算法上帶來全新升級,外觀體積更精緻,並且加入3.5mm音頻接口, 方便的一碰傳音、一蓋靜音功能,華為Sound無線音箱將為喜歡音樂的玩家呈現世間萬籟的精微浩瀚,滿足挑剔的耳朵。
  • 我選擇立體聲
    利用這個系統,聽眾兩個耳朵各能收到一個單獨的通道,從而可以在現場聽到立體聲。 這項發明在1881年首次實現了3公裡的歌劇表演立體聲傳輸。Ader在巴黎歌劇院舞臺上安裝了80個電話傳送器,並通過電線將它們連接到有四個房間的旅館套房的電話接收器上,訪客能在每隻耳朵上用一個聽筒感受現場的聲音傳輸,聆聽歌劇。 但這種方法由於不夠方便,所以並沒有被廣泛採用。
  • 華為Sound X智能音箱,支持「一碰傳音」
    目前市面上的音箱產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音質為主的音樂音箱,一種是以智能交互為主的智能音箱。一般來說,前者會搭載大尺寸喇叭與專業的聲學技術以滿足用戶的音質需求;後者為了保持小尺寸與性價比,雖然在功能性上能夠給予用戶更多的智能生活體驗,但小體積其在結構上就無法帶來震撼的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