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保山潞江壩高速公路服務區
這是一個頗具特色的服務區,古代絲綢之路、滇緬公路、中印公路、320國道、寶龍高速公路都從這裡經過。
服務區由於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設計專家戴復東設計,他是當年滇西抗戰為保衛滇緬公路立下赫赫戰功的戴安瀾將軍之子。
服務區內有一個"雲南公路館",它像一顆璀璨的寶石,使潞江壩煥發出耀眼的光芒。
公路館於2011年6月1日建成開館,成為中國第一個以公路為主題的文化館。
公路館內館裡分序廳、雲南公路賦、雲南公路交通變遷、雲南三大國際通道,雲南公路交通建設成就、雲南公路交通六個一百、雲南公路與社會經濟發展宏圖遠景、雲南公路通向未來等八個主題展區。
向人們展示了雲南交通從秦修五尺道到現代公路的發展軌跡。
滇緬血線的遺物,訴說抗戰的壯舉。(滇緬及史迪威公路展示區)
▲軍用卡車 抗戰時期在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的倡導下,華僑捐贈了1000多輛卡車,為運送抗戰物資做出了重要貢獻。
60年代,這臺卡車流入緬甸民間,後經旅緬華僑幫助,幾經周折才運回國內。
美式吉普 1942年12月,美軍開始修築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美國工程兵和中國遠徵軍工程兵搶修公路時,就經常乘坐這兩輛吉普。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拍攝時。這兩輛吉普曾作為道具。
▲軍用坦克 這是滇西抗戰中,當時中國唯一的機械化師第200師戴安瀾部隊使用過的坦克,產自美國。
▲美式推土機 中印公路是中國最早使用機械化修築的公路,在修建的過程中,推土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英制鋼桁架 20世紀30年代末,修築滇緬公路時使用的。
▲涵洞鋼板,20世紀30年代末,美國俄亥俄州生產,主要用於滇緬公路及史迪威公路涵洞拱面的修建。
▲壓路石碾 1938年開始修建滇緬公路時,壓路主要靠這種長1.8米、重3至5噸的大石碾。
▲史迪威公路石碾 1942年-1945年史迪威公路北線修建時使用過。
交通歷史的縮影,揭示交通的變遷。(雲南交通歷史變遷縮影區)
▲裡程碑
▲彈石路及鋪設工具
▲茶馬古道路線圖
▲行走在山路上的馬幫隊伍。
▲茶馬古道
▲千年馬蹄石
▲馬垛子、馬掌、馬鈴鐺、馬籠筒和割馬掌刀等。
▲馬、馬大鈴、馬蹬、皮墊子和皮韃子等。
▲霽虹橋鐵索鏈和石刻。
▲毛澤東、朱 德、鄧小平和胡耀邦同志的題詞。
交通生產工具的不斷進步,促進公路交通事業的發展。(20世紀中下葉雲南公路交通生產工具展示區)
▲東方紅推土機 1998年,中國第一拖拉機工程機械公司製造。
▲解放牌瀝青灑布車 1967年,第一汽車製造廠製造。
▲解放牌灑水車 1967年,第一汽車製造廠製造。
▲昆明牌五噸吊車 1978年5月,雲南汽車廠製造。
▲春城牌一噸小翻鬥車 1980年,雲南交通機械廠製造。
▲兩輪壓路機 1971年,洛陽建築機械廠製造。
▲三輪內燃壓路機 1971年10月,徐州工程機械廠製造。
2020年8月17日拍攝於雲南高速公路潞江壩服務區,8月19日編輯於騰衝曲石綠野牧歌。
作者:王新民
責編:方迎欣《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