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花瓣網
拔筍,吃筍,簡單的快樂
毛水和
浙西山區的人都酷愛吃竹筍,我也不例外,且更喜歡結伴去山上拔筍,這是因為竹筍柔嫩清香,滋味鮮美,營養豐富,低糖、低脂肪、高纖維,且開胃健脾,歷來被譽為「蔬中第一品」。竹筍的品種繁多,總體分冬筍和春筍。冬筍、毛筍、雷筍、羅漢筍、水竹筍、紅殼筍等屬種植一類;另一類純屬野地山間小野竹天然野生長的,殊如:大麥筍、小麥筍、毛草筍、實壁筍等等。無須諱言,小野筍相比種植的諸種筍,鮮味更上一檔次,更是我的最愛。
山區一帶的竹筍特產,不管是種植的,還是野生的,物產都相當地豐富。這季節是野山筍頂盛期,閒暇時,人們不約而同地會前往野生小竹山間荒蕪之地,拔筍去。人們將採擷的竹筍,和著雪裡紅醃萊、肉片炒著吃,油燜吃,燉著臘肉吃,還可涼拌著吃,總之,做法五花八門,食而不厭。當然,趁陽光大好天氣,制曬成筍乾,方便存放時間較長,食用時經水浸泡漲透,炒著青椒肉片、燉著老鴨或火腿肉,皆是美味無比的特色佳餚,直讓人饞涎欲滴。
宋代詩人楊萬裡的「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的意境,悄悄地把時光帶進「立夏」季節。地處千島湖風景區的周邊山林蕪地是拔野竹筍的最佳選擇。因為氣候溼潤,地肥土沃,漫山遍野綠幽幽細矮的小竹,並不是我們常見的高大竹子。故此選擇了千島湖畔九龍源地界去拔筍。相約幾個好友同事和幾個聞訊趕來的職工家屬,一行五、六個人,在「五一」這天晨旭煦照下,一路徜徉。
面對成片成片小小竹子,下面鑽出可愛的小小竹筍是今天應對的目標。我們來了!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往小竹林裡鑽,個個心滿籌志。瞅準了,不拔它個滿載而歸,誓不擺休之勢,甚是搞笑。別小瞧拔個小筍,雖算不上什麼技術活,但這是集細心加體力、智慧兼勇敢、眼捷又手快的傑作。怕荊棘刺、蒙杆割或注意力不集中的話,那麼尖尖小竹筍,如同寺廟香爐插香也就在你眼皮底下一恍而過,干著急,有緣無份了。上山拔筍,事先得做好一切劈荊斬刺的準備工作。衣著厚實的衣褲,戴個帽帽,還有鐮刀,編織袋等。瞧!經驗老道的拔筍高手賈玉師傅,從頭到腳全副武裝。這不一路領先,在小竹叢中,活生是個鑽山蛟龍,把我們幾個耍著玩的小老西子和婦人甩出五丈開外,且把又粗又壯的小筍盡收囊中。兩個小時不到,編織袋再也裝不下去了。可笑的唐志軍這小子,穿著個名牌T恤衫,腳蹬鋥光瓦亮的花花公子,還沒拔到一碗小筍呢。此時,自告奮勇地嚷嚷著:「賈師傅!賈師傅!我來!我來幫您……」就這樣在和諧、互讓、共贏的氛圍中,每人的袋子都殊途同歸,鼓鼓囊囊的,真開心。
我愛吃筍,更樂衷於去山間拔筍。過幾天就是二十四節氣「立夏」,我們這裡立夏得有吃筍的習俗。地方口音「筍」即「醒」,「立夏」吃了筍,會保全一年到頭清醒。但願今天拔的筍,吃過後能清醒頭腦,不會犯糊途,簡單地快樂著。
往期推薦:
武功山記(下)
那一處人間煙火
那年,那月,那人
吳哥,一堆亂碼
建德作家 | 碎片年代的書房
投稿:346948682@qq.com
手機 / 微 信:13868126249
兩周內的讚賞,無論大小
80%會以紅包形式發給作者
iPhone用戶讚賞請識別此二維碼
享受閱讀,靜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