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澀
警隊中一名破案無數的傳奇警察,因一次秘密逮捕行動被同僚出賣而遭到犯罪團夥的獵殺,雖死裡逃生,但親眼目睹隊員們殘遭殺害,而自己卻束手無策,從此更是萎靡不振,終日酗酒度日……這是電影《新警察故事》。
如果說,出賣同僚的人或許正是這位死裡逃生的警察本人的話,那這就是網劇《重生》的故事。
《重生》是由優酷、阿里巴巴影業等出品的刑偵劇,由楊冬執導,指紋編劇,張譯、趙子琪等人主演,於上周在優酷開播,講述了「714槍案」唯一倖存者西關支隊副支隊長秦馳(張譯飾),遭遇重創後不斷與失憶抗爭,逐步揭開案件謎底的故事。自認正義的公安幹警在失憶與拾憶、噩夢與現實之間,反覆自我叩問,挑戰著作為一名警察的尊嚴,《重生》的故事要更加悲憫,也更加撲朔迷離。
據骨朵數據顯示,《重生》自開播以來優酷熱度值一路上漲,至今已達9518,位於vlinkage網絡劇播放指數榜單前三名,豆瓣開分8.0,如今暫時穩定在7.7。
作為《白夜追兇》的兄弟篇,《重生》無疑一開播便擁有了廣泛的關注,也同時背負著巨大的壓力。無論是面對特殊題材在審查上的限制,還是面對觀眾對優質劇作的高期待,《重生》到底交了怎樣的答卷呢?
類型劇需創新,《重生》的「文藝實驗」路線
2017年,《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和《河神》三部作品驚豔亮相,為國產懸疑類劇集拿下了一個高峰,刷新了人們對於此類劇集的期待值,懸疑類劇集一度成為「精品劇」的代名詞。而在2018年懸疑類劇集稍有回落,《原生之罪》《心靈法醫》《我知道你的秘密》《紳探》《失控》等劇無論從口碑上還是在熱度上,都無法與2017年相較,唯有一部《破冰行動》算得上是爆款劇作,卻在後期口碑崩盤。
懸疑涉案類劇集的市場需求不減,以其涉及生與死的嚴肅命題,以及黑與白之間強大的戲劇張力,一直受到很大部分固定群體的擁躉。但與其他劇種不同,懸疑涉案類劇集的創作門檻偏高,專業知識的運用、話題度的把握、敘事節奏的掌控、審查制度的規避等都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大浪淘沙後能夠留下幾部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精品懸疑類劇集已是難得,在當下想要喚醒沉寂的懸疑市場,最可行的辦法,並非複製前作的成功路線,而是對優質劇本大膽開拓,進行類型創新。
作為2020年第一部公安題材懸疑劇,《重生》首先在路子上就走對了。
《重生》與《白夜追兇》皆出自編劇指紋之手,但在劇作風格上卻有明顯的不同。《白夜追兇》主打硬漢派畫風,在縝密發展的劇情中不斷發掘人性,敘事節奏緊湊;《重生》則文藝氣質十足,開篇便將人物的心理狀態用日常瑣事以及內心獨白描繪出來,不疾不徐,在影像風格上,也在反映著人物的內心世界。
這也是部分觀眾抱著去看「白夜追兇2」的心態去看《重生》,結果對節奏緩慢不滿的原因之一。
但如製片人敦淇所說,「同樣的題材出現之後,得走差異化路線,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這是我們做頭部內容和優質內容時非常重要的思考。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設備能力的提高,我們能夠通過畫面、音效、動作的名場面上有更強烈的視覺衝擊,能夠讓我們將劇集做出差異化、創新化。」
電視劇是一個滯後效應的內容呈現,要充分考慮市場的變化和觀眾審美需求的變化,在題材選擇以及敘事風格上要有前瞻性,跟風走捷徑這種慣性思維是無法提供具有市場價值的頭部內容的。
懸疑劇不缺社會性,「平民英雄」抬高劇作表達
《重生》本身是一個找尋真相尋找自我的刑偵劇,它由「714大案」串聯了四個分支案件,雙線並行,由表及裡刺破真相。
主線案件懸疑之處不少,行動當天為何沒有留下任何記錄?最後的兩聲並非來自警槍的槍響,是否就是射向秦馳的兩槍?最後補槍的人是誰?給秦馳打電話並威脅他的神秘人是誰?為何射向秦馳的子彈最少,秦馳在這次行動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這些謎團致使秦馳不斷自我追問,一個一個的障眼法也足夠吸引觀眾追到最後一集一探究竟。
《重生》的懸疑來源於主線案件的終究謎團,以及分支案件不到最後幾分鐘看不到真相的推理遊戲,而非緊張刺激的場面設計,或者高潮迭起的敘事節奏。
比起故事制勝,《重生》選擇了人物先行。
「重生」二字是本劇的根本命題,消沉度日的人可以重喚新生,踏入沼澤的人有機會大聲呼救,走錯彎路的人有望再次回頭,秦馳的故事雖然伴隨著不斷閃現的驚駭畫面,以及反覆重現的噩夢而顯得壓抑,但有「重生」即是對正義有力呼喚,讓本劇的表達陽光了起來。
不止秦馳,還有一直被父親的光環影響的路銘嘉(張昊唯飾),他被自己的身份壓制而自卑、惶恐,無法正確找到面對刑警這份工作的態度,秦馳或許正是他「重生」的關鍵;在「714槍案」中被擊斃的罪犯之一陳夕的妹妹陳蕊(趙今麥飾),一直陷在哥哥死去的陰影裡,企圖殺掉秦馳為哥哥報仇,她又何時能脫離心理困境,早日開始自己的生活?這些,都是劇中鮮活生動的角色,「重生」二字也為他們的命運轉折埋下了伏筆。
編劇指紋並非專業編劇或作家出身,曾經是一名律師,並且因為家庭與工作原因認識了不少刑警、法醫與檢察官,對社會有著自己的觀察與思考,《重生》並非僅僅是環環相扣的離奇案件與匪夷所思的作案手法,它還應當擁有一定的社會性,與觀眾產生共情。
第一個案件,《重生》便聚焦到了家暴問題上,呈現了一直唯唯諾諾度日的妻子心中埋藏的愛恨到底有多麼洶湧,不但會手刃傷害自己的親人,更會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以及心中的罪孽而跳樓自盡。
揭露人性、描摹社會,是一部作品值得呈現的創作任務,而儀式犯罪、變態心理等刺激場景和情節,並非是劇作的最高表達。
精品化製作、大數據支持,阿里文娛自製劇「排頭兵」能行至多遠?
前兩年,在劇集市場不斷的試錯中能夠不斷的看到一些失敗的案例,這種局面慢慢的讓整個行業冷靜下來。而如今電視劇創作逐漸回歸到了內容本身,內容為王成為了不管是網劇還是臺網劇的內在驅動力。敦淇表示,「我們有非常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也有我們的大數據支持,所以在刑偵類這種強情節、快節奏的劇作當中,我們非常清楚情節設計,以及情緒爆發節奏。」
2019年以來,阿里文娛經過體系架構的升級,形成了自製劇的製片人工作室模式,此次由敦淇擔任總製片人的《重生》,正是自製劇模式推出的「排頭兵」。
自製劇敦淇工作室對於精品內容的研判,一方面是要懂內容、懂用戶,另一方面是懂製作。利用木桶效應,不管是從劇本、導演、演員組合,或者在細節表達、專業性、畫面製作上等方方面面,木桶的每一個板塊都是一個整體水平的輸出,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精品內容。
《重生》的選角是由優酷大數據智能預測系統——北鬥星來提供支持的。選角流程首先需要界定演員的基本條件,再根據劇本提煉出角色特質,包括實力派、睿智、狠、沉穩,之後通過網民評價、新聞語料等進行匹配訓練,給出初篩建議。然後結合劇方人工判斷,最終敲定符合角色要求的演員為最佳人選。
「觀劇人群年齡迭代,現在九零後的年輕人都已經到了30歲,而立之年了。所以說這個一定是觀眾對於影視作品,關於喜好,審美水平的提升。也是倒逼著我們在內容創作的生產工作者一定要重新去對我們這些用戶的審美水平的變化,去做好我們的內容的一些應對。」
《重生》是編劇指紋之前的三部系列小說之一,平臺選擇系列化開發,為可持續的開發項目當中發力。這也是「白夜宇宙」的思路,不過目前這個「宇宙」同「唐探宇宙」相比還不夠成型,《重生》最終能夠俘獲多少觀眾還需要繼續觀察,在劇集內容上,《重生》與《白夜追兇》的故事與人物的關聯度仍需要加強。
涉案懸疑類劇集目前最大的挑戰是面對審查制度,如何在政策允許的範圍下能夠去展示整個故事的樣貌,找到符合創作的具體邊界。在既不損傷故事完整性,同時在政策安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講出具有現實力量的嚴肅劇作,塑造出現實生活裡有著複雜人性的普通人。
對於實驗性的文藝懸疑劇作風格,或許會有部分觀眾不夠適應,但《重生》是一部有後勁的劇作,不排除後期口碑爆發的可能性。它最終能否複製《白夜追兇》的成功,為沉寂已久的涉案類懸疑劇拿下一個小高峰,我們暫且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