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摸耳朵是什麼心理
1、喜歡摸耳朵是什麼心理
是想找一種依靠的感覺啊,小孩小時候也要摸著耳朵睡覺,不摸就睡不著。後來不讓他摸了以後,又改成摟著媽媽的胳膊睡,直到分床睡後,才摸不著了。可能平時對他的愛太少了吧!就是對小孩的愛不表現在臉上,而是在心裡,所以,才有這個想找依靠的行動的。
2、耳朵的養生法
耳朵為聽覺器官,能夠分辨自然界的各種聲音,並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中醫理論認為腎開竅於耳,故耳的聽覺功能與腎的精氣盛衰有密切關係,腎精充足,髓海得養,則耳的聽覺功能正常。如果人的腎中精氣虛衰,髓海空虛,則聽力減退,或有耳鳴、耳聾等,故中醫用補腎法以治耳功能減退。
平時要注意調節情志,保持心情舒暢,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保護耳的功能。在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儘可能地避免或減少噪聲對耳的損傷,周圍環境的噪聲不要超過65分貝。如果在噪聲超過65分貝的環境下工作,要適當採取措施(如戴耳塞或耳罩)以保護聽力,否則將會引起永久性的聽力減退。
3、摸耳朵的方法
拎耳屏,雙手合指放在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痛為限。每次3-5分鐘。此法可治療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掃外耳,以雙手把耳朵由後向前掃,這時會聽到「擦擦」聲。每次20下,每日數次。只要長期堅持,必能強腎健身。
拔雙耳,兩食指伸直,分別伸入兩耳孔,旋轉180度,反覆3次後,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鳴響,一般拔3-6次。此法可使聽覺靈敏,並有健腦之功。
鳴天鼓,兩掌分別緊貼於耳部,掌心將耳孔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餘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扣擊頭後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該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不僅可作為日常養生保健之法,而且對中老年人常見的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療效。
摸耳朵的保健法
洗澡或遊泳時,要注意防止汙水進入耳道,避免誘發耳道感染。如果有汙水進入耳道,要用消毒棉籤將水吸乾,必要時可用少許酒精消毒。儘量不要挖耳屎,因為耳屎對耳道有保護作用,並可以自行排出,如耳屎過多堵塞耳道時,要請耳科醫生檢查處理。
預防感冒,用拇指、食指相對壓迫耳廓上的耳屏,重點按壓外鼻、內鼻、咽喉等對應穴位,要求一壓一松,用力適中均勻,有一定痛感,每部位做10~30次,雙耳交替進行,4~7天為一療程。
用拇指、食指相對,對壓耳廓上的三腳窩、對耳屏、對耳屏後溝等處,重點按壓神門、暈點、腦點、失眠等穴位,每部位揉按10~30次,每日2~4次,尤以入睡前最為重要,雙耳交替進行,4~7天為一療程。或用火柴棒代替手法按摩。此法對於改善睡眠有顯著效果,在睡前按壓效果尤其顯著,往往在揉按中就進入夢鄉了。
經常搓耳朵的好處
常搓耳朵能美化容顏,雙手掌輕握雙耳廓, 先從前向後搓49次,再從後向前搓49次,使耳廓皮膚略有潮紅,局部稍有烘熱感為度,每日早、晚各1次,搓後頓有神志清爽、容光煥發的效果。
常搓耳朵能治療高血壓、低血壓,若患某些慢性疾病,在搓耳之後,還應搓相應區域,如高血壓患者,用拇指搓耳輪後溝,向下搓用力稍重,向上搓用力要輕;低血壓者,用力的程度恰好相反而搓之。
常捏耳朵可清心明目,容光滿面,人之雙耳在外的形貌,頗似倒臥在母體腹中的胎兒。因而,恰當地握動雙耳垂,則能收到抗衰美容的效果,其重點是運用拇指、食指輕巧而有節奏地捏壓耳垂的正中區域,每日2~3次,每次1分鐘,持之以恆地做下去,既美容,又能增添雙目的神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