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輸液能「通血管」?小心,別讓你的父母被坑了……

2020-12-13 心血管膽固醇免疫療法

隨著心血管病在我國的多發以及死亡率的上升,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重視心腦血管健康。

不知何時起,在中老年人中開始颳起了「定期輸液能通血管」之風,有不少中老年人每年去醫院要求醫生開些活血化瘀、擴張血管的藥物進行輸液。

他們認為輸液能通血管的想法非常樸素:血管就好比水管,時間久了難免會有沉澱物淤積、堵塞血管,就像用強力清潔劑疏通水管一樣,輸液也能疏通血管;或者認為血液粘稠,輸液能把血液「衝淡」,從而預防心血管病。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好好的血管,怎麼就堵了?

我們俗稱的血管「堵」了,其實就是指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非常複雜,由於「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脂質的堆積,在巨噬細胞、平滑肌等的作用下,逐漸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

值得注意的是,斑塊並不像我們想像的一樣,好比汙垢附著在水管內壁上,而是更偏向於在血管壁上「埋」入了斑塊,血管壁就如同餃子皮包裹著斑塊,導致血管壁變厚。

因此,輸液並不能衝走斑塊。而且,如果斑塊真的脫落了,反而有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的風險。

輸液能衝淡「粘稠」的血液?

很多中老年人一聽說「血稠」,就擔憂的不得了。

其實,「血稠」並不是一個專業的醫學術語,通常是指血液黏度。血液黏度的高低主要由血細胞壓積(每百毫升血液中血細胞、血小板等所佔的百分數)和纖維蛋白原,以及血液中的脂質等決定。

目前尚無證據能證明血液黏度與中風、心梗等病存在相關性,「血稠」也並不意味著高血壓、高血脂。因此,不能根據血液黏度的高低來決定是否輸液

定期輸液能預防血管堵塞嗎?

目前常用的通血管藥物,多是諸如複方丹參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燈盞花素注射液等所謂活血化瘀的中成藥注射劑,,所用的這些藥物多數沒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持能預防血管堵塞。

此外,中成藥注射劑所導致的過敏等嚴重反應也不少見。

靜脈輸液風險高

輸液相當於進行一次小型手術,國家食藥監總局也指出,靜脈輸液是高風險、高獲益的臨床用藥方法。

在必要時使用,靜脈輸液的臨床獲益大於風險;過度使用時,靜脈輸液的風險則明顯增加,甚至可能超過臨床獲益,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及經濟損失。

醫生表示:「用一種相對高風險、低效益或者無效益的手段預防血管堵塞,並不值得提倡。」

輸液「通血管」的危害

導致微粒栓塞:輸液藥物中其實有大量肉眼看不見的微粒(玻璃碎屑微粒、橡膠微粒、藥物殘渣等),經常輸液,這些微粒會蓄積在心、肺、腎、肝臟、肌肉等毛細血管中,長此以往將會導致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靜脈壓增高、肺動脈高壓、肺纖維化,甚至致癌。

增加感染機會:由於一次性輸液器的質量問題或者可能存在的操作不規範、消毒不嚴格問題,增加了細菌、病毒侵入人體的機會。影響體液平衡:人體本身有很好的代償調節功能。過度的輸液,反而會破壞細胞內外液的平衡。而且,輸入的液體中含有的鈉、鉀等成分,也會破壞體內電解質的穩定,幹擾人體 的內環境。

誘發心力衰竭: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同時存在高血壓、糖尿病、老慢支等疾病,加之中老年人調節、適應能力降低,一旦輸入較多液體,血容量急劇增加,很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腫,引發心力衰竭。引起輸液反應:由於液體中致熱原的存在,可能會出現發熱、畏寒等輸液反應,嚴重的可導致喉頭水腫、呼吸 困難及無法預測的危險,若搶救不及時,很容易造成死亡。這樣做更能合理預防心血管病

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是高齡、高血壓、高血糖、肥胖、血脂異常、吸菸等,相比起高風險還未必有用的輸液,做到以下幾點更能降低患心血管病風險:

戒菸:吸菸易導致血管內皮受損,引起心血管病的風險甚至要大於「三高」。飲酒會增加血壓水平、腦卒中發生風險,且飲酒過量會增加腦卒中、心房顫動和心力衰竭發生風險,引起的綜合健康風險可能大於潛在的心血管健康獲益。

均衡膳食:少油、少糖、少鹽,多吃水果蔬菜,保持飲食均衡。適量運動:每周堅持遊泳、羽毛球等運動的人,心血管病。死亡風險約降低了36%-56%。不過也要量力而行,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心血管免疫療法(膽固醇免疫療法):來自匈牙利的心血管免疫療法,是科學家(伊斯特萬教授)新研究出的抗動脈粥樣硬化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內壞膽固醇含量,從而預防心血管病。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參考文獻:

[1]姚扶有. 定期輸液「通血管」並不可取[N]. 上海中醫藥報,2017-11-24(003).

[2]王寧.「通血管秘方」別亂用[J].農村新技術,2016(12):61-62.

相關焦點

  • 定期輸液通血管,能預防腦中風?
    他們口中輸液真的可以疏通血管嗎?醫生口中引發中風的的血管堵塞並不是血液粘稠我們先來了解下血管為什麼會堵塞。用個通俗易懂的比喻,血管就像一條水管,如果水管中的水垢越來越多就會阻塞管道,讓水流變慢,甚至水流中斷。同樣如果血管被堵塞,也會引起血流中斷。
  • 血管裡有垃圾,定期輸液通血管?醫生:這些做法坑你沒商量……
    每逢秋冬換季,中老年人最熱衷的一件事——輸液,緊跟著開始了。甚至很多年輕人,也鼓勵長輩們去定期輸液,以達到通血管保健康的目的。這不是個例,醫生都紛紛發聲:這種做法真的很坑人。秋冬輸液通血管、預防腦梗死?血管裡面有毒素、垃圾,需要定期清理?
  • 血管裡有垃圾,定期輸液通血管?醫生:這些做法坑你沒商量
    甚至很多年輕人,也鼓勵長輩們去定期輸液,以達到通血管保健康的目的。秋冬輸液通血管、預防腦梗死?血管裡面有毒素、垃圾,需要定期清理? 「通血管」真的那麼神奇嗎?是時候知道真相了。血管血栓形成導致動脈血流中斷或灌流不足是梗死形成的最常見原因。大多是動脈血栓栓塞,也可以是氣體、羊水、脂肪栓塞等。
  • 血管裡有垃圾,定期輸液通血管?醫生:不存在的
    每逢秋冬換季,一些中老年人最熱衷的一件事——輸液,緊跟著開始了。甚至很多年輕人,也鼓勵長輩們去定期輸液,以達到通血管保健康的目的。秋冬輸液通血管、預防腦梗死?血管裡面有毒素、垃圾,需要定期清理?「通血管」真的那麼神奇嗎?本期原來如此,小編帶你去了解真相!
  • 老年人一到冬天,就應該定期輸液,能通血管、防血栓?醫生實言
    不少老年人就非常擔心自己患有這種疾病,就會想著各種方法來預防血管疾病,在某些場合中可能會聽說,一到冬天,就應該定期輸液能通血管、防血栓嗎?而本身血管中的阻塞物沒有被清除,輸液通血管的時間非常的短,一般來說只有幾個小時,藥效好的話能維持幾天,藥效維持時間結束
  • 60歲的人,每年輸液2次通血管真的好嗎?心血管醫生是這樣建議的
    血栓能衝掉嗎?其實說的通血管,就是想通過靜脈輸液這種方式,來將血管內的小血栓清洗掉,那麼這些小血栓真的能夠通過靜脈輸液被衝掉嗎?雖然說通過靜脈輸液這種方式能夠溶解掉一部分的血栓,但是這樣的藥物一般來說都有一定的風險,而且還可能會引發出血,所以在輸入液的時候,還是應該要謹慎小心。
  • 定期輸液防中風絕對是個坑!
    寒熱交替之際,秋冬變換之時,醫院的輸液大廳裡,總有一群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結伴兒來輸液,一個個精神飽滿,互相有說有笑。他們真的是病人嗎?其實這些老人是擔心患上心腦血管疾病,主動要求進行預防性輸液的。那麼定期輸液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福還是禍,下面我就跟您一塊兒聊聊這事兒。
  • 你的血管是垃圾場?5條盛傳的通血管秘方,哪個信得過
    醫生告訴你你不得不知的事實真相... 第3期 關於坊間盛傳的通血管秘方人老心不老,薑還是老的辣!P教授真心感覺到,現在會玩微信、愛刷微信的長輩是越來越多。近來天氣寒冷,在P教授的一些家族群裡,七大姑八大姨談論最多的健康關鍵詞就是「通血管」。「年紀大了,血管也跟著老化,」三姨媽說,大蒜、生薑、檸檬榨汁與蘋果醋攪拌一起,每天早餐前喝一湯匙對軟化血管特別好。「心臟不好或腦血管不好,必須定期疏通!」
  • 醒醒吧——定期輸液防中風絕對是個坑!
    不少患者及家屬害怕舊病復發或病情惡化,紛紛到門診部要求輸液。也有很多老年人甚至認為,定期到醫院輸點活血化淤、擴張血管的藥物, 可以預防血栓、冠心病或栓塞的發生。但是, 這樣做真的有預防作用嗎?一、研究證明:定期輸液不能預防心腦血管病心腦血管病的療程是一個長期的慢性過程,既然已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腦動脈硬化的形成,其治療絕非一日之功,如果想僅僅憑藉幾日的「 定期輸液」 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其結果是不言而諭的。
  • 科普資訊 | 這些坑人的健康建議千萬別再做了…
    科普資訊 | 這些坑人的健康建議千萬別再做了… 2020-12-21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養生建議」你相信了嗎?醫生說:比廢話還害人,別再做了
    還有保健品,對於保健品能治百病的問題,其實有關部門早已明確:食用保健品不能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如果有相關疾病不適,還是希望患者能夠去正規醫院檢查治療。保健品是一種不以治療某種疾病目的的營養食品,很多人覺得「保健品」有病能防病,沒病能保健。但其實亂吃保健品可能會吃出病。比如許多人注重養生,買很多人參鹿茸當補藥吃,輕者鼻血不止,重則折騰進醫院。
  • 輸液時,不小心把「空氣」輸進血管會怎麼樣?請別忽視!
    現在的醫療條件已經明顯提高了,所以輸液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了,當有病的時候,如果吃藥打針不過,就會被建議輸液,而住院的現象也是非常的普遍,住院也會被要求輸液,所以日常看液體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工作,要避免輸液的時候將空氣,輸入到血管內哦。
  • 泡發食物有毒、輸液能防腦卒中……這些傳聞是真是假?
    10月已過,2020年也逐漸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似乎並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就會引起中毒、輸液能預防腦中風、奶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瓜果香甜是因為加了甜蜜素……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 廣東:基層醫院輸液多是患者要求 濫用抗生素或致二重感染
    同樣在越秀區,白雲街社衛中心2011年以來一路嚴控,輸液量一直在降。從原先的每月1000多人次輸液,到去年全年平均每天11.7人次,今年1~6月,月均輸液100多人次。「過度、過濫使用輸液,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開始了,積重時久。」
  • 千萬別再做了…
    柳葉刀文章結論,安全飲酒量為「0」因此,喝酒沒有「適量」,最健康的做法就是一滴也別喝!2.輸液可以疏通血管「夏天了,又該輸輸液、通血管了。」每到換季,都有一大批老年人奔醫院,靠輸液通血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吉訓明在《輸液通血管,可能要人命》一文中指出,這種方法害人不淺,不僅沒有用,搞不好還「要人命」。吉訓明醫生介紹:「輸液通血管」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 輸液好得快、通血管?關於輸液的10個真相
    原創 更正輸液誤區 京醫通輸液時,很多人都聽到過這種響徹醫院大廳的尖叫。不少人認為輸液時如果空氣進入人體,可能會致死!所以看到輸液管有氣泡就格外焦急。除此之外,輸液時的『尖叫聲』還有很多:護士,快!我這手回血了!護士,我這手鼓了個包! 護士,你看我這手青了!這些問題究竟是因為什麼?又有沒有危險呢?
  • 別胡鬧了,真正能通血管的是這3件事
    所以真正既科學又能起到軟化血管的方法有哪些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二、真正能軟化血管的是這3件事1、管好嘴大部分疾病的發生都離不開不良飲食,血管問題同樣也不例外。還有,飲食可以多吃些能使血管暢通的食物,如姬松茸、蘆筍、西紅柿等食物都有通脈的作用,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食用,如有條件的,還可直接補充利於養護血管的用沙棘蘆筍液,其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多糖、蘆丁等物質,可促進血管的軟化、抑制體內膽固醇及脂肪酸的合成,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及膽固醇含量,有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 霧化比輸液可怕?孩子一咳嗽就做霧化?關於霧化的幾個誤區,媽媽們別...
    入冬開始,咳嗽的寶寶就多了起來,在治療過程中,有些寶寶因為病情需要,得做霧化,這不免讓爸媽們擔心起來: 聽說霧化比輸液還可怕? 霧化藥物是激素,不能給娃用? 是不是咳嗽都能做霧化呢?
  •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
    濫用靜脈輸液 一則多花錢,二則可使你的身體受到傷害,嚴重的甚至斷送性命。那麼,什麼情況才能靜脈輸液給藥呢?專家認為只有3種情況: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藥物在組織中宜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的情況。